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的人生智慧



作者:郭泰

出版日:2009/01/01

定價:280元

優惠價:79折221

關鍵字:王永慶格言企業經營哲學

  • 庫存不足
內容簡介


 
王永慶是不世出的經營奇才,
 
但他不只懂經營企業,更懂經營人生與健康。
 
本書收錄 66 則台灣經營之神的智慧箴言,
 
內容遍及修身、養生、教育、經商、管理與世界觀,
 
讓你360度完全領略王永慶的成功學!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吳壽山 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許士軍 台塑企業總管理處總經理 楊兆麟 感念推薦
 
各界佳評
 
王永慶是我最敬佩景仰的企業家。有一次我帶兒子去見王永慶,王永慶送他兩個字:「信用」。就是紮紮實實做事,講得出來就要做到,不要好逸惡勞,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摘自中天「影響一百」節目中,鴻海精密工業董事長郭台銘先生接受主持人蕭裔芬的訪問
 
我從王永慶身上學到實做的工作態度。
 
──摘自2002年10月號《e天下雜誌》,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先生的訪談內容
 
王永慶先生的勤勞樸實、堅忍卓絕、奮鬥不懈的創業精神,不但為台灣留下良好的典範,更是真正「台灣精神」的展現,值得我們持續傳承下去。
 
──摘自2008年11月8日《經濟日報》,台塑企業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先生的訪談內容
 
王永慶先生的經營理念和身體力行的精神……代表了他事業成功的根源。這些理念和精神支持了他的決心,引導了他的決策,並且讓和他接觸過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一股力量,受其感動和感召。
 
──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許士軍
 
作者對本校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之思想行誼,以關鍵詞詮釋,積極正向協助讀者體會王創辦人曾著述的超過兩百八十多篇文章中,其背景及其用心與努力經營之故事,耀然於廣大讀者的心中。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壽山
 

 
內容簡介
 
王永慶白手起家,逐步發展出旗下擁有一百多家公司,總市值上兆的台塑關係企業集團,成就非凡,是公認的台灣「經營之神」,深受推崇。最可貴的是,他堅持不為個人著書立傳,總是謙虛地表示,個人的事情不重要;但樂意將經營台塑的經驗與智慧,無私地貢獻給台灣社會,因為他認為台塑經驗是台灣的公共財。
 
因此,在他九十二年的人生歲月中,各界只能從報章雜誌上,枝節、片段地領略經營之神的深沉智慧。作者認為,王永慶的思想精髓是他留給華人世界最寶貴的精神遺產,因此從王永慶一生著作、演講過的數百萬字內容中,淬取六十六則最經典的智慧金言,收錄於本書,並懷著無限敬意,自我期許一字一句都能忠實詮釋。此書的出版也表達了作者與遠流對傳揚王永慶傳世嘉言的努力與心意。
 
本書精采內容包括王永慶一生修練品行、努力上進的心法,如:止於至善、實事求是;管理企業的要點和哲學,如:創造員工對企業的切身感、不景氣是企業拓展的良機;以及個人養生保健、教育子女的觀念等。無論是企業經營者、一般上班族或創業家,相信都能得到深深的感動與啟發。
 

作者.譯者簡介

郭泰
 
政大新聞系畢業。
 
曾任中國時報記者、世新大學講師、
 
哈佛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等職。
 
目前專事寫作,
 
深入淺出為其一貫的寫作風格。
 
曾榮獲 76年與 81年之「金鼎獎」,
 
以及 89年的「金書獎」;
 
作品不但暢銷而且長銷。
 

目錄

推薦文 台塑石化王國締建的精神基礎
 
自序 王永慶最想看到的一本書
 
1止於至善
 
2 點、線、面
 
3細節問題關係重大
 
4追根究柢
 
5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6原流方法
 
7實事求是
 
8管理的改善
 
9求合理化
 
10 管理三要件:吃苦、知識與經驗
 
11下苦功夫才有好結果
 
12從基層做起
 
13讀書的目的
 
14經驗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
 
15經營管理有錢買不到
 
16管理的關鍵在制度
 
17建立制度必須從基礎開始
 
18創造員工對企業的切身感
 
19不景氣是企業拓展的良機
 
20節省一塊錢,等於淨賺一塊錢
 
21節儉樸實
 
22用電腦作「異常管理」
 
23做「生意」與做「生理」
 
24以身作則、賣力苦幹
 
25成功的關鍵在於努力
 
26賣冰淇淋應該在冬天開業
 
27勞動的價值
 
28勤勞的新定義
 
29賣也要吃,買也要吃
 
30客戶至上
 
31把客訴當成寶
 
32微利的競爭力
 
33用電話最落伍
 
34 凡事都要分析、思考
 
35 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只能更勤奮
 
36天生不利的條件,往往變成進步原動力
 
37先進國家的經營理論值得借鏡
 
38培養人才需用心去做
 
39企業家要有知人之明
 
40沒有理,怎麼有情?
 
41面對命運的態度
 
42 風水看不看都一樣
 
43小孝不如大孝
 
44 教育子女,得依賴環境的力量
 
45 長壽的人吃得很簡單
 
46 一個人幸不幸福,心是最要緊的
 
47窮到學牛耕田都做不到
 
48 學母雞育子
 
49 偶爾吃大餐,才是真正的享受
 
50樹大分枝,果實才大
 
51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52接受壓力,才能磨練出本事
 
53 瘦鵝的啟示
 
54永不鬆懈的態度
 
55日本能,台灣也能
 
56不要挑容易做的工作
 
57人欠磨練,猶如爛土
 
58對工作鍥而不捨
 
59新人應從基層做起
 
60 人生如跑步
 
61 勤勞是成功要素
 
62中國人與日本人
 
63 員工不做事,比人員流失損失更大
 
64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65 論信用
 
66 好文章要有骨頭
 
後記 「求根源」是王永慶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
 
參考書目
 

序文前言

自序 探索王永慶的智慧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以九十二歲高齡,突然於二○○八年十月十六日( 台北時間 )病逝美國。
 
消息傳來,震驚海內外。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太出乎意料之外了。他雖然年過九十,但身子骨硬朗,四十幾年來持續運動,既練氣功又打坐,還有長壽基因( 其母詹樣活了一○八歲 ) ,外加貼身醫生悉心照料,我估計他一定會活到一百歲,沒想到說走就走了。( 生命無常啊!)
 
我的第二個感覺是他求仁得仁。眾所周知,王永慶是個對工作有狂熱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面,他工作的天數不會少於三百六十天,他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工作上,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他一生從未享受過,因為工作就是他最大的享受。此次他赴美視察台塑美國廠,在病逝前一天還到公司與幹部們開會談生意,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確是死在工作崗位上,敬業樂群,求仁得仁。( 他必定含笑九泉吧!)
 
除了上述兩種感覺之外,我最關心的是他給台灣人留下什麼寶貴的遺產,也就是可以流傳給後代子孫長長久久的可貴軟體,我想了很久,大概就是王永慶的智慧吧!
 
雖然筆者在研究王永慶的二十八年裡,曾經先後完成《王永慶奮鬥傳奇》( 他的傳記 )、《王永慶的管理鐵鎚》( 他的經營管理 )、《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 他的成功秘訣 )等三本書,但這還不夠,我總覺得尚未觸及他的心靈深處,還沒有把王永慶的思想智慧寫出來。
 
基於此,我重新大量精讀王永慶的各種資料,包括他撰寫的十五本書籍,對內對外的演講稿與說話集、報紙、雜誌、電視等報導,特別是他驟逝後各方人士對他的評語,總共數百萬字的文獻資料。此次我改弦易轍,嘗試從六十六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尋找王永慶的中心思想;亦即從王永慶說過的六十六句智慧語錄裡抽絲剝繭,逐一探索,希望能找到他的思想精髓。
 
二十幾年來,我的寫作習慣一向就是:準備的期間很長 ( 蒐集閱讀消化資料,長達幾年 ),寫作的期間很短 ( 通常是幾個月 ),而且在動筆之後,一口氣寫完。
 
此書亦不例外,我是從八月二十二日開始寫,每天嚴格要求自己寫完一則,預計六十六個工作天,亦即在十月二十六日完成。
 
我記得很清楚,剛開始的五十則寫得順手,從五十一開始愈來愈難寫。十月十五日那一天,我人在溫哥華住處,剛勉強寫完第五十五則,就從網路上的新聞驚見王永慶先生病逝美國的消息。妻子看我陷入瓶頸,寫得痛苦,勸我在第五十五則打住。不料在他逝世的第二天,忽然又開竅了。我有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第五十六則到第六十六則,似乎是王永慶牽著我的手寫出來的。我想,這一定是他最想看到的一本書吧!
 
本書中的後記〈求根源〉一文,乃是筆者探索王永慶的心靈智慧後得到的總結,敬請讀者指正。
 
二○○八年十一月五日於加拿大西溫哥華區山上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導讀推薦

推薦文二 用「求根源」來表達對一代經營者的推崇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吳壽山
 
如果說閱讀一篇文章,能先找到關鍵詞並透徹瞭解,會使文章之用心與可能的啟發,引導讀者至充滿原作者神情氛圍的境界。當然,如果能從關鍵詞入手,去瞭解原作者意涵,更可彰顯文章之故事、經驗及用心。
 
郭泰兄對本校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之思想行誼,以關鍵詞詮釋,積極正向協助讀者體會王創辦人曾著述的超過兩百八十多篇文章中,其背景及其用心與努力經營之故事,耀然於廣大讀者的心中。關於本書中對經營理念所做的嘗試與解釋,以及對企業經營本質的描述,並以求根源的體會來表達對一代經營者的推崇,吾等以敬佩與感謝的心情,深信其對充滿台灣經驗與經營智慧公共財的推廣,必有助益。
 
「天下沒有簡單的事,也沒有不可能的事」,一波漣漪,勢將泛起思潮!謹為誌。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推薦文一 台塑石化王國締建的精神基礎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許士軍
 
    
 
以戰後近八十年的台灣產業發展歷史而論,王永慶先生非凡的事業成就,以「首屈一指」稱譽,應該是沒有人會有疑問的。有關王永慶的創業事蹟,尤其他的經營理念和身體力行的精神,坊間報導汗牛充棟,家喻戶曉,一般人都能朗朗上口,這也代表了王永慶先生事業成功的根源。這些理念和精神支持了他的決心,引導了他的決策,並且和他接觸過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一股力量,受其感動和感召,因此當這一位大企業家離開他的事業和人世之際,人們在緬懷之餘,十分希望能夠從他留下的珍貴精神遺產中,學到什麼。
 
觀諸人類所創造的任何大事業,不可能來自某種單一因素,除了創業者個人天賦,修為與毅力以外,必然還包括了其他客觀形勢和主觀條件,我們也可以自此較宏觀的觀點認識王永慶先生的成功故事。
 
據說,民國初年一位知名的兵學家蔣百里先生就曾經以當年成吉斯汗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提出了他的解釋。簡單地說,就是由於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戰鬥方式一致,故能在遊牧文化的基礎上,結合了?疾如風的精銳騎兵,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當然,這也靠他們有像成吉思汗這樣一位具有堅毅勇敢的領袖帶領,成就了亙古未有的帝國霸業。
 
三個「一致」的精神基礎
 
蒙古民族何以能締造偉大帝國的理由,同樣也可以應用在其他事業的創造上。固然王永慶先生所創造的台塑企業王國,在性質上和規模上,無法和成吉思汗的事蹟相提並論,但在此亦可嘗試以同樣宏觀角度提出個人淺見。
 
台塑人真心貫徹經營理念
 
首先,任何人只要曾經和這家企業有過接觸經驗,都會深刻感受在這家企業內有一種強烈而明顯的所謂「台塑文化」;難得的是,當人們用來描述這種文化時,所用的辭句,如在社會中人們朗朗上口的:「勤勞樸實」、「追根究底」和「止於至善」之類,幾乎也就是人們用以形容王永慶個人的人格特質和價值觀念的辭句。令人感到,一般在別的地方也許只是一些十分平凡的格言,但在台塑,王永慶先生已經將他的理念內化為台塑人的思惟和生活方式,在這方面,台塑能將一位領導者的理念貫徹到如此地步,已經說明了台塑企業那種不畏艱辛和使命必達的執行力的根源所在。
 
第二,並沒有任何一種文化可以同樣適用於所有的企業,不同的產業需要不同的文化。譬如像搜尋引擎Google或蘋果這類公司,都給予員工極大的自主和自由空間,並不在乎他們是否準時上下班,或實施嚴格的打卡管制之類,而讓員工能以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式達成任務。特別是像Google,被形容為「極度扁平,徹底分權」的公司,「Google人」有權向任何人表示任何意見,「挑戰權威」更是創新者應當履行的本分。顯然這種文化是支持Google成功的重要因素。
 
自此觀點,在企業經營上,不同文化並無絕對優劣之分,而在於它們是否契合特定產業特質,以台塑所從事的石化或電力之類產業,所需要的,即在於如重視紀律和標準作業程序 (SOP) 這種文化。這和本文開頭所稱,蒙古大帝國之建立,乃在於他們文化和他們的戰鬥方式一致的道理相同。
 
第三,任何企業不可能是在真空狀態下成長,它必須從一個社會的土壤和空氣之類基本條件中汲取營養和支持;移植而來的企業往往會發生水土不服的情況。台塑企業顯然是一家由台灣社會所孕育的公司;它的發展時期,成長過程,不但和台灣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政府政策息息相關;更重要的,這家企業所蘊涵的精神,在許多方面都是根源於這土地上人們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這又表現了台塑企業的成長和所在社會生態環境間的一致性。
 
如今,這一位不世出的大企業家己經走了,我們在懷念之餘,是不是更需要嚴肅思考,他的離開所牽動的三個「一致性」變動和影響呢!
 

精彩試閱

1止於至善
 
我一生中深深感覺,中國的哲學,有一句可以終生受益無窮的話,譬如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還有「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1
 
─王永慶
 
  
 
  其實,王永慶在談到經營管理時,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追根究柢」、「基層做起」、「點滴求其合理化」、「求本精神」,都是來自古代經典《大學》裡所重視的「知止」與「止於至善」。
 
  《大學》裡「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得能得」,其中的「知止」是知道所當止之地,即徹底的瞭解,追求到根源之處的意思。
 
  根據王永慶對上述這句話的解釋,人生會真正感到幸福的,莫過於以愉快的心情從事對社會有貢獻的事,這是至善的境界,也是「得」的境界。要達到此境界,要先探求工作的意義,亦即先求得「知止」。然後身體力行,逐步達成,如果徹底瞭解工作的實質意義所在,自然就明白自己應該從事哪一種工作。基於徹底的瞭解所做的選擇才會堅定,不致於因為客觀因素的利弊或因別人的褒貶而信心動搖,這就是《大學》所說的「知止而後能定」。心定之後才能靜,才能安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而在本位的工作上運用思慮,不斷的求改善、求進步,最後終能將事情處理到「至善」的境界,這就是「定、靜、安、慮、得」一貫的道理所在。2
 
  王永慶說:「我們對於任何事情的道理,都要追求徹底的瞭解,也就是要求到『知止』,才能進一步將事情做到至善的境界。」3
 
  至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求知之道,在於先明瞭自己的光明德性,然後再把自明的德性去親近人民,教化人民,最後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王永慶特別強調「止」這個字,他說:「要追求『止』,即是根源,若未能追根究柢,建立起一個道理的話,基礎便不穩固,所以在止於至善,由『止』建立基礎,才能達到至善,才能定、靜、安、慮、得。」4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產品規格

書號:H1354

裝訂:精裝

尺寸:14.8 × 21 × 1.9 cm

類別:哲學類

分類號:192.8

頁數:240頁

重量:35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6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