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不足
台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就是1935年的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
什麼叫做「始政紀念」?為什麼這個博覽會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大?
這場花費達111萬圓的大博覽會,表現了什麼樣的殖民地台灣現況?
台灣博覽會吸收了多少歐美世界博覽會的經驗?展覽館體現了什麼樣的國際風格?
高達三分之一的台灣人參觀了博覽會,是如何宣傳動員的?
除了日本各地和它的殖民地外,有多少個國家來台參展?
台灣大博覽會帶來了多少產業、商貿、觀光、文化上的效益?
為什麼連北港媽祖也來湊博覽會的熱鬧,坐火車到台北來個超級大遶境?
當時的台灣人都贊成這種殖民地意味強烈的始政博覽會嗎?
…………
關於1935年台灣博覽會,有許多故事可講,它的來龍去脈,本書作者一一說清楚、講明白,用樸實簡潔的筆法,全面地分析台灣博覽會的政治意含、整體運作手法、展覽內容、社會影響及其歷史定位。本書圖片極為豐富,從壯觀的會場空照圖、人潮湧動的會場景觀、Art Deco風格的展館設計、炫光流彩的夜間城市造景,到飛簷綠葉的紀念版海報、簡潔優雅的旅遊手冊、雕鏤精美的紀念章、風格綺巧的紀念戳,一一收錄,活潑大方的圖文版面,好看好讀。書末附有相關參考數據,以及同步對照1935年國際動態、台灣社會要聞的「台灣博覽會日誌」,放大觀看歷史的視野。
本書是典藏1935年台灣博覽會的精緻圖文書,更是當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潮流下的最佳歷史讀本,為紀念首版問世,特別復刻了當年的會場鳥瞰圖,筆法寫實、描繪精細、設色鮮艷,實用與裝飾兼具,夾頁附於書內,一方面可供讀者閱讀時對照會場動線、展館位置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取下裱框,做為獨立的收藏品。
程佳惠,台灣雲林人,1972年生,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以台灣史為主要的研究領域。現任台北市立仁愛國中歷史科教師。
目錄
﹝作者序﹞日照下的台灣縮影
躍進的台灣── 台灣博覽會的政治功能
﹝圖片單元﹞
南國縮圖,台灣勸業共進會
文明的標竿,衛生展覽會
教化之大任,警察衛生展覽會
全民台博運動── 台灣博覽會的運作機制
﹝圖片單元﹞
南國秋天的呼喚
美女牌與櫥窗比賽
殖民地大觀園── 台灣博覽會會場及各地分館
﹝圖片單元﹞
第一會場概念圖
聲光電訊開眼界
產業躍進看台灣!
第二會場概念圖
殖民教化展示場
模型、電光,真人秀
豪華炫爛之秋── 台灣博覽會的視覺系統
﹝圖片單元﹞
與歐風同步
簡潔、優雅,裝飾風
摩登現代感
台灣情調與日本風
電光炫彩台北城
廣告塔、特販店與售票亭
裝扮台北大街
殖民地台灣的政治圖像
精雕台灣意象
拼貼台灣圖騰
遊樂大不同 台灣博覽會的休閒、旅遊、消費網
﹝圖片單元﹞
新鮮妙事,盡在博覽會
來去博覽會玩!
看戲台北城
台北嘉年華
熱鬧不打烊!
秋光明媚遊台灣
無限商機在台博
帝國主義下的祭典── 台灣博覽會的歷史定位
﹝圖片單元﹞
日本帝國的戰利品
附錄
參考書目
日照下的台灣縮影
六年前某個下午,秋光正好,閒逛舊書攤時,赫見壁漆脫落的牆上掛著一張彩色舊地圖,顏色雖古樸,但不掩豔麗,圖上標示著「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鳥瞰圖」。原來早在六十餘年前的台灣就舉辦過如此大張旗鼓的博覽會,我問了書店老闆,他取出有關那次博覽會的各類收藏品,諸如徽章、大小地圖、參觀券等,頓時,對學歷史的我,不啻是巨鼓齊鳴,心房劇震。因此,我以〈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做為碩士論文題目,由張炎憲教授指導裁成,本書即依此增添修潤改寫。
日治時期這場台灣史上最大的博覽會,是全島的大動員,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宣傳衛生…等不同面向,這場盛會無疑就是「台灣現代化過程」具體而深刻的演示。從博覽會決定舉辦的政策確定,乃至準備階段中事務的浩繁、開始展演時民眾的熱烈參與、會期結束後的餘波蕩漾,其蘊含的統治者和被殖民者不同的心理投射、社會能量的相互激盪,都對當時的時空產生相當的意義。因此,把這場博覽會視為當時被殖民統治的台灣縮影,亦不為過,這場博覽會的確具有很深的歷史性。
初撰論文、改寫成書的過程中,日治時期的台灣社會,乃至於當時台人的身影,時而栩栩如生,時而幽微而逝,透過舊資料的整理、回顧和理解,遙遠的印象也變得親切了,路經博覽會的會場主要舉辦地228和平紀念公園,總覺得塵土中殘留的氣味,也依稀響起昔日紛沓的履聲,也彷彿浮現當時的熱鬧舊影。這場盛會,即使遠隔半個多世紀的今日,也如同那張彩色的舊地圖,古樸的色彩中猶帶豔麗,歷史雖是舊的,然而記憶和回味卻歷久彌新,偶爾飄散揚起……。
﹝名人推薦﹞
◎曹永和(中研院院士)、王世慶(中研院社科所兼任研究員)
──親身遊歷過台灣博覽會的二位歷史名家
◎張炎憲(國史館館長)、張景森(經建會副主委)、吳密察(文建會副主委)、傅朝卿(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
1935年4月21日,苗栗、清水、豐原一帶發生台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中部大地震」,三千多人的生命瞬息慘亡,台灣的產業、民生頓遭重創。不過,這場巨變並未動搖總督府擴大舉辦第四十回「始政紀念日」慶典的決心,反而動員了更龐大的人力和物力,於同年10月10日起舉辦「始政四十週年記念台灣博覽會」,創下近三百萬人次的參觀紀錄。
1935年夏天開始,日本東京市京橋第一相互館屋頂上,架起閃爍著「秋天來去看台博」字樣的霓虹燈旅遊廣告,十分醒目。
◎
台北市的美人座、日活、永樂、羽衣、牡丹五家咖啡屋選出將近80位美人,進行3天的市內浴衣宣傳汽車大遊行,20多部汽車、管絃樂隊齊出,繞行台北夜間街頭,引起不小的騷動。
電信館入口處,用無線電操控桃太郎人偶問候來賓,館內展場則以無線電放送原理,演出「桃太郎的一生」。誕生場景中,一旦模型桃子接收到電波,即自動分成兩半,可愛的桃太郎從中鮮活跳出,不久,音樂一起,逗趣的體操表演栩栩如生。
◎
海女館既新鮮又有趣,大型玻璃水槽裡有從日本遠道而來的海女採集珍珠的表演,透過玻璃窗一覽無遺,水中表演的海女穿著紅色貼身裙,被戲稱為紅鯉魚在池中嬉戲。任何時間,海女館總是客滿,吸引很多好奇的民眾。
◎
遊客坐上超級號(Super)飛機,在台北上空飛行遊覽,觀看博覽會場、鳥瞰台北近郊景物,每次航程大約30公里,歷時10分鐘,搭載乘客6人,每人收費5塊錢。
大稻埕紳商以13,000圓重金禮聘中國五大名優之一的上海小三麻子戲班來台,全團浩浩蕩蕩150人到大稻埕分館演出,共演出寶蟾送酒、梅龍鎮、雙珠鳳、白馬坡、二龍山、九更天、周瑜歸天、百壽圖等25齣戲碼。
◎
出生於萬華的台人作家朱點人在台灣博覽會隔年,寫下短篇小說〈秋信〉,文中提到,大家歡喜地談論著:「博覽會是自有台灣,也未曾有過的熱鬧啦,看一次,就是死也甘願!」一些平日安於農村生活的人,參觀博覽會後,好像比從月宮遊玩回來還要高興。
書號:RC301
裝訂:精裝
尺寸:20 × 20 × 2 cm
類別:
分類號:673.228
頁數:204頁
重量:48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5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