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不足
⊙漫步於繁華一時的河港、染業重鎮、樟腦和茶業的主要產區,和悲壯動人的義軍抗日聖地。⊙進入祖師廟瞻仰名家巧匠的智慧與藝術結晶。⊙流連在紅磚板廊、彎屈變化的古老街屋。⊙臨溪垂釣、撿拾奇石,觀賞峽谷與瀑布奇景。探索天然雨林及地層奧密。
金鼎獎編輯陣容-遠流台灣館
民國七十八年七月,遠流台灣館成立,當時,沒有片紙隻字的現成資源,編輯群從購買第一本參考書、拍第一張幻燈片到找第一位專家,開始凝聚屬於自己的幻燈片、地圖、圖繪資料室,默默為形塑台灣的文化工程奉獻力量。
創館之作─【台灣深度旅遊手冊】,以圖文搭配現場解說,把歷史文化變得「可以親近、看得到、感觸得到,可以到現場一一印證」,從北台灣到南台灣,無論是三峽、淡水、鹿港、宜蘭、基隆、台北或台南的民俗、地理、建築、自然,都在「旅遊糖衣」的包裝下,成了好讀、好看的生活化知識。在用心用力下,出版了一本接一本的好書,《鹿港》獲圖書出版金鼎獎;《北部濱海之旅》獲圖書出版金鼎獎推薦;《基隆》獲基隆市教育局選為基隆市政府鄉土教材用書,其他各書亦獲各大媒體好評推薦。
民國七十八年七月,遠流台灣館成立,當時,沒有片紙隻字的現成資源,編輯群從購買第一本參考書、拍第一張幻燈片到找第一位專家,開始凝聚屬於自己的幻燈片、地圖、圖繪資料室,默默為形塑台灣的文化工程奉獻力量。
創館之作─【台灣深度旅遊手冊】,以圖文搭配現場解說,把歷史文化變得「可以親近、看得到、感觸得到,可以到現場一一印證」,從北台灣到南台灣,無論是三峽、淡水、鹿港、宜蘭、基隆、台北或台南的民俗、地理、建築、自然,都在「旅遊糖衣」的包裝下,成了好讀、好看的生活化知識。在用心用力下,出版了一本接一本的好書,《鹿港》獲圖書出版金鼎獎;《北部濱海之旅》獲圖書出版金鼎獎推薦;《基隆》獲基隆市教育局選為基隆市政府鄉土教材用書,其他各書亦獲各大媒體好評推薦。
由學有專長的學者專家帶領我們進入實際現場,解說背後的歷史、風土民情,甚至自然景觀,這種身歷其境的感覺,比我們自己翻閱歷史書,及各種厚重的圖鑑,都來得貼切,印象也更深刻。
「讓心情渡假」蔚為風潮後,精緻合宜的休閒生活將愈為國人所看重。書市上一般浮光掠影的旅遊圖書,再也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遠流出版公司因應這股風潮,特以本土關懷出發,在台灣館編輯研發總監莊展鵬先生的精心策劃下,推出一套「台灣深度旅遊手冊」,它不僅是革命性的旅遊導覽手冊,更創造了旅遊的新視野。
沿路處處是學問
藉著工作機會,莊展鵬曾與多位學者專家到處採訪,因實地解說的體驗,使他留下沿路處處是學問的感受。「由學有專長的學者專家帶領我們進入實際現場,解說背後的歷史、風土民情,甚至自然景觀,這種身歷其境的感覺,比我們自己翻閱歷史書,及各種厚重的圖鑑,都來得貼切,印象也更深刻。」,當我們問起《台灣深度旅遊手冊》的出版動機時,儒雅溫文的莊展鵬如是說,「那樣的經驗是很震撼的,也是自己讀書時所無法領略的感受。」
輕鬆握遊,知識滿盈
這種進入知識殿堂的最好方法,莊展鵬希望能有更多人分享,但基於專家有限,及個人因吸收程度不同,囿限於集體行動不能隨心所欲的問與學等缺點,於是觸發了莊展鵬企劃這套書的靈感。他擇取了現場實地對照解說的編排方式,使讀者在握書旅遊時,能感受到如同聘請各行專家沿路導遊解說一般。
「深度旅遊手冊」以專家學者的論文研究報告做基礎,加以轉化,將知識展開來,莊展鵬說:「這是我們與一般旅遊書最大的不同點,也是最重要的。它是一種可以學的,可以得到知識的,我們更期待它是一種『台灣再發現』,能在每一點、每一個角落所出現的不同知識中,對自己生長的地方更熟悉、更關心。」
扮演中間橋樑,以轉化知識、復原知識
從成立台灣館開始搜集資料,到書的完成,要花上一整年的時間。在整個過程中,莊展鵬和他的工作夥伴們先是研究學者專家的論文報告,將生硬艱澀的論文轉化為通俗的語言,使讀者也能了解當地的文化與知識,「我們扮演中間橋樑的角色,重視專家研究的成果,使他們受到肯定之後,能再繼續研究,因為好不容易有人做那麼深入的本土研究,他們的心血應該使當地人引以為傲,廣為推展的。」
除了轉移資料外,請專家帶領到現場實地堪察,安排最理想的路線,莊展鵬更不遺餘力地嘗試了各種表現方法,以求能讓讀者一目了然。配合文字說明的豐富實景照片,及大量的手製繪圖,更是本書的特點。
在製作編排的過程之中,因為有些資料的消失,知識復原的工作就相當不容易,「像染業曾經對三峽的歷史有過關鍵性的影響,三峽因為染而興盛,是當時重要的北部染業中心。可是現在的三峽,染除了由匾額上可找到蛛絲馬跡之外,竟是消失的這麼乾淨,這給我帶來相當大的震撼」莊展鵬感慨的說著,「三峽是最應該成立一個染的博物館或紀念館,把染的過程、染的工具、染的資料及其他所有物都保存下來,使知識復原。」
深植本土情懷,珍視先民遺俗
「我們藉由沒有負擔的旅遊來介紹台灣,最終目的就是要大家了解台灣,進而關懷台灣」,莊展鵬語重心長的說著,「唯有當地人先重視它,外地人才會加以尊重。」
以台灣情況來說,要不要保存古蹟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僅存的古蹟寥寥可數。莊展鵬希望能趕在古蹟未受自然與人為破壞之前,先做深度旅遊的規劃,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共同關懷它。
古蹟所以美,就在於後人對它的尊重與珍惜的心理。「台灣深度旅遊手冊」就旅遊的觀點來說,它突破了一般旅遊書的浮面介紹,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及實地對照的解說方式,提昇了旅遊知性與感性並蓄的實質內涵;而就人文關懷面來說,它以深植本土文化做為出發點,探索台灣,在現場讀史的震憾下,將老台灣一一還原,使現代人能夠經由深度的「台灣再發現」回溯過去,尋找出共同的根來。我們尊重先民的遺俗生活,就像希望下一代尊重我們打拼出來的台灣經驗,所以在尊重與珍惜的心理下,我們更應該共同來維護僅存的台灣古蹟。
聯合報文化版
將枯澀的本土學術研究論文,轉化成一般大眾能接受的知識,與旅遊結合,締造了旅遊手冊的新紀元。
時報周刊
擺脫以往窠臼,從歷史、地理與人文的角度,將各地的發展經過、風土民情與古蹟歷史做縱的敘述與橫的剖析。
名作家劉還月
「台灣深度旅遊手冊」顯然是台灣有史以來,真正開啟人們視野,並提供人們觀察方法的旅遊手冊。
歷史學者李季樺
對讀者很體貼,該有的都有了,不只具專業的深度,也有通俗性的水準,尤其是歷史、民俗和建築部份,深入淺出,一般讀者能很容易的接受。
書號:T1001
裝訂:平裝
尺寸:12 × 18.2 × 0.8 cm
類別:史地類
分類號:673.29
頁數:128頁
重量:21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0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