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到期,恕不銷售
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1850-2008
為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雷曼兄弟於一八五○年所創,初期專營貿易與乾貨買賣。南北戰爭之後,雷曼兄弟移師曼哈頓,成立紐約棉花交易所,進軍股票與債券買賣,並出資協助成立咖啡交易所與石油交易所。
雷曼兄弟創建「商業國家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為通用雪茄公司、席爾斯連鎖百貨、梅西百貨等企業籌措創業資金,扶植美國航空、環球航空、汎美航空,也是催生RCA公司的主要金主,發明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還出資贊助派拉蒙、二十世紀福斯等好萊塢製片公司。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聲請破產,美國經濟急凍,全球股市震盪,為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揭開序幕。
雷曼兄弟的倒閉、乃至這波全球金融海嘯堪稱一場「超完美風暴」:1990年代全球化熱潮勢不可擋,終於在在1999年廢除了限制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與保險公司不得跨足彼此間的業務,也不得互相持股的《格拉斯-史帝格法案》。
隨之而來的達康泡沫與911恐怖攻擊,時任聯準會主席的葛林斯潘為了避免美國經濟受創,不斷調降利率。
此時中國經濟開始加速成長,出口低廉的消費性商品,讓葛林斯潘得以繼續祭出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國經濟成長,同時避開通膨夢魘。而華爾街除掉《格拉斯-史帝格法案》的緊箍咒,則推出五花八門的高收益債商品,槓桿倍數與風險不斷攀高,終至紙包不住火……。
羅倫斯‧麥唐納
Lawrence G. McDonald
目前擔任Pangea Capital Management LP的常務董事。曾擔任雷曼兄弟危難債券與可轉債交易副總裁,至二○○八年為止。曾是該公司最能持續獲利的營業員之一。作者也是Convertbond.com的共同創辦人,該公司曾被《富比世》雜誌評選為二○○○─○三年的「最佳網站」。
鍾玉玨(第1-4章)
台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碩士,目前任職報社專職編譯。譯作《喀布爾美容學院》、《活出歷史》、《我的人生》等(均由時報出版社出版)。
楊明暐(第5-7章)
中興大學外文系畢,現任職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編譯,著有《網路雅虎》,譯有《日本VS西方》、《大家來聽管絃樂》、《EQ致富法則》、《活出歷史》(合譯)、《我的人生》(合譯)。
丘美珍(第8-10章)
政治大學新聞系 畢業,曾任《數位時代》雜誌編輯總監、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藍鯨出版社/風格者出版社總編輯 。
藍美貞(第11-12章,結語)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電訊傳播碩士。現任職中天電視新聞部。譯作(合譯)有《龍與象:中國印度崛起的全球衝擊》、《公民品牌,感性行銷》等書。
推薦序 驚心動魄的週末——雷曼的最後三天 郭崇倫 vi
人物介紹 ix
作者的話 xiv
序幕 xv
01 一路顛簸挺進華爾街 1
02 把摩根士丹利嚇個半死 31
03 唯有空頭春風滿面 57
04 象牙塔裡的人 85
05 行走水面的奇蹟 117
06 達美航空破產的那天 147
07 通用汽車的悲劇 175
08 抵押泡沫破滅 207
09 理查王大張旗鼓,向前邁進 237
10 次貸巨獸吞下一億美元 267
11 柯克離職震驚華爾街 293
12 福爾德,挑戰至終 327
結語 下筆但感悲,不覺憤 360
致謝 374
作者的話
有人說美國有兩種人:「華爾街」(Wall Street)和「中產階級」(Main Street)——前者確保後者的財務狀態健全,這樣人人都能過好日子。但是,華爾街越變越複雜、難以看清,很多一般的中產階級對此只有很粗淺的瞭解。此外,華爾街是全球金融危機的震央,幾乎把全球經濟帶到崩潰邊緣,雷曼兄弟在二○○八年九月的破產與倒閉尤其說明了這一點。我寫這本《雷曼啟示錄》有兩個目的。第一,在雷曼兄弟步向滅亡的這幾年,我參與實際的交易,從這個角度讓一般的讀者知道市場是如何運作的。第二,盡量向華爾街的金融同業解釋清楚,為何聲譽卓著的雷曼兄弟會這麼快就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其中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教訓,讓我們開始瞭解日後要如何避免這類悲劇重演,並更能扮演好金融從業人員的角色。
——羅倫斯.麥唐納寫於二○○九年七月
推薦序
商業周刊總主筆 郭崇倫
驚心動魄的週末——雷曼的最後三天
這是一個傾盆大雨的週五下午,紐約十幾家最大的銀行都接到財政部長波爾森的電話,要他們晚上六點到紐約儲備銀行集合開會,接到電話的人心裡都有不祥之兆,知道會無好會,不知道哪一家銀行要遭殃了。
從六月的貝爾史登破產,次級房貸風暴席捲了全球,匯豐銀行、瑞士信貸,一個個排名前列的超級銀行,所公佈的財報都有鉅額損失,然後是印地麥克聯邦銀行破產、房利美、房地美(二房)瀕臨倒閉,由美國政府接手。
二○○八年九月十二日晚上開始的那個週末,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最糟糕的時刻,眼見危機深不可測,誰也不知道將伊於胡底,銀行同業間袖手旁觀,趁機巧取豪奪,政府與銀行界互不信任,我們更看到政府官員怕惹火上身,但明顯的循私偏心的痕跡。
一百五十八年的雷曼兄弟這時只剩下三天好活,週一就要宣布破產了。
但是雷曼兄弟的執行長福爾德(Richard S. Fuld)當時並不知道,原本他還自信滿滿地要把雷曼賣個好價錢,財政部把華爾街的大銀行頭頭們,都邀集在一起,因為週一雷曼開門時,已經沒有足夠現金,來往銀行即將拒絕往來,大家必須想出一個辦法,同心協力,避免雷曼破產後,風暴漩渦越來越大,最後把大家全都吞噬進去。
雷曼原來有三個賣主,但在韓國銀行團退出後,只剩兩個,一是美國銀行,另一個是英國巴克萊銀行。
閉門討論到一半,美林發現自己的情況比雷曼好不了多少,越想越心驚膽顫,急忙與美國銀行的執行長路易士(Kenneth Lewis)聯絡,要把自己賣掉,路易士人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家中,接到電話立即說:「我馬上來紐約」。就在那個週末,兩樁購併案同時進行,相比較雷曼的情況,財政部寧可促成美國銀行購併美林,財政部長波爾森一再拒絕替雷曼打電話給有意的買主,因為這意味美國政府替雷曼購併案作保,在經歷收購貝爾斯登與二房之後,尤其是十一月大選將近,對於華爾街的貪得無饜,民怨沸騰,政府不適合出面。
但是私底下,美林執行長譚恩(John Thain)與波爾森兩人是好友,都曾在高盛共事過,美國銀行是體質良好的模範生,財政部比較願意協助路易士來整體承受美林,就此敲定總額兩百零九億美元的購併美林案,苦等的福爾德,赫然發現自己被拋棄,怒不可抑。
現在只剩下巴克萊銀行,從倫敦來的人發現它的地位獲得提升,從小會議室升等到大會議室,門口還掛著「買家」牌子;但經過三百多人幾天查帳的結果,週日上午,英國人提出,不要超過總資產百分之五十的商用房地產部門,只要雷曼的投資部門,而且購併前提是,美國或英國政府必須公開為購併案背書,但是英美政府又不願為巴克萊銀行提供擔保,最後巴克萊等雷曼破產後,以一半價格收購,得了一個大便宜。
現在除了宣布破產,雷曼沒有別的路好走,《雷曼啟示錄》透露,情急之下,福爾德的最後一招,是走內線,他養在執行委員會的有一位喬治.沃克四世(George Walker IV),是當時美國總統小布希的表弟,兩人的曾祖父是同一個人,「我們不是在命令你,我們現在向你下跪,拜託你!」在大家的懇求下,週日晚上,他撥電話給白宮,要接線生接到總統私人住所,最後仍然沒用,「很抱歉,沃克先生,總統現在無法接聽您的電話。」
在雷曼破產一週年之際,許多人開始檢討,當時美國財政部不去救它,是不是對的?
首先,雷曼當然是貪得無饜,但大家都是。《雷曼啟示錄》中很細緻的描寫:內部對次級房貸有不同的意見,但這是容易賺的錢,大家都在賭桌上手風正順時,沒有人願意下桌。只是因為雷曼遇上錯誤的時間點,因此受到懲罰,但其他大銀行,花旗、AIG、美國銀行等,反獲得政府挹注,在捱過一年後,現在紛紛翻身,人人坐領豐厚的紅利,雷曼的人會大聲喊冤:這是公平的嗎?
其次,救與不救,其實並沒有黨派差異,歐巴馬所啟用的財政部長是當時的紐約儲備銀行行長蓋特納,蓋特納在雷曼事件中是小布希財政部長波爾森的左右手,兩黨政策是一貫的,因為他們都是華爾街出身,與銀行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許多人批評,美國金融界對共和、民主兩黨捐款一樣多,讓美國白宮與國會對法令一再放寬,造成毫無管束的瘋狂金錢遊戲,雷曼破產大概是他們所做過最違反華爾街利益的事,從這點來看,雷曼破產是未來總體經濟學教科書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財經金融專業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朱浩民
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 邱俊榮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吳中書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修葳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惠林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陳思寬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邊裕淵
歷史學者 胡忠信
News98 《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陳鳳馨
「讓讀者有如親身在雷曼兄弟上班之感,也親賭一連串致命的決策與事件,把這家公司帶到萬劫不復的地步……」
──角谷美智子,《紐約時報》書評
「書中描寫了一位執行長,以為自己的公司大到倒不了。」
──《華爾街日報》
「一位內部人士以驚訝與嫌惡的目光,親睹公司高層顢頇的領導風格,把雷曼兄弟帶向滅亡。」
──《商業週刊》
「讀來引人入勝,甚至相當有趣。」
──《財星》雜誌
書號:YLC39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0.9 × 1.86 cm
類別:社會科學類
分類號:561.952
頁數:400頁
重量:49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6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