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刷附贈「人生國文課燙金書籤」一張
特別收錄《寄生上流》「文本對讀學習單」Qrcode下載
原來這國文課,講的都是人生、
以及每一個生命關卡,自我的抉擇!
《上一堂人生國文課》作者
羊咩老師最新精彩佳作
一堂照見自我、眾生、天地的國文課
淘洗與沉澱出你我如沙金般的初衷與信念
▪陶淵明,這個辭職辭到歷史留名的男人,原來前半生總在回應各種期待而疲憊掙扎著
▪權傾一時的名相李斯,達到人生顛峰後卻一步步活出有毒人格,最後人生大翻車,慘死市口
▪虯髯客放手成全的背後,其實是在掙扎著對於執著、不甘、愛不著的斷捨離
▪范仲淹〈岳陽樓記〉穿越晴雨的遠見,與千年後阿德勒的自我意識主張竟是不謀而合
▪《寄生上流》貧富階級懸殊的環境裡,置身於其中的人,還能有自我救贖的選擇權嗎?
生命的抉擇從來就不簡單。
本書精選多篇古文與影視劇集對照,帶領讀者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看生命裡的每個關卡,那些掙扎猶豫與自我辯證,如何從生命悟得,並且以餘生支持。
․一直勉強扮演符合他人期望的角色,只是在自己不想走的路不斷繞行著
․成全與放下,只有真實經歷過的人,才知是怎樣煎熬焦灼的百般糾葛
․若是成功有運氣存在,好運、壞運的判別與運用,終究還是操之在己
․人無法決定自己要活在什麼樣的時局,唯一能做的,是選擇怎麼應對
․即使沒有回報,仍選擇良善,能將這選擇賦予意義的,是我們自己
書中各篇章都如利刃,剖開古今人物的靈魂最深處,解析當中的人生智慧。那些曾經熱熱烈烈活過走過的人、他們用紙墨留下的些許記憶爪痕,我們讀著,喟嘆著。
跨越千年的對話,沒有疆界的智慧──我們是如此相似:相似的困境、相似的同情共感,跟著本書,我們可以思索怎樣做出無悔於心的選擇,堅韌地活出自帶光芒的人生。
三國歷史作者:說書人柳豫
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整理鍊金術師
王文仁/「文科教授跨域國文學習筆記」粉專版主、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
江季芸/理財教育作家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余懷瑾/職業講師、仙女老師
吳宜蓉/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教師
吳家德/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主持人、作家
李慢慢的玩轉_故事課
沈雅琪/神老師
林佳樺/作家
周維毅/《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作者、創新教學獎得主
洛洛老師/教師、親子作家
高詩佳/作家、「高詩佳故事學堂」Podcast主持人
莊溎芬/全國第一屆教學卓越獎金質獎得主、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輔導教師」優良認證
陳怡嘉/教師、作家、講師
曾荃鈺/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
曾培祐/注意力設計師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黃國珍/閱讀素養推手、品學堂創辦人
愛瑞克/TMBA 共同創辦人、《內在原力》系列作者
楊元安/特教教師、作家
葉思/思辨讀寫名師
綠君麻麻/作家、閱讀推廣者
厭世哲學家
厭世國文老師/高中教師
趙逸帆/不帆心家庭教室親職講師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歐陽立中/「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
Taco老師/思辨推手
Ryan/好書燈光師Ryan、「Ryan讀書房」版主
Vito大叔/設計人生教練、人氣播客、圖文作家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羊咩老師以古文經典智慧為舟,載著讀者穿越思想文海,在生命起伏的漣漪中,映照出自我溫潤而堅定的光芒。――吳宜蓉/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教師
不喜歡國文課沒關係,先讓羊咩老師為你說故事,從古文跨越千年蘊藏的真情與智慧,讓我們在低沉中看見優雅起身,人生從此更有深度與光彩。――綠君麻麻/作家、閱讀推廣者
用《韓非子》連結《甄嬛傳》;用〈歸去來辭〉闡釋《俗女養成記》。這樣創意無限的《第二堂人生國文課》,你怎能錯過?――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楊明上一本書在華山發表,當時我站著聽到一半現場才出現空位,她講張愛玲、蕭峰,講到透入人性深處,是那種你會被她的某個觀點吸引而不感到疲累的講者, 書也是如此,像把解剖刀,剖開人性、人生的最深層讓你看。――林佳樺/作家
羊咩老師以深情文字交織影劇、漫畫與人生,彩繪出國文課新風景,讓思維跨越邊界,讓感悟沁入人心。――王文仁/「文科教授跨域國文學習筆記」粉專版主、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
國文即是人生,人生所有的答案都在國文課本裡;謝謝羊咩老師用更有趣、廣博的方式帶領大家進入國文堂奧,有了名師引路相信你不僅愛上國文,還能深刻領略人生。――陳怡嘉/教師、作家、講師
總有人說,國文是「無用之學」,但知識豈能以「有用」或「無用」簡單劃分?羊咩的這本書,是一帖現代人的療癒解方,透過古文連結戲劇,再回到自我叩問,每一個提問,都是對生命與生活的探求,讓我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智慧。――李慢慢的玩轉_故事課
文學真的是可以治癒人心的,感謝羊咩老師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三國歷史作者:說書人柳豫
從國文中學到生命體悟,謝謝羊咩老師教給我們的國文課!――趙逸帆/不帆心家庭教室親職講師
讀這本書,就像收穫了人生路上的驚喜包!原來孔乙己離我們這麼近, 蘇軾也曾是個迷惘青年,秦朝丞相李斯當年的職涯發展又是如何選擇?能把國文課本跟連續劇、漫畫、流行歌曲還有 AI 結合!讓你輕鬆笑著又流淚看完的幽默的筆觸,我也想成為像羊咩老師這樣有趣的大人。――曾荃鈺/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
一直很佩服羊咩老師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時,誠懇而坦然的自我剖析。她將自己的生命與古人的文章做連結,於是國文課文不再是死板的知識,而是一篇篇活靈活現、躍然紙上的生動作品。羊咩老師的文字可以幽默可以溫柔,讀完她的著作,靈魂彷彿也得到了治癒。――楊元安/特教教師、作家
千呼萬喚始出來!羊咩老師溫柔的第二堂人生國文課,你千萬不可錯過!!――Vito大叔/設計人生教練、人氣播客、圖文作家
喜歡羊咩老師溫柔且深刻的筆觸,帶領讀者在生活與文學間尋找人生答案,推薦必讀!――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整理鍊金術師
羊咩老師
本名楊明,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所,現在是一名愛追劇、愛電影、愛動漫的高中國文老師,著有《上一堂人生國文課》。
擅長將艱澀的古文搭配電影、戲劇,用淺顯易懂的比喻,找到和年輕學生連線的方法。在她的國文課上,師生一起為課文中的情感流淚,是常見的風景。
她期許自己成為「文學的推銷員」,推銷文學療癒生命的力量,為所有閱讀者準備一堂人生的國文課。
現有臉書粉絲團「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深受學生、家長與各校教師的歡迎。並有多篇文章發表於《商周》、《方格子》、《龍騰知識+》等各網路平台。
【推薦序】
生活的叩問/宋怡慧
直面人生的國文課/黃國珍
照見自我與社會的大用之學/愛瑞克
【作者序】
國文老師,你老教些沒有用的東西?
第1篇 檢視疲憊而執著的生活
人生到處知何似──
玩一場擲骰無悔的人生大富翁
桃花源導航中──
他們的〈桃花源記〉
我真的好想回家──
陶淵明〈歸去來辭〉與戲劇《俗女養成記》
老兵凋零,但信念恆行──
洪繻〈鹿港乘桴記〉與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
放手是為了求生──
杜光庭〈虯髯客傳〉與金庸《天龍八部》的難解棋局
第2篇 抉擇是人生的考卷
渣男,就是徐志摩的代名詞嗎?──
關於愛的各種面貌
天才神話的破滅──
王安石〈傷仲永〉與電影《心靈捕手》
成功是靠運氣嗎?──
談談李斯的美麗與哀愁(上)──
圍城:李斯的轉型危機──
談談李斯的美麗與哀愁(中)
為李斯點一首〈倒帶〉──
談談李斯的美麗與哀愁(下)
找出生活中的惡犬鼠輩──
韓非〈猛狗社鼠〉與戲劇《甄嬛傳》
你還相信善有善報嗎?──
司馬遷的自問(上)
你還想當一個好人嗎?──
司馬遷的自答(下)
第3篇 放眼當代的社會
一位前線教師的迷惘──
現代〈師說〉Teacher says
當曹丕遇上AI──
《典論‧論文》的新解
請你替我們看一看那理想的未來──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與電影《返校》
穿越晴雨的遠見──
范仲淹〈岳陽樓記〉與日劇《仁醫》
比失敗更可怕的失敗者思維──
魯迅〈孔乙己〉與電影《寄生上流》(上)
你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樣子──
魯迅〈孔乙己〉與電影《寄生上流》(下)
附錄
魯迅〈孔乙己〉VS電影《寄生上流》文本對讀學習單
國文老師,你老教些沒有用的東西?
時隔三年,《第二堂人生國文課》終於推出。
第一本書時,我手上正領著一群高一孩子,當時他們拿著我的第一本書《上一堂人生國文課》,笑說,老師,我如果都看完了,上課是不是可以不聽了?
我說,裡面有一些你們之後才會碰到的課文,為避免「劇透」,可以等高三畢業再來看我的書。
轉眼間,他們就畢業了。送走了這群畢業生,我才能靜下心,將這三年再次操作過的課程,一篇一篇記錄整理。
這三年間,臺灣的教育環境變了又變,我們經歷了疫情,經歷了新課綱文言篇數、文言教法的爭論。國文這一學科的教材教法與其價值,三不五時就被拿出來討論爭執一番。國文的教學越來越不易,外界對人文學科的輕視始終存在。
有個老笑話:
學生說:「老師,你教的都是沒用的東西。」
老師說:「我不許你們這麼說自己。」
我可不敢說學生無用,他們很年輕,未來大有可為───無用的可能是我自己,在教室外,風風雨雨,彷彿一陣陣的嘲弄與訕笑:嘲弄著這些食古不化的國文老師,訕笑著我們淨教些沒有用的東西。
但關起門窗,教室裡,這群學生跟著我,一篇一篇的讀著。他們讀、他們聆聽,他們為之流淚。他們在國文課堂上的專注眼神,是課堂上最立即的回饋;而更有一些迴響,是需要時間發酵醞釀的。
學測前夕,高三考生複習著過去學過的篇章,突然嘆了口氣:「老師,這真的寫得很好。」
高一時購買我第一本書的孩子,在畢業前夕跟我說:「老師,高一時我看不大懂你的書,但現在畢業了我重看一次,好幾篇突然好想哭!」
畢業多年的學生回來,告訴我大學生活的種種不順。生了一場大病,多少雄心壯志都被耽擱下來。養病期間百無聊賴,恰好我出了第一本書,他買來讀,也把過去國文課學到的作家名篇找來重讀,讀著讀著,久病的焦躁鬱悶逐漸消散,他的心得以沉澱。
這些真的是沒用的東西嗎?
他不見得立即見效,有太多篇文章,需要年紀與歷練的發酵,然後人生的某一刻,後勁突然湧上,那種醺然迷茫的感受,讓人又想哭、又想笑。
特別是在每一次的空虛低潮處,這後勁特別強。
於我自己,每一次生命的迷惘低潮處,都是靠著文學一篇一篇淘洗,在迷亂中沉澱出如沙金般的初衷與信念。
第一本書《上一堂人生國文課》,我用十四篇課文,和學生一起內觀自我,看自己、看原生家庭,看長久內耗的困擾憂思。
但文學終歸不能只是獨白囈語,他是從生活泥地中長出的植物。根植大地,涵蓋社會方方面面。
所以,這本《第二堂人生國文課》,我不再只用影劇漫畫結合。我們用課文看社會議題,看人性,更要看每一次人生關卡,自我的抉擇。
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也許我還是太過理想主義的,國文課,還能不能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願景?這樣的願景現在說來似乎古板的可笑,但我還是這麼希望著。
希望著,低頭見自己,抬頭見眾生,國文課是非常溫柔卻又堅韌的,我也希望,上過這堂課的孩子們,可以有著「常存懷疑卻不憤世嫉俗,常保溫柔但不懦弱怕事」――這樣的靈魂與心靈。
如果從底薪、年收入來看,這是門很無用的學科。但莊子說了,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顢頇愚昧的我,還是堅持著這麼無用的道路,堅持著一堂國文課的溫柔革命,一堂照見自我與社會的大用之學。
【推薦序】
是文學還是人生?——從經典對話汲取現代智慧
宋怡慧
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教育現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知識不再受限於實體教學,當線上資源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教師的角色與實質價值該如何重新定位?羊咩老師帶領我們思考:教師存在的意義何在?我特別喜歡紀伯倫《先知》散文詩選提及的:
任何人能夠給你的啟發,
其實都已經在你知識的曙光中半睡半醒。
老師漫步在神殿的暗影中,
走在門徒之間,
他們奉獻的不是智慧,而是信念與愛心。
或許,老師的價值不僅在於幫助學生累積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其綻放思想之光,猶如點燃他們智慧的火炬手,讓遠方的微光照亮他們未來前行的旅程。
羊咩老師不囿於傳統思維的框架,每當她解讀經典時,都是對自我價值的重新爬梳,這何嘗不是師者面對人生困惑的勇氣。例如,她在韓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定義下,提出現代師者的角色定位――我們應該為孩子傳授何種「道」?教導何種「業」?解答何種人生之「惑」?當一位教師願意為孩子重新調整自己對徐志摩渣男觀的偏見時,你就明白,孩子是她謙卑蹲低的理由。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幾乎很少停下腳步思考。當我們翻閱這本書的每個扉頁,就如同開啟一場場靈魂與靈魂的對話,與書中智者哲人進行精采的思辨與交流。最近,有人問我這個問題:閱讀經典的意義為何?人生善惡的底線又該如何界定?沒有底線的成功,是否最終只會淪為一場人類的災難?誠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說:「我雖然沒有和人生和解,但終究還是要重新活下去。」面對生活的苦與痛,我們都要像范仲淹一樣思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仁者必然心懷他人的困頓愁苦,而非只想著自己的飛黃騰達或功成名就。
細讀羊咩老師的這篇文章,我彷彿發現:超越時空的人生智慧,往往蘊藏於千年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中。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到李斯的人生抉擇,優游文字之中,你我宛如進行一場新舊思想的洗禮,使我們反思:何為真正的理想美境?當我們在追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亦或是成功的彼岸時,幸福或許離我們並不遙遠,陷於盲目追逐又隨波逐流時,我們也失去尋覓安放心靈歸處的清明了。一如薇薇安・格林曾說:「生活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
讓我尤為感佩的是,作者羊咩老師憑藉自身豐富的生活體悟,深入探究流行文化與經典文本的交集,她如同古今對話的轉譯者,巧妙運用現代讀者熟悉的流行語彙,將其與古典文本的智慧融合為一體,創造出極具時代感的課文解讀,並賦予古典文學嶄新的教學意義。
她幽默風趣的旁徵博引,不僅豐富讀者的認知世界,也為我們提供多元的生命選項,引導我們挖掘內心深處那片尚未開啟的哲學風景――陶淵明在黑暗中選擇了恬靜隱逸、張幼儀在遺棄的痛苦裡學會了堅韌有情、李斯的野心勃勃失去善良底線,落得最後悲慘的下場――這都是我們生命中可能遇見的處境。
文學與日常交會之處,提醒我們選擇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往往是我們再次反思才行動的起點。一如她為孩子們開啟一場場與作者與之間親近又深刻的心靈對話。例如,她將奉俊昊導演的《寄生上流》與魯迅的〈孔乙己〉進行跨文本、跨時空的對比剖析,不僅映照出人們內在的需求,也探討現實世界的貧富差距與階級問題,讓讀者得以在熟悉的日常和語境中,重新思考經典文本的深層意涵。我們得以在古人的生命敘事中,連結自己的價值與生命選擇,這樣的閱讀時光往往是最珍貴的自我發現之旅,更是在拼湊靈魂中缺失的某一個缺口。
經典文學所蘊含的養分,不僅豐富我們的思想,也實實在在地滋養著我們的日常選擇與人生決策:我們從陶淵明那裡領悟「心遠地自偏」的智慧,便能在喧囂的世界中尋得內心的寧靜;當我們從虯髯客的決定中體會「放手」的價值,便能在兩難的局面中做出更從容的人生選擇;當我們窺見李斯成功與失敗的奧義,便能在追逐自我實現之際,不忘守護集體的道德底線。那些經歷時間洗鍊仍閃耀光芒的經典智慧,它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觸動人心,正是因為它提供我們無數解答與省思的可能性。
文學作品不僅是對每個世代對生命態度的集體記憶,更是對我們人生的提醒――即使身陷困境,也不應讓環境決定我們的思維方式;即使面對不公,也要懷抱正義與向善的勇氣。在階級與命運的束縛之下,我們不再怨天尤人,反以逆增上緣的方式,找到自我救贖的可能。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來自孩子們的體會――「真正能熨平人心傷痛的,應該還是善良。」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善良如光,它能讓失溫的人尋得溫暖,讓身處困境的人,依然擁有選擇的權利:我們能努力向上尋找躍遷的階梯,也能選擇向下依存的關懷。
無論是教育的本質、文化傳承,還是時代變遷與人生格局,那些閃耀著哲思光芒的智慧,在羊咩老師的文字指引下,讓讀者能穿越迷惘之霧邁向更深遠的洞見之處。在她抽絲剝繭的敘寫之中,我們得以現代視角重新審視教育與經典的當代意義與價值,並在對文學美學、道德抉擇與人性複雜性的探問中,逐步尋找那些耐人尋味的答案。如同書中所云:「人世間的情感,真的不是只有愛情一種答案。」它更延伸至「恩義」與「道義」的境界。
羊咩老師的新書《第二堂人生國文課》讓我們在日常瑣碎中看見經典的永恆,在平凡生活裡體驗超凡人生思考。我們深知,真正的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視野的開拓與格局的養成;真正的文學不在於逃離現實,而是更深刻地回歸現實。這場人生的探索始於教育者的困惑,卻以跨越千年的對話獲得的人生智慧作結。
或許,當我們不再執著於外界的評價與眼光時,便真正擁有溫柔革命的智慧,且漸漸行走在內心豐盈與平靜的人生之道了。
【推薦序】
直面人生的國文課
黃國珍
說起我個人國高中國文課的記憶,腦中就會浮現背誦文言文經典選文及註釋的記憶。關於作品與作者的重要性,因為準備考試的需要,被老師區分為「會考」與「不會考」兩類。這樣的學習應該不是當初課程規劃與選文所期待的課堂,但從多數朋友共有的記憶來看,這已是世代的記憶與國文課堂的常態。先前多所頂大的科技系所決定不採計國文科成績的新聞衝擊大眾的認知,細思其背後的原因,我認為與失去核心價值的國文課所造成的深層影響有關。
不過,在相對保守的國文教學慣性裡,依舊有教師願意以更為貼近文學內涵與生命意義的面向,帶領同學開放且深入國文課本的選文探究與學習。但這樣的教學理念需要不與時人彈同調的思維與「直面」的態度。《第二堂人生國文課》的作者羊咩老師就以這樣的精神創造她的課堂並貫穿全書。
羊咩老師給《第二堂人生國文課》的自序一個極具挑釁的標題:「國文老師,你老教些沒有用的東西?」雖然這句話是來自於一則師生對話的笑話,卻也反映國文科在今日的困境。但羊咩老師似乎想要以書名來回答序文標題的質疑,並以全書的篇幅,直面這個時代對國文課的偏見,提醒兩千三百年前那位夢蝶人曾說過:「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洞見。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好像化身坐在羊咩老師教室裡學生,聽她談自己閱讀課文的感觸,同理作者的心境,品評字裡行間展現的生命面貌,將國文課轉化為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管道,而不僅僅是解讀字句或考古題的過程。她不迴避學生對古典文本「難懂」、「無趣」的抱怨,也不渲染經典的價值,而是用心挖掘其中的生命經驗與人性掙扎。讓學生看見,古人也同樣經歷與我們相似的困境與抉擇,這些經典文本不該視為歷史遺跡,而是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這本書不只是羊咩老師直面國文課堂的態度,從書中三個主要篇名「檢視疲憊而執著的生活」、「抉擇是人生的考卷」與「放眼當代的社會」和其中所選的經典古文作品來看,課本編選的經典作品在羊咩老師的眼中,是作者「直面人生」的真實範例。例如以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直面官場的黑暗與實現自我的掙扎,終因同父異母的妹妹過世帶來的警醒,選擇歸隱田園做自己的心境,羊咩老師引述陶淵明諸多如獨白的詩文片段,細膩的勾勒出他的內在心境的掙扎與矛盾,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搖擺不定的無奈與勇氣。讓我們看到文學背後真實而立體的靈魂,而不是被符號化的經典人物。
除此之外,古今情境的互文安排更是羊咩老師課堂的精華。藉由《俗女養成記》中陳嘉玲在職場中去留的擺盪與決絕,一個直面現實與想望的現代女子,巧妙地對應陶淵明的在他生活中的命題。這讓原本存在時空背景與心境上的疏離感,一下子有了現實的參照,更容易讓同學帶入屬於他們及這個時代的經驗與反思,使知識與生活產生連結,讓經典作者與作品成為生命的鏡子。
全書三個與生命相關的篇章命題與選文,都以這樣古今對應,充滿巧思的安排,在羊咩老師溫暖又堅定的文字裡,重新詮釋課本裡的經典文本,讓我們明白文學並非遙不可及的殿堂,它就在日常生活之中,等著我們去發現、去體悟。復活了國文課應有的面貌和值得認真看待的價值。
現今出版市場多數能登上排行榜的書,多是給予具體方法或是能即時帶來效益的著作,教育領域的書籍也是相同的情況。但《第二堂人生國文課》延續羊咩老師第一本書的思路,有別於給予顯見的操作方法,而是藉由探討與思索走入文字內容,帶出文學觸動與生命共鳴。像一場跨越古今的文學探索,一場思維的延展,更是一場關於國文教學的溫柔提醒,讓我們以感性與理性疊加的態度,懷著同理的心意去閱讀與對話,直面自己和這個世界。這種狀態下內在充滿的豐盛感受,將是每個人面對生命當下看似無用的大用。也是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推薦序】
照見自我與社會的大用之學
愛瑞克
此書的前作《上一堂人生國文課》是我最常在高中演講時,作為送給最認真聽眾的禮物之一。為什麼呢?因為我和高中生們相差三十多歲,難免有代溝,而羊咩老師的書,成了我和高中生之間最佳的橋樑。
我的演講主題都是談如何活出更好的人生。說大道理,很無聊;說故事,很有得聊!經過一千多場中大型演講洗禮過後的我,演講都是說故事,把人生道理用故事包裝,偷渡進聽眾們心底。每五到十分鐘講一個故事,一小時的演講有五到十段故事,我就看著聽眾隨著劇情翻雲覆雨五到十次,最後我笑著收下例如「老師,這是我聽過最有趣的演講!」的聽講回饋,還有下課鐘響後,圍著我簽名、捨不得離開的學生們。
一個中年大叔能活到這樣,我是挺滿足的,暗自竊喜,彷彿頗有大用。直到有一天,我猛然驚醒:這不就是《上一堂人生國文課》的溝通模式啊!原來,最好的教育就是寓教於樂,透過動人的故事,引發對方熱切學習的心。難怪我用《上一堂人生國文課》當作演講現場的獎品,有時候聽眾還誤以為那是我寫的書啊!
《第二堂人生國文課》也是這樣的書,而且層次又更升級了。光是一篇〈桃花源記〉,羊咩老師就可以引用來自聖經、佛經、金恩牧師、《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天空之城》的諸多智慧,進行交叉比對與賞析,讓我讀來大呼過癮!此書的用心,並不在於作者層層堆疊跨領域博學的智慧,而是在於像剝洋蔥般地一層一層深入到讀者自己內心。結尾的一段「桃花源的入口,終歸在自己的心。」如此柔情似水,又擲地有聲,聲響足以驚醒每一位還在作白日夢的上班族──彷彿在對每一位讀者提出「這真的是你要的人生嗎?」的靈魂拷問,鏗鏘有力;這樣的書寫境界,不同凡響。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僅止於博學智慧與深刻入心,還加上探討人生各層面之廣,以及應用到日常生活之實用。書中以陶淵明〈歸去來辭〉、知名影劇《俗女養成記》、《史記‧李斯列傳》、《內在原力》分析辦公室政治及職場厚黑學;以徐志摩的生平探討婚姻及兩性關係、以杜光庭〈虯髯客傳〉及金庸《天龍八部》訴說對不安與執著的斷捨離;以《寄生上流》與〈孔乙己〉解析社會現象以及人際關係應對進退;以《捍衛戰士2》及〈鹿港乘桴記〉闡述個人成長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諸多抉擇。
原來,我們一生中所遇到的幾件大事:職場、婚姻、個人成長、人際關係,甚至未來AI世界的生存之道,都已羅列此書之中。原來,國文也可以是照見自我與社會的大用之學,端看有沒有遇到好的老師來教!
甚幸,拜讀了羊咩老師此一大作,讓我又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課。此書有大用,絕非僅是為高中生而寫的,是為社會上每一個人所寫的。
書號:YLR370-A1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1 × 1.65 cm
類別:哲學類
分類號:191.9
頁數:304頁
重量:42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47190250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