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古蹟偵探遊:窺看台北古蹟的秘笈



作者:李乾朗/審訂;俞怡萍;吳欣文/文;黃崑謀/圖

出版日:2004/10/25

定價:480元

優惠價:79折379

  • 庫存不足
內容簡介

【台北古蹟偵探,開步走!】
 
重量級名家,顛覆性新作
 
前所未見,窺看台北古蹟的偵探秘笈
 
※首部最完整的台北古蹟建築全圖鑑:
 
◎115座台北市列級古蹟全都錄。從一級到三級,從國定到市定,完全收錄,讓您一次看足,絕無遺珠之憾。
 

 
※窺看台北古蹟的另類角度:
 
◎精心手繪一百餘幅全觀圖、特寫圖、俯瞰圖、復原圖……,加上400張第一手現場照片及精闢解說,以一種截然不同的角度,宛如偵探般,抽絲剝繭,步步深入,窺看每座古蹟鮮為人知的「視覺美感」與「建築表情」。
 
※遊覽台北古蹟的偵探秘笈:
 
◎首見以台北歷史+台北地理+台北捷運的全方位角度串連,輕快遨遊歷史長河中的台北古蹟風華。
 
◎深入淺出的「偵探方法」、巨細靡遺的「偵探資訊」、畫點點睛的「偵探不可不看」、精心歸納的「偵探不可不知」。是認識、遊覽台北古蹟不可或缺的最佳指南。
 
※陣容堅強的創作/編製/推薦群:
 
◎遠流台灣館金鼎獎編輯群與建築學家李乾朗,本土畫家黃崑謀,新世代古蹟研究者俞怡萍、吳欣文,四人聯手,顛覆傳統的另一重要文化資產創作。
 
◎台北市長馬英九、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建築學家李乾朗、旅行作家劉克襄,一致熱情推薦。
 
※意想不到的深度、美感與驚喜:
 
◎不只深度,還有廣度、還有密度。
 
◎不只知識,還有美感、還有趣味。
 
◎不只通論,還有現場、還有驚喜。
 
◎看別人沒有看到的、遊別人沒有遊到的、注意別人沒有注意到的。
 

 

作者.譯者簡介

【審訂】
 
李乾朗
 
1949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1968年入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成為中國早期建築師盧毓駿學生,開始對中國古建築感到興趣。1972年結識民俗學者林衡道與席德進,展開古建築的田野調查與研究。1974年服役金門,深刻認識閩南式建築,1978年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出版。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台灣建築閱覽》、《古蹟入門》等書。
 
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擔任諮詢、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應邀擔任東南亞數國古蹟顧問。現任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所、台北市立師院社教系;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古蹟保存、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三十餘種,研究報告五十餘種,建築相關論述一百五十餘篇
 
【繪圖】
 
黃崑謀
 
出生於台東,成長於台南。第一次接觸古蹟繪製是在五年前,雖然已事隔多年,但對它的感覺卻依舊清晰。這次因為進行本書的繪製,跑遍台北市,有機會將一百一十五處古蹟,作了一次完整的體驗和觀察。這次繪製的類型比以前更加豐富多樣,表現手法也更加自在寫意,衷心希望能藉此提供另一種心情來欣賞古蹟建築之美。歷年來的作品有:《台灣昆蟲大發現》、《台灣地形傑作展》、《大台北空中散步》、《古蹟入門》、《蕨類入門》、《魚類入門》、《台北古蹟偵探遊》等。
 
【撰文】
 
俞怡萍
 
靠古蹟「維生」已近二十個年頭,當時這個冷門的領域無人看好,我卻在李老師的帶領下,越作越有興趣。台北是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第一個接觸的古蹟的所在,能參與此書的撰寫,覺得很開心,也算是對家鄉的一種回饋。這幾年有機會將古蹟知識,轉化為大眾讀物,感到很欣喜,因為買書的人多,就表示喜愛古蹟的人很多。
 
1985年,從文化大學造園景觀系畢業後,隨即進入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2002年完成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文化資產組碩士論文《清末台灣洋務政策下的建築活動》,獲「彭明敏基金會論文獎」;〈重現台北機器局〉一文獲台北市文獻會徵文比賽首獎。其它作品有《林老爺蓋房子》、《古蹟入門》、《自己蓋紅毛城》等。未來的我,仍將是古蹟的死忠從業人員。
 
【撰文】
 
吳欣文
 
大學時代邂逅了義芳居,夕陽中,她溫暖的紅磚色澤和優雅的燕尾曲線,讓我呆立良久;自此,栽進了傳統建築的迷人世界,到彰化、澎湖作建築調查,訪問、研究匠師……。這個世界中不只建築本身,與她相牽連的歷史事件、文化觀念,以及起造匠師;加上傳統建築成為法定古蹟後牽連的保存現實,織造成龐大複雜的網絡。這條路,走得越久,世界就越開闊。
 

目錄

p2-3
 
總目錄
 
4 北區目錄
 
6 東區目錄
 
7 西區目錄
 
8 中區目錄
 
10南區目錄
 
11 序一 以獨特動人的方式禮讚台北城! 馬英九
 
12 序二 台北人,不能沒有她! 廖咸浩
 
13 序三 與古蹟對話的最優管道 李乾朗
 
14 錦囊篇
 
16 認識篇
 
24 現場篇1--北區
 
88現場篇2--東區
 
108 現場篇3--西區
 
126 現場篇4--中區
 
188 現場篇5--南區
 
216 旅遊資訊
 
221 作者介紹與圖片來源
 
222 參考書目
 
p4-5
 
北區24目錄
 
25 北區的故事
 
26 北區古蹟偵探地圖
 
30 光點台北
 
31 中山教會
 
32 身障福利會館
 
33 當代藝術館
 
34 圓環蓄水池
 
35 大同分局
 
36 陳德星堂
 
38 大稻埕禮拜堂
 
39 榮星幼稚園
 
40 霞海城隍廟
 
42 蔡瑞月舞蹈社
 
44 孔廟
 
48 保安宮
 
52 老師府
 
54 圓山遺址
 
56 臨濟護國禪寺
 
58 台北故事館
 
59 士林市場
 
60 慈諴宮
 
61 潘宅
 
62 草山水道
 
64 士林官邸
 
65 教師研習中心
 
66 草山御賓館
 
68 芝山岩遺址
 
70 惠濟宮
 
72 芝山岩隘門
 
73 潘宮籌墓
 
74 北投教堂
 
76 北投穀倉
 
78 周氏節孝坊
 
79 北投溫泉博物館
 
80 國軍北投醫院
 
81 普濟寺
 
82 北投台銀宿舍
 
84 北投文物館
 
86 吟松閣
 
87 不動明王寺
 
p6
 
東區88目錄
 
89 東區的故事
 
90 東區古蹟偵探地圖
 
92 台大法學院
 
93 李國鼎故居
 
94 台北酒廠
 
96 建國啤酒廠
 
98 北科大紅樓
 
99 中山女中
 
100 松山菸廠
 
102 台北機廠澡堂
 
103 郭宅
 
104 內湖活動中心
 
105 林秀俊墓
 
106 內湖採石場
 
p7
 
西區108目錄
 
109 西區的故事
 
110 西區古蹟偵探地圖
 
112 龍山寺
 
116 地藏王廟
 
117 老松國小
 
118 祖師廟
 
120 謝宅
 
121 青山宮
 
122 林宅
 
123 台糖台北倉庫
 
124 學海書院
 
p8
 
中區126目錄
 
127 中區的故事
 
128 中區古蹟偵探地圖
 
130 北門
 
132 台鐵舊舍
 
133 台北郵局
 
134 撫台街洋樓
 
135 行政院
 
136 監察院
 
138 濟南教會
 
140 台大醫院舊館
 
142 台北賓館
 
144 台大醫學院舊館
 
146 東門
 
147 放送亭
 
148 台灣博物館
 
152 黃氏節孝坊
 
153 急公好義坊
 
154 土地銀行
 
156 三井物產舊廈
 
157 總統府
 
160 台灣銀行
 
161 北一女
 
162 南門
 
163 東和禪寺鐘樓
 
164 公賣局
 
166 小南門
 
167 司法大廈
 
168 中華電信博愛店
 
170 國防部
 
171 嚴家淦故居
 
172 大同之家
 
173 自由之家
 
174 美國文化中心舊舍
 
175 建中紅樓
 
176 布政使司衙門
 
178 西門紅樓
 
180 慈雲寺
 
181 合作金庫
 
182 中山堂
 
184 帝國生命會社舊舍
 
185 交通部
 
186 台電社長舊舍
 
187 婦聯總會
 
p10
 
南區188目錄
 
189 南區的故事
 
190 南區古蹟偵探地圖
 
192 台灣師範大學
 
196 紀州庵
 
197 台北監獄圍牆
 
198 陸軍聯誼廳
 
199 殷海光故居
 
200 清真寺
 
202 紫藤廬
 
203 台大校門
 
204 台灣大學
 
206 自來水博物館
 
210 寶藏巖
 
211 芳蘭大厝
 
212 義芳
 
214 濂讓居
 
215 集應廟
 

 

序文前言

以獨特動人的方式禮讚台北城!/馬英九(台北市長)
 

 
  2000年冬天,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后,我應邀到敦化南路誠品書店,出席一場關於台北的新書發表會,那天的主角是《大台北空中散步》。記得當時看到書,第一個感覺是「驚艷」,沒想到台北能被拍得這麼美。四年後的今天,手上拿著這本《台北古蹟偵探遊》,當年心中的悸動,依稀再現,沒想到台北能被畫得這麼美,寫得這麼豐厚。
 
  群山環抱、溪流縱橫的台北,從初闢時期的荒莽沼域到今天躍昇國際的繁華都會,其間高潮迭起,經歷無數歷史滄桑與璀燦風光,從而打造出今日精采而獨特的城市風貌。其中,散佈在台北各個角落、豐富而多樣的古蹟,正是過往歷史最真實的遺跡;其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台北人共同的記憶,可說是最值得我們珍愛的城市寶藏。
 
  今年適逢台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帶著歡樂慶生的心情,台北市政府從年初到年尾,規劃了一連串目不暇給的活動,內容有歷史的、有流行的、有生活的、有專業的;對象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無論如何,就是要絞盡腦汁,讓全台北市民開心動起來,歡欣鼓舞地一起慶祝這個我們居住其上、心中熱愛的美麗城市的生日。
 
  值此特殊的歷史時刻,很高興看到台灣出版界的龍頭之一,遠流出版公司,再度以其專業的台灣館編輯群,結合優秀的建築學者及繪者,投注經年,完成了這部最完整而精緻的台北古蹟全紀錄。
 
  擁有這麼一本優質的書來呈現台北的樣貌,想必會讓其它地方的人艷羨不已。期望有一天,台北市民人手一冊,充滿喜悅地來發現台北的富饒與豐美!在本書付梓前夕,我也彷彿看見《台北古蹟偵探遊》正以其獨特動人的方式,衷心地禮讚台北城!
 

 
台北人,不能沒有她!/廖咸浩(台北市文化局長)
 
  秋末的台北街頭,一整排欒樹澄黃柔亮;古意的西門紅樓前,喧嚷的青春樂音陣天價響。台北是一座美感城市,一座創意城市。街巷中,滿載著歷史紋理和生活記憶的古蹟建築,正是美感與創意的豐沛活水源頭。這些陪伴在我們生活中的熟悉場景,這些廟宇、市場、銀行、澡堂、學校、穀倉……等,不正是刻劃著普羅大眾旺盛生命力與城市豐厚文化深度的最佳寫照嗎?
 
  古蹟的活化,一直是文化局致力推動的重點,從西門紅樓、光點台北到當代藝術館、台北故事館……等,我們逐漸看到,台北人的藝文生活空間與古蹟建築的關係,日益親密、纏綿。古蹟活化之外,心中也一直期待,有一天能看到一本專為台北古蹟而創作的,精緻的、深度的、全面的導覽書籍。
 
  此刻,看著《台北古蹟偵探遊》,覺得這正是心中期待的那本書。全書由遠流台灣館金鼎獎編輯團隊掌舵,邀集了建築與藝文界的一時之選----建築學者李乾朗、本土畫家黃崑謀,以及新世代的古蹟工作者俞怡萍、吳欣文----聯手編繪,為台北的古蹟建築留下了最具美感與深度的篇章。
 
  這本書最令人動容的是,精心繪製的115幅古蹟手繪圖,從一個前所未見的另類角度,逐一窺看每座古蹟的「視覺美感」與「建築表情」,令人展卷便欲罷不能。同時,還以台北最現代的捷運系統串連,帶領讀者輕快冶遊歷史長河中的古蹟風華。
 
  文化就是生活,多樣豐富的古蹟的確是台北人生活中最大的驕傲,台北人,不能沒有她!期待這本書打開一扇美麗的窗景,讓每一個台北人昂首闊步,也讓台北古城觀光活絡起來!
 

 
與古蹟對話的最優管道/李乾朗(建築學家)
 
  台北市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保存了較多與台灣近代史有關的古蹟。古蹟是歷史的舞台,所以欣賞古蹟又可讓人進入時空隧道,去體會古人所面臨的情境。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和古蹟產生對話,就如同與老友話家常。古蹟身上的一根石柱或一垛磚牆,都可能如磁片一樣記錄或容納許多文化資訊,只要我們啟動對話的管道,就可以獲得。
 
  《台北古蹟偵探遊》這本書,我認為是極優的管道,它讓我們更深刻地走入歷史上的台北市。本書內容非常完備,以捷運網將古蹟的分佈按東、西、南、北及中區的地理方位來編排。就每處古蹟的介紹而言,採取深入淺出的筆調,可搜尋歷史背景,可偵察建築細節。最難得的是,還有大量精采的圖片與水彩畫,可謂圖文並茂,使人一翻開書,即深受吸引。
 
  這本書是遠流台灣館累積多年的經驗所編寫出來的工具書,作者與插圖畫者,以及多位編輯皆投入漫長工夫,精心製作,除了適合參觀古蹟時的隨身指南之用,因其內容豐富,也是案頭上必備的珍藏書籍。我非常樂於推薦給廣大愛護古蹟的讀者。
 

 

導讀推薦

與古蹟對話的最優管道/李乾朗(建築學家)
 
  台北市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保存了較多與台灣近代史有關的古蹟。古蹟是歷史的舞台,所以欣賞古蹟又可讓人進入時空隧道,去體會古人所面臨的情境。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和古蹟產生對話,就如同與老友話家常。古蹟身上的一根石柱或一垛磚牆,都可能如磁片一樣記錄或容納許多文化資訊,只要我們啟動對話的管道,就可以獲得。
 
  《台北古蹟偵探遊》這本書,我認為是極優的管道,它讓我們更深刻地走入歷史上的台北市。本書內容非常完備,以捷運網將古蹟的分佈按東、西、南、北及中區的地理方位來編排。就每處古蹟的介紹而言,採取深入淺出的筆調,可搜尋歷史背景,可偵察建築細節。最難得的是,還有大量精采的圖片與水彩畫,可謂圖文並茂,使人一翻開書,即深受吸引。
 
  這本書是遠流台灣館累積多年的經驗所編寫出來的工具書,作者與插圖畫者,以及多位編輯皆投入漫長工夫,精心製作,除了適合參觀古蹟時的隨身指南之用,因其內容豐富,也是案頭上必備的珍藏書籍。我非常樂於推薦給廣大愛護古蹟的讀者。
 

 

【審訂】
 
李乾朗
 
1949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1968年入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成為中國早期建築師盧毓駿學生,開始對中國古建築感到興趣。1972年結識民俗學者林衡道與席德進,展開古建築的田野調查與研究。1974年服役金門,深刻認識閩南式建築,1978年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出版。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台灣建築閱覽》、《古蹟入門》等書。
 
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擔任諮詢、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應邀擔任東南亞數國古蹟顧問。現任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所、台北市立師院社教系;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古蹟保存、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三十餘種,研究報告五十餘種,建築相關論述一百五十餘篇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以獨特動人的方式禮讚台北城!/馬英九(台北市長)
 

 
  2000年冬天,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后,我應邀到敦化南路誠品書店,出席一場關於台北的新書發表會,那天的主角是《大台北空中散步》。記得當時看到書,第一個感覺是「驚艷」,沒想到台北能被拍得這麼美。四年後的今天,手上拿著這本《台北古蹟偵探遊》,當年心中的悸動,依稀再現,沒想到台北能被畫得這麼美,寫得這麼豐厚。
 
  群山環抱、溪流縱橫的台北,從初闢時期的荒莽沼域到今天躍昇國際的繁華都會,其間高潮迭起,經歷無數歷史滄桑與璀燦風光,從而打造出今日精采而獨特的城市風貌。其中,散佈在台北各個角落、豐富而多樣的古蹟,正是過往歷史最真實的遺跡;其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台北人共同的記憶,可說是最值得我們珍愛的城市寶藏。
 
  今年適逢台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帶著歡樂慶生的心情,台北市政府從年初到年尾,規劃了一連串目不暇給的活動,內容有歷史的、有流行的、有生活的、有專業的;對象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無論如何,就是要絞盡腦汁,讓全台北市民開心動起來,歡欣鼓舞地一起慶祝這個我們居住其上、心中熱愛的美麗城市的生日。
 
  值此特殊的歷史時刻,很高興看到台灣出版界的龍頭之一,遠流出版公司,再度以其專業的台灣館編輯群,結合優秀的建築學者及繪者,投注經年,完成了這部最完整而精緻的台北古蹟全紀錄。
 
  擁有這麼一本優質的書來呈現台北的樣貌,想必會讓其它地方的人艷羨不已。期望有一天,台北市民人手一冊,充滿喜悅地來發現台北的富饒與豐美!在本書付梓前夕,我也彷彿看見《台北古蹟偵探遊》正以其獨特動人的方式,衷心地禮讚台北城!
 

 
台北人,不能沒有她!/廖咸浩(台北市文化局長)
 
  秋末的台北街頭,一整排欒樹澄黃柔亮;古意的西門紅樓前,喧嚷的青春樂音陣天價響。台北是一座美感城市,一座創意城市。街巷中,滿載著歷史紋理和生活記憶的古蹟建築,正是美感與創意的豐沛活水源頭。這些陪伴在我們生活中的熟悉場景,這些廟宇、市場、銀行、澡堂、學校、穀倉……等,不正是刻劃著普羅大眾旺盛生命力與城市豐厚文化深度的最佳寫照嗎?
 
  古蹟的活化,一直是文化局致力推動的重點,從西門紅樓、光點台北到當代藝術館、台北故事館……等,我們逐漸看到,台北人的藝文生活空間與古蹟建築的關係,日益親密、纏綿。古蹟活化之外,心中也一直期待,有一天能看到一本專為台北古蹟而創作的,精緻的、深度的、全面的導覽書籍。
 
  此刻,看著《台北古蹟偵探遊》,覺得這正是心中期待的那本書。全書由遠流台灣館金鼎獎編輯團隊掌舵,邀集了建築與藝文界的一時之選----建築學者李乾朗、本土畫家黃崑謀,以及新世代的古蹟工作者俞怡萍、吳欣文----聯手編繪,為台北的古蹟建築留下了最具美感與深度的篇章。
 
  這本書最令人動容的是,精心繪製的115幅古蹟手繪圖,從一個前所未見的另類角度,逐一窺看每座古蹟的「視覺美感」與「建築表情」,令人展卷便欲罷不能。同時,還以台北最現代的捷運系統串連,帶領讀者輕快冶遊歷史長河中的古蹟風華。
 
  文化就是生活,多樣豐富的古蹟的確是台北人生活中最大的驕傲,台北人,不能沒有她!期待這本書打開一扇美麗的窗景,讓每一個台北人昂首闊步,也讓台北古城觀光活絡起來!
 

 
與古蹟對話的最優管道/李乾朗(建築學家)
 
  台北市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保存了較多與台灣近代史有關的古蹟。古蹟是歷史的舞台,所以欣賞古蹟又可讓人進入時空隧道,去體會古人所面臨的情境。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和古蹟產生對話,就如同與老友話家常。古蹟身上的一根石柱或一垛磚牆,都可能如磁片一樣記錄或容納許多文化資訊,只要我們啟動對話的管道,就可以獲得。
 
  《台北古蹟偵探遊》這本書,我認為是極優的管道,它讓我們更深刻地走入歷史上的台北市。本書內容非常完備,以捷運網將古蹟的分佈按東、西、南、北及中區的地理方位來編排。就每處古蹟的介紹而言,採取深入淺出的筆調,可搜尋歷史背景,可偵察建築細節。最難得的是,還有大量精采的圖片與水彩畫,可謂圖文並茂,使人一翻開書,即深受吸引。
 
  這本書是遠流台灣館累積多年的經驗所編寫出來的工具書,作者與插圖畫者,以及多位編輯皆投入漫長工夫,精心製作,除了適合參觀古蹟時的隨身指南之用,因其內容豐富,也是案頭上必備的珍藏書籍。我非常樂於推薦給廣大愛護古蹟的讀者。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產品規格

書號:T1301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1 × 2 cm

類別:史地類

分類號:673.29/101.6

頁數:224頁

重量:50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5356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