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少即是多,近就是遠
假若有一天,高山纜車可以讓我們輕易到達玉山頂峰,
那麼攀登玉山,還會是一件令我們感到神聖的憧憬嗎?
我們擁有的愈少,反而會得到更多。當我們關掉燈後,才能看見一整個星空。
當我們習慣了照明之後,眼睛就退化了。也可以這麼說:當我們習慣於聲光刺激之後,五官就逐漸感受不到大自然豐富的細微變化。
猶記得十多年前,曾在墾丁大尖山舉辦過親子活動,當大家在山頂上看完夕陽,才剛要下山,夜色就籠罩上來。只見大夥兒拿著手電筒,一邊在坡度很陡的石頭間手腳並用地爬著,一邊埋怨手電筒亮度不夠,跳躍時不知該照哪裡,一時之間險狀百出。這時,忽然有人把手上的光源關掉,只見皎潔的月光灑照大地,四周清晰可見,大家不由得安靜下來,都有種沐浴在月光下的神聖感。
的確,生活在都市中的眼睛,習於五光十色的刺激,已經看不到山川的靈秀。我們早已忘記:在屋頂之外,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
這幾年主辦夏至關燈活動,使我回憶起這一段經歷。物質文明雖然帶給我們方便,是不是卻反而讓我們愈來愈疏離、愈來愈沒法看清楚自已?
就像有了汽車,距離或許不再是問題,但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了。
假若有一天,高山纜車可以讓我們輕易到達玉山頂峰,那麼攀登玉山,還會是一件令我們感到神聖的憧憬嗎?
是的,近就是遠。
我們擁有的愈少,反而會得到更多。
當我們關掉燈後,才能看見一整個星空。
聖嚴法師說:「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了!」
泰戈爾說:「一個人擁有什麼,他的限制也就在那裡。當我們追求並擁有許多想要的東西時,或許我們是富裕的;但若能夠不需要它們,這就是力量。」
是否能偶爾熄掉燈光、關掉聲音、停掉機器、推掉邀宴?「少」,有的時候是「更多」。根據研究與統計,滿意度最高的活動,往往是去除聲色刺激、花錢最少的活動,好比看夕陽、散步、沉思、與好友盡興聊天、溯溪,或是在公園裡做運動。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實都是免費的。
記得在電影「夢」裡頭,導演黑澤明透過村子裡的老人之口說:「晚上太亮,就看不見天上的星星。」
是的,我們早已失去了星星;如果我們還不警覺,我們將不只失去星星,也要失去蔚藍的天空。
—摘自《傾聽自己的鼓聲》第二部【欣賞生命】
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們要讓孩子了解「自我實現」並不是「自我表現」,不是考了第一名就叫自我實現;
也要讓孩子知道,即便我們再認真再努力,不見得就能得到相對應的成果,
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命運決定於許多外在不可知的因素,
也許公平,也許不公平,但是我們都能平靜的接受。
許多父母已感受到全球化競爭的壓力,再加上《世界是平的》這類書籍的暢銷,難免有相當大的焦慮;近來則因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失業潮,家長們更加擔心,不知該如何教養孩子,才能使他們在未來職場上有較好的出路,有能力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
有能力的父母大概就選擇讓孩子接受最周密的教育、最大量的補習,期盼他們擁有許多才能,在各種考試當中贏過別人,樣樣爭取優勝,以確保將來有好的工作。
可是,若事事以成績至上、以勝過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我擔心從小在這種生活態度中長大的孩子,會擁有哪種價值觀?就真的比較有機會幸福嗎?
嚴長壽總裁有一本寫給年輕朋友的書《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裡就以龍應台的兒子為例,提到安德烈曾經對媽媽說:「親愛的媽媽,你必須要清楚面對一個現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不過嚴總裁提醒大家,這個自認為「平庸的兒子」,是一個中德混血兒,擁有德、英、中等多國語言能力,高中時到美國做過一年交換學生,每個暑假到不同公司實習,最近一次是到上海的德意志銀行,目前在香港大學經濟系就讀。
倘若與這位已經擁有許多工具、許多能力與條件的「平庸大學生」相比,我們的孩子又是如何呢?
所以,是否能夠讓我們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也願意面對自己的不足,並學習過著平凡卻安適自在的幸福人生,也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讓孩子了解到:「自我實現」並不等於「自我表現」,不是考了第一名叫自我實現,第二名以下就沒希望了。也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我們再認真、再努力,不見得就能得到相應的成果,很多時候,命運決定於許多外在不可知的因素,也許公平,也許不公平,但是我們都能平靜的接受。
也就是說,要教導孩子不管別人是不是肯定自己,自己是不是能獲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還是能夠不失望、不沮喪,知道自己的價值,知道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因此,幸福對每個人而言,也都是不一樣的。能夠決定幸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要讓孩子建立這樣的價值觀並不容易,畢竟價值觀無法「教」,很難在課堂上,或以文字語言的訓誨方式來傳遞。所謂「價值觀」,可說是生活上面對不同可能性的特定選擇,這些選擇有一定的趨向或脈絡,形成固定(或穩定)可供觀測或預測的行為模式。所以,價值觀必須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養成。對孩子而言,就是由眼睛所見,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親身經歷而建立的,不是老師或父母用嘴巴講的。
要教育孩子的價值觀,還不如父母多反省自己本身的生活態度,才是根本之道。
巧的是,就在最近好幾次聽A寶提到:「我跟他們的價值觀不一樣!」一個小學畢業沒多久的國一小女生說什麼價值觀,不免引起我的好奇,追問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前一陣子,我的雙胞胎女兒AB寶就讀的學校第一次段考結束,兩班家長聯合起來辨戶外活動,到植物園參觀。負責餐點的家長準備了很豐盛的三明治、漢堡以及飲料、水果等等,結果有些小朋友吃兩口就不吃,或是吃不下就直接往水池裡丟,有的說餐點不合她意不想吃,一堆家長急得團團轉:「那麼你想吃什麼?我們馬上去買!」
A寶很不以為然地說:「不想吃就不要吃啊!幹嘛理她!」同時也對那些吃幾口就扔掉的同學非常有意見,還當場對那些把食物扔進荷花池的同學訓了一番。
還有一個例子。因為偶爾下課後要接AB寶參加活動,為了聯繫方便,就把手機借給她們,結果同學看到她們的手機是八、九年前的舊款式,都取笑說家裡淘汰掉的手機都比這隻手機不知時麾新穎多少倍。AB寶卻絲毫沒有動搖,反而奇怪地說:「手機沒壞為什麼要換?」這幾天她們班要去參觀育幼院,先在班上發動募款,AB寶打算從她們的存摺中各提一千元捐出來,也問那位常換手機的同學捐了多少,回家後她們很不可置信地對我們說:「十元?她們居然只捐十元?!」
其實AB寶的存摺裡沒有多少錢,平時我們就沒有給她們零用錢,只有農曆過年時才准許她們收爺爺、奶奶、外婆或叔叔、舅舅的紅包,每個紅包最多也只能裝兩百元(超出要沒收),其他的存款來源,就得靠她們參加比賽獲得的獎狀,來給個五十元或一百元鼓勵。她們存了六年的錢,存摺裡的錢始終不多,大概是因為遇到南亞海嘯捐款或其他偶發性募款,每次都捐出她們總存款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左右而毫不吝惜。
對於她們的錢要如何用,我們通常不會給任何建議,也不會去限制。所以,當她們看到同學的選擇後,回家對我們說:「我跟她們的價值觀不同。」身為父母的我們,是非常高興的。
具體來講,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對自己負責,懂得體貼別人,始終保持好奇探索的心去認識這個世界,欣賞並享受生命裡的每個時刻。至於她們有沒有好成績,能不能贏過別人,從來就不是我們在乎的。
——摘自《傾聽自己的鼓聲》第三部【輕鬆教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