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每個孩子著想─我是寶貝



作者:凱洛琳.凱索/改寫

譯者:陳杏秋

出版日:2003/11/01

定價:260元

特價:99元

優惠價:99

  • 版權到期,恕不銷售
內容簡介

不管是誰、不論何處,每一位成長於星星、月亮、太陽底下的小孩,都同樣享有受保護、教育、遊戲等權利,而且這還是聯合國於1989年11月正式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規範的。全世界193個國家當中,已有191個認可這項公約,並自我要求務必遵守條約中的義務。本書慎選《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十四條,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同時由多位聞名國際的畫家,配合精采的插圖加以詮釋,讓每個小孩初步認知屬於自己的權利,也代他們發聲呼籲;由聯合國兒童兒童基金會(UNICEF)授權出版。
 

作者.譯者簡介

本書引言人
 
戴司蒙‧涂圖 (Desmond Tutu)
 
戴司蒙‧涂圖致力於終結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於1984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他曾任開普頓的大主教,並於1996年退休。1995年,曼德拉總統指派涂圖擔任「真相與調解委員會」(TRC)的主席。涂圖著有個人回憶錄《No Truth Without Forgiveness》,目前於亞特蘭大的艾莫利大學執教,並接受各政治、宗教組織的邀請,前往世界各地演講。
 
繪者
 
本書繪者包括知名童書插畫家約翰‧伯寧罕、巴貝‧柯爾……等。
 

譯者
 
陳杏秋
 
彰化人,台大地質系畢業,譯有《魔法校車》系列之《鑽入地底》、《穿越颱風》《太陽系迷航記》、《恐龍王朝》,以及《遠走高飛》、《女孩的Wild觀察》等。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序文前言


 
「天──總是會光」是一句勉勵大家繼續存有無限希望的話語,如同人們在遭受傷害及挫折的黑夜裏,期待著黎明光亮及早到來的心情寫照。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發生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重創了臺灣中部地區縣市,尤其是位處震央的南投縣全縣十三鄉鎮市,更是無一倖免,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的損害。政府為撫傷慰民,積極推動各項救助及重建優惠措施,俾以幫助受災民眾及企業,早日恢復平靜、安穩的生活。
 
震災五年多來,民眾經歷了受災驚慌、忍受傷痛、積極重生的過程中,除了與各級政府同心協力推動各項重建措施外,亦可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慷慨捐輸及實際投入救災、重建行動的溫暖,這些歷程或將成為歷史的回顧,但卻也印證了臺灣人民無比堅強的生命力,引燃浴火重生的契機。
 
遠流出版公司(親子館),此次為配合本會「九二一地震紀念系列活動」的舉辦,特別規劃以繪本方式,描繪國小新生阿妹經歷上學適應、地震災變、災後克難教室及搬進重建新校園的悲喜故事。從小人物的故事刻劃,描繪出重建區人們的重建心情與寫照。故事內容簡潔生動、繪畫圖樣活潑有趣,希望各位大朋友、小朋友都會喜愛與深刻感受。
 
此時此刻,正如黎明時露出的曙光,帶來了光亮與希望。九二一重建會在階段性任務即將完成的此刻,也冀望國人能記取大自然生態的法則,共同「敬天惜地」,愛護及維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在遭遇各項逆境的時刻,亦能發揮「自助人助」、「同舟共濟」的無畏精神。「見證九二一 心繫台灣情」,讓我們共同繼續為台灣加油打拚。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執行長 郭 瑤 琪 謹識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導讀推薦

與孩子一起「悅」讀
 
──《我是寶貝》繪本系列
 
張子樟(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大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老話,但不知是言不由衷還是言行不一致,我們的孩子並沒有得到「未來主人翁」應該享有的待遇。相對地,由於社會變遷劇驟,許多成人無法調適自我,常把孩子當成洩憤對象,家暴虐童新聞不斷,更遑論戰爭給孩子帶來的種種肉體上和心靈上的傷害。從前是生活條件和衛生設備均不如理想,造成孩子死亡率偏高,如今孩子的早夭卻是父母疏於照顧,或大人世界政策執行偏差造成的。大人行事時,很少為孩子著想。
 
工業革命前,不論「兒童」或「孩子」都只是個模糊的名詞,毫無地位可言,更說不上什麼寶貝似的。工業革命後,大人開始體會孩子的重要,兒童地位才得以提昇,但速度十分緩慢。二十世紀戰禍綿延不斷,處處充滿血腥、衝突與爭鬥,孩子全無安全保障,有識之士頗為憂心。一九八九年十一月,聯合國正式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在孩子的保護、撫養與教導方面,可說是邁出一大步。《請為每位小孩著想》是凱洛琳‧凱索依據這份公約的基本精神,以淺顯的文字說明,並請來約翰‧伯寧罕、巴貝‧柯爾等十四名傑出童書插畫家繪圖,文圖並茂,期待孩子閱讀時,能夠初步認知自己的權利。
 

 
明確知道自己的權利後,孩子應有權進一步參與社會工作的機會,從被動的等待,改為主動的介入。《跟我一起看地球》一開始,上帝醒轉過來,檢視祂創造原來十分美麗的地球,卻大失所望。在兩個沒睡著的孩子陪同下,上帝痛心的看到了空氣污染、森林迅速消失、水源污染、糧食分配不均等。上帝要求二位孩子去轉告大人,要他們改變生活方式。孩子一貫相信的真理是:大人不會理孩子。只好搬出上帝,終於說服了那些拼命砍樹、拼命弄髒水和空氣的有錢人,一天到晚都在爭論不休的人,那些有槍和子彈、常常製造殺害的人、那些只會袖手旁觀、對世界毫不關心的人。「以上帝之名」終能讓兩位孩子創造了奇蹟,但這只是故事,並不見得可能實踐,何況會有人認為「上帝已死」,能夠救己救人的就是自己。透過作者的用心,我們還是能夠了解他的苦心與無奈。
 
作品中所提到的一切確實都發生在當今的現實世界裡。如果上帝能再現,協助我們解決這一切傷害眾人的不愉快的事,當然會使得這個世界變得乾淨、祥和、可愛。但在大人無能為力之際,寄望在孩子身上,盼望具有靈性的他們能伸出援手,似乎有點困難。我們也懷疑,大人會因上帝說的,他們就會放棄手邊正在做的。在現實與幻想的揉合中,我們只能期待,孩子將來不會犯下眼前大人所犯的嚴重錯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把一切都寄望在孩子身上,未免殘酷了些。
 

 
隨著孩子年齡的劇增,慢慢會開始思考「我」的重要性。瓊‧穆德以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尼可萊的三個問題》為本,寫出了每個孩子在孩童時期的共同問題:什麼時候是做事的最佳時機?什麼人是最重要的人?什麼事是最應該做的事?作者以水墨畫勾勒出多幅美麗的畫面,告訴我們一個充滿東方哲理的故事。
 
主角尼可萊徜徉在山林中,與蒼鷺、狗兒、猴子等為友。三個動物朋友都給了這三個問題的最佳答案,但尼可萊不滿意,只得遠赴深山,尋找智慧長者烏龜李奧幫忙。一場暴風狂雨解決了所有問題。在李奧的說明下,尼可萊終於了解當下與身邊人物的重要。及時伸出援手,救助需要幫忙的人,就成為尼可萊終生行事的標準之一。
 
栩栩如生的畫面,動人的故事,雖帶哲理,但毫無教訓意味,孩子可以從中學習為友之道;李奧之言簡明扼要,不帶大道理,卻如棒頭重喝,使得尼可萊及時頓悟,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改寫圖畫故事。
 

 
這套書孩子從被動告知應有的權利,主動參與社會工作,進入與成人共存的世界,再進一步思考較高層次的哲理問題,他們循著正常的道路邁進,相信可以使這個世界更加美好,是這套圖畫故事的宗旨,盼望能帶給家長一些啟示,樹立榜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予以良好的教導,為他們塑造一個更適合人類居住的世界。
 

產品規格

書號:Q6806

裝訂:精裝

尺寸:21.5 × 26.5 × 0.9 cm

類別:兒童讀物類

分類號:

頁數:44頁

重量:44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