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岱奇案(克莉絲蒂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珍藏72)



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

譯者:和強

出版日:2024/10/01

定價:380元

優惠價:79折300

內容簡介

謀殺天后.推理女王.經典不朽

全球最暢銷的作者.跨世代的閱讀謎戀

 

★ 全新校訂,嶄新視覺編排設計

★ 特別收錄:克莉絲蒂大事記與推理作品出版年表

 

十二起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奇案──

李斯特岱爵士的離奇失蹤;火車中的奇遇;一個恐懼前夫的新婚女子;一個家族命案;大好人心性大變;退休警探智擒女凶手;年輕小姐巧扮女公爵;珍貴項鍊藏在粗糙的櫻桃籃;推理作家因謀殺罪被捕;一個破天荒的結婚計畫;女高音與男高音的恩怨情仇;貴族的翡翠不翼而飛……

每個案子皆光怪陸離,不同於以往,唯一不變的是阿嘉莎.克莉絲蒂說故事的功力,絕對不容錯過!

 

全球每三到四人之中,就有一人讀過克莉絲蒂──

★ 作品譯成103種語言,金氏紀錄中「人類史上最暢銷的書籍作家」。

★ 全球狂銷超過20億冊,銷售量僅次於聖經及莎士比亞。

★ 唯一成功創造兩位知名神探(白羅&瑪波)的犯罪小說作家,至今無人能及。

★ 作品登上大小銀幕數量最多,是導演與編劇的最愛。

★ 全套80冊,唯一最完整的推理經典。

 

國內外跨世代名家盛讚推薦

金庸(作家).詹宏志(作家、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

吳念真(作家、導演).楊照(作家).可樂王(藝術家)

吳若權(作家、節目主持人).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李家同(作家、清華/靜宜/暨南大學榮譽教授).袁瓊瓊(作家)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吳曉樂(作家)

許皓宜(心理學作家).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人)

冬陽(推理評論人).石芳瑜(作家、永樂座書店店主)

余小芳(暨南大學推理研究社指導老師、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林怡辰(國小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張東君(推理評論家、科普作家).發光小魚(呂湘瑜)(文史作家、助理教授)

盧郁佳(作家).賴以威(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臥斧(推理小說家).膝關節(影評人)

 

閱讀克莉絲蒂的小說,在謎底沒有揭露之前,這種過程非常令人享受。

──金庸|作家

 

推理小說中沒有一位說故事者像她這麼老少咸宜,雅俗共享,歷久不衰。

──詹宏志|作家、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

 

文字的敘述可以讓全世界幾代的人「聽」得過癮、「聽」個不停,除了聖經,也許就是克莉絲蒂。她不是神,但她真的夠神。

──吳念真|作家、導演

 

克莉絲蒂個性中的雙面成分,造就了特殊的偵探魅力。……不管後來的偵探、推理小說發展了多少巧妙詭計,克莉絲蒂卻不會過時。

──楊照|作家

 

在人生適合的下午裡,我總是一面嚼著口香糖,一面跟著矮子偵探白羅穿梭謀殺現場,克莉絲蒂的推理作品無疑是推理世界中最充滿「魔術性」的小說。

──可樂王|藝術家

 

克莉絲蒂一系列的作品,簡直就是洞徹人性的算命師。而讀者,在她的文字中,發現了自己無可奉告的命運。

──吳若權|作家、節目主持人

 

推理小說重布局、重人物描寫,克莉絲蒂最厲害的卻是犀利的人性觀察……看完她的小說,你只會更加訝異,到底是什麼樣的心靈才能成就這般視野?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看小說應該要花腦筋、要思考,從小就要養成思辨的能力,看克莉絲蒂的小說,就是對邏輯思考能力極佳的訓練。

──李家同|作家、清華/靜宜/暨南大學榮譽教授

 

雖然被公認是冷靜理性的謀殺天后,但是在理性之下,克莉絲蒂的底色依舊是感情。克莉絲蒂很明白,所有的慾望之後,都無非是某種愛情。

──袁瓊瓊|作家

 

克莉絲蒂所塑造的人物生動且各具特色,不同個性所出現的情緒反應描寫,皆細膩而準確,讓讀者產生豐富的想像空間,一展卷便欲罷而不能。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文學作品不問類型,若要流傳於世,最終仍得上溯至「人性」的理解與反思。……我認為,這也是克莉絲蒂的作品能夠璀璨經年、暢銷不衰的主因。

──吳曉樂|作家

 

推理小說荒謬驚悚嗎?不,它其實很寫實。它幫我們說出心裡的苦、怨、醜陋的慾望,於是,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愛了。

──許皓宜|心理學作家

 

閱讀克莉絲蒂最迷人之處往往不在真正的凶手是誰,而是在於「Why」(為什麼)與「How」(如何進行),在於人性與心理描摹的故事肌理。

──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人

 

設計犯罪事件的巧妙多元,既日常又異常,凶手更是叫人意想不到。……我因此沉醉在每一場迷人故事裡,成為這個類型書寫的俘虜,享受至今不疲的美好滋味。

──冬陽|推理評論人

 

布局細膩,處處留下線索,破案解說詳細,說明了這位安靜、害羞的推理小說女王心思縝密,且充滿想像力。

──石芳瑜|作家、永樂座書店店主

 

踏入推理文學領域需要認識的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絕對名列其中……故事內容與人物性格融為一體,以高超的想像力結合說好故事的能耐,為推理小說開創新局面。

──余小芳|暨南大學推理研究社指導老師、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喜愛推理偵探作品的人不可不讀,你會驚異於她在文字中施展的魔法!

──林怡辰|國小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克奶奶的作品是跨越文字、國界的。只要看過一本,就會不停地追下去。

──張東君|推理評論家、科普作家

 

看她的小說不只能得到解謎的快樂,同時對人性也能夠有所省思。

──發光小魚(呂湘瑜)|文史作家、助理教授

 

國小時,家裡買了一套阿嘉莎.克莉絲蒂全集,從此成了我的毒品……陰謀在現實中沒有克莉絲蒂寫得那麼複雜,但她刻畫的心理卻是現實中解謎的試金石。

──盧郁佳|作家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讀克莉絲蒂的作品時,被那宛如嚴謹設計數學謎題的鋪陳、推進給深深吸引、震撼。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被稱之為「經典」,可說是當之無愧。

──賴以威|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我從克莉絲蒂的小說學到很多,除了推理小說有趣的事實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在工作的職場跟人應對的時候,如何從語言和對話裡去捕捉某些隱而不顯的事實。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克莉絲蒂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魔術師,她可以把謀殺案轉變成娛樂消遣。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文壇大師

 

克莉絲蒂是推理小說大師,她有著驚人的說故事天賦!

──肯尼斯‧布萊納|《東方快車謀殺案》導演

 

人人都愛克莉絲蒂。不管你幾歲,或是二十年前還是去年才認識這位作家。克莉絲蒂超棒!

──潘妮洛普‧克魯茲|《東方快車謀殺案》主角之一

 

儘管這世界這麼多寫作天才,但你還是很難不去說克莉絲蒂真是個天才。她就是這麼特別!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還有哪本偵探懸疑小說能像這樣讓人上癮?

──《紐約時報》

 

必須得說,「小小的灰色腦細胞」又再次解決了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克莉絲蒂將這個故事發展的非常真實,她讓讀者讀得入神,一直不斷猜測劇情直到最後。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作者.譯者簡介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 1890-1976)

 

在推理文學史上若要選出一位舉足輕重的「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無疑是眾望所歸,這個名字當今已是家喻戶曉、舉世聞名。除了聖經和莎士比亞之外,她是世上銷售量排行最高的作家,其作品翻譯成百餘種語言出版,發行超過二十億冊;她創造的比利時私家偵探赫丘勒.白羅,是人氣歷久不衰的神探,其著名的「灰色腦細胞」,已成為智慧的代名詞。 

克莉絲蒂本名 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一八九○年出生於英國德文郡,家境富裕但傳統守舊,是家中的么女,孩童時期未曾接受學校教育,在家中由女家庭教師教導學會識字和讀書。她生性害羞,不善表達,便透過音樂及文字創作來抒發情感。在母親的鼓勵下,她大量閱讀各類書籍,並開始創作詩和短篇故事。她的想像力豐富,可以為她的洋娃娃編織家世和成長故事,坐火車時更喜以杜撰車廂乘客的一生自娛。 

一九一五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莉絲蒂在醫院擔任藥劑師,此段生涯為她生命中的轉捩點,一來從中學到各類毒藥的專業知識,因而萌生撰寫推理小說的構想,將毒藥的運用融合於小說謎團的設計中,處女作《史岱爾莊謀殺案》因此誕生;二來認識許多顛沛流離的歐洲難民,其中包括比利時人,赫丘勒.白羅的角色雛形,便是在此誕生。 

這名沉靜的女子習慣在早晨坐在浴缸內,書寫那匪夷所思的謀殺情節。超過五十年的寫作生涯,克莉絲蒂產量甚豐,平均一年可完成兩部小說,畢生著有六十六部長篇小說、一百五十篇短篇故事、超過二十個劇本,其中〈捕鼠器〉一劇從一九五二年以來,至今仍然在倫敦劇院上演,堪稱是最長壽的舞台劇。她還有好幾部小說被拍成叫好又叫座電影,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豔陽下的謀殺案》、《一個都不留》等等,而改編成電視劇的系列影集,更是英國觀眾百看不厭的娛樂享受,成為作品搬上電影、電視大小銀幕數量最多的歐美作家。 

一九五四年,克莉絲蒂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頒贈「推理大師獎」。一九七一年榮獲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這是推理小說界繼柯南道爾之後獲致這項榮譽的第二人。但這些成就和全球讀者的愛戴比起來,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罷了。 

一九七六年,克莉絲蒂逝世於英國牛津港,作品至今暢銷不衰。

目錄

01李斯特岱奇案

02 菲洛梅別墅

03 火車上的女孩

04 唱首六便士之歌

05 愛德華.魯賓遜的男子氣概

06 意外

07 珍妮找工作

08 豐收的星期日

09 伊斯威特先生奇遇記

10 金色的機遇

11 王公的綠寶石

12 天鵝輓歌

序文前言

策畫者的話

通俗是一種功力

吳念真(作家、導演)

通俗是一種功力。絕對自覺的通俗更是一種絕對的功力。

這樣的話從我這種俗氣的人的嘴巴說出來,大概很多人要笑破褲底了。

不過,笑完之後請容我稍稍申訴。這申訴說得或許會比較長一點,以及,通俗一點。

小時候身材很爛,各種遊戲競爭完全任人宰割,唯一隱遁逃避的方法是躲起來看書或聽大人瞎掰。那年頭窮鄉僻壤的小孩能看的書不多,小學二年級時最喜歡的是超大本的《文壇》,老師借的。看著看著,某天老師發現我的造句竟出現:「捧著:朝陽捧著一臉笑顏為群山剪綵」這樣亂七八糟的文字,就拒絕再讓我看那些超齡的東西了。

老師的書不給看,我開始抓大人的書看。一種是厚得跟磚塊一樣的日文書,對我來說那完全是天書,但插圖好看,經常有限制級的素描。另一種書是比較薄的,通常藏得很嚴密,只是,裡面有太多專有名詞、重複的單字和毫無限制的標點,比如「啊啊啊」、「……!!!」老讓我百思不解。有一天,充滿求知欲地詢問大人竟然換來一巴掌後,那種閱讀的機會和樂趣也隨著消失了。

所幸這些閱讀的失落感,很快從大人的龍門陣中重新得到養分。講到這裡,我似乎先得跟一個村中長輩游條春先生致敬,並願他在天之靈安息。

我所成長的礦區,幾乎全是為著黃金而從四面八方擁至的冒險型人物,每人幾乎都有一段異於常人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當事人說來未必精采,但一透過游條春先生的嘴巴重現,有時連當事人都聽得忘我,甚至涕泗縱橫,彷彿聽的是別人的故事。

條春伯沒當過日本兵,可是他可以綜合一堆台籍日本兵的遭遇,一如連續劇般從入伍、受訓、逃亡荒島,面對同鄉同袍的死亡,並取下他們的骨骸寄望帶回故鄉,乃至骨骸過多搞不清哪是誰的等等,讓聽的人完全隨他的敘述或悲或笑,彷彿跟他一起打了一場太平洋戰爭。此外他也可以把新聞事件說得讓一個三、四年級的小孩,到現在仍記得當時腦中被觸動的畫面。例如當年瑠公圳分屍案的凶手做案之後帶著小孩到安東街吃麵(這讓我一直以為台北的安東街是條專門賣麵的街道),還有甘迺迪總統被暗殺、賈桂琳抱住她先生、安全人員跳上飛快的車子保護賈桂琳……當然,這記憶全來自條春伯的嘴巴而不是報紙。我的記憶全是畫面,有畫面,是因為條春伯說得精采,說得有如親臨他至死都還搞不清地理位置的達拉斯命案現場。

於是這小孩長大後無條件地相信:通俗是一種功力,絕對自覺的通俗更是一種絕對的功力。透過那樣自覺的通俗傳播,即使連大字都不識一個的人,都能得到和高階閱讀者一樣的感動、快樂、共鳴,和所謂的知識、文化自然順暢的接軌。也許就是因為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俗氣的自己始終相信:講理念容易講故事難,講人人皆懂、皆能入迷的故事更難,而,能隨時把這樣的故事講個不停的人,絕對值得立碑立傳。

條春伯嚴格地說是有自覺的轉述者,至於創作者,我的心目中有兩個。一個是日本導演山田洋次,一個是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

山田洋次創造了寅次郎這個集合所有男人優點跟缺點的角色,在以《男人真命苦》為名的系列下,總共完成百部左右的電影。它們的敘述風格、開頭、結尾的方法不變,唯一改變的是故事,是時代,是遍歷日本小鄉小鎮的場景。數十年來,看《男人真命苦》幾已成為日本人每年的一種儀式,一如新春的神社參拜。

數十年前訪問過山田導演,他說,當他發現電影已然有它被期待的性格時,電影已經不是導演自己的。他說:當所有人都感動於美人魚的歌聲時,你願意為了讓她擁有跟你一樣的腳,而讓她失去人間少有的嗓音嗎?

人間少有的嗓音與動人的歌聲,都來自山田導演絕對自覺的通俗創造。

再如阿嘉莎.克莉絲蒂,如果我們光拿出她說過的故事和聽過她故事的人口數字,就足以嚇死你。五十多年的寫作生涯,她總共寫出六十六本長篇推理小說,外加一百多篇短篇小說和劇本。其中有二十六本推理小說被改編,拍了四十多部電影和電視劇集。作品被翻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的版本,銷量超過二十億本。

夠了。你還想知道什麼?知道二十億本的意義是什麼嗎?

二十億本的意義是全世界平均三個人就有一個人讀過她的書,聽過她說的故事。

說來巧合,她和山田洋次一樣,創造出個性鮮明的固定主角(當然,前前後後她弄出來好幾個),然後由他(或是她)帶引我們走進一個犯罪現場,追尋真正的罪犯。

故事就這樣?沒錯,應該說這是通常的架構。那你要我看什麼?不急,真的不急,克莉絲蒂會慢慢冒出一堆足夠讓你疑惑、驚嚇、意外,甚至滿足你的想像力、考驗你的耐心和智商的事件來。

推理小說不都是這樣嗎?你說得沒錯,大部分是這樣,不一樣的是……對了,她像條春伯,像山田洋次,她真會說,而且她用文字說。

文字的敘述可以讓全世界幾代的人「聽」得過癮、「聽」個不停,除了聖經,也許就是克莉絲蒂。她不是神,但她真的夠神。

數十年前,台灣剛剛出現她的推理系列中譯本,那時是我結婚前,常有同齡的文藝青年來我租住的地方借宿,瞄到我在看克莉絲蒂,表情詭異地說:「啊?你在看三毛促銷的這個喔?」

我只記得他抓了一本進廁所,清晨四點多,他敲開我的房門說:「幹,我實在很討厭那個白羅……再拿一本來看看,我跟你說真的,要不是你的書,我真的很想把那個矮儸壓到馬桶吃屎!」

我知道他毀了,愛吃又假客氣,撐著尊嚴騙自己。克莉絲蒂再度優雅地撕破一個高貴的知識份子的假面具,她的手法簡單,那手法叫通俗,絕對自覺的通俗,無以倫比、無法招架的功力。

昔日的文藝青年如今跟我一樣,已然老去,但不時還會看到他寫一些充滿理念和使命感極重的文章,在報紙和雜誌上出現。我知道他要說什麼,只是常常疑惑他想跟誰說;同樣,我記得他說過什麼,但轉眼間忘記他說了什麼。但請原諒我,幾十年前那個晚上,他在我家看完的那兩本克莉絲蒂的小說內容,我可還記得清清楚楚。

也許有一天再遇到他的時候,我會問他之後是否還看過克莉絲蒂其他的書,如果沒有,我會跟他說,想讀要趁早,因為你會老、會來不及。至於白羅那個矮儸,大概永遠不會消失。哦,對了,還有一個叫瑪波,你說不定會來不及認識……

導讀推薦

克莉絲蒂非系列導讀

從他種視角到跨界嘗試的閱讀體驗/路那(推理評論家)

 

說到阿嘉莎.克莉絲蒂,即使是不太常閱讀推理小說的讀者,也很難不聯想到有個完美鬍子的偵探白羅、老小姐瑪波,又或者是她享譽國際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個都不留》等名著吧。

克莉絲蒂的廣受歡迎,還在於台灣近乎出版了她的全集。儘管台灣的出版能量相當驚人,但放眼國內外作家,有此殊榮者也在少數。這些作品中,除了廣受歡迎的系列作外,另有數量相對較少的獨立作品。這些作品或受累於知名度不高,或受累於缺乏讀者熟悉的偵探角色,而較少進入讀者的視野之中,然而,這不表示它們本身不值得一讀。

在這裡,我要先岔出去談一下柯南.道爾(Conan Doyle)與莫里斯.盧布朗(Maurice Leblanc)。這兩位除了同樣大受歡迎之外,他們其實也同受被角色綁架之苦──柯南.道爾一心想當個嚴肅作者,為此不惜「殺害」福爾摩斯,卻又在大眾壓力之下不得不讓他神奇地死而復生的事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或許不是很多人知道,創造了亞森.羅蘋此一大受歡迎怪盜角色的盧布朗,最終也因羅蘋大受歡迎,且擅長易容的形象深植人心,導致他不得不將新偵探角色吉姆.巴內特(Jim Barnett)降級為羅蘋的分身。與道爾交好的克莉絲蒂,自然理解箇中艱辛,或許也因此早早意識到她不能再重蹈覆轍,是以她不僅致力於故事的創造,同樣致力於角色性格的劃分。但此事並非一蹴可幾。舉例而言,短篇小說〈情牽波倫沙〉的偵探,發表時由帕克.潘擔任偵探角色,稍後又更替為白羅一事,即讓人意識到帕克.潘與白羅之間的共性:相同的公務員退休身分、同樣與偵探小說家奧利薇夫人為好友,帕克.潘的祕書萊蒙小姐日後成為白羅的祕書等,種種線索都暗示著帕克.潘與白羅可能享有的共同根源。然而,是什麼讓帕克.潘沒有被白羅「吸收」,一如巴內特與羅蘋?閱讀《帕克潘調查簿》與收錄於《情牽波倫沙》的兩個短篇時,不妨仔細考察白羅與帕克.潘的不同之處。

除了角色外,故事情節的他種視角乃至於跨界嘗試,也是非系列作品的一大看點。《李斯特岱奇案》、《死亡之犬》、《殘光夜影》等短篇小說集中收錄的作品,有之後遭改頭換面的靈感之作,也有溢出推理小說規制,蔓延至靈異、恐怖、言情等領域之作。它們的開頭,與我們習慣的克莉絲蒂推理小說似無甚差異,然則在一個十字岔路的輕巧滑脫,卻足以造就全然不同的類型閱讀體驗。

 

同樣的體驗,在非系列長篇小說中亦可一見。不用系列角色,意味著不須遵守類型既定的規範,或受限於角色既有的設定,遂得以更加無拘無束的形式自在揮灑。眾所周知,克莉絲蒂絕非信奉范.達因(S. S. Van Dine)「故事中不能摻有戀愛成分」戒律的一人,相反地,她頗擅長於小說中加入情感元素。她筆下的系列偵探,無論白羅或瑪波,自身均不涉浪漫情感,而多以神仙教父/教母的姿態從旁協助,從而使小說中的推理情節與羅曼史主次分明,僅為點綴。但她筆下這些聰慧的男女,是否始終只能作為系列偵探的配角存在?對此,克莉絲蒂的回答是,許多時候,擺脫了神仙教父/教母的他們,會顯現出更令人矚目的風采。

另一方面,推理小說的大體布局,從謎團初現、偵查過程到真相大白,與羅曼史主角們從陌生到相知到決定是否相守,也自有其契合之處。是以,在克莉絲蒂的非系列作品中,有不少長篇故事均以處於曖昧狀態的男女作為偵查或敘事主體,如《西塔佛祕案》、《為什麼不找伊文斯?》、《死亡終有時》與《白馬酒館》等。其中的情感除了經典的兩情相悅外,亦存在著無私的奉獻,與狡獪的以情感作為武器等多種樣態。

克莉絲蒂同樣擅長以三角關係作為障眼法,從角色間的誤會到敘事手法的誤導等,在在能使讀者以為掌握了十之八九的關係圖,瞬間翻出別樣花色。《無盡的夜》保留了克莉絲蒂時常描繪的羅曼關係,卻撤去了推理小說的型態,改以令人聯想到達芬.杜莫里哀(Daphne du Maurier)的奇情(sensation)風格,確實令人耳目一新,難怪克莉絲蒂會將之選為十大最愛之七。而其自選最愛第八的《畸屋》,則巧妙地擺脫了傳統推理小說家族敘事中以惡意為基底的設定,別出心裁地講述了謀殺如何發生在一個充滿善意的家族之中。《畸屋》之「畸」,既源於同樣具備扼殺力量的善意,也源於天生之惡──克莉絲蒂對善與惡之觀點,由是鋪陳出了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視角。

 

一般而言,以克莉絲蒂為首的黃金時期推理小說家的作品,不太會令人聯想到國際政治、社會情勢等,感覺起來就「硬邦邦」,一點也不「舒逸」(cozy)的事物。它應該是以鄉村、大飯店、(前)殖民地為核心,間或夾雜一兩句讀者也不甚在意的時局觀察以加固背景的狀態。但克莉絲蒂出生於一八九○年,生平歷經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崩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恐慌等,樁樁件件都是近代歷史難以抹滅的大事件,她可能當真無動於衷嗎?是以,早在一九二七年,克莉絲蒂便以白羅為主角,寫出諜報小說《四大天王》,其後更塑造出湯米與陶品絲這對橫跨二次世界大戰的夫妻檔業餘情報員。然而這對歡喜鴛鴦的氛圍,或許終究難以展現克莉絲蒂對戰後國際形勢演變之思慮。職是之故,她持續創作鴛鴦神探的系列之餘,在他們力所未逮之處,再度啟用了非系列角色,《巴格達風雲》、《未知的旅途》、《法蘭克福機場怪客》均是此類作品,試圖傳遞她在《四大天王》中即已反覆論及的「幕後的力量」。

這個「幕後的力量」又是什麼呢?見識過帝國的崩潰,對於早年的克莉絲蒂來說,共產主義無疑是危險的。在她第二部出版品《隱身魔鬼》中,克莉絲蒂將幕後黑手設定為布爾什維克的信徒。然而,伴隨著一九二四年工黨政府首次執政,克莉絲蒂對相關思潮的憂慮似有緩和態勢,此後,她的小說中偶爾會出現被眾人視為嫌疑犯的左翼同情者最終卻得證清白的情節。

伴隨著二戰結束與冷戰的開啟,許多涉及諜報的故事紛紛以蘇俄作為陰謀主腦。但克莉絲蒂頗具深意地將《巴格達風雲》與《未知的旅途》背後的陰謀組織者拐了彎,不以冷戰雙方作為主使者,而是更廣泛地指向「無政府主義者」、「理想主義者」。這樣的觀點,在以新納粹為主軸的《法蘭克福機場怪客》中亦曾多次表述──但這不是說她就放棄了一些既存觀點。不意外地,赫伯特.馬庫色(Herbert  Marcuse)、法蘭茲.法農(Frantz Fanon)這些思想家仍舊不討克莉絲蒂的喜歡。

克莉絲蒂對法農等人的抗拒,與她對大英帝國的忠誠,以及對中東(特別是埃及)的偏愛或許不無關聯。眾所周知,克莉絲蒂於一九三○年結婚的第二任丈夫是考古學家,她因此與中東和考古結緣。當時,方於一九二二年在名義上脫離英國管治的埃及,是個年輕的新興國家,尚未能擺脫殖民宗主國的影響,克莉絲蒂對埃及乃至於中東的描繪,是以多半本於殖民者的視線而開展。她的背景與經驗,決定了她理解的視角。然則,這並不表示她無意了解該地的歷史淵源──以古埃及為背景的《死亡終有時》正是最好的例證。這部入選英國犯罪作家協會「史上百大犯罪小說」第八十三名的精采作品,向讀者講述的不只是一個關於謀殺的故事,更是千年前定居於此的埃及人究竟如何生活的故事。

在《巴格達風雲》中,有一段主角與主謀對峙時的敘述:「人命無關緊要……這是愛德華的信條。那個用瀝青黏補起來、三千年前的粗陶碗突然無來由地閃現在維多莉亞心頭。那些東西當然要緊。小小的日常用品、待養的家人、構築成一個住家的牆壁,還有一兩件被當作寶貝的財產。」顯而易見,對克莉絲蒂而言,考古文物的珍貴,不在於它們悠久歷史或蘊藏的知識,而在於當代人得以透過它們深刻感受過往人們的生活。正是這樣的感受,構築出對人與生命的尊重。這樣的尊重,正是克莉絲蒂推理小說的基石所在吧!

在娛樂之外,還有許許多多閱讀克莉絲蒂的方式,正如同在知名的偵探系列之外,仍存在著許許多多精采的非系列作品一般。你所看到的克莉絲蒂,又是什麼樣子呢?

名家盛讚克莉絲蒂(依推薦時間排序)

 

金庸(作家)

克莉絲蒂的寫作功力一流,內容寫實,邏輯性順暢,也很會運用語言的趣味。閱讀她的小說,在謎底沒有揭露之前,我會與作者鬥智,這種過程非常令人享受。其作品的高明之處在於:布局的巧妙完全意想不到,而謎底揭穿時又十分合理,讓人不得不信服。

 

詹宏志(作家、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

推理小說在從先輩柯南.道爾等人的發明中出現力量時,誕生了一位《天方夜譚》故事中每天說故事說個不停的王妃薛斐拉.柴德,也就是「謀殺天后」克莉絲蒂,整個世界對聽這些故事才有如此的熱情。他們捨不得睡覺,每天問後來還有嗎、還有嗎,永遠不肯離去,這就是克莉絲蒂對推理小說的最大貢獻。

 

可樂王(藝術家)

所謂「克莉絲蒂式」的推理小說,就是一場和一個天才的寫作者或高明的恐怖份子在紙上捕掠捉殺的戰事。即便是一列火車、一處飯店或一間酒吧,在克莉絲蒂寫來皆充滿神祕和猜謎。在人生適合的下午裡,我總是一面嚼著口香糖,一面跟著矮子偵探白羅穿梭謀殺現場,克莉絲蒂的推理作品無疑是推理世界中最充滿「魔術性」的小說。

 

吳若權(作家、節目主持人)

我從小就對推理小說情有獨鍾,克莉絲蒂一系列的作品尤其令我愛不釋手。多年來,閱讀推理小說的經驗讓我覺悟:讀者在文字情節中推展開來的驚嘆,不只是因緣於故事的本身,而是自我性格的投射。從這個觀點來看克莉絲蒂一系列的作品,她簡直就是洞徹人性的算命師。而讀者,在她的文字中,發現了自己無可奉告的命運。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做過藥劑師,難免懂得毒藥;嫁給考古學家,難免也就嫻熟文明的神祕;再加上曾經失蹤九天,一切不復記憶的離奇經驗,的確提供了寫作靈感,但若少了想像力,那些片羽靈光縱使辛辣如辣椒,卻不足以成菜。

推理小說重布局、重人物描寫,克莉絲蒂最厲害的卻是犀利的人性觀察,她一手創造的白羅探長,潔癖個性完全和她相反,更將她所憎厭的人格特質集於一身,殊不知,唯有不對著鏡子寫作,才能夠跳出框架與制式反應,開闢無限寬廣的新世界,建構多面向的詭異迷宮。

看完她的小說,你只會更加訝異,到底是什麼樣的心靈才能成就這般視野?

 

李家同(作家、前暨南大學校長)

克莉絲蒂的整體布局十分細膩,最後案情也都講解得非常詳細,回頭去看,在書中都找得到線索。故事的情節與內容也很好看,不是像一個流氓在街上被殺掉那麼單調。……看小說應該要花腦筋、要思考,從小就要養成思辨的能力,看她的小說,就是對邏輯思考能力極佳的訓練。

 

袁瓊瓊(作家)

雖然被公認是冷靜理性的謀殺天后,但是在理性之下,克莉絲蒂的底色依舊是感情。克莉絲蒂很明白,所有的慾望之後,都無非是某種愛情。在以性命相搏的犯罪世界裡,凶手以終結他人的性命來遂私欲,不過是為了成全自己的愛,或者是成全自己的恨。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以推理小說作家而言,克莉絲蒂的風格相當獨樹一格。她的偵探在辦案時,靠的不光是科學證據的搜集,而是大量運用犯罪心理學,及對人性的深刻了解。例如在《五隻小豬之歌》中,白羅便是藉由聽取嫌疑犯訴說案情時所不自覺顯露的主觀意識及中心思想,而看出其中破綻,找出真凶。白羅是靠腦袋辦案,以心理層面去剖析案情,即使人們敘述的是同一件事,他可以聽出不同角色因出發點及看待角度不同所透露的情緒觀感,從而抽絲剝繭,還原事實真相。

克莉絲蒂所塑造的人物也生動且各具特色,不同個性所出現的情緒反應描寫,皆細膩而準確,讓讀者產生豐富的想像空間,一展卷便欲罷而不能。

 

吳曉樂(作家)

  克莉絲蒂使用的語言平易近人,主要是以角色與情節的對應來斧鑿出故事的深度,堆疊出讓讀者回味的迂迴空間。而她筆下的角色往往性別、階級、性格、族群各異,塑造出多元又豐富的人物群像。

  文學作品不問類型,若要流傳於世,最終仍得上溯至「人性」的理解與反思。而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屢屢得和自己的人生討價還價,或千方百計讓主觀意識與客觀條件達成某種程度的整合,讀者在重建人物的心理軌跡時,也見識到自身的是非成敗,我認為,這也是克莉絲蒂的作品能夠璀璨經年、暢銷不衰的主因。

 

許皓宜(心理學作家)

克莉絲蒂筆下的故事看似在談人性的醜惡,實則像一位披著小說家靈魂的心靈引導者,用她的文字訴說著人們得不到「愛」時的痛苦。於是在故事終了的剎那,你不得不對人生多了幾分「看透感」:原來,我們心裡的那些痛苦、報復與自我折磨的慾望,不是因為「憤恨」,而是起於對「愛的失落」。這或許是我們在情感世界中最珍貴且深刻的一種覺察了。

推理小說荒謬驚悚嗎?不,它其實很寫實。它幫我們說出心裡的苦、怨、醜陋的慾望,於是,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愛了。

 

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人)

從有記憶以來,閱讀克莉絲蒂最迷人之處往往不在真正的凶手是誰,而是在於「Why」(為什麼)與「How」(如何進行),在於人性與心理描摹的故事肌理。依循其書寫脈絡,會發覺不只是邏輯清晰、布局縝密、著重細節,她總能完美掌握敘事節奏,書中人物彷彿真實存在般鮮明躍然紙上,讀者情緒會隨精準文字保持流轉、跳動、收放,掩卷時並無太多真相水落石出的暢快,反倒淡淡的惆悵化為餘韻襲上心頭,原來還是種種意料之外,卻屬情理之中的人性盲目使然。私以為,那成就了克莉絲蒂的推理故事之所以無比迷人的主因之一。

 

 

冬陽(推理評論人)

雖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並非我的推理閱讀啟蒙,卻是養成閱讀不輟的重要推手。首先,她無庸置疑是個說故事能手,打開我名為好奇的開關;其次是設計犯罪事件的巧妙多元,既日常又異常,凶手更是叫人意想不到。沒錯,我相信每個當讀者的都忍不住想破案,想早偵探一步識破詭計,或者像考試結束鈴響前一秒,瞎猜都要指著某個角色大喊「你就是犯人」!然後會忍不住作弊──不是翻到最後幾頁窺探真凶身分,而是往前翻查讓人起疑的段落、偵探顯然掌握重要線索的時刻,直到忍不住豎白旗投降,看神探(我知道啦,真正把我耍得團團轉的聰明人是作者)頭頭是道地分析我遺漏錯置的片片拼圖,終於看清真相全貌。這,就是偵探推理,我因此熟悉遊戲規則、沉醉在每一場迷人故事裡,成為這個類型書寫的俘虜,享受至今不疲的美好滋味。

 

石芳瑜(作家、永樂座書店店主)

布局細膩,處處留下線索,破案解說詳細,說明了這位安靜、害羞的推理小說女王心思縝密,且充滿想像力。密室殺人,完美犯罪,《東方快車謀殺案》不愧為古典推理小說的經典。再加上神祕的東方色彩,隨著火車抵達的迫切時間感,連非推理小說迷都會神經拉緊,讀完大呼過癮。

家庭主婦缺少人生經驗?處女座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充分展現她過人的寫作天分,靠得是從小開始的閱讀,以及對偵探小說的著迷。三十歲寫下第一本偵探小說《史岱爾莊謀殺案》的克莉絲蒂,在那個時代並不能說是「早慧」,但寫作生涯五十五年中,共創作了八十部偵探小說,卻令人難以企及。這位害羞靦腆的小說女神,大概是相信只要有足夠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殺人的可能!

 

余小芳(暨南大學推理研究社指導老師、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學生時代加入推理社團,社課指定讀物便是經典作品《一個都不留》,成為我對克莉絲蒂的初步印象,自此沉浸於推理小說的世界。隔年寒假陪同學參與轉學考,在斜風細雨的走廊中,滿足讀完《東方快車謀殺案》。隨著歲月遠走,已昇華成趣味回憶。

踏入推理文學領域需要認識的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絕對名列其中,她的作品常有英國小鎮風光、莊園式的謀殺、設備豪華的交通工具等,還有特色鮮明的偵探活躍其中。書中少有血腥、暴力的橋段,布局巧妙且結構嚴密,手法純粹、知性,故事內容與人物性格融為一體,以高超的想像力結合說好故事的能耐,為推理小說開創新局面。克莉絲蒂推理全集重編改版,值得新舊讀者一起探索。

 

林怡辰(國小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多年後,還是難忘第一次閱讀阿嘉莎.克莉絲蒂作品的感動和激動。

這套將近一世紀的作品,文筆流暢,邏輯縝密,過程中不斷與作者較量、猜出凶手,直到最後解答不禁佩服,蛛絲馬跡處處展現作者的精妙手法,於是又拿起另一部作品,再次沉溺在謀殺天后所編織的日常世界中的奇幻,無可自拔。犯罪動機和手法穿越時空限制,如今讀來合理且依舊令人感動,閱讀中趣味橫生,難怪成為後來諸多偵探小說的原型。

克莉絲蒂創作生涯中產出的八十部推理作品,至今多部躍上大銀幕,無怪乎被稱之為「經典」,喜愛推理偵探作品的人不可不讀,你會驚異於她在文字中施展的魔法!

 

張東君(推理評論家、科普作家)

我愛克莉絲蒂!這位在台灣有時會被稱為克奶奶的超級暢銷推理小說家,即使是自認沒讀過她的書的人,也都會在各種書籍或影視作品中看到對她致敬的片段。由於她喜歡旅行和冒險,那些經驗與體驗都成為書中的場景,因此閱讀她的作品時,不只是雀躍地跟著偵探推理,也有了虛擬的旅行體驗。或者當成旅遊導覽書,在出發去尼羅河、去英國鄉間、去搭船搭火車時,就塞一本克奶奶的作品到隨身背包中。

我還是大學新生時,就聽學姐說她哥哥經常看克奶奶的小說,而且邊看邊狂笑。於是我跟著效仿,在某次搭飛機之前買了第一本小說當旅伴,不只看得超開心,看完後還到處找尋書中出現的那種有兜帽的斗篷,當成出門時的必備用品。克奶奶的作品是跨越文字、國界的。只要看過一本,就會不停地追下去。還好,真的是還好只有八十本。何況這次是全新校訂的紀念珍藏版,當然不能錯過!

 

發光小魚(呂湘瑜)(文史作家、助理教授)

一部好的偵探小說,除了情節設計巧妙之外,還需要洞悉人性,如此方能合理地交代人物的言行舉止與動機。阿嘉莎.克莉絲蒂便是其中翹楚,她的作品不管是偵探、愛情小說或戲劇,必要元素都是謎題與人性。在寧靜無波的場景下暗潮洶湧,永遠都有意料之外,讀者的情緒也會隨著劇情的進行起伏糾結。克莉絲蒂觀察到時代的變化,將犯罪心理融入作品中,於是,看她的小說不只能得到解謎的快樂,同時對人性也能夠有所省思。

此外,克莉絲蒂豐富的人生歷練及旅行經歷,例如一九二二年的環球之旅、居住過也旅行過的巴黎和埃及,甚至是追隨考古學家丈夫前往的中東,都讓她的小說讀來更加充滿異國情調。如果你也愛旅行,不如就讓我們一同搭上那一班南法的藍色列車,或由伊斯坦堡出發的東方快車,跟著白羅鑽進一樁奇案,一嘗旅程中破解謎題的快感吧。

 

盧郁佳(作家)

國小時,家裡買了一套阿嘉莎.克莉絲蒂全集,從此成了我的毒品,在白癡課本將我的腦袋啃嚙成海綿般空洞時,撫慰受創的心靈,那時我仍對人心險惡一無所知。

數學課教你列算式,樂趣遠不如克莉絲蒂教你住宅平面圖、偷換時序的密室魔術,你從庭園長窗進房間,我從房門直通鄰房,他從走廊進房……從而學會故事是建構邏輯。她文風多變,時而《四大天王》中讓神探白羅向助手海斯汀大賣關子,眉頭緊皺、山雨欲來,預示天翻地覆,只能靠他拯救世界;時而用維吉尼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中俏皮的語言,讓貧苦村姑安妮在《褐衣男子》中回憶南非出生入死的冒險,竟源於她耽讀村裡圖書館爛舊的冒險愛情小說,還有戲院每週末放映〈帕米拉歷險記〉,帕米拉每集從飛機跳落高空、搭潛艇、爬上摩天大樓,每次被黑幫老大抓到總不一刀斃命,卻老要用瓦斯毒死她,暗示續集又會逃出生天。

長大才發現,克莉絲蒂小說就是我的〈帕米拉歷險記〉:它以歌劇般輝煌龐大的天真陰謀、精細的人際觀察(一句話重音放在哪個字、從膝蓋鑑定女人的年齡等),召喚年輕讀者抱持浪漫精神投入未知的壯遊,瘋魔、衝撞、冒犯,傷痕累累毫無懼色。正如瓦斯在冒險片中太多、現實中卻太少;陰謀在現實中沒有克莉絲蒂寫得那麼複雜,但她刻畫的心理卻是現實中解謎的試金石。

 

賴以威(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或許可以為經典下幾個定義:該領域的愛好者更都讀過;不是這個領域的愛好者,許多人也都聽過;影響後續的作品,在很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值得反覆再三閱讀,每隔一陣子再讀都可以獲得閱讀的樂趣,有更多的體悟。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讀克莉絲蒂的作品時,被那宛如嚴謹設計數學謎題的鋪陳、推進給深深吸引、震撼。從這幾個角度來說,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被稱之為「經典」,可說是當之無愧。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克莉絲蒂小說的魅力在於透過每個角色的對白,藉由不斷的說話來表現人物的個性,以彰顯其人格特質中一些無法被忽略的事實。我們從他們的言語、講話的過程和字裡行間,竟然就能知道誰是凶手。

我從克莉絲蒂的小說學到很多,除了推理小說有趣的事實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在工作的職場跟人應對的時候,如何從語言和對話裡去捕捉某些隱而不顯的事實。許多人們欲蓋彌彰的東西,無論心事也好、祕密也好,克莉絲蒂都會用文學的手法,讓你理解語言的奧妙和魅力。

克莉絲蒂的書寫會讓你覺得彷彿自己也在現場,你可以從聽到的對話當中,學會如何理解人心的一些小技巧,這是小說家最出色、最偉大的地方。我們必須學習傾聽別人說話──這些人講話是真誠的嗎?他想要跟你分享什麼資訊?這些資訊可靠嗎?──這是我在閱讀推理小說時,最大的收穫和理解。

產品規格

書號:M5272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1 × 1.6 cm

類別:語文類

分類號:873.57

頁數:320頁

重量:41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626361896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