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蔣介石下令將黃金運到台灣和廈門鼓浪嶼,共有幾次,從檔案和口述資料中,我們整理出大宗的黃金至少有七批。
- 第一批:1948年12月1日,上海外灘展開戒嚴,海關總署的緝私艦海星號在岸邊待命,艦上所載運的黃金200萬兩。
- 第二批:1949年1月1日,從上海運出60萬兩黃金,一批到廈門鼓浪嶼10萬,一批到台灣50萬。
- 第三批:1949年1月20日,從上海運出90萬兩黃金,全數運到廈門鼓浪嶼。在央行的檔案中,廈門鼓浪是最神祕的一批。
- 第四批:1949年2月6日,蔣介石下野兩週後,空軍分別從上海(江灣機場)與南京(明故宮機場)兩地出發,總共出動9架C-46
和C-47運輸機,運出55.4萬兩黃金抵達台灣松山機場。
- 第五批:1949年5月24日,國軍從上海撤退,共運出了19.6萬兩黃金,根據《上海地方誌》記載,國府離去後,上海所有金庫僅
剩6,180兩黃金,是原來國庫存量的百分之一。
- 第六批:在1949年8月22日,和8月30日,兩批美國的黃金,運到了台灣,一次各10萬,共20萬兩。
- 第七批:1949年10月14日,政府離開廣州遷往重慶,廈門情勢危急,當時的福建省主席兼廈門警備司令湯恩伯把放於鼓浪嶼中
國銀行金庫的黃金,運出廈門。這批黃金一共有22萬兩黃金,全數運往台灣聯勤總部的金庫,用於支付軍費軍餉。之
後1950年,黃金全數入庫,聯勤總部共繳交12.5萬兩黃金。
» more  |
 |
|
 |
台灣創意大師─王偉忠 推薦
關於黃金運台的歷史,在我們的正史裡,幾乎是沒有記載的。在高中時期,我曾經耳聞長輩說起這檔事,但也是相當零星。1988年我回到大陸探親,和舅舅談及往事時,他說了當年的兩件事,一是國民黨的父親將母親帶到台灣去,讓家裡「苦呆了!」;二是蔣介石帶走大陸許多黃金,讓我們大陸當年「窮呆了!」。這是黃金在我生命歷程的幾段故事。
» more
|
林志玲 推薦〈黃金密檔〉紀錄片
這部〈黃金密檔〉和以往雯靜學姐的紀錄片有很大不同,它整體的節奏明快、準確而快速,過程幾乎沒有冷場。此外,整部片的受訪者來自美國和兩岸三地,透過不同身份的受訪者,呈現了多面向的歷史視角,在看待黃金運台的歷史問題上,不會侷限於台灣的單一視角,讓我們能有不同的啟發。
» more
|
世界周報 陳文茜 定江山的紀錄片
1949年蔣介石兩面政治性格發展至極致;先於1948年底蔣即判斷大陸守不住了,故宮寶物先挑兩千多箱極品運台;1949年中再令其子蔣經國親至上海兩大銀行兩度大軍壓境秘密搬運國庫黃金。蔣經國在當年4月24日日記中,記載奉父命,「準備一艘軍艦,聽候命令」。這艘軍艦在蔣介石真正十二月離開成都抵台前半年,早已將大陸最後儲藏的國庫黃金全部運抵台灣。
» more
|
台灣企業巨擘 裕隆集團董事長 嚴凱泰 的最佳選擇
上海黃金密運到台灣的這段歷史,是我高中時期,在美國求學時才知道的。記得我在圖書館「China History」的書架上,看到一本叫做〈從"上海市長"到"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傳〉中發現,原來政府來到台灣之前,在上海打老虎失敗,上海經濟一夕瓦解,政府發行的金圓券變成廢紙;原來國民黨在遷徙時,透過層層關卡,運了大批黃金來到台灣;原來台灣有了這些黃金,作為發行新台幣準備,台灣幣值和經濟才能穩定下來。
» more
|
新浪網創辦人 蔣顯斌 歷史紀錄片的第一選擇(CNEX執行長暨中華新世代影像文創協會理事長)
1949年,蔣介石從中國大陸節節退守,不僅是黃金的撤離,同時也意味著人員的撤離。一甲子過去了,迄今台灣央行黃金存量中,大陸運台所剩黃金僅佔7.9%,餘者皆為島上2300萬人民共同努力攢積所得。於今重新審視這段不可迴避的撤退史,相信對於歷史的和解是有意義的,我們也才能夠用寬恕的眼光,回望那個來不及悲傷的年代。
» more
|
一步一腳印 詹怡宜的溫馨推薦(TVBS新聞部總監)
台灣的新聞環境,資訊眾多、節奏快速,永遠都有熱點新聞。在業績和收視率的壓力下,難免會陷入,收視率和品質的拉扯。作為對觀眾負責的媒體人,我們需要提供觀眾,有深度和質感,同時兼具電視規格的作品,但市場上,這樣的作品並不多見。當雯靜將《黃金密檔》,拿來與我分享時,我發現,這是紀錄片的新嘗試,不但節奏明快,敘事清晰,還有豐富檔案和歷史當事人,» more
|
 |
|

★金石堂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
★長踞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定價350元;7.9折特價276元


★《中國時報開卷》嚴選推薦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定價380元;7.9折特價300元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定價390元;7.9折特價30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