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漫畫家阮光民_ 最療癒的氧氣漫畫
《用九柑仔店》番外篇_一條內灣鐵道支線串起四季嬗變的動人故事
Tiffany(漫畫評論家)、吳界(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理事長)、邱月亭(月讀。書咖店長)、夏琳(南崁小書店店主)、彭樹君(知名作家.副刊主編)、彭顯惠(小間書菜店主 )、蔡南昇(薄霧書店店長.平面設計師) 熱情推薦
台灣原創漫畫中,這種成熟、真誠、幽默和感情交替的作品少之又少,而阮光民的創作總是有那麼一點毫不防禦的、脆弱、浪漫的真實氣息,在台灣漫畫界十分獨特。
──德國翻譯家 唐悠翰
◎隨書加贈漫畫家手繪拉頁海報
轟隆延展向前的鐵道上,季節更替著。
人們相遇、分離,或重逢;相繫、期待,或遺忘。
四組巧妙交織的故事,譜出了旋律流動跌宕的人生奏鳴曲。
〈第1 樂章 春光寄來的明信片〉
明信片是赤裸的,它毫不掩飾的把內心想表達的全然坦露。
這樣子的勇敢與溫度,我還滿喜歡的……
因為一張手寫明信片的「日安」民宿廣告,讓科技宅男阿杰衝動地回寄了一張明信片,為了挽救自己「愚蠢的行為」,他出發前往民宿去攔截。在那裡,在那個內灣小鎮上,民宿主人日安的笑容停駐在阿杰的心上,那張牽動他們之間緣分的明信片,阿杰成功攔截到,卻又遺失了……
〈第2 樂章 夏風吹來的嫁衣〉
世間多數的緣分一生就這麼一次,不再相見。
所以反而可以盡情傾訴祕密,然後各自離去,繼續生活……
內灣線列車車廂內,一位身著新娘白紗禮服的年輕女子使勁狂奔,追逐著從婚禮上落跑的新郎,高跟鞋鞋跟斷掉的那一瞬間,她與穿著帥氣制服的高大身影撞個滿懷……於是廖春生與李秋芬,在飄著野薑花香的夏日裡相遇了……
〈第3 樂章 秋雨彈奏的華爾滋〉
有人天性是候鳥,有人是座島,
島不在意候鳥的離去,因為遷徙是天性。
但總有一天,候鳥會再次回到島上……
七十幾歲的清明伯,穿著站務員的制服,在早已改成簡易站的九讚頭月台上指揮著,他彷彿搭上了那班回到過去的列車,然後一直停佇在那裡。月台外的軌道枕木上,刻著大大的「Do Re Mi……」琴鍵,是他和從小就締結婚約的女孩,上最後一堂鋼琴課的地方……
〈第4 樂章 冬日旅人的故事本〉
人,總是再見後再見。再見的間隔有多久?
也許一週,也許跨了一個季節。也許,是下一輩子……
只要──還抱持再見的期待。
常坐在內灣車站寫東西的「蝸牛」老師,剛出道就得到文學獎肯定,多年來始終無法放棄當作家的夢想,卻也挽回不了妻子帶小孩離開的決心。只能去機場偷看一眼女兒的他,在冬日裡啟程到下一站,尋找他的歸屬。在那有著「用九柑仔店」,有著許多花與樹的溫暖地方,他想,女兒一定會喜歡……
阮光民
漫畫家,風格清新乾淨,筆尖幽默和感性兼備,擅長描繪屬於台灣社會的獨特溫馨故事,富含濃厚的人文關懷與細膩的家族、親子、人性糾葛等微妙情愫,而台灣道地的草根式風土人情,更透過漫畫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精采詮釋,所想傳遞的溫柔俯拾皆是。對漫畫的熱情數十年如一日。作品有︰《刺客列傳》《東華春理髮廳》《幸福調味料》《天國餐廳1.2.3》《警賊:光與闇1.2.》以及《用九柑仔店》系列、《鐵道奏鳴曲》等。
迭獲各大漫畫獎項肯定,包括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第一名、新聞局劇情漫畫首獎、文化部金漫獎青年漫畫類首獎等。2011年起多次受邀赴國際交流,如法國香貝里漫畫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及德國柏林文學學會駐村等。
第1 樂章 〔怦然輕柔的快板〕
春光寄來的明信片
第2 樂章 〔青春奔放的急板〕
夏風吹來的嫁衣
第3 樂章 〔溫柔深情的慢板〕
秋雨彈奏的華爾滋
第4 樂章 〔惆悵恬靜的行板〕
冬日旅人的故事本
【自畫自說】在故事裡感受季節的氛圍
【自畫自說】在故事裡感受季節的氛圍
這本書最先完成的一篇是夏天的故事,是二○一三年的事了。
畫的同時也思考著要補完其他三個季節。但兩年過去了,什麼也沒做。
原本是要放棄的了,你們也知道台灣畫漫畫在沒稿費的狀況下難以生活,付錢的一方也並非全然的任由你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所以去年寫好的故事大綱就躺在D槽。直到和遠流開始合作《用九柑仔店》系列後,我原本不抱期待地將文章寄給總編靜宜,沒想到她很喜歡。於是,你們就看見這本書了。
所有人都以為這本將會迅速的完成。畢竟已經有一個故事了,我也自信滿滿的認為是如此。實際執行時才驗證比畫新故事更花時間,這原因在於人的歲數增長不一定和心靈成熟成正比,不過在回首一些事時總會發覺過去的自己有些蠢,例如看到臉書回顧自己四年前的照片。所以當我重新再看夏天以及之前寫的大綱,實在很想穿越過去賞我自己幾個耳光。
我原本想要打掉重練。但又捨不得拆掉那些鋼骨,於是和編輯還有企劃討論,他們希望這本除了有獨立的故事外,還能帶到「用九柑仔店」,這點我很贊成,我之前也常在作品裡穿插其他作品的角色當路人。但是用俊龍來擔任路人甲的感覺像是隔著牛仔褲抓癢,最後編輯提出讓圖書館的蝸牛哥來吧。《用九柑仔店》裡的他一直在等信,剛好這本作品的第一篇就與明信片有關,這樣串起來就不唐突了。
然後,要能賦予人物會出現在某地的合理性,故事說起來才不會無根的飄。如何讓最後一篇的蝸牛哥出現在故事裡,我想過幾個方向:
一、他是在地人,那他為何跑去用九那裡?
二、他是旅遊作家,那之前老師一職的設定如何交代?而且可以繼續走透透啊,為何會在用九故事裡設定的地點定下來?
三、曾經在那裡住過一段時間後的舊地重遊。他跟那片土地的情感沒那麼深,沒那麼多難以割捨。
第三個設定似乎合理一些,比較能說服我自己。解決了這個,就好解決他和其他三個季節的關係。我希望這四個故事各自獨立但又彼此有些關聯,如同四季雖是獨立的季節,但是在交替時又是漸進而非截然斷裂的。
用景色來區別季節當然說得過去,也是最能讓讀者明顯辨別的。可是如果能讓讀者讀到故事裡季節的氛圍,我想會更好,所以把故事安排成春天的愛情似乎要萌芽,夏天的喧鬧,秋天離別的惆悵,冬天蕭瑟後又有春天要來臨的氣息。
定下了,完成草稿,一切順遂後,在完稿時我又修改了。一直是這樣,編輯也很頭大。
第二個頭大的是書名跟封面。
老實說,我完全不知道從何著手,近乎一片空白,畫內容情節對我來說是有所依循的,但是書名跟封面卻像是突然跳到另一個次元。我表達不出我要呈現的,我相信有人天生就是做什麼的,做音樂家、做水電師傅、做封面設計師。應該由他們來吧,在他們看過故事後來發想──於是,這個令我憂鬱的問題,在編輯、企劃、美編們動腦又動手的來來回回推敲下,有了「鐵道奏鳴曲」這樣的命名和意象,來貫穿這四個帶有季節表情的故事/樂章。而難題被化解的我,也終於一掃煩悶,像是去完宮廟後的心境清明。
四季過完,接下來是《用九柑仔店3》了。
★榮獲文化部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_精選之星必讀推薦」評審推薦理由
台灣本土青春浪漫愛情故事,畫風具有風景畫特色,情懷溢滿溢,畫技紮實,與地方特色連結性強,情節餘韻無窮,令人動容。
作家說書 ──《鐵道奏鳴曲》的創作緣起
【自說自畫】故事膠囊
文/阮光民 (本文發表於2017/07/25《聯合報》繽紛版,書中未收錄)
現在和往昔並存在同一空間,過去可以和很遠的未來交談。
其實老建築都有這種一聲不吭卻能說故事的本事……
停在
民國九十六年的車站
面對瑣碎不成形的故事,我像感冒膠囊一樣地把它吞進喉嚨裡去,也像是山洞吞了一節火車車廂。
火車車廂就是這樣,一群人包在裡面,或坐或站地往目的地去。到站後,上車、下車,有些人帶著故事而來,有些人帶著故事到別處去。每顆膠囊都有它的功用,每節車廂都裝了很多故事。
隨著新竹縣內灣的觀光成長,縣府要重啟內灣線一線九驛的計畫,打造漫畫鐵道,包含辦漫畫夏令營,也舉辦以內灣線為主題的漫畫比賽。2012的夏天,我為此去當地取材,也第一次搭了內灣線。
內灣線保有原本的綠山環繞,橘黃色的電聯車醒目地穿梭在竹中(六家)、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內灣這九個站,每站距離大約兩公里。這些站是沉默的,除了假日平常很少人探訪,鐵軌上的枕木蒙著一層灰,像是許久沒人彈奏的琴鍵。九個站當中有些站已經列為丙級車站,沒有站務員,平時乘客人數個位數,很難想像以前這條支線的風光。
九讚頭是我喜愛的一站,那些舊的水泥廠仍佇立著,可以想像以前工程運作,塵煙遮掩之際,那畫面會有多像宮崎駿所創作的世界,譬如《天空之城》。即使是現在,遇到下雨或冬天有霧氣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光景。
從剪票口看過去,九讚頭月台像座四周環繞海的島,電聯車如同行走海上,靠岸後下車的乘客需走下階梯,行走於水泥板塊上才能到彼端,出入口也僅有一個--最繁盛時期每日有百人從這進出,乘載著台灣第二多的貨運量。
除了自己腦補的想像畫面,會喜歡這一站的另一個原因,是時間一直在前進,但這些建築卻在某一個時間駐足不再往前,就停在民國九十六年。現在和往昔並存在同一空間,過去可以和很遠的未來交談。其實老建築都有這種一聲不吭卻能說故事的本事。
同一陣風
不會再吹第二次
三天兩夜住的民宿在內灣,如果以開車作為交通必須繞一下,但如果是步行可以從廣濟宮往右走,跨過鐵道順著長著小草的階梯往上走,會和木製的路燈擦肩,通過綠蔭小徑到達民宿。不過,雨天時老闆不鼓勵走這條小徑,他擔心腳不穩走道會變成滑水道。這家民宿的地勢高,白天可以看見老街,晚上可看夜景,雨後山嵐縹緲時有身在五里霧的錯覺……很幸運的,這三天裡全都體驗到了。民宿是由一對年輕夫妻共同經營的,家有長者,如有房客訂晚餐或烤肉,一家老小都一起進出廚房招呼,我隔著吧台看,所有畫面都有可能成為創作的草圖。
我坐在車廂隔著車窗看外面景色掠過,夏天,大自然用最多的顏色是讓人心曠神怡的藍、白、綠三色,我猜是為了平衡體感熱吧。嗯!先想個夏天的故事好了,最好這個故事能串起這些車站的故事。我拿出筆記本,先把站名都列出來,安排角色在哪個站上車,哪個點相遇。我畫慣了一個地點角色進來的故事,這樣多地點的安排過程實在很燒腦,慶幸內灣支線是單純的。想故事過程像吞很大顆的膠囊,想通劇情安排那一刻的爽,像原本卡在喉嚨的膠囊順著水到胃裡去,想不通就是往氣管去--就嗝屁了。
終於,我完成〈夏風吹來的嫁衣〉,也幸運得獎了。這篇漫畫裡有兩個角色用了季節當名字,因此我又聯想內灣線其他三個季節會是什麼樣的景色?要嘛,就補齊四季吧。不過當時我還在連載《天國餐廳》,能力有限,只能先把看到的畫面存在腦子當草稿,再慢慢地清稿讓線條清晰。
在某次座談裡,有人問我如果想了個劇情,後來畫的過程中發現連貫不上時,是否該放棄?我回答他以前是會丟棄的,但後來有後悔,之後就不會了。一個靈感進到腦子像是風吹過去,同一陣風不會再吹第二次了,得記下來。沒能用上不是靈感糟糕,或許是我們當下的能力還不夠延續它、發展它。
2017,我有機會重新整理2012年的腦子管線,幸好膠囊還在。現在和過去重新再對話,現在的我或許更有把握把當時想的片段再補得完善一些,於是有了《鐵道奏鳴曲》的誕生。
為何用「或許」,是因為再過幾年之後又會感覺自己能做得更好吧。
創作也像是火車啊,一站過一站的。
書號:L0347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1 × 1.2 cm
類別:
分類號:
頁數:192頁
重量:355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8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