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孩子
作者:科思耶(Mike Kersjes)、雷登(Joe Layden)
譯者:齊若蘭
出版日:2005/09/01
定價:300元
優惠價:79折237元
- 版權到期,恕不銷售
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只有遭人嘲笑、漠視且一生注定沒未來的份嗎?深受愛因斯坦啟發的作者科思耶可不這麼想,他始終認為他們儘管狀況連連,但仍然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做任何事情,甚至參加所有活動,例如專為資優生設計的太空營。於是在他的努力奔走下,終於破除一般人根深蒂固的有色眼光,促成特教學生進軍太空營的機會。而在經過九個月的嚴格訓練,這群孩子最後以跌破眾人眼鏡之姿贏得滿場榮耀;他們不僅贏得了競賽、戰勝了自卑,同時也讓人見識到人類精神力量的偉大!
麥可‧科思耶(Mike Kersjes)
美國專門幫助特殊教育學生增強科學及數學技能的非營利組織--Space Is Special Inc.的董事長,在林山北方中學擔任特殊教育老師及美式足球隊教練已二十多年,目前服務於美國太空總署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NASA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及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喬伊‧雷登(Joe Layden)
獲獎的新聞作家及自由作家,著作多達三十本以上,是《紐約時報》的暢銷作家。目前住在紐約州的北部。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譯作有《複雜》、《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數位革命》、《目標》、《編輯人的世界》、《新世紀管理大師》、《我悲觀但我成功》、《從A到A+》、《毒舌頭與夢想家》、《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等。
推薦導讀1
萬里之外的感謝/陳長文
讀這本書,我想對作者遙寄萬里之外的感謝。我的孩子文文,是個有重度智能障礙以及多重身體障礙的孩子,我特別能體會,要教導這樣的孩子不容易,而更不容易的是,要在外界不理解的大氛圍下,執著地為這樣的孩子爭取權益、爭取尊重。但本書的作者憑著對教育的熱忱,憑著對孩子的信心,卻做到了。
本書作者為許多有著不同程度智能或學習障礙的孩子奮鬥不懈,為了幫他們爭取參加原來是為資優生設計的太空營,他和另一位特教老師飽受白眼、嘲笑與挫折,但卻一任無悔地勇往直前。他們用執著轉變了身邊對他們不抱希望的人的看法,他們用勇氣對抗那些「這些笨孩子憑什麼參加太空營」的?諷,他們用智慧克服了每一個橫在面前的困難挫折,他們用愛心、細心與耐心,教導那些「笨孩子」原來資優生才會做的事情,並以此燃起他們的信心。
終於,他們為學生們爭取到參加太空營的寶貴機會。
而這些學生也在這樣一個對資優學生可能沒什麼大不了、但對他們來說卻很「崇高」的目標--參加太空營中許多科學與數學的訓練--驅策下,有了許多成長與收穫。要知道,對許多有特殊障礙的孩子而言,連對一般人來說簡單至極的生活小事,他們都得花上十倍、百倍於常人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做得好,更何況是參加太空營,去學習、認識與操作那些複雜的儀器。
從這一點來看就不難理解,作者在爭取太空營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有多大了。
事實上,除了書裡的真實故事,許多因緣際會的巧合、許多周邊熱心者的幫助、許多觀念守舊者的阻擾……這些波波折折的情節扣人心弦外(例如看到作者因著一個「巧合」從絕處獲得堅定的盟友,常會讓我也為之振奮),我有更深的感觸其實是,如果不是只有這兩位特教老師有這樣的愛心與認知,而是社會大眾,特別是手上握有資源、握有權力的人有這樣的愛心的話,那麼,社會可以為這些有特殊障礙的孩子做更多更多的事情,幫助這些有特殊障礙孩子的家庭,卸下肩上許多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的重擔。
我甚至常常在想,每一個掌握權力的達官顯要們,或者較有能力、較幸福的富裕家庭,家中都應該有一個有特殊障礙的家人,這絕不是詛咒,而是一個深切的祝福,這樣他們才能體會,他們手上的權力或資源可以創造多少弱勢者臉上的微笑;他們才會知道,沒有好好運用手上的力量造福人群是多麼可嘆的浪費。
如果他們家裡都有這樣的孩子,我相信政治人物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浪費千百億的公帑,他們比較會用那些寶貴的經費去換取無數這些孩子的快樂、幸福,去幫助有這樣的孩子的家庭、父母,讓他們肩上的重擔稍稍卸下。同時擴而大之,善用手上的資源去幫助失憶老人、精神病患以及許許多多等待幫助的弱勢族群,並且將愛心推及世界,去協助開發較為遲滯的國家裡許多等待援助的人們。
而有能力的人也就會更珍視手上擁有的一切,會知道不斷累積財富金錢是沒有意義的,到死的那一天,沒有人帶得走一分一毫,何不好好運用自己所有的,去幫助受苦者取得溫飽、取得微笑?
很多人在權傾一時、富甲天下的時候總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的生命好像是無限的,因此,好事以後再做就可以了。但實際上,人的生命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脆弱太多太多了,不管你是布衣小民還是權傾一時的亞歷山大大帝,「那一時」總是說來就來,今天我們不能善用自己擁有的一切行善積福,臨到「那一時」,就只能抱著遺憾與羞愧而去。
讀完這本書,讀者會發現,作者不打算用文字刻意美化、浪漫化這些有特殊障礙的孩子,以及為他們奮鬥、爭取權益的點滴。誠如作者在〈序曲〉及第一章所說:「他們大半輩子都是邊緣人,有時過去受到的創傷會嚴重到無法平撫。這些孩子會考驗你的耐性,也會令你心碎。每個人的問題都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當然,你試圖解救每個孩子,但有些情況非你所能掌控,老實說,有的孩子根本不甩你,也不希望你伸出援手。有的孩子情況好轉,有的孩子則每下愈況,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雖然作者「並不浪漫」地點出了真實的狀況,但對這樣的「真實狀況」卻做了一個讓我很感動的結論:「我們接受現實,但不會因此就不再關心這些孩子。」
這段話讓我很感動,而我也想藉由這個撰寫導讀的機會說一些自己的感想。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有障礙的孩子也許人生會有很多坷坎,對父母而言,在他們的人生陪伴中,會遭遇很多挫折、考驗、傷心與懷疑,但孩子就是孩子,身上的障礙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絕不是一個「討債者」或「受罰者」。這一點,我一定要特別強調。華人社會受到一些民間信仰的影響,常會以為這輩子際遇不順的人必然是上輩子做了壞事,所以才會在這輩子受罰。有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會怪罪孩子,或怪罪自己。怪罪孩子的,把孩子當成一種羞恥,覺得家裡有這樣的孩子很丟臉;怪罪自己的,則會哀怨地覺得一定是自己上輩子欠了孩子什麼,這輩子他是來討債的。這都是迷信的無稽之談!也讓有身心障礙孩子(或類以狀況)的家庭,背負了更大的心理痛苦。實際上,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會有兩個智能有障礙的孩子!百分之二是一個很高的比例,這表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這些孩子都是社會的一部分。
有了這樣的孩子來到家裡,的確,父母親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擔心、辛苦,但這和還債或罪過的輪迴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必須尊重孩子,他只是有了與眾不同的「挑戰」。我們更要尊重自己,雖然比別人付出了難以言喻的辛苦,但那只表示自己比別人更堅強,有更大的毅力與耐心扛起這上天交託的擔子。
絕對不要逃避家裡有身心障礙孩子的現實,更不要無端地加給自己與孩子自卑與羞愧,甚至把孩子藏起來,怕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孩子。
基於相同的道理,我也希望社會大眾(特別是較有資源的人們)給予身心障礙的同胞、弱勢族群以及他們的家人更多的關心與支持,並用同理心去體諒他們的處境。
我常在報章上用極重的措辭批評政府許多無意義的支出,用幾千億的軍購保衛國家?有多少人還沒等得及偉大政府的「保衛」,就已經被苦困的經濟活活壓死了!這些錢可以用來幫助無數類似的弱勢家庭,讓他們稍稍卸下壓得他們無法喘息的重擔,換得這些家庭難得的幸福微笑!買邦交、花錢打廣告美化政績、用千百億的公帑去蓋造無用的公共設施!看到本可用來救急救窮的錢,平白地被糟蹋掉,叫人怎麼能不生氣?
事實上,對家裡有身心障礙孩子的父母親來說,終其一生最牽掛的就是,當自己百年以後,留下沒有自立能力的孩子,誰去照顧?想到自己離開人世後,孩子將可能面臨的淒苦飄零,這是父母親心中最大的憂痛。此時,這些最最弱勢的孩子,這些父母親們心中最寶貝的一塊肉,就需要政府、有能力的社會大眾分去他們心中的憂懷。
也因此,我真的很希望所有掌握權力的人、擁有能力與財富的人,家中都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或家人,這樣他們將能體會弱勢者的點點辛酸,也許他們才會好好運用自己擁有的資源與條件,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期待絕不是詛咒,而是祝福,對有能力的人的祝福,也是對弱勢者的祝福。也許唯有如此,孔子在〈禮運大同篇〉裡所描述「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理想才能實現。
推薦導讀2
愛,創造了奇蹟/鄭石岩
我已經很久沒有讀到這麼感人、這麼有啟發性的書,讀完之後,有著會心的充實感,並思索著我們的國家,現在正需要這樣的教育熱忱和有能力的愛。
拿到美國特教教師麥可‧科思耶(Mike Kersjes)所寫的《愛因斯坦的孩子》,我找個清閒的時間在起居室慢慢瀏覽,不一會兒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於是盤腿而坐,專注地讀了好一會兒,深受感動和啟發,沒有紙筆記下迴響,簡直無法順心讀下去。於是,我捧著它回到書房,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一氣呵成看完它。這是一本充滿愛心、創意、熱忱和勇氣的好書,它所表達的正是心理學家弗洛姆(Eric Fromm)所說「有能力的愛」。
本書記述科思耶和他的同事羅蘋‧麥肯尼(Robynn McKinney)--兩位密西根州林山北方中學特教老師--實現第一批特教生組團參加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太空營」的夢想和經過。他們的學生各個情況不同,包括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唐氏症、自閉症、妥瑞氏症等,而且有注意力很短、情緒不穩定、頑皮惡作劇、脾氣暴躁、開古怪的玩笑、人際互動困難等現象。太空營都是給資優學生參加的,要把這群不易管教的孩子帶去參加太空模擬操作以及各種試驗研討的學習營,一般人連想都不敢想,何況是要帶著學生實地去參與呢?難怪一開始學校校長就持反對態度,學區的特教督導也不贊成。
這兩位老師卻認為他們行,並相信透過這樣的挑戰,能令他們師生抖擻振作,還有就是他們喜歡這個活動,可以獲得更多成長。所以他們意志堅定,想要創造新的環境,實現他們的目標。當他們告訴學生這個夢想時,也同樣獲得共鳴。不過孩子們有一籮筐的學習和心智發展問題待解決,如何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往後要做多少努力才行。
這兩位老師從夢想到計畫,耐心地說服太空營的上級主管,終獲得同意。兩人親自參加教師研習營,回來後忙著編寫訓練計畫,並為籌措經費奔走。由於他們的努力,最後奇蹟似的得以實現。龐大的經費後來是由漢堡王資助成行,所以他們參加太空營的隊名就叫做「漢堡王」。
他們花了很多精神訓練學生,用各種創意幫助學生習得該學會的太空知識。學生本來在學習上就有許多困難,再加上要學的東西那麼多,於是他們做了特殊的教學設計,這些設計讓我十分激賞:
第一,為了學習許多太空科技的名詞和模擬技巧,他們設計棋盤遊戲,增加競爭樂趣和效果,並將大批資料存入電腦做模擬任務,以便練習。這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第二,焦慮是這些孩子學習時的特有現象。他們動用了學校志工,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做各種實驗、討論及參觀等,學生們漸漸穩定學習,並養成團隊精神。
第三,孩子很容易激動、發脾氣、情緒不穩和產生敵意,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教師們採取冷靜反省和理情治療的方式,引導他們做正確的回應。
第四,增加運動、藝術、交流活動等等,使學生情緒穩定下來,好繼續有效學習,並閱讀大量太空營的資料,以配合參加太空營中的實際需要。
第五,在練習過程中會碰到許多挫敗,產生沮喪心情,他們適時在與學生對話中給予鼓勵與支持,重建孩子的信心。
他們把心力放在熟悉太空任務的各項工作上,不去計較花多少時間,同時採用精熟學習和能力本位的教學,把參與計畫的特教生教到可以參加太空營隊的水準。
這兩位老師表現出愛、創意和耐心,令人敬佩和感動。我相信用這種態度和心力去為一般學生做教學和輔導,也必會有奇蹟似的豐收。
參加太空營前兩個月,他們聯絡了媒體,為參加太空營做預演展示,結果受到各方重視,並成為媒體的焦點。這些孩子不但學會了該學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心智成長方面可歸納出以下的成就:
一、提高孩子的自尊,各方面表現得更有信心;
二、親子間的感情拉近,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並對家庭產生療效,產生信心和希望;
三、孩子漸漸學會合作,在心智上成長不少;
四、孩子耐性增加,人際互動有了改善。
教育工作者都曉得,成功的學習需要時間和有效的練習,但卻很少教師能像這兩位老師一樣懂得帶領、肯定和支持孩子,鍥而不舍地帶動孩子,這是他們教學成功的最大關鍵。
這支特教生組成的隊伍終於踏上旅途,要到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太空營。安全帶領這群特教生往返轉機、搭乘交通工具並非易事,因為他們隨時會出狀況,都需要盯牢,不時要排難解紛,預防出亂子、出意外。兩位老師承擔這個責任、願意全神照顧,實在令人敬佩。
他們來到太空營遭到部分資優生的異樣眼光,但孩子們卻學會了克制,這是過去所沒有的。他們進入五天的學習營,參加各種研習、競賽和模擬飛行等活動,其間固然有焦慮、激動和爭吵,有時幾乎瓦解而不能運作,但在他們冷靜之後又懂得協調合作,群策群力去完成每一個任務。經過五天的競爭,特教生隊成績斐然。太空營的輔導員史賓塞女士說:「我做了許多觀察,我認為你們的學生是太空營所有學生中最棒的一群孩子。筆記中寄滿了我的觀察;他們是多麼努力、多麼關心同學、互相支持。他們處理問題的態度多麼成熟、多麼專業……」
經過嚴格公平的考驗,這支隊伍有三個獎項進入前三名,擔任飛行主任的孩子史考特更獲頒太空英雄獎。這些孩子帶著勝利的心情回家,最重要的是,他們變得更穩重、成熟,人際合作更好。他們透過信任、尊重、友誼緊密地連結而成為一家人,也步上人生的幸福之路。
這些孩子後來的發展都值得肯定和欣慰,他們分別成為救護人員、公司的老闆、特教方面的主管,大部分在企業界服務。這兩位老師真的把這群孩子帶出來了。
這本書非常適合特教的老師和家長閱讀,因為它能帶來教育孩子的信心和智慧。本書同樣適合一般教師和家長,因為它會給你一些啟發,而無須像他們那樣面對太多艱難,就能把一般孩子帶得更好。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和會感動人的書,親自閱讀,必能品嚐有能力的愛的況味。
推薦導讀3
重新啟動更有內涵的教育機制/陳佩正
有一天我偷偷潛藏進入遠流的書庫看到一本《愛因斯坦的孩子》,雖然是大眾科學館的書籍,不過我還是好奇地和遠流的朋友借走這本書回家看。沒想到拿回家的那一天,我也幾乎和其他推薦者一樣,漏夜把這本書給看完。更不幸的是,當晚雖然躺在床上,不過書本裡的許多情境反覆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一整晚根本就沒有真實的睡著。
這本書會讓我感動,是因為它其實是一本美麗的錯誤所造成的,它應該是教學資源的一本好書。內文提到一位特殊教育老師帶領他的特殊教育學生,勇敢地挑戰社會大眾公認給資優學生參加的太空營梯隊。為了讓每位特殊教育學生有機會體驗一些和特殊班不一樣的課程,這位勇敢的老師幾乎挑戰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透過他和教學夥伴的合作,特殊班學生居然在專門為資優生設計的太空營梯隊當中,發揮他們平日的學習,勇奪三個獎項。在這本書當中,特殊班級學生的人際智慧養成以及抗壓性逐漸提升,正好與我們對於特殊需求學生的觀點相衝。不過這兩位勇敢的老師親身體驗的經歷明白告訴我們,特殊需求學生只要適當的培訓,也有能力和資優學生平起平坐,這一點也反應了這位身兼美式足球教練的特殊教育老師對於社會公義的努力。對我來說,每一位擔任教職的人都應該具備這個基本能力,使用不同的觀點來引導他們的每一位學生,才不會讓我們的教育體制經常把學生的問題轉化為「問題學生」的來源。
當特殊教育正如火如荼地推動「融合教育」,要把特殊需求的學生回歸主流、接受一般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時,許多班級的導師怎麼看這群特殊需求的學生卻是一個未知數。一般而言,老師在面對一個三十人的班級時,如果全班的資質相當一致,即使人數再多也可以掌握;不過只要班上來了一位特殊需求學生,整個班級的動態就會完全改變。如果班上來了兩個截然不同需求的特殊學生,那麼多數老師會把特殊需求的學生視為班級的「客人」。這本書讓我們瞭解到,每個老師如果能夠以全然不同的角度來欣賞特殊需求學生,那麼整個班級的動態將會有意想不到的轉變,也讓我們有機會啟發這群特殊需求學生的潛能,更能夠讓一般學生強化他們的人際智慧,以及對人的基本尊重。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夠熟讀這本書,並且重新啟動他們和每一位學生(包含特殊需求學生)的互動關係,教育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另一方面,當學校推動回歸主流、融合教育的時候,許多原先在資源班和資優班的學生陸續走進一般教室。老師可以把這些來自特殊班級的學生以往常的標籤方式來對待,也可以用嶄新的觀點和這些學生進行互動。這個嶄新的觀點就是以挖寶的態度來瞭解、認識這群具備特有能力的學生,並引爆他們的專長,讓原先班級的學習更加活化。屆時,不僅是這群原先屬於特殊班級的學生獲益良多,更能夠激發原先班級學生的EQ,啟動更多、更有內涵的學習機制。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讀這本書,我想對作者遙寄萬里之外的感謝……有障礙的孩子也許人生會有很多坷坎,然而他們絕不是一個「討債者」或「受罰者」。作者做出了讓我很感動的結論:「我們接受現實,但不會因此就不再關心這些孩子。」
--陳長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我已經很久沒有讀到這麼感人、這麼有啟發性的書,讀完之後,有著會心的充實感……這本書非常適合特教老師和家長閱讀,因為它能帶來教育孩子的信心和智慧;同樣也適合一般教師和家長,因為它會給你一些啟發。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和會感動人的書,親自閱讀,必能品嚐「有能力的愛」的況味。
--鄭石岩(諮商心理學家、知名作家)
這本書會讓我感動,是因為它其實是一本美麗的錯誤所造成的,它應該是教學資源的一本好書。每個老師如果能夠以全然不同的角度來欣賞特殊需求學生,那麼整個班級的動態將會有意想不到的轉變,也讓我們有機會啟發這群特殊需求學生的潛能,更能夠讓一般學生強化他們的人際智慧,以及對人的基本尊重。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夠熟讀這本書,並且重新啟動他們和每一位學生(包含特殊需求學生)的互動關係,教育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陳佩正(本文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就像美國的太空計畫,這是一部充滿想像力及靈妙巧思、令人讚嘆的作品,讀者很容易可以從書中感受到無私的奉獻,以及老師對學生的關愛。
--史普林格(Bob Springer,美國太空人)
向月球發射--然後登陸星球……科思耶做到了。
--賽南(Captain Gene Cernan,全球最後一位登陸月球的美國太空人)
這本書棒呆了!它毫不含糊地描述了一群特教學生所遭遇的困難,以及老師對他們的信任,既振奮人心又發人深省。
--布洛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好萊塢知名製片家)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故事,當然也激發了其他為人師者與那些向來被拋在一邊的學生一起努力的鬥志……雖然這些學生最終贏得獎牌,不過重新建立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才是他們真正的勝利。
--《教師》雜誌(Teacher)
科思耶獨特而溫馨的故事證明了信念與夢想可以造就偉大的事。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一個感動、寫實的紀錄……令人大受鼓舞。
--《書目雜誌》(Booklist)
真情流露的故事……學生的才華與怪癖讓人既感動又著迷。
--《星報》(Anniston Star)
本書不僅證明了「有志竟成」的道理,更證明了即使是被體制忽略的孩子,也能締造驚人的表現成果。
--匹茲堡郵報(Pittsburgh Post-Gazette)
一般書評鮮少出現「溫馨」這個字眼,然而它卻是唯一能夠代表本書精髓的詞。
--《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 News)
書號:PS015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1 × 1.75 cm
類別:社會科學類
分類號:529.6
頁數:368頁
重量:42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5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