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安.薛芙&安妮.貝蘿絲 著,趙永芬 譯
定價320元 特價253元
得獎紀錄
Amazon.com文學類第1名、2008年度編輯與讀者百大選書雙雙上榜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2008年8月選書
美國邦諾書店「邦諾嚴選」推薦書
美國ABC電視台「早安美國節目」、CBS電視台「早安秀」2008年最佳禮物書
20多家媒體年度好書推薦,包括:
*《時代》雜誌2008年度十大小說
*《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2008年度最受歡迎好書
*《舊金山紀事報》《圖書館期刊》《加州文學評論》2008年度最佳好書
發行首週空降紐約時報排行榜,上榜達32週(至2009年5月初)
席捲美國各大排行榜:美國獨立書商協會、北卡羅萊納獨立書商協會、舊金山紀事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家週刊、華爾街日報、丹佛郵報、波士頓環球報
「我就是為此而熱愛閱讀:一件小事使你對一本書感興趣,接著那件小事將你帶往另一本書,然後書裡頭又一件小事將你帶往第三本書,就這樣曲折前進……沒有止境,除了純粹的樂趣之外,完全沒有其他理由。」
——茱麗葉給道西的信,一月十五日,一九四六年
 

英國女作家茱麗葉.艾許登收到一封來自遙遠根西島的陌生人來信,他在一本二手書發現了她的名字和地址,由於很想再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因此寫信與她聯繫,還提及島上成立「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的由來。茱麗葉對島上的一切感到很好奇,於是雙方開始通信,也與讀書會的其他成員魚雁往返,他們談閱讀對人生的影響,談逆境中堅強活下去的力量,也談生活中的甘甜苦澀。


隨著和島民的情誼日漸深厚,茱麗葉決定親自前往根西島一遊,一開始是為了收集下一本新書的題材,沒想到她的生命因此有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小說採用書信體寫成,一封封情意真摯的信件在英國倫敦、蘇格蘭、海峽中的根西島、法國之間往返傳情,讀者就像展讀塵封在櫃子底部的一封封信件,逐漸串聯起令人歡笑又落淚的故事全貌。此書再次肯定閱讀的不朽和人性的不平凡,令人不禁憶起《查令十字路84號》的越洋情誼。這是一個關於書、關於愛情與友情的抉擇、關於歷史與記憶的美好故事。

 

◆ 關於作者

瑪麗.安.薛芙(前)
與安妮.貝蘿絲(後)

Brook McCormick 攝

瑪麗.安.薛芙(Mary Ann Shaffer)曾任編輯、圖書館員,也曾在書店工作。二十年前,她赴倫敦旅行時順道前往海峽群島一遊,因氣候因素受困於根西島,卻就此展開與根西島的一世情緣。薛芙一直懷有寫作夢,也將第一部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根西島,最後終於一圓夢想寫出《親愛的茱麗葉》,可惜她於本書出版前夕過世,無緣看到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隆重出版。《出版家週刊》特為她刊出訃聞,這是新人作家少有的高規格待遇。


安妮.貝蘿絲(Annie Barrows)是薛芙的外甥女,曾任編輯,也是童書作家。

 
◆ 安妮.貝蘿絲說書:Appealing Books and Potatoes
 
用閱讀,走過黑暗、擁抱希望
◎譚光磊(本書中文版權代理人)

去年三月,《出版家週刊》登了一篇訃聞,悼念病逝家中的美國小說家瑪麗.安.薛芙。出版社登訃聞紀念作者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位享年七十三歲的薛芙女士不但是「新秀」,而且她的處女作《親愛的茱麗葉》根本還沒出版!


薛芙究竟何德何能,還沒出道便受到國際文壇矚目?這得從二十年前說起。當時薛芙到倫敦旅遊,順道探訪歐洲最後一個實行封建制度的薩克島(Sark)。薩克島是英屬海峽群島中的一個,靠近法國諾曼地海岸,必須先搭機到根西島(Guernsey)方能轉達。


就在她抵達根西島聖彼得港的那天,島上起了濃霧,不論船隻或飛機都無法啟航。薛芙決定隔天就回倫敦,當時機場只有她和經理兩人,窗外白茫一片,室內讓人凍得發抖。為了排遣時間,薛芙把機場所有的根西旅遊書都買了下來,並在經理建議下躲進男廁,打開烘手機取暖。


就這樣,她愛上了根西島。很少人知道這裡曾被德軍占領,更少人知道二戰期間小島上發生過什麼事。和歐陸上的腥風血雨或英國的恐怖空襲相比,島民所承受的或許不算什麼,可是仔細探究,那段烽火歲月裡的悲歡離合、人世無常,可也一點都不少。回到美國後,薛芙寫信給根西島的報社,詢問還有沒有相關書籍可看,就這樣持續研究了二十年。


薛芙一輩子在書店工作,愛書讀書之餘當然也有寫作夢,只是光說不練,直到讀書會的朋友叫她「要嘛動筆,否則就閉嘴」。一氣之下,她寫了《親愛的茱麗葉》證明自己不是空談。小說全部以書信體寫成,描寫作家茱麗葉和根西島民因為一本舊書而牽起的奇妙友誼。


* * *


我第一次聽說《親愛的茱麗葉》,是在二○○六年五月。時值美國書展前夕,我拿著紐約地圖,搭地鐵或者徒步於曼哈頓的街道,到處拜訪客戶,其中之一就是薛芙的經紀人萊莎.道森(Liza Dawson)。接待我的是萊莎的丈夫、負責版權和財務事宜的哈維斯(Havis)。他一坐下來就跟我說:「我們有本剛成交的大書,共有七家出版社參與競標。」


原來薛芙在朋友介紹下找到萊莎,萊莎原本是美國出版界的資深編輯,後來才成立自己的經紀公司。在她的操盤下,《親愛的茱麗葉》成了該年書展的熱門大書,在海外市場更是搶手到不行。美國版權最後由小說《直覺》(Intuition,中文版由遠流出版)的編輯蘇珊.卡彌兒(Susan Kamil)簽下,英國和澳洲版權則由布倫斯貝瑞(Bloomsbury)和亞倫與恩溫(Allen & Unwin)聯手贏得競價,預付金足足是美國版稅的兩倍!消息傳出後不到一個月,這本書已經賣出十國翻譯版權,包括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和巴西,全球預付版稅直逼百萬美金。薛芙終於圓了作家夢。


誰知書約簽訂之後,薛芙的健康情形就開始走下坡,甚至出現失憶的毛病。修稿進度一延再延,時間一天天過去,各國出版社望眼欲穿,可真是急壞了編輯和經紀人。幸好薛芙的外甥女安妮.貝蘿絲自告奮勇協助修訂文稿,才解決這個問題。貝蘿絲曾任出版社編輯,也是童書作家,她的文字和薛芙原稿中幽默慧黠又溫暖的筆觸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貝蘿絲年輕又風趣,正好解決了薛芙年紀大了不便參與宣傳活動的難題!


二○○七年九月,貝蘿絲交出最終版本的稿子,我迫不及待開始讀。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失眠夜,我打開電子檔書稿,聽著音樂、模仿英國口音,一字一句唸著稿子。我用一整個週末的時間讀完全書,與書中人物同喜同悲。這個道道地地美國製造的故事,卻有著非常傳神、不時讓人拍案叫絕的英式幽默,就像《查令十字路84號》那樣溫暖有情、詼諧逗趣。


最讓人感受良深的,是薛芙把戰爭期間的人間悲劇轉化成一個個荒謬、甚至有點好笑的事件,雖然迫於無奈、或者令人心痛,可是即便在最身不由己的絕境,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勇敢、擁抱希望。《偷書賊》借死神之眼旁觀戰爭,《親愛的茱麗葉》則用書信的格式,透過一群平凡的小島居民,重新肯定閱讀的不朽和人性的不凡。這是一個關於書、關於愛與勇氣、友情和抉擇、歷史與記憶的美好故事。


《親愛的茱麗葉》終於排定二○○八年暑假隆重在英美上市,可惜薛芙還來不及看到心血印成文字,便在二月撒手人寰。此時試讀版樣書已在英美各地流傳,讀者反應超乎想像地熱烈,布倫斯貝瑞出版社的總編輯說她「從沒見過一本書引起這麼大的迴響」。


半年後,《親愛的茱麗葉》正式在美國出版,一推出便橫掃各大排行榜,久久居高不下。全美各地的書店業者彷彿把賣這本書當成一種使命,逢人就推薦,也讓這本書創下在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連續半年位居前三名的驚人紀錄。到了年底,《親愛的茱麗葉》精裝版印量已經突破五十萬冊,全球賣出二十五國版權,獲選幾乎每一家媒體的年度好書。平裝版將於今年(二○○九年)五月在美國上市,藍燈書屋的目標是一年內賣出一百萬冊,這是他們史上最大規模的平裝出版計畫。


也許薛芙早走了一步,可是她留下了一部讓讀者永遠懷念的作品。

 
◆ 名家真情推薦(依姓氏筆劃)
‧686(有河book店長) ‧王玉萍(O’rip主編,璞石咖啡館女主人)
‧虹風(小小書房店主) ‧徐璨瑄(紀伊國屋書店副總經理)
‧袁瓊瓊(知名作家) ‧郝譽翔(知名作家)
‧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葉青華(誠品書店連鎖店區營運督導)
‧盧郁佳(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 ‧駱以軍(知名作家)
‧叢榮成(法雅客文化商品部主任) ‧藤井樹(知名作家)
‧譚光磊(版權代理人)
 
◆ 最美妙的關係
◎袁瓊瓊(知名作家)
《親愛的茱麗葉》原名是「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出版社沒有直譯原書名是對的,原來的書名把整本書的內容完全透露了。看到書名,便可以完整地想像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是的,這本書的背景是「根西島」。書裡講的是文學與食物,而這個讀書會,事實上,非常之庶民、隨性,參與者主要是為了食物而來,但是一邊品嚐食物之時,多少也就讀了一些「文學」。


在書裡,「文學」這兩個字非常難以界定。雖然一般而論,能跟「文學」搭上邊的多少必須具有某種藝術性高度,或者,至少需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根西島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對於根西島的居民,對於這些「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的成員,「文學」的定義非常簡單,就只是寫在紙上的字而已。


某方面來說,這看法也不能說它不正確。所有的文學,高的或低的,偉大的或平凡的,有趣的或嚴肅的,不都也是從寫在紙上的字開始的嗎?


由於對「讀書」這件事的理解如此直率單純,因此根西島上的這個讀書會便非常不同於流俗,他們的讀書類型出人意表,他們的讀書態度理直氣壯、滑稽突梯。在他們,讀書這件事與生活相關,他們以讀書為生活的藉口,又從生活來理解他們的閱讀。說實話,這其實就是讀書的最高境界,如果我們所閱讀的書,無法在我們的人生裡產生共鳴,如果我們的人生,無法在某本書裡得到映照,那麼書只是書,人生只是人生。這樣的閱讀是蒼白的。


《親愛的茱麗葉》的特別之處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書中有書,書之中有人生故事,書之外也有。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分別是瑪麗.安.薛芙和安妮.貝蘿絲。兩人的關係是姨甥。瑪麗自述是:「因為出乎意料的健康因素,我的工作不得不中斷。」之後的接手者便是安妮。


以關係來說,瑪麗是安妮的長輩,而以寫作資歷來說,安妮已經有過寫作經驗,而這是瑪麗的第一本書。我認為「由某個人開啟,卻由另一個人完成」的這種「合作」模式,在作者絕對是個意外,但奇妙的是,卻正好與書的內容呼應。


這本書裡,一個遠去的作者,開啟了一個現存的作者的人生。而一個過去的愛情故事,完成了現在的一段愛情。這些事,與書有關,也與人有關。


書中的「現在」,其實是一九四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百廢待舉。人們無論精神或物質,都正在重建時期。一邊重建城市,一邊也試圖從戰爭期間的無序混亂中重新建立價值感與秩序,並藉以找到人生方向。


這樣沉重的主題,作者卻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切入。


女主角,這位「親愛的茱麗葉」是個報社專欄作家,算是個小名流。她剛發生了生命中最要命的大事,因為做了逃婚新娘,成為小報和閒人茶餘飯後的談笑資料,因此目前處在非常不愉快的境地。


她小有成就,既不夠宏大到使她選擇寫作為平生志業,也不夠渺小到甘願屈身去做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她過了適婚年齡,但還沒老到不再期待愛情。總之,就是這麼個懸在半空中的女人,在人生的不確定階段之時,收到了一封「讀者」來信。


這封信,有趣的是,對方之所以寫來,與茱麗葉的作家身分沒有什麼關係。他是因為「擁有一本屬於你的舊書而知道你」。想來茱麗葉也像多數愛書人一樣,會在自己最喜歡的書裡留下名字和資訊,以這種「擁有」來標示自己與寫作者的連結。也標示自己的口味。換句話說,這是一封「讀者」寫給「讀者」的信。而兩者的相同之處是,都喜歡同一本書。而這本書是查爾斯.蘭姆的《伊利亞散文選》。


就因為這樣,十九世紀的寫作者蘭姆,在去世一百多年後,依舊連結了遙遠的英倫與根西島,連結了陌不相識的一對男女。


一本書存在,它便能向未來說話,不論多遠的未來。而你永遠無法預測,它能夠如何干預,以及創造了未來。


蘭姆是《親愛的茱麗葉》這本書裡一個不存在、但是血肉分明的角色。「喜歡查爾斯.蘭姆」絕對是一個明顯的標籤。他代表了一種非學術性的趣味。代表一種踏實生活,並且喜愛生活的樸質的性情。


十九世紀作家蘭姆是第一個把散文寫作從宏議大論帶到生活層面的作者。在他之前,西方認為「散文」都必須寫有意義的題目。但是蘭姆是異常之小市民的,試看他某些散文的題目,就大致可以想見他的生活態度,和他的關心範圍:〈耳朵逸事〉、〈一個單身漢對於已婚男女言行失當之感嘆〉、〈教書先生紀事〉、〈有感於京城乞業之蕭條〉、〈論烤豬〉、〈情人節〉、〈愚人節〉……總之,多數是些小情小事,人人都有的經歷,人人都有的想法。他這本《伊利亞散文選》風行百年,至今不衰,其實顯示了人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自己熟悉的事情。


蘭姆一輩子都是上班族,在小公司裡做了三十五年的書記。薪水微薄,地位卑微,自然沒有能力結婚。姊姊瑪麗.蘭姆患有躁鬱症,不時發作。當時的人對這種病沒有概念,除了隔離,沒有別的醫治方式。而蘭姆選擇跟姊姊住在一起,終身照顧她。在不發病的時候,瑪麗應當也是個貼心的、甚至才華洋溢的人。姊弟倆合寫過《莎士比亞故事集》,把莎士比亞的戲劇改寫成故事。但是發病的時候,瑪麗有暴力行為。


蘭姆的一生,絕對無法稱之為美好的人生。他的生命裡缺乏太多於一般人尋常的東西,他沒有錢,沒有機會,甚至沒有經歷過愛情與婚姻,但是這樣幾乎一無所有的人生,充斥磨難、毀壞與挫折的人生,蘭姆卻安貧樂道,給了我們幽默溫暖,對生命興趣盎然的描述與解說。


根西島上這群讀書會會員的人生也很類似。這個小島在二次大戰時為德軍占領,不但物質缺乏,還可能隨時喪失自由、喪失性命。在這種高壓環境下,人性面對的是極致的淬鍊,雜質不復存在,人人顯露的是真正本質。如同蘭姆在橫逆人生中顯露的是樂觀積極和溫暖的本質,根西島上那些真正高貴的靈魂,顯現的也是勇敢和正直的本質。


書裡說了許多戰爭的故事。不是戰爭的醜惡和恐怖,而是在這些醜惡和恐怖之下激發的溫暖人性。這說明了在任何一種最惡劣的情況下,我們依舊可以有所選擇。而能夠讓人生快樂和了無遺憾的選擇,永遠只是相互的愛與援助。


根西島上這一群直率誠實,個性獨特因而可親可愛的小人物,他們稟直心而活,不受世俗成見的影響。對於那些公認的經典巨作發出的評論,時常令我大笑。


除了一個圓滿好看的愛情故事,我覺得這本書裡還傳達了另一種關係,那就是作者與讀者,當作者面對讀者來寫作,而讀者能夠在作者的文字裡看到自己,這是最美妙的關係。不只是單方面的寫作或閱讀,而是彼此分享,進而彼此融合。
 
◆ 國際媒體好評讚譽
《時人》雜誌:如獲至寶……深刻打動人心……一部關於愛、戰爭、好書與善良人物等無價事物的小品傑作。
《舊金山紀事報》書評:讀這樣一本書,你忍不住要濫用「珍寶」一詞。但這本書並不顯得高不可攀……很適合在家中客廳或長途火車上細細品讀。這是一本迷人的、超越時代的小說,書中角色無不勇敢表達心中懷抱的愛。
《芝加哥太陽報》:愛書人展讀必定樂趣無窮,書中對文學表現出各種明示或暗示的禮讚。
《華盛頓郵報》書香世界:對書與愛書人最美好、最富感情的禮讚……它讓我們確信,書可在困境中滋養人們的心靈。
《圖書館期刊》:作者的第一部小說竟然如此驚人……讓人不禁回想起《查令十字路84號》的海蓮‧漢芙。這本書對文字的魔力做了溫馨、幽默、細膩且趣味無窮的最高讚揚。
《出版家週刊》:極為迷人……茱麗葉不僅在信件往返之間找到下一部作品的靈感,也找到她的人生靈感,相信讀者亦能從中找到。
《波士頓環球報》:這是一部深深打動人心、奇妙逗趣的小說,也是對於人性的高度禮讚……實在太出色了!
《紐奧爾良時報》:讓人衷心喜愛的書,深刻描寫「閱讀」如何讓人們心靈相聚。
 
§ 道西給茱麗葉的信 §
一月三十一日,一九四六年
親愛的艾許登小姐:


你的書昨天寄到了!你真是好心的女士,我衷心感謝你。


我在聖彼得港有一份工作,負責卸船貨,因此可以趁喝茶休息的時間讀書。能夠喝到真正的茶、吃到塗奶油的麵包實在福氣,如今……還有你的書。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封面是軟的,上那兒都能搋在口袋裡,不過我得小心別太快把書讀完。我很珍視書裡那張蘭姆的圖片,他的頭挺好看的,不是嗎?


我想跟你通信,也會盡可能回答你的問題,雖然比我會說故事的大有人在。我要跟你說說我們烤豬晚餐的事。


我有父親留給我的一間農舍與一座農場。戰前我養豬,為聖彼得港的市場種蔬菜,為科芬園種花。我也常常做木工和蓋屋頂。


現在豬全沒了,德國人把牠們拿去餵養歐陸的德軍,還命令我種馬鈴薯。他們叫我們種什麼就種什麼,其他免談。我們起初還不那麼了解德國人,以為可以偷偷養幾頭豬……給自己吃,可是給農業部的官員聞出味道,又把牠們抬走了。喔,那是一大打擊,但我以為應該過得去,因為馬鈴薯與白蘿蔔多的是,而且當時還有麵粉。可是人的心思怎麼會不斷轉向食物呢?真是叫人莫名其妙。吃了半年的白蘿蔔和有一頓沒一頓的豬軟骨之後,我滿腦子想的都是美味豐盛的一餐。


一天下午,我的鄰居毛格莉太太給我捎來一張字條,上面說快拿一把殺豬刀過去。我設法不讓自己心中升起希望……但我還是飛快趕赴她的宅邸。結果是真的!她有一頭豬,偷偷養的,而且她邀請我和她與她的朋友共進大餐!


我成長期間向來話不多,我講話結巴得厲害,不習慣於餐會。老實說,我頭一次受邀就是毛格莉太太的餐會。我說好,因為我想著烤豬,但又多麼希望能把我那塊肉帶回家吃。


幸運的是我的願望沒有實現,因為那是「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的第一次聚會,然而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那頓晚餐是難得的樂事,不過共餐的同伴更棒。邊吃邊聊的同時,我們忘了時間與宵禁,直到阿米莉亞(就是毛格莉太太)聽見時鐘敲了九下……我們遲了一小時。只能說,美味的食物使我們變勇敢了,等到伊麗莎白.麥坎納說我們應該各自回家、別整晚躲在阿米莉亞家裡的時候,我們全都同意。可是違反宵禁就是犯罪,我聽說有人因此慘遭遣送集中營,偷養豬更是重罪一樁。於是大夥輕聲細語,盡可能悄悄穿過田野循路回家。


要不是約翰.布克,我們應該可以順利到家。他晚餐喝下的東西比吃下的還多,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他竟渾然忘我、高歌起來!我一把抓住他,但為時已晚。六名荷槍實彈的德軍巡邏隊員突然從樹叢中冒出來,開始大聲咆哮:我們幹嘛宵禁之後還留連在外?剛才上哪兒去了?現在要去哪裡?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撒腿就跑的話,他們會槍殺我,這點我很清楚。我口乾舌燥,腦中一片空白,只能抓住布克,希望逃過此劫。


這時伊麗莎白深吸一口氣,往前跨一步。她個子不高,因此那些手槍全對著她的眼睛,可她連眨也沒眨一下,好像壓根沒瞧見手槍的模樣。她走向負責的軍官說起話來。那可是你從沒聽說過的漫天大謊。她為我們違反宵禁法感到好抱歉。我們如何如何剛剛結束根西文學讀書會的一次聚會,今晚討論《伊麗莎白和她的德國花園》實在太愉快了,害我們忘了時間。多麼精采的一本書啊,他讀過沒有?


我們沒有一個人腦袋還夠清楚、能夠附和她的說法,不過那位巡邏軍官完全無力招架,只能微笑以對。伊麗莎白就是有辦法那樣。他記下我們的名字、彬彬有禮地命令我們次日一早向指揮官報到之後,便朝我們一鞠躬道聲晚安。伊麗莎白極盡可能地優雅點頭,我們這夥人慢慢離開,盡量不讓自己像兔子似的狂奔而去。哪怕是拖著布克,我仍然飛快到家。


這就是我們烤豬晚餐的故事。


我個人想問你一個問題。每天都有船駛入聖彼得港,載來根西島仍然需要的物資,像是食物、衣服、種子、犁、牲畜、飼料、工具、藥品等;最重要的是,現在我們已經有食物吃、有鞋子穿。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我認為島上連一雙合腳的鞋都沒得穿。


我們收到的有些東西是用舊報紙與舊雜誌包起來的。我和我朋友柯洛維斯會把它們撫平了帶回家讀,然後再交給同樣想讀的鄰居。過去五年來,我們急於得知外界的任何消息,不僅是新聞或圖片:蘇西太太看食譜,樂培夫人看時裝(她是位裁縫),布羅瓦先生讀訃聞(他心有所求,卻不肯說是誰),克勞蒂亞.雷尼找的是雷諾.柯曼的照片,凃鐵先生想看泳裝美女,我朋友伊蘇拉喜歡讀婚禮消息。


戰爭期間想知道的事情好多,可是我們不准接收來自英國……或是任何地方的信件或報紙。德軍於一九四二年搜走所有的無線設備,當然有人私藏一些偷偷在聽,不過要是給逮到的話,就會被送到集中營。這也是我們現在有好多東西讀不懂的原因。


我喜歡看戰時的漫畫,不過有一幅很令我不解。那幅漫畫刊載於一九四四年的《笨拙》週刊,畫的是走在倫敦街道的十幾個人,兩名主角頭戴黑色圓頂禮帽,手握公事包與雨傘,其中一人對另一人說:「要說這些『嗡嗡飛彈』對人們有任何影響實在太荒謬了。」過了好幾秒鐘,我才發覺這幅漫畫裡每個人的一隻耳朵都是正常大小,另一隻耳朵卻異常大。或許你能為我解釋一下。
道西.亞當斯 敬上
 
§ 伊蘇拉.裴比給茱麗葉的信 §
二月十九日,一九四六年
親愛的艾許登小姐:


噢老天,噢老天。你寫了關於夏綠蒂與艾蜜莉的妹妹安.勃朗特的書。阿米莉亞.毛格莉說她會把你寫的書借給我,她知道我多麼喜愛勃朗特家的女孩!真是可憐的人兒啊。想想她們五姊妹全都那麼孱弱,又都那麼年輕就死了!多令人傷心。


她們的爸爸好自私,是不是?他完全不關心女兒,老坐在書房裡大呼小叫要他的圍巾,從不站起來自己去拿,對不對?他只會獨自坐在房間裡,任女兒像蒼蠅似的死掉。 她們的哥哥布蘭威也不怎麼樣,總是喝酒後吐在地毯上。姊妹們永遠跟在他後面清理善後。真是女作家的好差事啊!


我認為由於家裡有兩個這樣的男人,又無緣認識別人,艾蜜莉才不得不憑空杜撰出一個希斯克里夫!而她把他寫得多好啊。書裡的男人比現實生活中的男人有趣多了。


阿米莉亞告訴我們,你想了解我們的讀書會,以及我們在聚會時都談些什麼。有一回輪到我發表的時候,我談到勃朗特姊妹。很抱歉,我沒辦法把我做的夏綠蒂與艾蜜莉的筆記寄給你……我為了給爐子生火而用掉了,當時屋裡沒有其他的紙。我已經燒掉我的漲退潮時間表、聖經啟示錄與約伯的故事。


你一定想知道我為什麼欣賞這些女孩。我喜歡男女熱情相遇的故事。我自己從來沒碰過,但現在我能想像這樣的遭遇。起初我並不喜歡《咆哮山莊》,可是打從凱西的幽靈用她枯瘦的手指頭扒著窗玻璃的那一刻開始,我的喉嚨就給掐住了,怎麼也鬆不開。就這樣,艾蜜莉讓我聽見了荒野上希斯克里夫可憐的呼喊。我不相信讀過艾蜜莉.勃朗特這樣傑出作家的作品之後,我還能開開心心地把吉莉花小姐寫的《受到蠟燭光的折磨》再讀一遍。讀過好書,便徹底壞了你讀爛書的胃口。 現在就跟你說說我自己。我在阿米莉亞.毛格莉的莊園與農場隔壁有一棟農舍和一小塊地。我們倆都住在靠海的地方。我養雞,養一頭山羊「艾瑞兒」,還種些東西。我也養了一隻鸚鵡,她名叫「珊努碧亞」,而且她不喜歡男人。


我每星期在市場擺攤位,賣我的果醬、蔬菜和我做的可以恢復男性熱情的不老長壽藥。我親愛的好友伊麗莎白.麥坎納的女兒姬特.麥坎納幫我製藥。她今年才四歲,幫我攪拌鍋子裡的藥材時非得站在凳子上才行,不過她已經能夠攪起好大的泡沫了。


我沒有討人喜歡的外表。我鼻子大,而且從雞舍屋頂摔下來時把鼻梁摔斷了,一隻眼球總是往上飄,頭髮亂糟糟的,貼不住腦袋瓜。我個子高,骨架大。


如果你要的話,我可以再寫信給你。我可以跟你說更多有關讀書的事,以及德軍在這兒的時候,讀書如何振作我們的精神。讀書唯一沒有幫助的時候是伊麗莎白遭德軍逮捕以後。他們抓到她偷藏一名來自波蘭的可憐奴工,於是把她送進法國的監獄。那陣子以及之後好久好久,沒有書能讓我心情開朗起來。碰到德國人的時候,我只能強迫自己別走上前去甩他耳光。為了姬特的緣故,我按捺住了。當時她只是個小娃兒,而她很需要我們。伊麗莎白還沒有回來,我們很替她擔心,不過聽著,這會兒時機還早,她仍然可能回來。我這麼祈禱,因為我想她想到心痛。
你的朋友 伊蘇拉.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