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 一天五分鐘,全方位拷貝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成功腦袋 張尚國 編著
定價:360 元 優惠價:284 元
|
||||||||||||||||||
第一本從管理角度談李嘉誠的專書
透過經營與管理、投資與財富、接班與人才、自我管理與價值信念等面向, 全方位解讀李嘉誠成功心法。 全書以日誌形式從12大主題切入,引導讀者逐漸建立李嘉誠的成功思考模式。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致富傳奇為人津津樂道,無論出售某地的房產,或是買進某國的新創企業,都成為投資版面的頭條。大眾關心素有「李超人」之稱的李嘉誠的投資方向,事實上,李嘉誠的成功是全方位的,是隨著全球經濟與社會趨勢發展而與時俱進的。
本書深入闡釋李嘉誠每一句智慧名言的背景與思維,我們可以藉此深度了解李嘉誠的經營戰略、管理策略、投資觀、價值觀、淬煉的智慧,自我學習改造,全面擁有像李嘉誠一樣的思考模式,邁向全方位成功人生。
|
||||||||||||||||||
|
||||||||||||||||||
張尚國
大陸蘭州商學院財經碩士,四方華章文化發展機構執行總編、企業管理諮詢專家、文化研究者。多年來致力於財經書籍的書寫,主要作品有:《王陽明心學筆記》、《優秀班組長現場管理的7堂必修課》、《利劍之師—海豹突擊隊》、《解厄學》、《觀人術》、《總經理掌控人力資源的199個方法》等。
專文推薦 陳嫦芬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金系專家教授
尊崇推薦 怪老子 理財暢銷書作家|李紹唐 前台灣甲骨文公司總經理
中國十大名校商學院正副院長、教授 連袂推薦
若想要快速得知李嘉誠先生獨特的成功個人特質,不妨運用每天幾分鐘時間,便能快速參透李嘉誠先生的思考模式,或能對自身人生、性格有若干正面影響。閱讀更多 ── 陳嫦芬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金系專家教授 心力強大,李嘉誠成功的關鍵 ◎ 陳嫦芬(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金系專家教授)
《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以李先生的精采故事,引申其行事理念,並且提出行動指南,供讀者參考,是部簡明好讀,速寫李先生商場風格與生命態度的類傳記型讀物。
本書探討李先生的發跡轉折、精準決策,從經營長才、商場英姿到企業社會責任的成就,有大篇幅分析。我認為,李先生超凡入聖的「心力強大」,是他成為傳奇的關鍵因素。一個人的「心力強大」正反映了其關鍵的本質習性,與內心世界的浩瀚;加上天時、地利與人和外在因素成就了李先生的典範故事。
在國際投資銀行界服務經驗中,我接觸過不少所謂的「成功企業家」;他們在被視為「成功」之前,都歷經過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所謂的考驗與淬煉,也正是「成功」的沃土養分。他們兢兢業業地專注經營事業,即使光環不再,仍持續精進,因為這是他們信仰的「正道」。
在商場的起伏波折中,高下的決定,往往取決於當事者「如願」或「違願」時的應對態度。李先生說:「做好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是自我管理,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能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建立自己的尊嚴。」清晰地點出他安身立命之道在「自我領導力」。
近年,與兩岸高校學生互動頻繁,我感受到年輕世代需要學習精進的典範人物,而其中最珍貴的,即是「自我領導力」的培育方法。茲自本書擷取李先生關鍵的五個人生價值觀,與讀者共勉之:
一、「愛人」 李先生對待員工、部屬、客戶、合作夥伴或競爭對手,都抱懷深刻的人本涵養。書中以誠信為本的故事,描述李先生心懷大愛,感恩故舊,常懷回報之誠摯,講求互惠互利,以同理心確定共贏,讓人感動。我很喜歡他激勵員工的詩作〈Are You Ready? 〉內容充滿哲思,是敬天愛人的實踐。
二、「勇氣」 高覺知地反省自己,誠實面對;接受自己的弱點,進而積極改善。成名後更加謙遜上進,以無比柔軟的本心,練就勇氣大智,堅實自己的面貌。商業決策上,李先生能廣納異見,招賢納才,在高峰時嚴謹守分,在低谷中頂風前進,都有賴果敢剛毅的心力。在兒子被綁架時,李先生直接面對綁匪處理贖金;書中所描述的不是討價還價,而是務實處事,助子脫困的大愛大勇。
三、「學會忍受」 這是成功者很關鍵的特質;體悟「勉、強」的可貴,以突破現狀。前者期勉自己凡事盡力,後者借助外力拓增自我心力的幅員,李先生也建議年輕人「給自己加點壓力」。
四、「知止」 凡事審慎留餘地,商場上也留點盈利給別人,這是因為「能」,所以「不能」。書中側寫李先生在幾樁大筆交易中,不爭強鬥勝,願意讓利,去除霸王心態的作為,極其不易。
五、「行慎寡悔」 李先生深諳「事與願違」是人生常態,行事總審慎為度;即使結果與預期相左,也盡速面對、處理、捨下,減少懊惱。這專注當下,盡一切心力的態度,非凡人所為,果然形塑了他自若而堅定的性格。
讀者若想要快速得知李嘉誠先生獨特的成功個人特質,不妨每天運用幾分鐘時間,便能快速參透李嘉誠先生的思考模式,或能對自身人生、性格有若干正面影響,在此推薦這本好書。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金系專家教授、資深國際投資銀行家,目前專注推廣職場素養教育。
向李嘉誠學些什麼
二○一三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前一百名如期出爐,八十五歲的超人李嘉誠以財富一兆台幣繼續蟬聯華人財富榜首,而由他領軍的多家公司共同支付三億五千萬台幣收購英國天然氣業務的消息震撼商界,媒體驚呼李嘉誠這個財富大鱷併購了整個英國,成了名副其實在英投資最大的國際富豪。
李嘉誠創造的神話,讓全世界的人仰慕和驚嘆。如今,「李嘉誠」不僅是財富的代名詞,更是創造財富的代名詞。在香港,人們對他的崇拜甚至超過世界首富比爾.蓋茲( Bill Gates )。李嘉誠演繹了一個白手起家且成功的經典神話,他用自己的傳奇人生告訴人們,一個人的歷史是如何由自己書寫而成的,英雄是如何在多舛的時代中磨練出來的。對於數以萬計、正在為前程苦苦奮鬥的年輕人來說,李嘉誠的故事將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作為商人,李嘉誠無疑是成功的,他不僅創造了大量的財富,還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一套深厚內涵的經商哲學。李嘉誠經歷了太多挫折,在社會大熔爐中儼然把自己鍛造成一把鋒利無比的劍,這使他能在與狼共舞的商海中遊刃有餘。李嘉誠出身寒微,沒有很好的社會和家庭背景,但他總能看得比別人遠,做得比別人高,想得比別人全,這一點特別體現在他的分家上。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李嘉誠醞釀已久的分家計畫終於和公眾見面了,在短短十五分鐘之內,一個橫跨五十三個國家、擁有二十七萬名雇員的帝國,就在李嘉誠氣定神閒的指揮下塵埃落定。十五分鐘「散盡」千億家產,乍看是分錢算帳,實則凸顯了李嘉誠超凡不俗的人生智慧。
或許是年齡的差異,我們這代人在解讀李嘉誠時,總是用一種仰望的姿態審視他——他是一個萬眾矚目的神話,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巔峰,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皇皇巨著,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我認識他還是透過萬通董事長馮侖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文中講述了他與李嘉誠先生見面的經歷,所寫之言感人至深,它直接打破了我對李嘉誠這樣一位商場巨無霸深沉、不可一世的印象。就李嘉誠現在的身價、地位以及在華人企業家中的影響力而言,即便用再多的諸如清高、冷酷、張狂、自負之類的詞語形容他,也不足為過。但實際情況是,李嘉誠作為一名偶像級的企業家,表現得卻十分平易近人,一些細微至極的事他都親自去做,讓人覺得驚訝,甚至不可思議。顯然,李嘉誠的成功不僅僅是在商業成就上,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且看馮侖筆下的李嘉誠:我們進了電梯,當電梯門打開的時候,李先生在門口待著,然後給我們發名片,這已經出乎我們意料——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經不用名片了,但是他仍然像做小買賣一樣給我們發名片。
發名片後,我們每個人都抽了一個籤,這個籤就是一個號,就是我們照相站的位置,是隨便抽的。我當時想,為什麼照相還要抽籤?後來才知道這是用心良苦,為了讓大家都舒服,否則怎麼站呢?
抽號照相後又抽個籤,說是吃飯的位置,又是為了讓大家舒服。最後讓李先生說幾句,他說也沒有什麼要講的,主要就是和大家見面,後來大家讓他講,他說,我就把生活當中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然後看著幾個老外,用英語講了幾句,又用粵語講了幾句,把全場的人都照顧到了。他講的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讓自己強大起來,就要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會當中,不要給大家壓力,讓大家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才會接納他、歡迎他。之後我們開始用餐。我抽到的位置正好跟他隔著一個人,我以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會兒,李先生就站起來了,說:「抱歉,我要到那個桌子坐一會兒。」後來,我發現他們安排李先生在每張桌子坐十五分鐘,總共四桌,每桌十五分鐘,正好一小時。臨走的時候,他說一定要與大家告別握手,每個人都要握到,包括邊上的服務人員,然後送大家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門關上才走。他的追求無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如今,李嘉誠已成為一個凝聚和代表著中國人奮鬥精神、不斷創造神話的卓越商人和企業家。對此,李嘉誠也不吝惜地反覆對外公布自己的創富祕訣:發展中不忘穩健,穩健中不忘發展,知識改變命運,名譽是我的第二生命..一些對李嘉誠相當關注的人,還總結出「李氏成功定律」:
對金錢的態度: 李嘉誠坦言,自三十歲起,他就再也沒細數過自己的財富。
用錢的守則: 李嘉誠一直遵循著「當你賺到錢,等有機會時,就要用錢,賺錢才有意義」。
內心的驕傲: 李嘉誠不止一次說過:「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狀,而我卻老想著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若我繼續有這個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是會碰壁的」。
對成功的定義: 李嘉誠這樣說:「要清楚,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比競爭對手做的更好一點。有時候,好一點就行,像奧運賽跑一樣,只要快十分之一秒就會贏。」
時間觀念: 不論幾點睡覺,他一定在清晨五點五十九分鬧鈴響後起床。他每天都把鬧鐘調快八分鐘,一直將這一習慣保留了大半個世紀。
這些話不免使一些把李嘉誠奉若神明的崇拜者感到掃興,因為這些都是老生常談,沒有什麼高深的玄機,人人都能做到!他們其實是想從李嘉誠那裡得到所謂的經商葵花寶典,問題是,「應該做得到」不等於「一定做得到」。於是,我想起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前任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先生來中國訪問時的一段小插曲。當時有很多慕名者紛紛高價購票,到現場聆聽威爾許的演講,結果卻讓中國企業家們感到失望。有人直接問威爾許:「您講的這些沒有什麼新鮮的,很多我們都知道。」威爾許的回答平靜而耐人尋味:「你們是知道,而我是做到!」這足以說明一個簡樸的道理——知易行難!李嘉誠就是這樣踐行著一個又一個的商業真理,看似簡單,卻是少數幾個能做到的,這個世界也就有了華人首富李嘉誠的驕傲。
正如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所言:「商業才能是很多企業家都具備的,但是只有像李嘉誠那樣,具有好的人品,才有可能做大。毫無疑問,李嘉誠是華人世界最受尊重的企業家,要成為李嘉誠很難,因為他的時代具有獨特性,但是我們還是有可能學習和超越他。」 本書忠於李嘉誠的人生軌跡,每一個階段都有全新的主題,相信本書的出版能給讀者帶來些許幫助。
最後,讓我們以李嘉誠的一首詩來共勉: 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更刻苦地準備? 當我們夢想成為領袖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服務於人的謙恭? 我們常常希望改變別人,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改變自己嗎?
(本文為《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序文)
生前辦妥身後事
打架都不關我的事,身為爸爸的我已為他們想得這麼盡,一定還做得成兄弟。 —— 二○一二年,李嘉誠談分家
背景分析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八十四歲高齡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披露了他億萬家產的分割方案:長江實業(Cheung Kong〔Holdings〕Limited)及和記黃埔上市集團,將由長子李澤鉅繼承;對於次子李澤楷,他將以巨額現金的方式支援他的個人事業。李嘉誠身體健康,思維敏捷,為何在生前就安置好一系列身後事?據分析,提前公布分家方案,正是他大策略思考的體現。
近年來,香港富豪家族企業接班和分產的問題連連上演,最終鬧得親人間勢不兩立,對簿公堂。二○一○年年底,九十歲的「澳門賭王」何鴻燊病危告急,短短數日,他的十七個子女就紛紛捲入戰爭,爭奪家產的大戰愈演愈烈。二○○八年十月十五日,九十二歲的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心臟病突發辭世。尚未舉辦追思儀式,曾被他驅逐的二房之子王文洋就車馬勞頓、漂洋過海地重返王家,以圖錢財。此後又鬧劇頻現,無中生有的三個私生子如跳梁小丑般,紛紛要求認祖歸宗,得財之心昭然若揭。
為什麼不在生前就把家產安排妥當,非要等到死後讓後輩們對簿公堂?這是對死亡的恐懼,還是對財富的貪婪?李嘉誠看穿世間的百態人生,所以他決定及早公布這個方案,給子女們一個滿意的交代,也給家族企業的分家和接班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
分家,這個敏感的話題,歷來都是家族企業在處理家族傳承時不得不經歷的陣痛:分家就等同於蠶食企業,可能導致無端衍生諸多競爭對手,原本清晰的企業秩序可能會混亂不堪,原有的產業格局將因分家而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從來就很重視家族文化的李嘉誠顯然明白箇中利害,所以,他首先確立了長子李澤鉅對家族傳統產業的繼承地位,另一方面也積極組織了巨額現金,隨時給次子李澤楷的事業注入強大的助推劑。李嘉誠此舉可謂一舉三得:首先,李氏帝國沒有因為分家而被削弱;其次,家庭成員也不會因李嘉誠的厚此薄彼而心生怨恨;第三,李嘉誠巨額資金支持李澤楷的事業,將會是全新的業務,這和李澤鉅繼承的父親事業無關,因此兩個兄弟的事業不會有重疊問題,也就不存在利益衝突,用李嘉誠自己的話來說,日後「仍做得成兄弟」!
李嘉誠此舉有如下三個亮點:
第一,早有準備,減少傳承風險。就在李嘉誠當天對外公布分家方案的現場,就有一記者問他,是否是因為自己年歲漸高,或者有退休想法才作出如此安排。李嘉誠沒有明確地回答是否要退休,而是巧妙地回應自己身體健朗,目前還沒有退休的打算,而且他還坦言,即便自己現在離開公司去休假,公司也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受到影響。
第二,長期培養,今見成效。李嘉誠的分家計畫雖然是近期提出的,但為了這一刻,李嘉誠足足做了二十年的準備。每一時、每一刻,他都在培養著兒子們的商業才能。二十年過去了,兒子們已羽翼豐滿,他相信他們能繼續李氏王國的輝煌,這是他最欣慰的事。
第三,團隊的順利過渡,減少了企業的不確定風險。一個企業的成功不是靠企業領導人一個人成就的,而是靠眾人的努力。李氏王國的締造,是李嘉誠企業團隊共同奮鬥的結果,如今李嘉誠雖然卸任,但團隊還在,這是李嘉誠饋贈給接班人最好的禮物。從另一方面來說,對股民也是非常負責的,因為企業管理權的交班歷來被視為企業的不確定性增加,一旦隱患爆發,將導致短期的市場波動,受損的還是操勞的股民。
這就是李嘉誠的策略眼光,他防一切於未然之中,可謂用心良苦。另有人士認為,李嘉誠是在傳統華人富豪的路上,借鑑了西方企業傳承經驗,長子繼承衣缽,次子另闢新地,這是理想的交接班方式,究竟效果如何,可能還要等一、二十年才能看到。
行動指南
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
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第一是誠信。 ——二○○七年十二月,接受《商業周刊》採訪 背景分析
李嘉誠說過,做人成功的重要條件就是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首先便是誠信,只要是答應過的事,即使吃虧也要堅持去做。於是,李嘉誠的誠信度愈來愈高,大家都認可,他答應的事比簽合約還有用。
有一次,長江實業想和一家公司合作,由於這家公司擁有大量土地,因此參與競爭的不只長江實業一家。有人就問這家公司的主席,這麼多公司為什麼就選中了長江實業?主席說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跟李嘉誠合作,很放心,合約簽好以後就萬事大吉了,不像其他公司,簽好合約的同時也是麻煩的開始。
因此,雙方經過一次會議就確定了合作計畫。之後也果然如那位主席所言,雙方配合愉快,是一次互惠互利的合作。
行動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