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千萬別思考!─日本棋王教你的瞬間決斷術



作者:羽生善治(Habu Yoshiharu)

譯者:黃靜儀

出版日:2013/11/01

定價:260元

優惠價:79折205

  • 版權到期,恕不銷售
內容簡介

日本強賣突破十萬冊!
 
腦波掃描實驗中,一般人做決定平均要花八秒鐘,
 
日本棋王羽生善治只要一秒鐘就能瞬間決斷!

 
「長思無高手」思考長久不一定就穩贏。反之,有效率的思考,才是勝出關鍵。
 
長思無高手!當機立斷靠膽識!
 
為什麼研究對手不如先對付自己?
 
為什麼在有贏面的時候還選擇放棄?
 
為什麼事與願違的時候還要樂在其中?
 
怎樣才能練到殺手級直覺力?
 
怎樣才能在關鍵時刻一出手就達陣?
 
怎樣才能擁有致勝的決斷力?
 
又如何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也淬煉了心智?
 
意志力 X 自我觀察 X 大格局 X 專注力 X 冷靜思考 X 收集資訊 X 分析力X 不斷進化 = 瞬間決斷術
 
【毫不遲疑決斷推薦】
 
──黑立言 大中華地區卡內基訓練執行長
 
只要是在一個領域中長期投入的人,都應該把《要成功,千萬別思考!》當做思考上的工具書,它完整的架構可以幫助你更精進,我也特別鼓勵年輕人閱讀,這本書是作者用來自我修煉的方法,裡頭也有著許多增進專注力、思考力很有效的技巧。
 
──蕭青陽 國際知名藝術家
 
看完本書你會知道,直覺並非空泛無稽之談,同時你將學到讓直覺變得可靠的法門,使你在抉擇之路無往不利。
 
──張家瑋 日本將棋聯盟核准將棋普及指導員
 
【內容介紹】
 
在偵探小說中,常常看到聰明的偵探在電火光石之時,腦海內快速閃過許多片段,突然間,一個線索「啪」的接通,偵探突來大喊一聲:「有了!」一切的謎底都揭開了,案情於是水落石出。
 
看起來玄虛難懂,但日本知名棋王羽生善治卻用他豐富的對奕經驗,揭開這一電光火石,腦神經接通的那一瞬間──直感力──。跟著棋王練習,你也能領略電光火石的決斷瞬間!
 
對一名身經百戰的棋士來說,對奕一場棋局有如上戰場打戰般激烈。從早上八點下棋下到晚上十一、二點,期間須具備專注力、思考力、毅力、意志力……,若是一下分神,勝敗立分。因此,瞬間的判斷能力便成為關鍵角色。
 
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進行的自我訓練:
 
訓練一:隨意信步漫走
 
訓練二:保留空白的時間
 
訓練三:做自己喜歡的事
 
訓練四: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
 
訓練五:培養多元價值觀
 
訓練六:沒有徒勞之事
 
訓練七:探底
 
訓練八:不要落入完美主義
 
跟著一秒瞬間出手棋王學瞬間決斷術
 
‧善用對手力量,借力使力,讓自己的創造力源源不絕。
 
‧具備多元的價值觀,培養敏銳的直覺。
 
‧在輕鬆的狀態中專注,直覺就因此而生。
 
‧心無旁騖,只持續專注思考一件事。
 
這本書中,以棋士專有的精準、哲理筆法詳述了思考的抽象概念。您能在本書中得到對生活的敏銳思考、自我修煉心法,更能一窺日本一等一大師級人物的堅持、執著精神。
 
★想知道更多直覺瞬間決斷術,歡迎下載《要成功,千萬別思考!》簡報檔:
 
http://www.ylib.com/spotlight/YLB20.pps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作者.譯者簡介

羽生善治(Habu Yosiharu)
 
一九七0年生於埼玉縣,將棋棋士。
 
小學六年級師從二上達也九段,進入職業棋士養成單位獎勵會。以三年時間從獎勵會六級晉昇至三段。中學三年級達四段。
 
‧一九八九年十九歲時獲得第一個頭銜賽冠軍龍王。之後勢如破竹,連續在頭銜賽中獲勝。
 
‧一九九四年,晉昇九段。
 
‧一九九六年首次獲得王將頭銜,成為同時保持名人、龍王、棋聖、王位、王座、棋王「七大頭銜」史上第一人,改寫將棋界多項歷史紀錄。
 
‧二00八年獲永世名人(十九世名人)資格,目前擁有永世棋聖、永世王位、名譽王座、永世棋王、永世王將資格,七大頭銜戰中獲有六項永世稱號的資格。
 
‧二0一二年七月,頭銜獲得數達八十一冠,超越大山康晴十五世名人的生涯頭銜八十冠,,也打破了歷史紀錄。
 
‧同年八月,以最快的速度,最年少的年紀達到第五位一千兩百勝。勝率為七成二分三厘。
 
戰績平均一年四十五勝。這在一年二十五勝就堪稱為一流水準的將棋界,無疑是顆以驚異速度崛起的閃亮之星,堪稱當今最優秀的日本將棋棋士,將棋界稱今為「羽生時代」。
 
棋風寬廣,終盤的妙手令人著迷,超越一般常識的棋法,被稱為「羽生魔術」。著有《決斷力》、《大局觀》等著作。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黃靜儀
 
東吳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留日進修日本語教育,目前專事日文口筆譯與教學工作。譯有《影印紙的背面不要用》、《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感動服務》、《下流志向》、《秘密結社的世界史》。
 

目錄

推薦 1 日本棋王的自我修煉法 蕭青陽
 
推薦 2 最好的決定往往是直覺 張家瑋
 
前 言 如何善用直覺
 
第一章 直覺,是可以培養的
 
瞬間連結回路
 
何謂直覺
 
能不能「當機立斷」?
 
從八十個可能性中,瞬間鎖定重點
 
多元價值觀才能培養敏銳直覺
 
第二章 取得平衡,不需硬撐
 
沒有徒勞之事
 
隨意信步漫走
 
保留空白的時間
 
心無旁騖,只持續專注思考一件事
 
探底
 
不要落入完美主義
 
第三章 不懂才要試試看呀
 
熱情與樂趣
 
就是因為不懂,才要試試看
 
棘手的事,也要接受
 
有些事物無法預期未來
 
關於閱讀
 
第四章 借力使力,視野無限
 
善用「他人的力量」
 
擁有同世代的競爭對手
 
要創造一個努力的環境,即使不是自發性的努力
 
效法年輕人
 
陷入低潮時,該抱持怎樣的心態
 
克服困境的「經驗標準尺」
 
第五章 研究對手,不如研究自己
 
樹立自己的模式比研究對手更重要
 
讓經驗資訊昇華成自己的方法
 
是將棋的實力,或是對模式的認識?
 
比 input 更重要的output
 
數據分析與感覺並用
 
要忘記的事物、客觀看待的事物
 
經過累積展現出的獨特性、個人風格
 
第六章 取捨之間
 
知道勝負的分界點
 
判斷局勢的精確度
 
健全的堅持
 
犯過的失誤不要再犯
 
反省之後該做什麼
 
第七章 自然狀態中的力量
 
想像你要跑馬拉松
 
不要回首過去
 
不要否定自己
 
效法前輩──大山康晴十五世名人
 
等待時機
 
想像力與創造力
 
超越運氣的實力
 
持續抱持熱情
 
第八章 要改變的事、不能改變的事
 
水面下的判讀能力
 
掌握要點,發現礦脈
 
不需要大幅革新
 
創意,源源不絕
 
最基本的事情
 
日本將棋的歷史
 
蘊藏在底層的精神
 
事與願違,享受其中
 
後 記 相信直覺,帶來力量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序文前言

如何善用直覺
 
「直覺」、「判讀」和「大局觀」,在對局中,棋士就是掌握這三項重點與對手交鋒。
 
一般而言,隨著經驗的累積,「直覺」與「大局觀」的比重會提高。表示隨著年紀的增長,日趨成熟的傾向。也說明了「習慣甚於學習」吧!
 
說「判讀」是一種計算能力也不為過。因此十幾歲或二十初頭的棋士思考時基本上都是以「判讀」為主。隨著年齡增加,會漸漸以大略判斷,偏重感覺的方法,來代替「大量的判斷解析」。
 
之前已寫過「大局觀」一書,本書就針對「直覺」詳加論述。
 
這時代長久以來複雜混亂,零和遊戲中,總是有一半的人獲勝,一半的人失敗。再加上現實的狀況中,獲勝的半數人能獲得的利益也很少。這意味著這些沒有贏家的競爭,就現實的問題來說,這其實也是一個看得到的現象。
 
但是,如何選擇、如何行動,則涵蓋了與外在因素無關的原則,我們需要找出其中的原理。
 
此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勝或負,建立其它不同的判斷基準也是很重要的。有了不同的基準,會產生一些從容與餘裕空間,也多少會減少一些無謂的煩惱吧。
 
例如,重視內容,就會導致參賽者非常執著一定要贏。在職業棋士的世界,當然大前提是要贏得比賽,但如果以此為唯一目標,不久就會停滯不前。
 
不管在怎樣的情況下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並為結果負責。如果能不斷發展自己的個性,磨練能力,持續成長,不久就自然會有結果。而創意、想法,也會隨著自己的進步自然湧出,有時其中也會有卓越的想法可實際應用。這一點,不管個人或是組織單位都可應用參考。
 
如何避免不捲入負面的漩渦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自己的個人特質、獨特風格,不埋?在組織的洪流中。如此一來組織不僅可以使個人發揮特質,也不易瓦解。當然不是每一個組織都會面臨這樣的危機,但是不重視個人特色的組織確實容易走向沒落一途。不需要勉強改變自己,如果一個人的獨特性能夠帶動正向循環,一定會出現贊同支持者,也應該會有人在某處給予適當的評價。與自己相同的信念將會開始在組織中發揮作用,產生影響。
 
事實上,對一個持續進步的組織,這不就是最令人期待的事嗎?
 
這個時候,直覺就成為一個引導的指南。因為直覺是在沒有無謂的疑惑、思緒和想法的狀態中浮現出來,具實地顯現接下來要做什麼、現在最理想的做法是什麼等等。如何將直覺具體化實現?本書將就此詳細介紹說明。
 
羽生善治寫於二0一二 九月
 

導讀推薦

推薦文1
 
日本棋王的自我修煉法  蕭青陽口述,盧珮如整理
 
──蕭青陽為國際知名藝術家

 
起先原本以為這本書是講將棋,心想應該跟自己沒關係吧,總覺得有點隔閡。沒想到閱讀後就喜歡羽生善治這個人,甚至迫不及待想一口氣看完《要成功,千萬別思考!》,作者將抽象概念以具體文字書寫真是太厲害了!
 
自己的對話
 
這本書其實講的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怎麼說呢?羽生善治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棋士,從小學開始下將棋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再加上他在日本拿到七冠王的永世稱號,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天才。其實每個在專業領域上投入許久的專家們,也都像他這樣擁有自己獨有的訓練方法,而這本書講的就是羽生善治的修煉心法。
 
這種修煉很專注,就暫且稱呼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吧!這本書談「瞬間決斷力」,大家都覺得羽生善治可以瞬間決斷,好像完全不用思考似的。但我在本書中看到他把一秒鐘切成一千份、一萬份,在這一連串慢動作中琢磨,這真是不得了啊!
 
一筆畫的瞬間
 
投射到自己本身的創作經驗上。我對聲音、光線、環境感受很敏銳,幾乎可以成為一個微觀世界,這些都能夠成為創作靈感,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敏感度。書中提到「下棋的瞬間」,以自身寫書法的經驗相呼應:揮毫的一筆畫,若速度不夠快,墨就會在宣紙上瞬間暈開。若太快,也沒有那些轉折留白的空間表現;速度,可以很輕易的在紙上呈現出來,寫字者能夠很清楚感覺到「速度」,而這些眾多元素造就出大美感。我很驚訝,揮毫時一筆墨的速度快慢、速度、力道,呈現的抽象概念居然在這本書中清楚地描述出來了!
 
書中還提到「一秒定勝負」,乍聽之下很玄妙,但真的會發生。下棋的人,從下的第一步棋中,就知道會不會贏。創作的藝術家也是,寫下毛筆的第一個筆畫就會知道這個字寫起來漂不漂亮。當然以現在的科技來說,創作者可以一直按繪圖軟體「回復上一步」鍵,回到起初的狀態。但自己跟自己相處的時刻卻沒辦法回復,早就已經過去了。所以才說自我的修煉很重要。務必要在下筆之時,就把自我的狀態修煉到最好。
 
自我修煉的方法
 
幾年前,我曾經想過自由自在的創作。同時也要修煉自我,因此看到《要成功,千萬別思考!》這本書時,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修煉自我的功夫百百種。有人會去上心靈課程或是做瑜伽。我則是要求自己每天跑三千公尺,已經持續了七、八年。
 
慢跑途中我會讓腦袋放空,跟書中提到的「保留空白的時間」一樣。國畫裡有留白美學,一個設計要有空白區域才能顯現出空間的美。其實腦袋也是,我把它稱做「腦袋紙張留白」。
 
要知道,要讓腦袋留白也是不簡單的事。好的思慮、壞的思慮,全都不存在必須全部丟棄,沉澱過後才會更有力量、有更大的能量迸發。這個腦袋留白是需要練習的,而慢跑就是不錯的自我修煉方式。
 
另外,每天到公司上班前,我會特意穿過公園讓腦袋放空。此時,外界各種訊息不知不覺接收進來。樹木的顏色形貌、鳥叫聲、風的強弱??,好像吃下大補帖,又好像是創作不可或缺的氧氣一樣,能讓一天的創作能量更精粹。
 
除了這些似曾相識的體驗之外,在閱讀這本書中我還感到驚悚。
 
羽生善治將下棋假想為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每一個狀態都設想成如臨大敵,務必要從最糟糕的戰況中生存下來。把自己想成一名帶領千軍萬馬的將軍突破重圍。如此慎重其事的態度,讓我十分敬佩日本武士精神。
 
一本思考的工具書
 
回想當時尋找修煉自我方法時,若能有這樣的專業大師告訴我方法,就可以省去許多功夫。我還認為,藝術家特別適合看這本書,因為抽象的概念由慣於抽象思考的藝術家來看最適合不過了,特別容易吸收。並且透過羽生善治精準、而簡潔的新法,特別在創作過程中,對思考的流動更有把握。
 
希望讀者能以思考、哲理、修煉的角度看這本書。只要是在一個領域中長期投入的人,都應該把《要成功,千萬別思考!》當做思考上的工具書,它完整的架構可以幫助你更精進,我也特別鼓勵年輕人閱讀。這本書是作者用來自我修煉的方法,裡頭也有許多增進專注力、思考力很有效的技巧。
 
推薦文2
 
最好的決定往往是直覺  張家瑋
 
──張家瑋為日本將棋聯盟核准將棋普及指導員,著有《將棋入門指南》,亦為自由譯者

 
大家或許有如下的經驗:「有事情想隱瞞,瞞過了許多人,卻瞞不過和自己特別親近的人,一見面就被猜透心思。」這是直覺在日常生活中最顯而易見,最令人玩味的體現。
 
人自懂事開始,就勢必得經歷無數的選擇,小至晚餐吃什麼,大至結婚置產,每次選擇對未來的影響輕重不一。面臨的選擇愈重大,內心顧慮也就愈多,這時人會開始各種揣測,或者尋求可供參考的資訊,期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在幾經煩惱後,往往還是猶疑不決、寢食難安。此時,相信「直覺」就是你最好的抉擇。也許你會問:「直覺有時準,有時不準,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可靠嗎?」看完本書你會知道,直覺並非空泛無稽之談,同時你將學到讓直覺變得可靠的法門,使你在抉擇之路無往不利。
 
本書作者羽生善治是日本職業將棋圈的第一把交椅,敏銳精準的直覺是他縱橫棋壇的利器之一。作者在書中從各種層面剖析直覺為何物,說明如何磨練直覺、善用直覺;不只從自身在棋界及日常生活的體驗闡述,也引用學界名人之語或其他領域之真實事跡佐證,因此讀來不會艱澀難懂,也不會覺得作者自說自話。
 
經驗造就直覺
 
本書中心理念為:直覺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基於過往累積之經驗形成。由此可知,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驗不同,形成的直覺自然各不相同。這也能說明,為何對某些人能瞞天過海,但特別親近的人卻能直覺地看出事有蹊蹺。畢竟他和你相處的經驗比別人多。直覺不只在這種芝麻小事派上用場,任何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成果的事情都與直覺息息相關。
 
算數學是個好例子。在求學路上,數學是令許多人頭痛的科目。有些人碰到的問題是:「明明該學的公式都背熟了,上課也聽得懂,實際作答時卻毫無頭緒,但看完解答又覺得其實自己解得出來。」這也是經驗不足所致。同樣的問題,數學老師看完能立刻為學生解析,用的也是教學範圍內的方法,但學生卻不一定想得出解法,這正能說明經驗多寡的差異。許多事情和解數學題相同,需要思考,有時方法不只一種,對照前例可知累積經驗有助於迅速找出正解。
 
製作簡報、參加面試、人際關係、子女教育、理財投資,如果希望人生不為這些大小事煩惱,趁早累積經驗,讓直覺在未來幫你個大忙吧!至於累積經驗培養直覺的過程該注意什麼?整合羽生善治的看法,我認為重點包括順勢而為、樂在其中、妥善取捨、腳踏實地
 
以學習外語為例,有些人聽說讀寫自然順暢,考試解題也能快速找出正解,一般會以「語感好」來形容,而語感就是直覺在語言上的體現。我自小就開始接觸動漫、電玩,對日語特別有興趣,不知不覺便從興趣培養了好的直覺(語感),大學主修日文正是樂在其中。加上大學課程安排有長期、專精、漸進的性質,穩紮穩打的結果使我在大三時通過日檢一級,實現赴日當交換生一年的夢想。很多人學語言會忽略死背的功夫,但我在大學依照老師指示背了很多課文,一、兩年後才體會到「死背」竟是「活使」的基礎。
 
以羽生善治的思維來看,「背」不就是緩慢踏實的表現,不正是累積經驗的實踐嗎?不過在實踐「背功」時要特別注意,背誦的內容是否符合當下學習之需求,也就是要懂得妥善取捨。可以背誦的題材無窮多,如果你懂得從眾多題材找到適合的內容背誦,那麼恭喜,你不只能學好語言,同時也能培養敏銳的直覺了!
 
以上解說用例也許不盡符合讀者需求,但畢竟是從生活經驗中信手拈來,相信讀者看完本書稍加思考後,也能找到自己需要培養直覺的方向。
 
培養直覺?不妨考慮學習將棋
 
另外,想要培養直覺,不妨考慮學下將棋。將棋局面千變萬化,想要在棋局中獲勝,除了要有臨場的思考與取捨,在棋局外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從學棋到下棋,下完棋後再學習不足之處,直覺的形成及發揮就隱藏在這循環之中。相信讀者持續接觸將棋一段時間後,對於作者羽生善治的事蹟及思想會有更清楚的認知,也會對本書的精闢論點有更深層的領悟。
 
祝大家「直覺力」節節高升。
 

精彩試閱

何謂直覺
 
過去,曾有機會與卡內基美隆(Carnegie Mellon)大學的金出武雄老師對談。在談話中金出老師曾表示:「邏輯思考的累積,會加快思考的速度,形成直覺反應。以計算機用語來說,在每一次既定的函數執行過程中,會逐漸硬體化。在此之前每次發火的神經元細胞,會因為相同的發火模式,產生連結,這可說是一種學習的模式的形成過程。」
 
換言之,所謂的直覺,就是瞬間進行的邏輯性思考。
 
在比賽的時候,時間是分秒必爭的,當場建構一套邏輯性思考太花時間。這個時候需要的不是縝密嚴謹的理論,而是當機立斷,知道「沒錯!就是這一步!」因此,需要從許多思緒中,找出一個最佳著手點。而這時的直覺,就是建立於平常鍛?腦部回路,不斷修練累積的結果。
 
透過將棋,我將直覺視為思考的指南針。在航海中遭遇了暴風雨,不知道該採取什麼策略時,腦中會突然閃過兩三個方法。這就是直覺。
 
根據這些直覺,再查航海圖(檢證),最後的步驟是決定一個最佳的對策。而一開始的直覺,並非指腦中具體的思考或行動,而是自然浮現的「感覺」。
 
此外,也有一種對局,是順勢而行的。即使有所預測,也打算「觀測局勢」,但有時候仍必須視對方出手「伺機而行」。
 
因此,必須親臨現場,實際感受對局中的臨場氛圍來思考。這也是培養直覺的方法之一。
 
★★★
 
直覺並非憑空出現的想像。而是必須以不斷累積思考,探索的過程為經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須不斷訓練如何從經驗中獲取直覺能力。
 
這些掙扎、努力的所有經驗,都如同孕育的土壤,在某一個瞬間,直覺能力便由此滋長。如果當這一切幾乎都自然形成,連本人也不確定是否有自己的意志在其中,就可以說直覺已經恰如其分表現出來了。
 
當我們能夠相信靈光乍現那一刻的想法,直覺的效用就正式啟動了。
 
能不能「當機立斷」?
 
職業棋士的對局,往往都是漫長的。
 
有時從早上九點、十點開始,一直進行到深夜十一、二點。也有二天制的比賽。除了午餐和晚餐時間各休息一小時,一天對局十幾個小時的比賽也是常有的事。
 
在這當中,有時會在下一手棋之間思考良久。一個不留神,一、二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目前為止我思考過最久的時間,是將近四個小時。但是所出的並不是什麼絕妙之手,而是極為普通,大概三秒鐘就可以想出來的一手棋。
 
相對地,我也曾等過對手思考四小時之久。
 
剛開始的前兩個小時,還會和對方一起思考,「下一步他會怎麼走呢?」但隨著時間愈來愈久,後來想的幾乎都是和將棋無關的內容了。
 
「這樣三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去到日本什麼地方了呢?」
 
「中午要吃什麼呢?」
 
「如果他一直這樣想下去,永遠都不出手,會是什麼狀況呢?」
 
是不是思考愈久,就愈能夠下一手意涵深遠的棋,或是就能夠有極佳的判斷?其實我認為並非絕對。
 
將棋界中有一句話:「長思無高手」。意即長思久慮,結果時不濟用。倒不如說,思考許久多是因為陷入猶疑,舉棋不定,很少有創造性的思考。
 
例如,棋士想要選擇A,並由此判讀接下來的幾手棋。然後假設選B的情況,可能會發展的棋路。這樣一來大約三十分鐘,可以判讀各自接下來的十步棋。
 
然而到了最後的階段,究竟該選擇A或B,令人猶豫不決。舉棋不定,遲遲無法下手,於是放棄了一開始的決斷。甚至開始思索有沒有第三種可能性,或在AB兩個選擇中再次模擬推敲……在這樣的過程中,時間就一分一秒地過去了。
 
換句話說,很多的情況是明明已經下到某個階段了,只是因為猶豫再三,遲遲無法立下決斷。
 
在對奕中,會有一個測量機制來檢測自己的狀況。這樣的測量機制不在於是否能夠記得許多棋路,或精確的計算,靈光一現想出妙手等。重要的是能否設立停損,「當機立斷」。
 
不陷入重重迷宮,能否選擇「當機立斷」,如何取捨,就是探測自己狀況最佳的測量器。
 
能夠「當機立斷」來做出決定、選擇,這是狀況良好的表現。如果馬上陷入膠著,猶疑不定,這時的狀況就不甚理想。
 
所謂「當機立斷」,未必能夠即刻判斷走這一步就絕對致勝,或結果一定正確無誤。雖然沒有絕對的自信,但能否具有足夠的膽識,知道「雖然不知道結果如何,但就暫且走這一步試試看」,決定「這回就選擇這一步吧!」而「當機立斷」的能力,也是來自於能夠相信直覺能力。
 
直覺不只具有引導思考的功用。同時也是一種意志,能夠相信自己的選擇、決定,專注不受干擾。這也正是直覺的另一種形式。
 
我們總是很容易受到眼目所及的事物影響,左右自己的想法。需要看得到的原因,看得到的憑據,得到看得到的成果。於是,時而因這些原因隨之起舞,最後也迷失了,不知道自己該採取什麼行動,選擇什麼方向了。
 
然而,再怎麼善於使用資訊,這些資訊所呈現的,並不代表自己目前所面對的局勢。
 
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當我們需要判斷,決定時,就不會受限於目前雜亂的現況,不只是以眼見的狀況為判斷依據,陷入困難的選擇。我想重要的是,能否看到自己內在累積的事物吧。
 
那是建立於過去的知識和經驗,累積於自己內在的能力。在將棋的實戰中,必須自行匯集整理這些知識能力,透過計算,最後再出手。有時是刻意思考,有時則是依據潛意識中浮現的某個想法。
 
這樣的經驗本身也是一種累積。不但能夠培養客觀的自我觀察,大局觀的視野;也能鍛鍊心無旁鶩的專注能力,當察覺到自己無法當機立斷、猶疑不定時,仍然能夠專心持續下一步棋。
 
然後,這樣的經驗能夠確實成為一種能力。
 
將棋的職業棋士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對奕,長時間思考,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具備了足夠長的時間累積經驗,培養出「認知」。有這樣的一份認知,才能接受漫長賽局所需的耐心,和不明確的狀況中所下的決斷。
 

產品規格

書號:YLB20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0.9 × 1.7 cm

類別:哲學類

分類號:176.4

頁數:224頁

重量:33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7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