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第一章 標著售價的獅子

沒有獅子的動物園稱不上動物園。位在英格蘭南方德文郡的海邊小鎮伊費勒克姆有一座小型動物園,當然也不例外。這裡有一頭公獅和一頭母獅,牠們是一對非常俊美的佳偶。公獅子是從荷蘭鹿特丹動物園買來的,母獅子來自耶路撒冷的聖經動物園。牠們第一窩小寶寶誕生於一九六九年八月十二日,有一隻公的,三隻母的,四隻都是健康的獅子寶寶。

兩個月後,夏日遠離,海邊度假小鎮的人潮也已散去。這個小鎮動物園已經沒辦法吸引到多少觀光客,於是兩頭小母獅先被送到動物交易商手中,立刻就被一個馬戲團買走。剩下的一頭小公獅與一頭小母獅,不久也被賣掉,買主是位於倫敦騎士橋區的哈洛氏百貨公司,於是這兩隻獅子寶寶坐上火車運送到倫敦去。這四頭小獅子的命運似乎都已注定,將和牠們的父母一樣,面臨一輩子的挫折與限制。

在這些小獅子出生的三個月前,我們兩人第一次離開澳洲,當時心中充滿了不確定,卻也懷抱著希望。我們都在大學畢業後換過幾次工作,對未來的生涯志業還沒有明確前景,於是動身前往倫敦,就和許多走在我們前方的年輕人一樣。像我們這樣的澳洲年輕人很多,這當中著名的例子有諷刺作家兼喜劇演員巴瑞•漢弗萊斯、新聞主播的克萊弗•詹姆士、作家學者喬曼•格立爾、藝術家悉尼•諾蘭、布雷特•懷特利以及馬汀•夏普、社會評論專家理查•納維爾,較近期的還有凱莉•米洛等。當時有些澳洲青年會漂洋過海,穿越亞洲、中東的陸地後才抵達倫敦,那樣的旅程就算在今日也是十分艱辛。至於我們兩個則是各自旅行了好幾個月之後,終於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下旬無預期地在倫敦相遇。

我們都不是那種認真的觀光客,但在倫敦的某天,卻興起了一股不尋常的興致。我們從一堆觀光景點中挑了倫敦塔去參觀。為了做個對比,我們又決定去看看哈洛氏百貨公司,當然也是首度光臨。我們都知道哈洛氏百貨有句誇張的廣告台詞,就是他們什麼東西都賣,當然,還得配上好價錢。我們有個朋友曾經詢問過哈洛氏百貨賣不賣駱駝,結果他們反問他說:「您想要單峰的,還是雙峰的呢?」這間百貨公司售貨的範圍果然超乎我們的想像。當我們逛到二樓的「動物園區」時,竟然在老英格蘭牧羊犬與暹羅貓之間發現兩頭小獅子,牠們蜷縮在狹小的籠子裡!

標著售價的獅子,實在不太正常,但對於喜歡搜羅聖誕禮品的倫敦顧客來說,小獅子的出現可是一張好牌。對於那些擁有一切的人,牠確實是再新奇不過的禮物了。

我們從來沒有認真看待過「獅子」這種動物。當然啦,以前曾在動物園看過獅子,但對牠的興趣與認知也僅止於此。我們兩個當時連喬伊•亞當森在一九六○年寫的《獅子與我》都沒讀過。這本書描述的是作者喬伊與她的丈夫喬治•亞當森(他當時是肯亞野生動物部狩獵巡邏員)發現了幼小的母獅艾爾莎,將牠養大之後,成功野放回大自然的故事。這本書不但暢銷,後來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很賣座。

我們十分同情哈洛氏百貨裡的小獅子,即使工作人員已經盡力安撫,牠們還是不斷被逛街遊客的驚訝反應打擾。老實說,就連我們自己也得抑制住逗弄牠們的慾望。每個經過的人都希望小獅子能有點反應,所以當小母獅發出一聲警告性的吼叫,遊客就會感到開心滿足,而旁邊另一隻小公獅呢,卻是一副假裝所有人都不存在的樣子。這頭小公獅是那麼地吸引人,我們兩個在籠子邊坐下,像著了迷一般,一待就是好幾個鐘頭。

約翰:「我們何不買下牠呢?」
艾斯:「我已經想好名字了,就叫牠『克里斯汀』吧。」

後來我們才知道那些員工已經替牠取名叫「馬可斯」,是個很有男子氣概的好名字。但感覺上「克里斯汀」很適合牠,再加上這個單字本來的意思是基督徒,而在羅馬時期,遭到迫害的基督徒會被送進獅子口中。我們喜歡這個反諷,這也是個提醒,提醒我們在買下他之後,我們與週遭的人接下來將會面臨什麼危險。

我們都有個直覺,知道彼此是認真看待這件事,還有一種再新奇不過的刺激感,也從心底油然而生。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我們真的能夠帶給牠比現在還好的生活嗎?能保證牠會有更好的將來嗎?又或者我們只是不想把克里斯汀讓給其他人,只是想要擁有牠?我們以前連做夢都沒想過要養隻新奇寵物,然而牠卻令人完全無法抗拒。

突然之間,我們的生命變得好像缺少一頭小獅子,就會不完整似的。對兩個從澳洲旅行到歐洲的年輕人而言,養牠的念頭太不切實際,但至少我們可以縱容自己研究一下買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