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作者:宋鴻兵

出版日:2009/09/16

定價:380元

優惠價:79折300

  • 版權到期,恕不銷售
內容簡介


 
繼《貨幣戰爭》全球熱銷1000萬冊後,國際金融學者宋鴻兵再次大膽提出:
 
-美國已經玩完,美元已經不行了!美國經濟將徹底破產!
 
-未來世界將會有單一貨幣?
 
-哪種貨幣值得持有?那就是「黃金」及「碳貨幣」!
 
貨幣作為一項武器──而且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其威力向來為人所忽略。宋鴻兵由此入手,在二○○七年寫成《貨幣戰爭》一書,立時洛陽紙貴,在華文世界喧騰一時,並譯成多種語言出版。
 
經過三年的廣泛蒐集資料與密集寫作,宋鴻兵再次推出《貨幣戰爭──金權天下》,以極具煽惑力的文筆,嫻熟剪裁大量史料,尋找歷史縫隙,提供了不同於一般的歷史圖像。
 
這是宋鴻兵廣受矚目與批評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宋鴻兵看待歷史的角度──陰謀論、民族主義、精英統治、不信任民主政治──多少也反映了目前中國大陸看待自身、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讀者被宋鴻兵的文字所炫惑、驚異、入迷、起疑的同時,更可揣摩這微妙的深層心理結構。
 
只有最無知愚昧的人才會相信眼見為真的說法。你所看見的正是首先需要被懷疑的。
 
──《阿特拉斯聳聳肩》作者 艾茵‧蘭德
 
「假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是社會集體情緒的反應,那又是誰或是什麼機構和組織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扮演觸媒轉化的關鍵力量引導情緒的爆發?」這是我常思考的問題,本書提供了答案!
 
──阮慕驊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作者.譯者簡介

宋鴻兵
 
國際金融學者,中國黃金高級分析師,成功預測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現任宏源證券首席國際金融戰略分析師、結構融資部經理。二○○九年參與創辦環球財經研究院,並參與籌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舉辦的「全球智庫峰會」,承辦「全球儲蓄消費與金融安全」分論壇的「金融安全」專題。
 
貨幣戰爭網 www.hbwar.com
 
貨幣戰爭2官網 http://book.sina.com.cn/z/hbzz2
 
宋鴻兵部落格 http://currencywar.blog.hexun.com
 

目錄

自序
 
導讀──帝國主義雙螺旋的顯影劑 楊照
 
第一章 德國:國際銀行家的發源地
 
誰是國際銀行家/
 
戛然而止的戰爭/
 
老布雷施勞德:羅斯柴爾德的代理人/
 
奧本海默:科隆的金融霸主/
 
一八四八年革命與銀行業的拯救行動/
 
俾斯麥的崛起/
 
布雷施勞德:俾斯麥的私人銀行家/
 
丹麥危機:俾斯麥的意外機會/
 
普丹戰爭:金權小試鋒芒/
 
議會自由派:德國統一道路上的障礙/
 
科隆-明登鐵路私有化:普奧戰爭的財源/
 
為什麼普奧戰爭戛然而止/
 
普法之戰: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
 
五十億法郎戰爭賠款:銀行家的「大餡餅」/
 
第二章英國:金權的制高點
 
弗朗西斯:巴林王朝的奠基人 /
 
荷蘭:商業資本主義的頂峰 /
 
結盟霍普家族:巴林傍上了歐洲第一富豪 /
 
「紅頂商人」:金權入股政權 /
 
跨越大西洋的人脈網路 /
 
路易斯安那融資:史上最驚人的金融案例 /
 
一八一二年英美戰爭:巴林家族裡外通吃 /
 
法國戰後賠款:巴林晉升歐洲第六強權/
 
法國公債合同:雙雄結仇/
 
謀定而後動:羅斯柴爾德終成霸主/
 
金融家與政治家/
 
蘇伊士運河:羅斯柴爾德的金融閃擊戰/
 
拯救宿敵巴林銀行/
 
黃金十字架/
 
進軍中國/
 
第三章法國:金權的割據
 
法國大革命幕後的瑞士銀行家族/
 
法蘭西銀行:「霧月政變」的投資回報/
 
壟斷被打破:猶太銀行家族的崛起/
 
金融創新的革命/
 
動產信貸銀行(Credit Mobilier):貝列拉的挑戰/
 
「既是騙子又是預言家」/
 
法蘭西銀行:打敗貝列拉的戰略制高點/
 
克裡米亞戰爭/
 
天主教銀行家:第三股勢力/
 
金權的進化:從所有權到控制權/
 
第四章美國:金權的「圈裡人」
 
賽利格曼:從小商販到國際銀行家/
 
奧古斯特·貝爾蒙特的「美聯儲」/
 
紐約的上流社會/
 
國債大王賽利格曼/
 
賽利格曼力撼財政部長/
 
賽利格曼:美國的羅斯柴爾德/
 
賽利格曼:真正的「巴拿馬之父」/
 
希夫的時代/
 
希夫與日俄戰爭/
 
新圈子與老圈子/
 
第五章 動蕩的歐洲
 
永不止息的渴望:回去,回歸錫安/
 
德國銀行家族:回歸希望之火燃起/
 
巴勒斯坦困境/
 
圍堵與崛起:英德的戰略競爭/
 
漢堡美國航線:海上霸權爭奪戰/
 
麥克斯·沃伯格:未來的經濟沙皇/
 
柏林-巴格達鐵路:德國反圍堵的戰略通道/
 
阿加迪爾事件/
 
《貝爾福宣言》與銀行家的夢想/
 
背信棄義:英國統治精英與猶太複國主義的矛盾/
 
經濟武器與《凡爾賽協定》/
 
一九二二年德國中央銀行「獨立」:超級通脹颶風的「風眼」/
 
顛覆魏瑪共和國的「貨幣戰爭」/
 
沙赫特的「地租馬克」保衛戰/
 
道威斯計劃:扶持德國的開始/
 
第六章希特勒「新政」
 
「憤青」希特勒/
 
費德爾:希特勒的金融導師/
 
啤酒館暴動:希特勒聲名大震/
 
希特勒被財神「撞了腰」/
 
哈瓦拉計劃(Haavara Agreement)/
 
沙赫特:國際銀行家的中間人/
 
大棋局/
 
納粹德國的社會權力平臺/
 
納粹德國的經濟系統/
 
希特勒「新政」/
 
希特勒「新政」的第一把火:中央銀行國有化/
 
「費德爾貨幣」:德國的林肯綠幣/
 
「金融創新」挽救了德國經濟/
 
羅斯柴爾德與希特勒/
 
希特勒的權術/
 
第七章 銀行家與情報網
 
克格勃的「康橋五傑」/
 
「第五個人」/
 
「使徒會」的圈子/
 
菲爾比的父親/
 
金·菲爾比與維克多·羅斯柴爾德/
 
「康橋五傑」打入英國情報系統/
 
蘇美之間,左右逢源/
 
核心機密/
 
維克多的對價:原子彈的機密交換以色列建國/
 
「目標巴頓」/
 
多諾凡的來歷/
 
OSS--「Oh So Social」/
 
謀殺巴頓的動機/
 
第八章統治精英與「隱形寡頭」
 
韓航KAL○○七航班的神秘空難/
 
鑽石帝國與精英元首/
 
羅茲會社:英國統治精英的「黃埔軍校」/
 
「米爾納小組」/
 
米爾納小組的德國政策基於兩點核心/
 
「盎格魯-美利堅權勢集團」/
 
基金會:財富的隱身大法/
 
心靈雞湯們說:當你放棄越多,你就擁有越多/
 
「家道中落」的洛克菲勒家族/
 
杠杆效應與財富控制/
 
國會的調查/
 
基金會、精英集團與政府/
 
基金會與教育系統/
 
公眾意見塑造/
 
世界政府:「盎格魯-美利堅權勢集團」的奮鬥目標/
 
第九章金融海嘯之後
 
葛林斯班:經濟機器的工程師/
 
朝鮮戰爭使葛林斯班一夜成名/
 
安·蘭德:葛林斯班的精神導師/
 
誰是上帝之手/
 
安·蘭德的?命題/
 
如果「大力神」們罷工/
 
黃金:精英們的理想貨幣/
 
扭曲的美元與「債務堰塞湖」/
 
世界經濟的未來:一四年的「消費大蕭條」/
 
第十章回到未來
 
二○二四年一月一日,世界單一貨幣?動/
 
單一貨幣:歷史的終結者/
 
危機來得正是時候/
 
貨幣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
 
完美而致命的組合:世界單一貨幣=黃金+碳貨幣/
 
美元的結局/
 
「大力神」們俯瞰下的世界/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序文前言

自序
 
二○○九年六月十一日淩晨二時四十一分,《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終於完稿了。
 
從二○○六年夏完成《貨幣戰爭》以來,就開始收集資料,醞釀《貨幣戰爭2》。近三年以來,仔細梳理了德、英、法、美兩百多年來各銀行家族之間的人脈關係,及其與各國的戰爭、革命、政變、危機之間的關聯,其間涉及歐美許多重要事件及其背後的金融運作,得出世界「十七個主要銀行家族」之間的網絡圖。
 
一千多個日夜,讀了上百部家族史、各國經濟史、各類文獻、地圖、雜誌、報紙、網路文章等,平均每天五萬字,總閱讀量超過五千萬字。二○○九年開春以來,更是每天睡不到四小時,曾連續八周通宵工作,終於完成了這項工程。
 
以資訊量而言,《貨幣戰爭2》是第一本的十倍以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超過兩百人,第一本書的讀者看完此書,應該不會有浪費時間之感。這兩本書的邏輯完全能夠自洽,大量史實相互印證,許多重大歷史謎團都會有一個合理、統一的邏輯支撐。
 
中國的理論界在研究西方社會的運作時有一大盲點:忽視了西方社會的人脈關係。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對社會的研究也應該以人為中心,尤其是在社會中舉足輕重的少數人。釐清這些關鍵人士組成的人脈網絡,是我們理解西方社會的重要基礎。
 
每個社會的結構都是呈現金字塔型,關鍵的少數人藉由自身的聰明與勤奮,有時也用暴力與欺詐,在社會中逐漸攀升。當他們具備足夠的財力、影響力時,又會反過頭來改變遊戲規則,藉此鞏固、擴大既得利益,並形成利益互鎖的統治精英階層。如果說東方社會的權力金字塔結構是以政權為基礎的話,那麼西方的統治金字塔則是以非常隱蔽的債權為鏈條,將社會各階層牢牢維繫在一起。在西方社會中,債權人擁有支配性權力,債務人處於被支配的地位,而國家機器的主要功能就在於保護、強化這一鏈條的可靠性。在西方,誰是最大的債權人,誰就是遊戲規則的最終制定者。十九世紀以來,國際銀行家控制下的中央銀行,無疑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債權人,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階層都是他們的債務人。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西方,其實上是金融勢力集團在控制政府的決策。
 
本書的範圍涵蓋三百年,全面闡述歐美主要金融勢力集團的形成、發展、排擠、衝突、聯合與制衡,解析當今世界幕後主宰力量的運作和決策機制,第一次揭開統治世界的「國際銀行家族俱樂部」的神秘面紗。
 
這張龐大的國際人脈網絡,迄今為止鮮有人知,它以金融業為核心,盤錯交織著各國政府機構、石油財團、軍工複合體、生技製藥集團、戰略情報體系、國家武裝力量、新聞媒體及遊說集團、司法立法機構、無國界組織、龐大的基金會系統、智庫研究部門、宗教勢力集團、秘密精英團體等社會關鍵力量。要正確理解當今世界頻繁出現的金融危機、戰爭衝突、革命暴動、動亂政變、宗教熱點、全球議程、地緣政治、大國關係、國際組織,必須倚賴這張圖。
 
楊巍先生及他所帶領的博銳傳世投資顧問公司「貨幣戰爭工作室」團隊,對本書的資料蒐集和內容核對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貢獻。
 
宏源證券的董事長湯世生先生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我們就信用的起源和作用、信用與貨幣的關係以及金融危機的根源等問題進行了長期探論。在他的鼓勵和指導下,我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關信用與貨幣以及十九世紀歐洲金融市場的部分內容,極有?發。
 
《環球財經》雜誌的出品人任文女士,總編輯向松柞先生,編委會的喬良將軍、王湘穗、彭曉光、白益民、張明、梅新育和摩羅諸位先生都曾給本人極大的鼓勵。另外,張宇燕先生在中國古代貨幣史方面的許多觀點使我受益良多,在此一併致謝。
 
同時,感謝廣大讀者和博友的關心,沒有你們的支援,我很難想像自己有勇氣和力量去完成這件異常艱辛的工作。
 
由於涉及的時間跨度大、人脈關係複雜、歷史事件曲折,本人的理論功底也有限,難免有所錯誤和疏漏,希望讀者體諒,惠予指正。
 
在寫作的最緊要階段,我守護在母親的病榻旁,晝夜不息。冥冥中,母親似乎在默默等候著我,陪伴著我,直到我努力完成最後的書稿,我敬愛的母親溘然長逝。在此,我將此書,深情奉於母親靈前!
 
本書的完成也要感謝我太太Julie和女兒Sophia的鼓勵和支援,沒有她們的犧牲和奉獻,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最後,向L.H.女士致謝,她是兩本《貨幣戰爭》未署名的主要研究助手和助理作者。她的心血和智慧,凝聚在我的每一部創作中。
 
二○○九年六月二十日於北京
 

 

導讀推薦

帝國主義雙螺旋的顯影劑
 
◎楊照 (作家/評論家)
 
英國史家霍布斯邦寫過權威的『十九世紀三部曲』,三部曲的第一部是「革命時代」,第二部「資本時代」,第三部則命名為「帝國時代」。
 
帝國時代接在資本時代後登場,這樣歷史描述根本上承襲了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的說法。的確,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有著密切且複雜的關係。
 
從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有一層因果關係。依照馬克思的分析,資本主義的運作基礎是資本家獨佔了工業生產上的「剩餘價值」,將本來應該屬於勞動者的價值,佔為己有,因而創造了資本累積,創造了資本家的巨大財富。然而,這樣的關係裡,藏著資本主義的自我矛盾。生產工具控制在資本家手中,所以能夠壓迫勞動者,榨取出最多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又都掌握在資本家身上,勞動者越來越窮,勞資的差距越來越大,勞工的消費能力就算沒有越來越低,至少也是停滯不前,那麼,眾多工業製成品,豈不就無法找到相應成長的市場了嗎?
 
如果讓勞動者增加消費能力,就意味著工資水準上升,也就意味著資本家的利益減少,對整個體系的控制下降,這是不能做的。那怎麼辦?唯一的辦法,要在既有的勞動者之外,找到新的市場。用國家的力量,對外征服殖民地,方便地提供了這樣的出路。殖民地既是過剩製成品的強迫市場,以其市場胃納保住了生產規模和產品價格,更重要的,殖民地同時供應了大量的勞動力,近乎無償運用的勞動力,又可以保證殖民母國的工資不會有上漲的壓力。
 
有了帝國主義擴張帶來的市場與勞動資源,資本主義才能延續其剝削形式,所以帝國主義的發展,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階級,一點都沒有好處,還有許多壞處,勞動階級要爭取自己權益,必須在「反資」的同時,也就必須「反帝」,這是列寧話中清楚的革命策略意涵。
 
從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還有另一層因果。帝國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這幾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間激烈的競爭,競爭最極端的形式,就是戰爭。從遠方的殖民地,打到歐洲本土;從傭兵進行的區域衝突,到全國動員模式的大型戰爭佈局。
 
戰爭勝利的基本條件,一要有人,二要有錢。戰爭不只耗費人命,戰爭耗費資財的速度同樣驚人。
 
十九世紀的戰爭,規模與破壞力突飛猛進。因而打仗所需要準備的金錢,也就呈等比級數跳升。如果在取得經費的方式與效率上,沒有相應的突破變化,老實說,誰也打不起這種戰爭,這種戰爭也就打不遠打不久了。
 
配合戰爭出現的變化,是金融資本主義的進展。沒有足夠經費的政府,可以靠借錢的方式來準備戰爭來打仗,而且也就出現了隨時可以作為政府後盾,借錢給政府、或替政府借錢的大金融資本家。他們自己手上有錢,更關鍵的,他們懂得如何聚集別人的錢,幫政府發賣公債。
 
憑什麼政府可以借到錢?為什麼有人願意提供這些錢給政府去消耗打仗?因為借錢打仗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都有海外殖民地的利益,這是借錢最大的抵押保證。
 
如果沒有帝國主義,那麼龐大的金融資本,不可能形成;倒過來看,沒有龐大的金融資本作為軍事戰爭後盾,帝國主義也無法進一步擴張。兩者互相纏捲,螺旋式地彼此坐大,就成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歷史變化。
 
這樣的變化,實質改變了世界的樣貌,改變了國家、政府的性質,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係模式。然而,描繪這段歷史時,帝國主義的核心主體──政治、政府、軍隊、殖民者,受到了集中注意,相對地,與帝國主義構成雙螺旋結構的另一核心主體──金融資本家,卻長期隱身在主流歷史敘述背後,鮮少被拿到檯面上來討論。
 
在那個國家財政制度還未完備的時代,幾個大型金融資本家族對於各國戰爭的影響力,遠超過國家的正式財政部。漏掉他們如此關鍵的角色作用,歷史的紀錄必然不完整,很多歷史事件的因果甚至就必然變得無從解釋了。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一開頭,講述了一八六六年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戰爭,普軍在薩多瓦會戰中獲得大勝,隨而進逼奧國首都維也納,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卻堅持停戰,要趕緊跟奧地利簽訂條約。單純從軍事戰略和政治佈局,乃至加上宮廷鬥爭因素,都無法合理解釋俾斯麥的立場。但是,只要加上一個簡單的變數,原本看來如此難以理解的事,就變得在明白不過了。普奧戰爭打到第七週,俾斯麥沒有能力再動員更多的金錢打仗了。他必須趁奧地利方面發現這樁事實前,利用手中的優勢,見好就收。
 
這樣的例子貫串了全書,書中詳細紀錄了協助俾斯麥進行金融動員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是帝國主義體制下,真正最大的獲益者,他們是革命後舊貴族垮台後,在歐洲悄悄誕生的新貴族,他們享有財富與地位的基礎,不在是傳留下來的封建血緣與身分,而是快速擴大規模的資本市場。
 
這些人不像拿破崙那麼有名,寫進每一本歷史書裡。但他們逐步興盛的過程,其戲劇性往往不亞於一般流傳的拿破崙故事。這些人,幾乎都出身相對不利的背景,很大一部分是飽受歧視的猶太人,另外一部份是長期被教廷與宮廷以異端罪名迫害的新教徒。正因為缺乏札實的社會地位,這些人才會從事教廷、宮廷反對、看不起的行業,從借貸抽取利息開始了金融資本的運作與累積。
 
猶太人所受的歧視待遇,在這個過程中逆轉成為讓他們在金融領域出頭的特殊條件。他們不受教會借錢不得取息規定限制,願意承擔違犯教規下地獄的風險,早早就壟斷了借貸的行業。而且,少數民族的身分,讓他們在十九世紀民族國家發展中,跟每一個國家的政治都保持距離。沒有人需要擔心他們會用聚攏的財富,轉換成政治上的操控,於是,他們跟每一個政府都能保持金融關係,遊走全歐洲。還有,猶太文化中對家庭家族傳承高度重視,於是猶太金融事業,就可以沿著家族血脈長遠延續,並不斷擴張。
 
金融的大動脈,掌握在相對缺乏政治權力與社會發言權的猶太人手上,也是造成這塊歷史變數隱藏在模糊黑幕中的一項主要原因。《金權天下》最大的貢獻,就是讓這些金融家族,在歷史中現身,邀請讀者集中注意辨識,他們都是些什麼樣的家族,用了什麼樣的手段操控資本,又如何在每一個歷史事件背後,發揮了怎樣的影響。
 
換句話說,《金權天下》幫我們補上了金融家族這項歷史因素,讓我們對十九世紀後半開始,西方國家權力此消彼長的來龍去脈,有了更全面、更完整的認識。《金權天下》試圖說服讀者,真正改變世界的,不是檯面上的政治或軍事英雄,而是他們背後的超級金融家族,或者說,許多檯面上的政治或軍事英雄,從俾斯麥、希特勒到巴頓將軍,其實都只是超級金融家族操控的棋子而已。
 
為了讓讀者留下這樣的印象,《金權天下》有時不免用上稍嫌誇張的手法。例如,理解國際金融家在巴拿馬運河上的利益算計,跟一九三○年的巴拿馬革命之間有密切關係,是一回事;將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出來的革命活動,簡化成是國際金融家提供十萬美金去「訂製」出來的,是另一回事。前一種認知,有助於我們理解歷史;後一種說法,恐怕就只適合拿來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為了凸顯這些金融世家的天大本事,《金權天下》書中也就較難如實呈現他們所受到的強烈限制,以及他們成就的極限。如同前述,他們取得力量的條件,來自於隱身幕後,所以他們很少跟社會能夠進行直接、有效的互動溝通,於是一方面依賴他們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就可以利用社會情緒來制衡、甚至威脅他們。不管多有錢,不管有多大的金融動員本事,一路過來,金融世家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自由。
 
另外,跨越差不多一百五十年的時期裡,「金權」的形式其實有過許多階段的不同變化,尤其是國家金融與國家財政系統一路在和私人金融家搶奪「金權」,而且大部分時候國家都處在步步進逼的強勢地位,如果我們以為十九世紀中葉和二十世紀末的「金權」具有同樣的歷史性質,那可就是天大的誤會了。
 

 
【關於導讀者】
 
楊照
 
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東亞史碩士,曾為、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思想史、社會人類學。
 

【強力推薦】
 
歷史學家/政治評論者 胡忠信
 
社運工作者/新聞評論者 鄭村棋
 
財經專家/News98〈財經晚點名〉節目主持人 阮慕驊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產品規格

書號:YLC38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0.9 × 1.9 cm

類別:社會科學類

分類號:561.09

頁數:416頁

重量:51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6521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