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攤台灣+【百攤台灣.水彩百攤晶磚小立畫組】



作者:鄭開翔

出版日:2023/07/01

定價:1,120元

優惠價:75折840

內容簡介

《街屋台灣》之後,再次記錄庶民台味的鼎沸力作!

 

台灣畫家鄭開翔,將視角轉向街頭巷尾,

暈黃燈光下,是你我最熟悉的「路邊攤」。

最少的人力、最簡便的營業方式,締造了這座島嶼最蓬勃的文化地景,

也讓我們從生存的一角,看見生活的況味。

 

「每個攤位都像是移動的裝置藝術。」──鄭開翔

 

  台灣的攤販,是車陣中兜售的玉蘭花,是月台上叫賣的火車便當,是菜市場的魚肉青鮮,是公路邊的當令土產,是校舍旁的早餐蛋餅,是軍營外的雞排涼飲,是夜市裡的跳樓特賣,是文創市集的手工藝品……我們的多元,在廟埕,在老街,在巷弄之間;我們的生活,因有攤販而變得豐富親切。

  畫家鄭開翔在《街屋台灣》之後繼續行走上路,並將視角轉向街頭巷尾,畫下一個個引人眷戀的「路邊攤」。他從中嗅到一絲古早的生活氣息,拓展了自己的目光與味蕾,想起青春時期的擺攤片刻,重回童稚的甜蜜時光……

  從「街屋」的情感溫度,到「攤販」的熱鬧鼎沸,他以水彩渲染、手繪勾勒,記下這座島嶼最蓬勃發展的文化地景。獨有的台式生活線條,細膩還原這塊土地的精彩。

  你心中的「台灣味」是什麼?翻開這本書,享受這美好的一期一會吧!

 

隨書加贈

最熟悉、最在地、最庶民、最懷念……「台味好日子」全幅書衣海報(59.5x23cm),精彩珍藏!

 

本書特色

 

百變,是台灣路邊攤的本色

  一卡皮箱、二手推車、三輪踩踏、貨車改裝……每個小天地都是販賣者的流動創意,因時,因地,因顧客制宜。在這本書裡,鄭開翔以藝術家的視角觀看、探訪,更細細繪出此般恣意生長的台味美感。

 

●看見台灣風土物產與買賣情懷

  產地直送的四季水果、價格實惠的青菜魚肉、撫慰肚皮的熟食小吃、滿載回憶的糖餅點心,還有巷子裡聲聲叫賣的物什百貨。透過繪畫躍然紙上的,是風土,是習俗,是手藝,更是常民的生活情趣。

 

●細膩記錄攤商街販的生存之道

  在畫家的筆觸下,遮陽大傘、手工招牌、延伸棚架、成串的塑膠袋、疊放的桌椅等,不浪費一絲空間,宛如社會夾縫中迸發的謀生巧思。一百個攤位聚成圖鑑,亦展現台灣百工的拚博精神。

 

從一期一會到記憶永恆

  隨著都市興起,環保意識、法治觀念抬頭,新的生活習慣大大改變了商業模式。往日攤販逐漸式微,甚至再不復見。我們是否可能嘗試用較溫柔的角度去理解?鄭開翔說,自己是帶著一種「捨不得」的心情,期盼透過畫作,記錄下這屬於台灣的吉光片羽。

【百攤台灣・水彩百攤晶磚小立畫組】

「老闆,來碗陽春麵加滷蛋、小辣!」

你家巷口的麵攤,就是你心中的米其林美食。

 

「老闆,來杯微糖去冰珍珠奶茶。」

午後時光,最需要來杯手搖飲療癒內心。

 

「哐啷哐啷!」

打彈珠換香腸,每個人小時候最期待放學後的點心遊戲……

 

  城市速寫插畫家鄭開翔以細膩的觀察、生動的筆觸,在插畫作品中記錄了我們生活、記憶、情感中的台式庶民美學。

  現在這些作品以晶磚小立畫方式創意呈現,透亮質地,讓畫作更為立體細緻,是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桌小擺飾,也是收藏美好記憶的風格選品。

 

商品說明:

內含三款畫作——風靡全球的珍珠奶茶攤、古早味打彈珠烤香腸攤車,以及暖胃又暖心的家常麵攤。採用壓克力晶磚材質,雙面UV彩色印刷,油墨不退色。各款尺寸寬6-8cm/高5-6cm/厚度0.8cm。另附豆豆無痕貼,可用於固定擺立。

各界推薦

台味推薦

吉雷米|行腳節目主持人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李明璁|作家、社會學家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良 根|台灣視覺藝術家

阮光民|漫畫家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張柏舟|前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楊双子|作家

詹宏志|作家

蔣 勳|作家、詩人、畫家

盧建彰|詩人導演、作家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那些都很台灣,你不該錯過。──盧建彰/詩人導演、作家

  這本備受期待的新作,勾勒出浮世繪般的路邊攤眾生相。筆觸深情而不濫情,觀點念舊卻不守舊……為我們留下對庶民日常最溫柔同理的回眸、瞬間永恆的凝望。──李明璁/作家、社會學家

  隨著時代的改變,攤販風景也漸漸消逝,幸好《百攤臺灣》幫我們留下了紀錄,既寫實,又懷舊,是一部可以觀看和值得收藏的歷史。──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走近攤販,就能看到一個地方所具有的文化與社會特質……打開《百攤台灣》,你我都能立即想起自己最熟悉的城市角落與最想念的味道。──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你可以透過本書,看到攤販百花綻放、百家爭鳴,窺見百味人生。──阮光民/漫畫家

  讀完《百攤台灣》一書,各種回憶湧現心頭。書中許多的攤位都出現在我們人生的各種階段,拼湊出成長的軌跡,邊讀邊想起自己與攤位的各種小故事。──良根/台灣視覺藝術家

  攤販們包辦庶民生活所需,形成一種特別的台灣文化。鄭開翔老師用心觀察各式攤販的細節……用其巧手把這一切記錄繪畫下來,每翻一頁就令人會心一笑。──吉雷米/行腳節目主持人

作者.譯者簡介

鄭開翔

  1982年生,屏東人,全職藝術家、圖文作家。

  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畢。

  2019年出版《街屋台灣》一書,並榮獲該年度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新人」,該著作至今已譯為日文、法文、西班牙文等版本,是台灣第一位以水彩技法、系統化記錄街屋文化的藝術家。

  擅長速寫、水彩技法,提倡「用繪畫代替照相打卡」的生活態度。其筆觸流暢、色調溫暖,下筆間帶有獨到觀點及人文關懷,以記錄城市的美麗與變遷為己任,畫作傳達「當時」、「片刻」等永恆主題。

  曾榮獲A’國際設計大獎圖形設計類銀獎、台灣世界水彩大賽、中華民國畫學會插畫類金爵獎等獎項,也曾與誠品、台北101、台灣高鐵《T-Life》雜誌等品牌合作,展覽足跡遍及台灣各地,活躍於藝文界,作品屢受各大媒體報導。

  近年於基隆擔任太平山城藝棧駐棧藝術家,深入探索在地的生活色調,繪製成引人眷戀的日常風景。

目錄

前言 從生存的一角,看見生活的況味

 

認識篇 凝視台灣攤販

我筆下的攤販

觀看重點

台灣攤販元素

 

PART1 移動江湖

-持物兜售-

01玉蘭花

02掃帚阿公

03月台便當

04氣球攤

05彩券攤

 

-人力推車-

06雜細仔車

07棉花糖攤

08麥芽餅

09車輪餅

10太空棒雞蛋糕

11菜燕麻糬攤

12炭烤豌豆

13手搖飲料

14豬血糕

15沙威瑪

16燒仙草

17地瓜球

18烤魷魚

19書報攤

20麵茶攤

21修鞋攤

 

-單車攤販-

22水果阿婆

23麵點阿伯

24捏麵人

25香腸攤

26叭噗冰

27大埔飯丸

28豆花車

29養樂多媽媽

30造型三輪車

 

-機車攤販-

31換拉鍊

32軍營小蜜蜂

33臭豆腐

34行動五金車

35磨刀車

36深夜麵攤車

37客家熱麻糬

38造型嘟嘟車

 

-貨車攤販-

39行動果菜車

40修理紗窗發財車

41牛仔服飾車

42行動鋁梯車

43烤地瓜

44東山鴨頭

45行動麵包車

46感情蘿蔔粄

 

PART2 露店開張

-席地設攤-

47青菜攤

48鮮魚攤

49海邊寄居蟹攤

50《大誌》雜誌

51街頭藝人

 

-桌椅陳列-

52按摩攤

53挽臉攤

54洗腳攤

55沙畫攤

56街頭人像畫

57賣蛋攤

58香蕉攤

59菱角攤

60內衣攤

61日用品雜貨

62算命攤

63創意手作攤

 

-複合擺設-

64小櫃子滷味

65檳榔攤

66刈包攤

67豬肉攤

68甘蔗汁

69現榨果菜汁

70杏仁茶

71早餐攤

72清粥小菜

73蛋板捲

74路邊麵攤

75爆米香

76霜淇淋

77糖葫蘆

78炭烤攤

79鹽酥雞

80烤玉米

81烤鳥攤

82夜市牛排

83洋蔥攤

84手工汽水

85修理皮鞋貨車廂

 

PART3 捕捉時光

-快閃樂園-

86套圈圈

87彈珠台

88撈魚攤

89射水球

90兵乓球跳跳樂

91棒球九宮格

92投幣式機械狗

93迷你小火車

 

-時節限定-

94春聯攤

95年糕攤

96元宵攤

97春捲皮

98煙火攤

99花束攤

100選舉周邊商品

 

PART4 聚攤成市

夜市

傳統市場

年貨大街

二手市集

創意市集

 

後記 我眼中的攤販

序文前言

從生存的一角,看見生活的況味

  「城市速寫」(Urban Sketch)這個生活態度教我的,就是面對生活的大小事不應有差別心,要試著設身處地思考,發掘其中的趣味。也因保有這種「接納」的心情,我才能發現許多庶民生活有趣的畫面。

  一直以來,我總是醉心於記錄這些看似平凡的庶民樣貌,對我而言這才是最屬於我們的台灣風景。然而,有次接了一個繪圖案,案主希望我不要畫到街道一旁的流動攤販,因為這些攤販嚴格來說並「不合法」,畫了恐有「變相鼓勵」的感覺。我能理解案主的顧慮,但心裡又為這些攤販暗自叫屈。明明我們希望用市井的風景來吸引遊客,為何同時又否定他們的存在呢?這種矛盾心情大概一時難有解答,也成了我想要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攤販為了移動方便,會盡可能精簡攜帶的物品,又為了吸引顧客注意,會最大化豐富攤位,加強視覺效果。其中更有攤商自身的美感與巧思,使得每個攤位都像是移動的裝置藝術。

  在第一本著作《街屋台灣》中,我記錄了在城市間漫遊所發現的有趣街屋,堆疊凌亂的房子雖然不是典型的「美」,卻有著豐富的姿態,透過外觀與建材質感,展現出台灣庶民的生活樣貌。《百攤台灣》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提筆畫下攤販,一開始也許只是色彩斑斕的招牌、改裝奇特的攤車造型、在街角迸發的生猛台灣味,後來深入挖掘,才發現其中也蘊藏了自己的情感。

  因攤販與人們的生活連結更為緊密,除了攤子本身的造型,還能觀察到攤販擺設的巧思、逗趣的標語,以及排隊等候的人生百態,我不自覺的將繪畫的重心轉移到捕捉攤販與顧客互動的瞬間,希望可以把攤販辛勤工作的身影、與顧客充滿期待的快樂氛圍,以及自己的回憶記錄下來,這是攤販系列與街屋最大不同之處。

  記得2000年的時候,正在台北讀大學的我,時常會在台北車站旁的陸橋上看見一些席地而坐的小販,前方用個皮箱,販售一些如手錶之類的商品,就像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的魔術師,這種「一卡皮箱」的營業模式,就是最簡便的行動攤販。攤販像遊牧民族,只要一個行囊,天南地北都可以生活,若遇到取締的警察,或許只要合起皮箱拔腿就跑,機動性十足。

  再回想年幼時,下午常有賣豆花的攤車路過門前,從遠方就可聽見「島輝──島輝──好呷ㄟ島輝」從喇叭播放出來,當時,外婆總會去買一碗花生豆花給我吃,廣播聲的記憶與豆花的焦糖味緊連在一起,再加上外婆的情感作為調味,使得平凡的豆花在記憶裡變得更加雋永。

  但不論是提著皮箱的街販,或叫賣的豆花車,在近年法治觀念、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外送平台的興起之下,許多攤販逐漸改變了的營業模式。以往街邊可見的小攤、露店,如今許多難以復見,只留在相片與我們的記憶裡。

  我的作品裡時常帶著一種「捨不得」的心情,希望能透過我的畫作,記錄下這屬於台灣的吉光片羽。他們或許不「美」,難登上大雅之堂,但這種在地的人情叫賣,是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會最懷念的一聲呼喚吧!

導讀推薦

 

 

 

活得更像個人

盧建彰|詩人導演、作家

  我一直以為大家都是這樣的。

  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左右,爸爸會騎機車載我去呷點心,也許富盛號碗粿,也許邱家小卷米粉,或者阿松割包,又或牛肉湯,再不然福記肉圓;吃完再喝杯大道蓮藕茶解膩,抑或雙全紅茶。

  我還記得那白鐵鑄成的攤子,總有一大串冒出的青草。我努力捧著手上冰得有些誇張的玻璃杯,大口喝下,等待那冰涼感化成疼痛直衝腦門,並在眼角餘光中,看到父親一口喝完,使勁放下杯,在攤子明亮泛水氣的檯上。

  我是仰望的,崇拜著父親喝飲料的身影,倚在攤子旁,真帥真高大。我心想以後長大,也要帶著我的孩子來,一口喝掉給他看。

  四十年後,我做到了,在同一座白鐵鑄成的攤子前,我女兒驚訝的仰頭看我。我一口氣喝下,擱杯子在那檯上的時候,發現銀白色的檯面,竟成了面鏡子。水珠環繞間,我看到自己的臉,那五官竟出奇的和父親神似。

  我難免覺得,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攤。

  那一攤的老闆名字,你未必知道,但你知道自己在那裡感到幸福,並深深印在心房。不常提,但串起你和喜愛卻鮮少開口言愛的那個人,那個家人。

  於是,在我翻看這書時,那些記憶活了起來。那個六歲的我也站在我身旁,一起看著,細細瞧著那細節,那些常常來自生活智慧的奇妙機關,不只餵飽攤主一家人,也滋潤這一整座島數十年。

  那些都很珍貴,值得收藏。

  那些都很台灣,你不該錯過。

  我常覺得,AI時代,不想被淘汰,那就要活得更像個人,更有人性,更懂人情,這書就是。

 

好評讚譽

  開翔不只是位技術高超的速寫畫家,他的纖細感性如吟遊詩人,分析理性如人類學者。這本備受期待的新作,勾勒出浮世繪般的路邊攤眾生相。筆觸深情而不濫情,觀點念舊卻不守舊。謝謝他為我們留下對庶民日常最溫柔同理的回眸、瞬間永恆的凝望。

──李明璁|作家、社會學家

 

  攤販是台灣最具人情味的風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從路邊的叫賣、二手的推車、三輪車、貨車,到各色市集中的百味百攤。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小小的攤販中有著各種細緻的學問,從成本的計算、空間的規劃、招牌的陳設、造型上的巧思都充滿細節,透過作者的觀察和細膩的筆觸,完整呈現台灣美麗的攤販風景。

  隨著時代的改變,攤販風景也漸漸消逝,幸好《百攤臺灣》幫我們留下了紀錄,既寫實,又懷舊,是一部可以觀看和值得收藏的歷史。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攤販」是世界各地均可見到的最基本商業形式,也往往是最具在地特色的經濟型態。走近攤販,就能看到一個地方所具有的文化與社會特質。

  鄭開翔的《百攤台灣》,不光用水彩畫筆精彩的記錄了台灣百種攤販的樣態,更搭配生動的書寫,帶我們看到他對於台灣基層社會生活樣貌的細膩觀察。我們被其召喚,也被其感動。因為打開《百攤台灣》,你我都能立即想起自己最為熟悉的城市角落與最想念的味道。這些攤販就是我們最平凡的日常,也是我們和這片土地最接地氣的連結。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開翔真的如他的名字一樣,到處飛,看到想記錄的,就停下來拿出畫具開畫。

  有別於一般的寫生或速寫,大多是單純的描繪地景外型。假設完成的畫作本身是軀體,開翔又做了訪問筆記來補足,為軀體注入了靈魂。他的畫,灑脫中帶細,如其人。

  百攤台灣,是記錄小販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謀生演化,亦是攤販文化的記實圖像。一卡皮箱、一籃玉蘭花、一輛像變形金剛伸展的發財車……

  你可以透過本書,看到攤販百花綻放、百家爭鳴,窺見百味人生。

──阮光民|漫畫家

 

  讀完《百攤台灣》一書,各種回憶湧現心頭,書中許多的攤位都出現在我們人生的各種階段,拼湊出成長的軌跡,邊讀邊想起自己與攤位的各種小故事。

  我每週要去學校教書,教完一天的課,最期待就是在沙鹿火車站前向香腸伯買支香腸,犒賞自己。香腸表面微焦而多汁,咬下一口肉香,帶點酒氣,撫平了一天的辛勞。但從2021年中就再也沒看到香腸伯,每當經過火車站前,我還是會刻意望向那空蕩蕩的位置,大概是我近期印象最深刻的攤販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能與攤位有著不同的故事,我從書上看到的,不只是庶民求溫飽的小生活,也是填補我們平日苦澀的溫暖小確幸。相信你也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段或許被遺忘卻回味無窮的人生小事。

──良根|台灣視覺藝術家

 

  十多年前到台灣,就發現台灣有很多路邊攤,甚至還有行動販賣車,叫賣著玲瑯滿目的商品。從甜點、食物,到各式服飾、工具等,真是五花八門。攤販們包辦庶民生活所需,形成一種特別的台灣文化。

  對於台灣攤販,我有很深的情懷,因為我自己也曾當擺攤一族好幾年,每個擺攤人背後都有著一段故事;我們的攤位是販售跑步運動用品,背後藏著老婆支持我做文化保留的辛苦奮鬥史。

  鄭開翔老師用心觀察各式攤販的細節,包含一物多用的塑膠菜籃、能快速收錢找錢的服飾打扮、得靠「天」吃飯的精神……用其巧手把這一切記錄繪畫下來,每翻一頁就令人會心一笑。

  書裡很多台灣早期的攤販,現在幾乎已不復見,亦或是慢慢的減少中,但透過鄭開翔老師的筆觸,讓我們重溫那個年代。或許您翻到某一頁,便帶起內心的想念,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吉雷米|行腳節目主持人

產品規格

書號:T500D

裝訂:平裝

尺寸:17 × 23 × 1.5 cm

類別:世界史地類

分類號:733.4

頁數:192頁

重量:71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4719025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