打造臺灣歷史大系,《明清臺灣檔案彙編》110鉅冊大功告成

2009.10.29《中國時報》:明清台灣檔案 奏摺、電報揭祕
2009.10.29《中國時報》:為奏摺打字、加標 台灣史料數位化
2009.10.29《聯合報》:明清臺灣檔案彙編 看雍正罵人
2009.10.29【中國新聞社】:明清台灣檔案彙編在台北完工 為台灣史研究奠基

耗費七年與5000萬台幣,結合國家資源、學術研究及出版專業的《臺灣史料集成》,涵蓋了明清時期台灣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常民生活,其中《明清臺灣檔案彙編》多達110冊,今(2009)年已全部編製完成,是近年來規模最龐大、最全面的明清檔案整理工程,也是研究台灣歷史最有系統的國家史料。

2002年起,文建會推動台灣史料的建置計劃,委請台大、政大、東吳、東華、暨南、逢甲等六所大學的史學和文學教授,蒐羅海內外臺灣史料,進行標校、整理,編印出版《臺灣史料集成》系列叢書。《臺灣史料集成》計畫發起人、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系主任吳密察表示,過去研究台灣史只能仰賴一九六○年代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的《台灣文獻叢刊》,內容僅四千八百萬字,所幸台灣相關官方檔案因清代的奏摺制度而被保留下來,經過《臺灣史料集成》的整理出版,資料擴增為一億四千萬字。這些以往只能在兩岸故宮檔案室、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閱的祕密檔案,終於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台灣史學者將面對一個新的海平面!」

呼應最近故宮舉辦的雍正大展,《明清臺灣檔案彙編》內容包括清代統治台灣期間,官員上呈皇帝的奏摺及皇帝的御筆硃批,清史迷還可藉此看到雍正皇帝如何「活生生地罵人」。由於康熙朝的奏摺制度尚未完整建立,而乾隆以降的皇帝硃批又相當簡潔,多半是「依議」或「下部議」,相較之下,雍正的諭批又長又嚴厲,特別愛用白話斥責大臣。譬如在閩浙總督覺羅滿保關於台閩鹽務的奏摺上,他直批「你所辦鹽務聲著實不好……可惜朕教導你一番苦心,大丈夫在世幾兩銀子看不透,忍不來,亦可哭之事也。」

最新出版的《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伍輯》收錄自光緒十年至宣統二年間的史料,清朝軍機處的洋務檔及議履檔首度被整理面世,其中可見中日戰爭和中法戰爭的經過、台灣被割讓給日本的決議、當時的國際情勢、洋人觀點與宮廷祕辛,更是珍貴難得。

傾國家之力全面徵集,跨古迄今、校勘正確的臺灣史料彙編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壹∼伍輯(全110冊)

定價55,000元
7折特價38,500元(無息分期3,850元×10期)

明、清兩代國家勢力及於臺灣與其周邊地域,政府機構所產出的臺灣關係行政檔案文書,數量龐大,是重建臺灣歷史相當重要的憑藉。這些官方記錄、保存的資料,一點一滴記載社會變遷的細節,對於瞭解當時的政經、民生、文化,提供豐富有力的佐證,是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的重要參考。文件之編排按時間順序,每件都盡量註記確切年月日,以便徵引查核,除供臺灣史研究者使用外,更便於一般民眾研究查索,及各級學校輔助教學之用。
第壹輯收錄自明嘉靖26年(1547)至清康熙22年(1683),清帝國領有臺灣以前,有關臺灣本島及鄰近海域的公文史料。第貳輯至第伍輯,分別收錄自清康熙23年(1684)至清乾隆52年(1778)、清乾隆52年(1778)至清道光29年(1849)、清道光29年(1849)至清光緒10年(1884)間、清光緒10年(1884)至清宣統2年(1910)間,與臺灣歷史相關之中外政府檔案、方志、碑刻以及文集等史料。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壹輯(全8冊)
定價4,000元 75折特價3,000元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貳輯(全22冊)
定價11,000元 75折特價8,250元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參輯(全30冊)
定價15,000元 75折特價11,250元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肆輯(全25冊)
定價12,500元 75折特價9,375元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伍輯(全25冊)
定價12,500元 75折特價9,375元 


匯合兩岸兩大文史機構,展現清廷政策與帝王諭旨的文獻典藏
清代臺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全9冊)

定價4,500元 75折特價3,370元 

「諭旨」是以皇帝名義頒發的一種文書,亦稱「上諭」,也可泛指皇帝的命令與指示。清朝高度君主專制集權,諭旨是皇帝施政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與行政約束效力,是國家統治政策的指導原則,舉凡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務之最終決策與處置狀況,都會在諭旨中反映出來。
本系列收錄清雍正元年(1723)至宣統三年(1911)清帝國所頒發之臺灣相關諭旨以及保存於諭旨類檔冊中的奏摺、奏片等非諭旨文件。資料來源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出版的《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乾隆朝上諭檔》、《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為主體,輔以臺灣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清宮廷寄檔臺灣史料》,期能匯合兩大機構的清代文獻典藏,整理出較為完備的諭旨類臺灣關係史料。


重建臺灣開發史,透視先民經濟生活及傳統社會結構
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全35冊)

明治三十七、三十八年間(1904∼1905),臺灣總督府在進行「地租改正事業」、「土地整理事業」和「土地登記事業」的過程中,為了確立土地業主權,由政府官員將各式民間呈繳的證據書類加以抄錄保存。後來這批地契收入《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與「十五年保存」中的「財務門/土地類」中,估計共有一萬五千餘件。收錄於本次《臺灣史料集成》出版計畫者,為其中的7,070件。
透過現存龐大的土地契約文書,不但可以細緻地重建臺灣開發史、釐清租佃關係,更能據以理解傳統中華帝國的社會秩序構造。這些珍貴罕見的民間私家檔案,可以幫助我們深入鎖定某些地域社會的發展歷程,更有助理解一世紀前台灣社會的經濟活動和開墾過程、家族的成長,以及原住民族群為何喪失土地產權等歷史問題。

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第壹輯(全10冊)
定價5,000元 75折特價3,750元 

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第貳輯(全25冊)
定價12,500元 75折特價9,375元 


瞭解臺灣地方歷史沿革與風土民俗的百科全書
清代臺灣方志彙刊(已出版34冊)

方志是傳統中國官府為了從事地方統治,而編纂的地方知識的匯集,內容包括山川地理、歷史沿革、行政建置與運作、地方政府財政、風俗民情、藝文創作等等,可說是「地方百科全書」。在清代,方志是基層行政重要的施政參考書,今天更成為我們瞭解地方歷史、民俗的基礎史料。
臺灣方志的全面性整理,早在日治時期(1922),即有鈴村讓窮十餘年之力,在臺海兩岸、日本內地廣泛搜求,彙編為《臺灣全志》,當時是臺灣文化界的大事。戰後,臺灣大學方豪教授多方蒐求,又發現《苗栗縣志》與《恆春縣志》,交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民國四十年(1951)起,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以《臺灣全志》為底本,再次排版印刷清代方志,列入「臺灣文獻叢刊」。鑑於該本內容或經刪改,地圖插圖或遭捨棄,標點斷句或見訛誤,文字或有脫漏錯謬,加以部分方志散逸未收,特此裨補缺漏,重新進行收錄整理、補正點校工作。

清代臺灣方志彙刊(一)第1∼12冊(全12冊)
定價6,000元 75折特價4,500元 

清代臺灣方志彙刊(二)第13∼34冊(全22冊)
定價11,000元 75折特價8,250元 

●尚有《新竹縣采訪冊》、《雲林縣采訪冊》、《臺灣通志稿(上)》、《臺灣通志稿(中)》、《臺灣通志稿(下)》、《新竹縣制度考、嘉義管內采訪冊、安平縣雜記、苑裡志》、《新竹縣志初稿、樹杞林志》等七冊尚未出版


•台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
TEL: (02)23926899 FAX: (02)23564929
服務信箱: ylib@ylib.com •取消收閱會員特惠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