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留住人間的情分 /何英傑

感謝白紫.埃.迪雅奇安娜(Paicʉ'e Tiaki'ana)、石處長暨夫人、李梅麗、亞麥伊.埃.亞達烏亞拿('Avai'e Yata'uyungana)、阿不.埃.穆可納那(Abu'u'e Mʉknana)、張琪、陳阿月、陳柏彰、曹晴輝、黃鈺民、楊宏祐、蔡慶榮、簡天賞、Larry、Regina、Zhang,還有我親愛的蕾翌、開文、寬成,沒有這些人的協助,這本書出不來。

費爾這人,其實滿像台灣人的,很台。

孩子失蹤,他受不了紐西蘭政府的溫溫吞吞,自己趕上台灣來。走投無路,他不顧一切直闖總統府。到了山區,他根本不行,卻咬牙和搜救隊一同進入他不熟悉、也使不上力的浩瀚森林。「走不在他們前面,至少要走他們裡面。」他說。

台灣的山難,時有所聞。但這起事件中,言語不通的父親,掛著寫好中文的牌子,車站街頭到處走動。一人一人地問,一家一家地敲。一天找不到,找一個月;一個月找不到,找一年。永不放棄的天下父母心,讓許多人動容,於是鼎力相助。儘管天不從人願,但他感念一切。回到紐西蘭,在濱海小屋裡,他常一遍遍聽著從台灣帶回來的CD,感念著台灣的警察、搜救隊,感念在絕望中伸手牽他扶他素昧平生之人,感念他總是聽到的溫柔歌聲。

不久,驚聞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他索性丟下工作,千里迢迢趕到災區做義工。白天幫大人蓋房子,閒下來就教小朋友捏陶,當孩子王。為了兒子到台灣,不稀奇。為了災民到台灣,卻是大大的稀奇。直到今天,他寫書,還傻想著如果有賺到錢要怎樣捐給原住民的下一代!知恩、報恩、念舊、重情,難怪他得人疼,看得起他,願意當他是隔壁街的老厝邊。

愛山的青年落難台灣,是個遺憾。我也曾困在連稜縱走的暴風雨裡。白霧中,死亡的氣味瀰漫。浮過眼前的,是等著我回家的父母妻兒。僥倖我脫困了,而魯本沒有。這些年客居紐西蘭,因為劉克襄一篇報導文章結識了這位性情中人,也勾起許多流連山中的回憶。也算有緣。費爾坦言他不諳文字,從小被判定有閱讀寫作障礙。但是,看他認真寫成落落一大疊的草稿,加上一肚子啤酒時聽他的繪聲繪影,我還是很感動,就答應幫他翻譯。後來草稿數度改易,增至二十萬字,內容相當龐雜,於是「公親變事主」,我便參與了寫作:形式上,重整結構,刪蕪就簡。內容上,時隔十五年的回憶或有模糊,只得逐一訪談相關人士,盡量從當初的報紙、書信、照片中得到佐證。最後,再斟酌文辭,加以潤色。

每當飛在台灣島上空,我總忍不住貼近窗口,辨認底下蜿蜒突兀的山脊。那是倨傲不肯平服的激情,流蕩在山裡、在心裡、在朋友豪情裡、在江蕙歌聲裡。像無邊海浪,不斷衝撞著這已千萬年的生靈世界。磨了大半年的功夫,所求無他,且留住人間一段美好又淒迷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