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到期,恕不銷售
提案制度引進國內企業已有二十來年的歷史,許多公民營企業也都實施此項制度,但成效不一;這是國內填鴨式教育後遺症--員工缺乏『問題意識』及『改善意識』,習慣安於現狀而沒有提案改善的動機和意願。本書即是基於實務。現場,IE.QC等方式,讓企業針對工作中可能產生不合理浪費,不均勻的地方提出懷疑,進而達到改善目的。圖文並茂實用務本是本書特色,作者彙總資料,融入自己工作上的經驗,對不懂的地方又往往實地瞭解或請教專家,因此是一本可應証及實用的教本。
出版緣起
導讀
第一章省、省、省,改善魂
<關鍵一>不合理的現象
<關鍵二>不合理的成本
<實例一>混擬土樁帽的處理方法
<實例二>選柑橘機振動器的改善
第二章檔案文件的改善
<關鍵一>改善的關鍵處
<關鍵二>要點在這裡
<實例一>檔案卷宗去向明確化
<實例二>檔案整理的顏色區分法
<實例三>書櫃整理方法的改善
第三章改善開會的方法
<關鍵一>不合理的現象
<關鍵二>理由的分析
<實例一>開會通知單的標準化
<實例二>行事預定日程公告欄的改善
第四章事務處理的改善
<關鍵一>改善的重點所在
<關鍵二>各類事務的改善方法
<實例一>製作分時對照表以利工時的統計
<實例二>銷售管理表輸出頻率的減低
第五章節省能源、材料的改善
<關鍵一>不合理的現象
<關鍵二>具體的作法
<實例一>吹除時間的縮短
<實例二>鋁線使用量的削減
第六章安全性的改善
<關鍵一>不安全的現象
<關鍵二>採取安全對策
<實例一>吊車掛鉤的磁鐵脫索防止器
<實例二>水漿護襯黏貼作業改善
第七章現場環境的改善
<關鍵一>改善的重要
<關鍵二>改善的方法
<實例一>電器配線的整理與整頓
<實例二>砂輪片廢材防止地面打滑
第八章開發設計的改善
<關鍵一>如何從設計改善
<關鍵二>查核表的簡易法
<實例一>布匹伸縮強度測定用樣本,採樣時間的縮減
<實例二>溶鋼中採樣管的改善
第九章節省經費的改善
<關鍵一>可以改善的地方
<關鍵二>改善經費的方向
<實例一>餐廳、交貨傳票處理工數的減低
<實例二>透過送信用紙的改善來節省傳真費用
第十章帳冊、傳票的改善
<關鍵一>問題出在那裡
<關鍵二>不良現象的分析
<實例一>各類印刷物的內容、樣式的統一和分發基礎的設定
第十一章在庫、交貨日期的改善
<關鍵一>問題點在那裡
<關鍵二>解決對策的說明
<實例一>電氣零件棚架看板系統的設計
<實例二>香煙自動販賣機在庫管理的簡略
第十二章治工、設備的改善
<關鍵一>如何改善
<關鍵二>改善的精義所在
<實例一>工具類組裝器具的改善
<實例二>改良式氣體切斷機的開發
第十三章工廠佈置的改善
<關鍵一>改善是必然要執行的
<關鍵二>如何做好改善
<實例一>化妝水填灌移動距離的縮短
<實例二>紙箱分類方法的改善
第十四章作業效率的改善
<關鍵一>瞭解作業做改善
<關鍵二>改善的原則
<實例一>傳動齒輪物品的自動供給裝置
<實例二>工具台車的製作
第十五章提高品質的改善
<關鍵一>六大品質因素的要求
<關鍵二>推動全員品質活動
<實例一>蛋糕包裝紙的改善
《如何做好現場改善》吳鑄陶
「改善」是可以在任何場所都被執行的,並不是說:「只有現場才可以作改善,其他地方就不用改善,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當然,改善從現場開始,這是可以立即看到效果,被人們肯定及激勵人們士氣的。因此,本書《如何做好現場改善》寧說是一本很好的書,同時也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
在世人的注意焦點都集中在日本汽車工業的日益壯大,相對美國的汽車工業一不振的今天,人們不禁要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其實道理非常簡單,也簡單得不是美國汽車業界所說的「傾銷」等藉口,而是日本汽車工業,她們徹底做好了「改善」,同時因為改善而排除了所有的「浪費」,所以日本的汽車業興起了,美國的汽車業失敗了。(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
改善,絕不是僅限於用在汽車這一行業的。改善可以用在任何的一個行業,且不論這一個行業是製造業或服務業。只要有一顆改善的心,一點一滴地去執行,所有的投入、努力、都會得到應有的「報酬」與「收穫」,這是不容置疑的。
如何做好改善呢?以本人的經驗來說,建設如下:
要有任何事都有改善可能的共識
在公司裡,人們必須首先建立起一個「共識」,也就是說,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善,大家有著這種共識。於是,不管任何人,提出任何改善的建議,都會被人們討論、研究、甚至拿來執行。否則,一有人提出改善的建議,就被視為「異端」或「搗蛋」,那所有的改善將都會被扼殺而絕跡了。
從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開始改善
一般人或許認為:「所謂改善,就是從高階層、大地方開始。」甚至還會說:「光靠我們改善有什麼用?要上面改呀!別的地方改呀!」
其實不然,改善就是要從每一個人的身邊開始,從自己的生活、工作中開始實施。如果,每一個人都渴望著別人改善,而自己隔岸觀火的話,那麼任何改善都不會有成果的。(有可能因為你防礙別人的改善,而將你改善掉。)
積小改善,節省大成本
改善不一定要一次就改一大堆,而看不上一些小的改善。因為,一些小的改善,如果累積起來的話,成果也是頗可觀的。
正如古諺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更何況,改善真正的精神在於:每一個人要有一顆改善的心及改善的熱忱。因此,如何將人們養成有改善的「習慣」,可能是比改善的大小,來得更有意義。
改善後,接著完成標準化、制度化
改善不是三分鐘熱度和一時興頭上的工作,今天想做就做,明天不想做就停止了。改善如果要有真正效果的話,唯一的祕訣即是:持久。
將今天做的改善標準化、制度化,讓所有可能接觸到這份工作的人都到你今天改善的果實;而非,今天的改善後天又恢復原狀,明天再來做札同的改善。那麼,不但沒意義,同時也永遠做不好改善。
不以目前成績為滿足,再接再礪人,有的時候是很容易自我滿足的。看看自己做了許多改善,於是便想:「有了今天的成就,這不得了了!看看,似乎沒有什麼可以再改善了」
這是非常要不得的行為。改善,那有這麼容易就到了盡頭?這不但不實際,也未免太稽了!
改善會因為人、地、時的不同,隨時可作不同「程度」與「份量」的改善。改善,不會因為今天已經有人做了、或改了一些、明天就改不下去和火用改了;改善,是對你生活、工作的嚴酷挑戰,只要是你活著一天、工作一天,你就得一直做下去,改善下去。
不要畏懼改善,改善不是畏懼就可以逃避得了或不改善的!改善,只是我們現代人、企業為了生活、生存、所不得不做的一項例行工作。也就是說:「你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工作。」今天,遠流出版公司HOWTO企界人手冊出《如何做好現場改善》,並敦促我為之導讀,本人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份工作,因此,欣然同意。
希望,這本圖文並茂的手冊《如何做好現場改善》,對國人推動改善、提高生產力,有實質上的助益!
人類原本就是會思考的動物
所以能感受創造和改善所帶來的樂趣!
人類的歷史是「創造」和「改善」的累積
人類由於長期的受到自然的威脅,在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下,就會嘗試地去製作一些適用的工具。同時,在經過多次失敗之後,自然也會去做些改良,來創造出更合適、更便利的器具以供自己來使用。
從老奶奶時代婦人手洗衣服的方式,逐漸演變進展到目前洗衣、脫水一次完成的全自動洗衣機的操作,像這種既便利又易操作的電氣用品,全都是我們人類的智慧,長時期累積下來所得到的「成果」。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人類的歷史就是「創意」和「改善」的歷史,而藉著這樣珍貴經驗的累積,才能營造出我們現在所有一切豐富的生活內涵。
2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對自己的工作,難道沒有任何的感受嗎?
針對困擾之處加以解決,即是改善活動的起步
「為何要做改善呢?」無非是為了尋求更簡便、更快速的方法,這是人們所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每位企業員工所應視為理所當然的工作。
如果,我們都只是照著規定的工作程序,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地去忠實執行的話,這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沒有加入一絲絲個人的思考因素在工作裡頭,就如同受人操縱的機器人一樣,每個動作全是機械式的公式行為,這樣的工作環境,您可能贊同嗎?
每個人對所從事的工作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感觸,而且一定也會有感到困擾的地方,不是嗎?
「這項工作真是麻煩透了!」、「那項作業可真不好做!」、「究竟能不能在截止期限前完成呢?」諸如此類的情形,在你我所從事的工作中一定會有所感受的。而針對這種困擾的工作如何使其轉變成很簡便的作業,就是改善提案活動的要意所在。
不要去管別人的看法,只要是自己認為有不便之處,就不妨放手提出改善的提案來解決問題。
3好提案的八大喜悅
當然也因此使得個人和企業彼此成長
對任何事物,都能懷著疑問的態度
.養成思考的習性:就是對微小如一根螺絲,也要從品質、成本、能率、安全等多方面來作仔細地探討。
從提案中產生自信
.在書寫提案的過程中,除增強自身的創造、分析、思考和文書等能力外,也會增加自信心。
自己的經驗技巧可以在現場加以活用
.好的提案一旦被實施之後,工作將會變得簡易、輕鬆。再看了大夥喜悅的笑容,自己更會感到有很大的成就感。
可以獲得很好的成效
.好的成效當然包括:
工作變得簡單
安全沒有顧慮
作業成本更低
工作不再出錯
可以得到肯定
.受到大夥兒
「真不是蓋的!」的好評,真是欣喜萬分。
有獎金可拿
.好提案的最大喜悅應當是有獎金可拿,更可以大方地招待大家痛快的去喝一杯。
全心投入工作的意念
.提高了工作的知識和技能。
.要有「讓明天比今天更好」的信念。
.具有打拚到底的骨氣。
現場的人際關係更融洽
.由於自己的提案,或是同事們的協助改善,而使得工作變得更輕鬆,也因此現場的人際關係就會日漸融洽及和睦。
好構想的誕生人類的進化史正是創造和改善的歷史
如果問各位「為什麼要做改善?」、「改善的目的為何?」這些問題的話,大多數人的回答都可能是「為了要解決問題」或是「為了要合理化」。
但是,除了有將問題解決後的成就感和進一步予以合理化等等這些表面的因素之外,我們人的內心深處似乎有著一股隱藏的「衝動」在激勵著。
事實上,人類與生俱來就有創造的本能,這種本能和人們製作各種工具以供利用有著密切的關係。譬如:從火的發現到活用在日常生活上,都使得我們人類有更廣寬及更舒適的生活空間。
就以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為例。眾所皆知的是金字塔全是巨大石塊所建築而成的。如果光是靠著人的雙手,當然是無法來移動這些巨石的,可是,如果我們將一根木棒斜插入巨石某一面的底部,靠著一個石塊為支點,人在木棒的另一端施力下壓時,就可以藉此來翻滾巨石了。這不是很方便嗎?所以,埃及的金字塔就這樣便被人類建造起來了
!
物的運搬
車輛的發現,乃是肇始於對重物的搬移。只要在要搬動的東西和地面之間放幾根滾棒,就能夠毫不費力氣的將物品搬移。但是唯一的缺憾就是滾棒的移位和排放仍然是無法避免,而到最後,為了除去這項麻煩,就設計出了滾棒和台座的組合,這也可以說是車子誕生的進化史。
直到今日,由於人們對車輛的廣泛活用的結果,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極大的便利。像自行車、堆高機、貨櫃車……等,都有其獨特的功能,來滿足人們各種不同的需求。
書號:H2023
裝訂:文庫
尺寸:10.5 × 16.5 × 1.1 cm
類別:應用科學類
分類號:494.1
頁數:192頁
重量:15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1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