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



作者:許佩賢

出版日:2005/03/25

定價:380元

優惠價:79折300

  • 庫存不足
內容簡介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學校,是日本統治臺灣以後,隨著殖民地統治被引進來的西方式近代學校。日本殖民政府透過學校教育塑造兵士型及產業型的新人種,其特徵是順從、勤勞、規律、且能有效生產。另一方面,對當時的臺灣人來說,近代學校是一個充滿魅力、新鮮的媒體樂園。這個樂園的入口雖然吸引人,裡面卻有二重、三重的迷宮。向學心旺盛的臺灣人,被吸引進入後,卻在迷宮中嘗到挫折,甚至引起認同危機。本書透過殖民地時代的教育,思考「教育」與「國家」、「社會」之間的關係,也思考殖民地教育下臺灣人的心性。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作者.譯者簡介

許佩賢
 
臺灣嘉義人,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系助理教授。
 
多年來從事臺灣教育史研究及史料蒐集整理的工作,發表過十數篇相關論文,並譯有《攻臺戰記》、《攻臺見聞》等重要史料及多種學術著作。
 

目錄

目   錄
 
5 出版緣起/曹永和
 
7 序/吳密察
 
11 導論
 
第一部 學校與地方社會
 
26 近代學校的嘗試
 
──國語傳習所的成立與運作
 
62 近代學校的創設與地方社會
 
──公學校的經費問題
 
90 學校的發軔與地方社會
 
──新竹地區的例子
 
第二部 國家的教育要求
 
112 「殖民地少國民」的塑造
 
──戰爭時期的教科書
 
133 皇國健兒之道
 
──戰爭時期的學校動員
 
174 戰爭與義務教育的實施
 
第三部 規訓與逸出
 
199 ?體操?、?唱歌?與身體的規律化
 
233 歷史意識與公學校的歷史教育
 
276 「規訓的舞台」與「舞台的規訓」
 
──公學校的學藝會
 
296 教化、競爭與反饋的機關裝置
 
──公學校的運動會
 
332 參考文獻
 
348 出版後記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導讀推薦


 
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之後,日本殖民政府將其在本國已經建立起來的西洋式近代教育制度引進臺灣來,這被視為是除了晚清傳教士所進行的零星近代教育之外,臺灣西洋式近代教育的開始。所以,臺灣目前大家習以為常的學校教育制度,可以說是伴隨著臺灣的殖民地化而發展開來的。這種情況與另一項已經在台灣生根的近代西洋式醫療制度,大致相同。「教育」與「醫療」,也就一直成為傳統肯定殖民主義者所強調的「殖民主義功績」,而且這種殖民主義肯定論經常將「教育」與「醫療」只視為一種工具,而忽略其意識型態的側面。但是晚近的研究則都在強調這種伴隨殖民主義而來的「教育」與「醫療」,不但是一種殖民主義的意識型態,而且也扭曲了殖民地原有的文化與社會脈絡。也就是說,具有文化史、社會史問題意識的研究,取代了傳統以制度史為重點的研究。
 
臺灣近代的教育制度,既然是在日本殖民時代所創建起來的,它也就必然地帶著「日本的」與「殖民的」性質。這些「日本的」與「殖民的」性質如何被植入「臺灣」這個具體的舞台當中,從而形成「日本」「殖民地」「臺灣」的「近代」「教育史」,便成為一個包含了幾個重要問題的研究主題。這些主題都有待逐一深入的探討。根據我的瞭解,七十年代末期美國學者派翠西亞‧鶴見的《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已經為這個分野做出了重要的研究,諸多問題也已經由她提出重要的見解。但是,國內似乎並沒有在該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更有見地的問題解釋來。直到近大約十年來,臺灣的教育史研究才有新的展開,而在這一波臺灣教育史新展開的過程當中,許佩賢小姐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突出的研究者。
 
許佩賢小姐的臺灣教育史,企圖擺脫傳統純粹的制度史研究,而另開蹊徑地轉向文化史、社會史的研究。她的早期研究是分析日本殖民時代公學校的教科書,開以後教科書分析研究的先聲。接著的主要研究成果就是收錄在本書的各個篇章。這些包括:殖民官府所建立的公共學校制度與臺灣社會之間的關係、近代學校裡的學習生活與學校經營、皇民化戰爭時代的學校實況等近代臺灣教育史的重要課題。這些研究,都必須面對前述的「日本」、「殖民地」、「臺灣」、「近代」等主題。許佩賢小姐對於這些主題的初步見解,可以參見本書的導論部分,其中應有許多足供參考之處。相信收集在這本書中的這幾篇文章已經為臺灣近代教育史的研究開闢出了新的水平,為臺灣近代教育史的重建與解釋提出了全新的見解。
 
但是,關於臺灣近代教育史,我想在此處提出許佩賢小姐這本書中沒有來得及提出的兩項課題。第一,雖然制度史已經不再是教育史研究的熱門主題,但是臺灣近代教育史中仍然存在著諸多重要的制度史研究課題(當然,這裡所說的「制度史」應該是廣義的制度史)。例如,伊澤修二主張以「國語」進行教育,以「師範學校」培養師資的制度設計,便仍然是一個影響深遠而不能逃避的課題。又如在臺灣教育法制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隈本繁吉,雖然其任職期間遠較伊澤修二為長,而且留下豐富的史料,但是卻未相對地受到應有的重視。第二,戰前與戰後教育史的連續與斷裂,應該是往後不能不進行的討論課題。雖然戰後的官方說法是對於戰前「殖民主義」教育的訣別,但是如果細究戰後教育的制度、人事,卻又不能不說存在著與戰前千絲萬縷剪不斷的延續性。甚至,戰爭時期以極端國家主義為指導原則的「國民學校」到現在都仍然存在呢!
 
自己的學生將其研究成果結集出版之際,我除了寫一篇捧場的推薦序之外,提出上述一兩項課題,也算是再給老學生一點習題吧!
 

 
吳 密 察
 
2005.02.20
 

產品規格

書號:V4902

裝訂:精裝

尺寸:15 × 21 × 2.4 cm

類別:社會科學類

分類號:520.9232

頁數:352頁

重量:47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5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