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不足
本書分為四篇:〈花一分鐘思考〉、〈主宰生活的重心〉、〈調適心境〉、〈留一些空間給自己〉。作者以平實的筆觸描述生命的方位,以及各人如何在生活中自處、應變,如何認識生命,進而用心耕耘人生,在有限的生命裏,真實地實踐生命,讓自己擁有喜樂與滿足。
岑華,本名陳淑華,台北人,五十二年次,畢業於輔仁大學經濟系。曾任貿易公司助理秘書,雜誌社主編,廣告公司文案,現專事寫作。
《勵志館》出版緣起
推薦人的話
序言
第一篇 花一分鐘思考
1.信心就是力量
2.自然基調
3.花一分鐘沈思
4.放空心靈
5.情話一輩子
6.寬心
7.想得單純
8.與時間賽跑
9.平凡也是福
10.熱愛工作
11.不斷學習
12.吃苦之樂
第二篇 主宰生活的重心
1.生活的蜜
2.釋懷
3.心情過客
4.幽默的話匣子
5.解放思緒
6.讓心年輕
7.行的智慧
8.耐心的可貴
9.分割時間
10.我思故我在
11.冷靜的眼
12.自我表達
13.動一動生活
14.重質
15.放心眼去旅行
16.找出平衡點
17.把苦說出來
18.從小窺大
第三篇 調適心境
1.小人物大志願
2.忙而不盲
3.生命的財富
4.理想不是空想
5.大鞋小腳
6.錢滾人
7.生活價值觀
8.肯定的喜悅
9.餘年之樂
10.心靈之約
11.納言
12.遠近之見
13.減輕壓力
14.表裡合一
15.人我之間
16.爭取
第四篇 留一些空間給自己
1.愛得有自覺
2.單向情
3.珍惜擁有
4.做你自己
5.我在哪裡
6.遠離冷漠
7.拒絕第三類接觸
8.珍愛自己
9.不怕錯
10.立己
11.磨性
12.自律
克萊斯勒汽車大亨艾科卡曾說: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走對了路,那麼,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堅持下去。生命是一段考驗的歷程,也是一段自我磨練的過程,堅強的人,能夠走到自己理想的境界;怯懦的人,除了自憐自艾外,只是望著日子歎息。有些人認為順境便是幸福,但是,生命中哪有完全順遂的歷程呢?誰沒有嚐到失敗的經驗呢?
我寫這本書的意義,便是期冀你以開朗的胸懷走出生命的陰影,找出生活的盲點,讓日子少一些無謂的愁慮,多一些可以快樂的希望。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時空裡,讓自己擁有無限的喜樂與滿足,就只有靠自己腳踏實地去過生活,實實在在地生活,才能擁有最紮實的生命。
雖然生命中總免不了一些煩憂的缺陷,但是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心力努力地去耕耘自己的人生,誰說你無法輕舞在生命的殿堂裡呢。許多人過於庸人自擾,甚至過於悲觀式地面對生命,以致於把生活弄得一團糟,生命只有一次,何苦把心眼蒙上黑紗,看不清自己,認不清人生。
這本書是我面對人生各種現象與經歷所寫下的心得,希望能讓你更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進而擁有更多的快樂。當個迷途羔羊,當然不快樂,不要輕易地迷失自己,做個有方向感的人,才能真實地實踐生命,也才能享受到生命中的各種快樂。
無情說法
去台大參加弟弟的畢業典禮,在多日傾盆夏雨後,艷陽首次露臉的日子。
校門外、校園內,早已是人山人海,一對對揮汗的中年夫婦各自擁簇著一位黑衣人,一束束璀璨的鮮花佈滿校園,在移動中與烈陽爭艷,空氣中隱隱有鳳凰木的芳香及流動的笑聲。我們找到弟弟了,也見到八十歲的爺爺奶奶、爸媽、弟弟女友、小弟、妹妹、三叔,因為弟弟拿到碩士學位,年老的爺爺奶奶從南部北上歡欣來祝賀。
大夥尋了個有樹蔭的角落坐下,眼前,儘是一串串社會新鮮人亮麗的笑聲,那份歡喜與閃爍的陽光與花朵與黑衣與汗水交織成片了。
看到這些滿懷希望的年輕大孩子,使我想到七年前自己畢業的日子,也是這樣的艷陽天,也是一份白淨的心情。可是,畢業典禮之後開始日復日的工作,才在白淨的心境上寫上黑字,也才開始認識人生實相。這是一段將幻相剝離,了解自己身心狀況,進而肯定實相的過程。回想起來,我對社會大學的珍惜,更甚於在大學(雖然我那麼喜愛自己的學校),因為現實社會引我將自己學來的書本知識釐清、反芻、肯定,化為生命體驗。
想想眼前這些相聚合照的同班同學,跨過這場畢業典禮就要各奔前程,每個人將因為工作環境、個性、因緣而有不同發展,有的人可能開始困頓於現實,認同潮流與價值;有的人可能開始現實與夢想間的拔河;有的人雖也在工作環境中遇挫、徬徨,依然忠貞於內心的成長,持續叩問真理。
飛離了校園,故事便起起伏伏,潮漲潮落地上演著。
多年後,自同一個班上畢業的大學同學再相聚,將各自有其專業世界和人生價值,但是,再怎麼樣的際遇不同,所體驗的生命本質,如無常、苦、無我等,必會相同。
無常。我們必然會體會到一切事物是隨因緣條件而變化的,相聚的人終會分離;現存、擁有的事物日後會改變;甚至連自己的這顆心也是在無常中流轉的,此刻信誓旦旦的心願,過不了多少時日,就會漸漸變化了。
存在的本質是苦。以個己生命要面對真實人生,遭遇的種種境界是苦,耕耘、流汗、受挫、氣餒,再耕耘。人際關係是苦,人生的老病死也是苦,種種故事在我們週遭上演著,你我都曾經歷。
無我。外在與內心的諸種變化其實都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沒有實體的,不能由我主宰的,這才是「無我的真義。人,只能隨著自己的應盡責任,去做好份內的角色,專注地體驗生命真義,不要攀求什麼,因為勉強與執著的結果,往往是苦。
我們需要以冷靜的眼調和肉軀的覺受,使眼有身體的引導以行動,身體有眼的冷靜以緩和情緒,剝去文字障、知識障、自我障,純粹地體驗人生。如此「無常、苦、空、無我就翻轉過來,成了「常、樂、我、淨的境界。
岑華,是我未曾謀面的朋友。並且是在編輯岑華新書《留一些空間給自己》的勵志館主編邀我為書寫序時,才第一次讀到她的作品。
她的文章讀來四平八穩,充滿均衡的質素,且是把她於生命的藍圖都仔細規劃,一一寫出了。讀時,我想,岑華是怎麼樣的人呢?相信是認真地體會著生命,且對生命有好些理想及珍貴哲思,便把這些寶貝提出來分享給世人。
岑華年齡與我差不多,且都是來自輔大校園,但她學經濟,我學文學,校園中不曾相識,但仍是親切的同學。這本書《留一些空間給自己》感覺即是她為自校園步向社會的學子而寫,提出個己生命於人世的努力、如何自處、如何調整、如何應變,如何地認識生命,點點滴滴,她均細微地照顧到了,彷彿就在呵護初涉社會的學弟妹一般。
我希望的倒是,讀者能透過這些篇章、這些白紙黑字,化為具體的體驗,不要停留在思維的階段,說食不飽,實踐了才是自己的。如此,每個人亦能活出一套自己的哲學,來與眾分享。
雲巖禪師有句知名的偈語:「無情說法,無情得聞。此偈一出,天下許多有情人都深受感動,因為真正的呼應了人們生命的體驗,比起「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宣說更為動人。
岑華的文字亦在理性平實中說出了生命的方向,沒有多餘的雜質,這樣的說法能溝通大部分的人心,值得讀者逐一品嚐。
但是,別忘了孔子說的「天何言哉,而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每個人都有極限,都離不開宇宙法則,每件事都有盡頭,草不度秋、花不度季、人不度百歲,除了讀文字經書之外,別忘了閱讀生活這本大書,仔細聆聽無情說法。
無情說法,無情得聞,這將是每個人與大化溝通的美妙經驗!
第一篇 花一分鐘思考
看過旋轉的地球儀嗎輕輕轉動手指頭世界便被把玩在掌間我們都可以是生活殿堂中的國王要怎麼生活是自己的事
Have you ever seen the whirling terrestrial globe?Revoling it softly with your hand,the world is played in palm.All we could be the king of life palace.How to live is your own business.
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不可能全然平靜無波,總是會有一些風浪存在於生活中,當失意,頹喪,失落如海嘯般地迎面襲來時,我們必須學會以更厚實的心來阻擋它的侵害。建立相當程度的信心,是戰勝生活的有力武器。
信心就像顯微鏡,可以讓我們認清事實的真象,進而有足夠的勇氣接受任何的挑戰,相信天下無難事,那麼就真的天下無難事了。
有位鄉下的年輕人,他對陶藝一直很有興趣,於是他帶著身上僅有的五千元,隻身到台北拜師學藝,開始時,他做的東西並沒有什麼特色,而且出來的陶也總是四不像,他的師兄便常常調侃他說:「小子,你根本不是這一行的材料,趁著老本還沒吃光前,我看你還是回鄉種種田算了。但是他並沒有因而氣餒,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出一些好的陶品出來,因此,只要一閒暇他便在陶藝室做陶,僅管把手都磨粗了,他還是堅持心中的執著,終於在他的努力下,他陶的技術愈來愈靈巧,做出來的東西精緻而有獨特的風格,因此也為他在陶藝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信心可以讓我們邁向成功之路。相信我們自己潛在的能力,雖萬難橫阻在前也無法阻怯我們前進的勇氣與毅力。喪失信心便容易否定自我,如果在心中就先對自己說:「我不能。那麼再容易的事也做不好,就像是穿針線一樣,許多人認為那是件難事,事實上,只要有信心,再細小的針孔也可以順利地把線穿過去。信心能產生無形的力量,讓我們把事情做得好,因此在做任何事之前,不妨在心中大聲地告訴自己:「我能,我一定能。那麼你會發覺,你將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目標確定之後,只要適時地加放些信心在裡頭,目標將是指日可期,成功的碩果往往是屬於有信心的人。
建立信心是自我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不要讓自己成了縮頭烏龜,放膽地向前走,生命之路需要足夠的勇氣與信心才能走得穩健。不要讓自己的怯懦跳倒自己。絆
‧細心的人擁有世界;粗心的人看不清世界。
‧不懂得運用信心的人,無異是丟棄一把成功之鑰。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在現今講求自我包裝的時代裡,愛美的女性總是把自己的臉當調色盤般地抹紅抹綠,其至不惜整型美容,希望讓自己的臉孔看來更美些,事實上,一張臉如果堆滿過多的化粧品,縱使美了,卻失去了真,而這種美也顯得不自然,美是什麼呢?當然不是建立在一堆化學顏料上,高雅的氣質才是最自然的美。
你是不是曾經為自己長得不夠俊或不夠美而發愁呢?其實那是多慮的,因為真正的美是發自內心的純與真,就像大自然的美,它不需要任何外加的顏料,並不是一張姣好的臉或傲人的身材就有資格夠得上是美,與其過於刻意包裝外在,不如先美化內在,讓厚實的內涵投射在外表,做個自信而自然的人。
幸福是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事,因此想要擁有真正的幸福,只有用「心去追尋」,而不是用「外表」去掠取。外表是最經不起歲月的考驗。一群年輕男女在戲院外等著戲上演,其中一個男孩對站在他身邊的女孩說:「妳很漂亮,但是看久了會膩。」女孩瞪大眼睛說:「怎麼會呢?」男孩毫不諱言地便說:「因為妳太缺乏內涵了,不開口說話還好,一開口說話,唉!就嫌美中不足,外表的美只是短暫的,只有高雅的言行才是恆久的美。」
‧追逐美麗的外表,就和追逐夢幻一樣的不實際。
‧天下沒有最美的人,只有最美的心。
‧生活得愈自然愈好,刻意地追尋遙不可及的願望,只是在浪費生命。
人在一生中總或多或少會犯下錯誤,錯誤的產生往住是因為欠缺思考。我們都不是聖哲或預言家,對於所有的未知能夠瞭若指掌,但是,如果能花些時間去思考,即使不能把事情看得透徹,至少可以減少犯錯的機率。選擇一天中頭腦最清晰的時候去思考,將紊亂的思緒理出個頭緒,就像篩選米粒般,汰劣存優。
有時我們會因為失去冷靜與理性而與人發生衝突,如果能在衝突產生之際,花一分鐘的時間好好地沈思,便可淡化衝突所造成的後果。當我們欠缺思考時,也是最容易做錯誤的決定,一位英國哲人曾說:「人的頭腦是個構造十分複雜的東西,裡面裝了許多事物,如果不加以思考,許多事物便會糾纏在一塊兒,我們的眼可以看許多事物,但是,只有思考才能幫助我們做抉擇。」
生活如果如吃稀飯般,囫圇吞下,如此的生活必定會有許多的缺憾。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在邁開腳步之前,不得不加以思索,生活就和經營事業一樣,需要冷靜的思考,周詳的規劃,才會有令自己滿意的成果。
在忙碌的生活中,花一分鐘的時間去思考,並不是個奢侈的想法,將所有的沈思累積起來,便是最佳的生活智囊。
我們很容易浪費許多時間而毫無知覺,鮮有人花一分鐘好好地去思考,不要小看那短短的一分鐘,生命中有許多轉捩點都是在瞬間促成的。一分鐘也許很短,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分鐘之內就有多少嬰兒誕生?世界上就發生了多少事?不要低估每一個一分鐘,多花一分鐘思考實在是避免錯誤最好的方法。一位大學教授對他的助手說:「即使只是一分鐘,對我來說都相當重要,因為在一分鐘之內,我可以多蒐集一些資料,多想些事情,凡事考慮得愈周到,結果會愈圓滿。
從水晶球中看世界
世界也許繽紛多彩
但終究不實際
生活中不要有太多虛幻式的遐想
便不會有太多失落的情愫
4.放空心靈
聰明反被聰明誤,自認聰明的人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很多事物,但是誰能拍胸脯說:從來不會判斷錯誤。過於主觀,有時候容易產生偏差而變成固執己見,食古不化,打個比喻,如果要在旅行袋中裝很多東西,勢必先讓它處於真空狀態,空間愈大,能容下的東西自然愈多,人的心靈空間也是如此,適度地放空,好好想想,什麼是自己所想放的事物,井然有序地填補它,而不是像搪塞棉被中的棉絮般,亂擠亂放。
許多上班族來匆匆、去匆匆,不知道生活的樂趣在哪裡,心中堆滿了廢物,日子久了,便大歎自己只是工作的機器人;社會人在生活的街道上奔走,像拚命三郎似的,不知道生活的品質在哪裡,日復一日,只覺自己像金錢的追逐者。
現實生活的壓力很容易讓生活僵化,表面上是在生活,其實心靈早已長繭蒙垢,如果不適時清理,便會因紊亂的心靈而自覺煩悶,生活就像是背著厚重硬殼的蝸牛,遲緩而無勁。生活需要智慧,而那一份智慧來自於清淨的心。過與不及都不是很好的生活態度,大智若愚實在是最聰明的生活方式,不要認為聰明便能擁有較多的快樂,懂得放空自己的心靈才是真正的聰明,也才能實質感受到生活之趣。
沒有談過戀愛的人應該也是生命中的一種缺憾,有些人因為自己的個性、環境或理想,使得自己錯失了去愛或被愛的機會,事實上,愛情和工作是不會衝突的,甚至對於生活也有潤滑的作用,因此,適時地做個戀愛中的人,不僅可以為生活加些炫爛的色彩,同時也能體會更多生命的意義,狹隘地只是為自己而活,不如和所愛的人一同面對生命,如此的生命絕對比一個人生活來得豐富些。
戀愛中的人總免不了說些情話,情話就如蜂蜜一樣,甜蜜而耐人尋味,它也進而促使了兩人間的情感更為濃郁,它就像強力膠似的,可以將情感緊密地交合在一塊兒。
溫柔的關懷與愛護是情話的肢體語言,談戀愛少不了情話,而夫妻間也需要情話當潤滑劑,婚姻應該是愛情的延續,許多人只在乎它對生活的責任性,而忽視了注入更多的愛情,因此,許多夫妻相處久了,便失去了親密感,甚至淡化了情感,於是致命的外遇問題或爭吵便在無形中蘊釀成。
有緣結為夫妻是人生中相當可貴的事,因此應該細心地經營它,不要認為結了婚便是愛情的告一段落,只周旋在彼此的權利義務上,夫妻是永遠的戀人,適時地說些情話,讓彼此的愛情與歲月同增長,如此的婚姻生活才會甜蜜。
婚姻生活必須兼顧愛情與麵包,盡量讓兩者達到平衡點,可以減少婚姻中的摩擦。愛情是一種溫暖的鼓勵,也是一種力量,可以增加製造麵包的能力,不要吝於說些溫暖的情話,讓愛在彼此的心中延續,婚姻便是種很恬美的生活。
柔情蜜語是美滿生活的要件,不要讓粗言粗語破壞了生活的和諧感,愛,除了以行動表示外,更需要言語的補助。
從井底看世界,所望見的只是井口的那片天,井口外的事物便一無所知,世界因而顯得狹小,然而如果跳出井底,你會發覺,世界遼擴得令人興奮。心胸狹窄的人就猶如在心中築個井,拘限自己的思想,望不見快樂的天。
每個人對於自己所望見的世界及感受的生命都因心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唯有放開心懷,對於事物的看法與想法才不會陷於狹隘、愁霧中。
大偉服務於電腦公司已經三年了,但是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下,使得他鎮日愁眉不展,心情處於極度的憂鬱中,他所愁的是,一直無法在工作上有所晉升,想增加收入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他的精神狀態處於慵懶、頹喪中,彷彿世界要在傾刻間倒塌似的。他的這種對於生活的狹心症,讓他陷於極度的不快樂中。工作帶給你壓力嗎?生活帶給你不如意嗎?無憂的歲用只是一種仙境,失意也好,困頓也好,寬寬心吧,把心眼弄狹了,無異是自掘痛苦的深淵。
快樂與困惱往往只是一線之隔,想法一旦走錯方向,便看不見快樂之門。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是心胸寬廣的人只當它是人生的考驗,並不會因而懷憂喪志,寬廣的心經得起人世間各種的衝擊,甚至愈挫愈勇。
每天我們都必須面對生活,如果能讓心胸寬廣些,日子會比較好過,更何況人生一場,何須過於計較呢?心的領域是具有可塑性的,無謂地鑽牛角尖,無異是自尋生活的枯井。
美國州立大學社會系教授在演講中曾說: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他的心,而心決定一個人的意志與思想,命運並無好壞之分,一切只是心志的問題而已。
生活原可以是種愉快的體驗,不要以瓶頸的心態處世待人,把心眼放寬些,還有什麼事那麼惱人呢?
‧把心胸放寬,對於事情的看法便能較為客觀。
‧心要細,但是不要狹,狹心的人只會為自己製造更多的愁慮。
人所以不快樂
往往是因為過於在意旁人的眼光
我們都是凡人
何須讓單薄的心負荷過多沈重的包袱
不要讓心像個倉庫
不是絕對需要的事物
就把它丟棄吧
當一粒麥落下時,天真的小孩會撿起來瞧瞧,在他們心中,每樣事物都是新鮮的;年輕人卻一腳便踩過去,連瞧都不瞧;而老年人根本不知道麥子落了。心境的蛻變,隨著年歲與人事經歷而有所變化,然而,無論在哪個成長階段,如果我們在內心深處能保有適度的純淨,生命便顯得清新,猶如清流,不含現實生活的渣滓。
年歲愈大,快樂的程度也愈少,並不是生活中快樂的種子少了,而是因為心中堆滿了太多俗事俗慮的殘渣。在人群中鬥心鬥智,作一場又一場的人生之戰,誰不會感到疲累呢?適時地在生活的空間中留個角落置放乾淨的心,你會發覺,生活是可愛的體驗,而不是可憎的夢魘。
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而這些看法很直接地關係到生活的態度,如果我們能以單純的心來處理複雜的事理,許多糾結的情結都可迎刃而解,把事情單純化,繁中取簡,簡中取易,鑽牛角尖只會把生活攪得一池混水。
想得單純,並不是幼稚或過於天真的想法,而是將事情的看法導向光明面,讓生活觀趨近樂觀性,唯有對於生活的態度正確,才能讓我們過得自在、適切。
憂愁的開始,便是我們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有時候我們只是在單一的問題上,為它製造更多的問題,而那些問題,並不是外在所加諸的,而是自己所給予的。
天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於每一個問題的發生,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煩憂過度,以抽絲剝繭的思考方式來面對事情,自然能為每個問題找到合理的解釋或處理之道,不要做個容易製造問題的庸人,所謂庸人自擾,那不是很傻嗎?
有人說:時間不夠用。也有人說:「不知道怎麼過日子?」對於生活的態度,因人而異,但是要擁有快樂的生活必須懂得珍惜、善用時間。時間就和生命一樣的可貴,許多人生活得十分徬徨,在人生的十字路上徘徊猶豫,左顧右盼,瞻前顧後,卻還是在原地打轉,生命中真有那麼多的困惑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如果它所堆積的只是愁鬱,可說是最不懂得善愛自己的時間。
失意的人通常最會浪費時間,總是把過多的時間花在回想、歎息中,為自己製造一大堆的問號,不知這樣地錯失時間,只會在無形中喪失更值得珍惜的事物。浪費時間是最愚昧的事,你除了更老之外,一無所獲。
痛苦的經驗應該以最短的時間把它消化完,然後積極地去尋找另一個快樂的消息,一味地逗留在痛苦中,只會更痛苦,適時地轉移生活的重心,也許就能見到另一道希望的陽光。時間是十分珍貴的,即使拿一億元也買不到一秒的歲月。當新的一天來臨時,不要帶著昨日的夢到今日的舞台上,該丟棄的思想,便要大方地丟棄,該做的事,便要儘可能地去完成,與其坐著興歎懊悔,不如積極地努力實踐,畢竟,滾動的生命遠比滯礙的生命來得充實。
在漩渦中學游泳,永遠也學不好,只有在順暢的水流中才能游出樂趣來,生活亦是如此,善用手邊的歲月才能擁有充實的生活,時間是供我們運用、實踐的,應該把它用在追尋快樂上,而不是停留在回憶中,為著一些逝去的事物感傷。
時間一秒秒過,我們也一天天在老,不懂得珍惜歲月才是生命中最可歎的事。
‧生活十誡:浪費時間,庸人自擾,作白日夢,自怨自艾,孤芳自賞,卻言而不行,薄情寡義,得意忘形,為情所苦,好高騖遠。
生命是既脆弱而又有限的,它不可能如電影情節般,可以再生再造,甚或永遠停留在美好的片段中,因此,與其輕率地浪擲它,不如盡最大的心力珍視它,畢竟,用心走過的歷程一定比草率而行的歷程更值得玩味。
人的思想就像是難以理解的程式,每個人都有他自我的想法,有些人自命不凡,有些人妄自菲薄,姑且不論哪一種想法是對或錯,其實,享受平凡是很好的生活態度。平凡,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人間的苦悶有時是來自於刻意地追尋不平凡。
生命本是一件平凡的事,成或敗並不能讓它變得不平凡,成與敗只是人生中的考驗,並不是成功了,生命便有了不平凡的意義,也不是失敗了,生命便枯朽無意義。活著就好好地享受來自生命的律動,平凡或不平凡並不重要,畢竟,生命的本質在於真實。
名聲顯赫的人與凡夫俗子,哪一種人的快樂比較多呢?很難有定論,然而,懂得享受平凡的人,心中的喜樂一定比較多。放眼滿街的人潮,你會發覺,人真的是很平凡的,所有的不平凡只是自我的偏見所使然。我們可以在街角巷口中,輕易地發覺許多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他們的臉上都有許多笑容,那種笑容是極盡自然的。生活得愈自然,便是一種莫大的快樂,試著放下一些過於沈重而不平凡的擔子,給自己一個可以自由呼吸的平凡空間,你會發覺,心中充滿了莫名的喜樂。
‧許多人高估了自己的價值,總以為自己的存在是至高無上,看不得別人好,也見不得自己的差,把別人擋在牆外,把自己鎖在幻想式的理想國度。
‧平凡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許多人將生命中的債
扛滿一身
害苦自己
累壞心靈
不要以還債的心情過日子
只要做好自己
生命中哪有債
你有沒有工作狂呢?看看自己一天中花了多少時間在工作上?工作對生活很重要,但是不要成為工作機器,而是真正地熱愛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工作就猶如身體和衣服一樣,兩者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有些人為生活而工作,有些人為工作而生活,但是,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生活才會有較多的喜樂。
羨慕那些高薪階級的人嗎?其實根本不需要。工作的本身並無貴賤之分,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甘苦談,也自有其樂趣所在,不要忽視自己的工作價值,那只會讓你產生職業倦怠症,甚或做一行怨一行。拿薪資的多寡來衡量工作的價值,真是大錯特錯,因為工作的本質是需要受到自我的肯定才能體會其中之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忠於自己的抉擇,讓工作不只是做為餬口的工具而已,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當然,更不要拿自己的工作和別人比較,那就和比身高一樣,毫無意義。
一位成名的音樂家在他的自傳中曾說:「我熱愛我的生命,更熱愛我的工作,雖然音樂這份工作必須付出很多心思,但是我把它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荷,因此,我的生命因我工作的內涵而愈顯豐富。人無工作,就猶如魚缺水般,生活了無生趣,因此建立正確的工作觀是掠取生活樂趣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並不是只有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才是工作,我們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專長或環境來決定自己的工作方式,在自我選定的工作模式中,運轉出生活的紮實感。
在這個講求真本事的時代裡,只有靠自己工作努力賺來的錢才最真實。一技走遍天下,無技寸步難行,但是即使無技在身,只要有心,多學習,多磨練,還是可以為自己創出一片天。工作,就是磨練、學習的最好機會。
一位富家子在千金散盡後,沈痛地說:以前我根本不喜歡工作,因為我家太有錢了,每天身上總有好幾萬元零花,要我工作拿死薪水,一點意思也沒有,我可以在一天內花四、五萬元而面不改色,但是現在我後悔了,後悔沒有好好工作,沒有一技之長,我深深覺得,只有工作才是生活中快樂的泉源,工作,也許不一定可以累積財富,但是卻能讓人從中得到許多金錢買不到的經驗與快樂。
打從出生開始,我們便不斷地在學習許多事物,如果不去學習便不會進步,日子久了,人便會落伍。學習並不是摹仿,而是對不了解或想知道的事物作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將它轉換成自己的智慧,能讓我們一輩子受用無窮。愈懂得學習的人,生命便愈有希望,就像是一株勤加灌溉的樹木一樣,必定長得較好較快。社會不斷地在變遷,生活已不再只是件單純的事,生存就必須具備更多適應生活的條件與能力,故步自封,不求進步,只是生活的殺手。
曾經有個少年,家境富裕,鎮日遊手好閒,儘管父母為他請了許多家教,但是他就是不好好唸書,十八歲時便和一位女孩結婚,但是他只知沈迷於麻將桌上,後來在他父親經商失敗後,他也和那位女孩離婚了,直到三十歲時仍一無所成,為了生活,他只好開始上班,踏入工作之列後,他才恍然覺悟自己書唸得太少,蹉跎了太多的歲月,過去種種就像是惡夢,他自悔地對自己說:「如果我當時能好好多唸點書,今日絕不致落於如此田地,我的父母給了我優沃的生活,是我自己把它糟蹋了,過去的我真是無知透頂了。他的好友便拍拍他的肩對他說:「老兄,過去的事就不要多想了,其實你現在重新開始也不嫌遲,知識的學習與汲取是不分年齡的,人要是停止追求新知,不增廣見聞,便很容易為社會所淘汰。」
在現實功利的衝擊下,學歷已漸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真本事,事實上,學歷也許並不能肯定什麼或者為自己換來謀生的鐵飯碗,但是,它卻是能讓自己好好學習的階段,只是許多人都偏離了軌道,混個畢業證書了事,虛度大好的學習光陰。生命中有太多的事物,一旦錯過了,便沒有彌補的機會,在這兒我想提醒的是,學歷可以是不重要,但是學習卻是相當重要,尤其是踏入社會後我們更需要學習,好學勤習的人,他已經比別人擁有較多的生命財富,也更能把握人生的方向為生活理出個頭緒。
不知學習,不學無術,只會讓自己捉襟見肘,時時感到困頓,反之,活用知識,廣獵見聞,便能讓自己活得更有自信,也更能對事物的處理方式運用自如。
‧拒絕學習,便是拒絕成長。
‧停止學習的精神,生命將加速老化。
現代人崇尚速食式的人生哲學,急功好利,短視而缺乏毅力,喜歡撿便宜卻難有擔苦的勇氣,吃了一點兒苦頭便懷憂喪志。有一次小慶和幾位好友一起去爬山,誰知道他腳下的那雙鞋很不爭氣,走到一半時便不管用了,當他決定放棄再往上走時,一位頭髮略白,眉目和藹的老先生便對他說:「年輕人,這麼點兒苦都吃不了,哪像年輕人?再往上走幾步就到山頭了,你就可以俯瞰到很美的風景,看看我,我的鞋子都磨破了,還不是照常走呢?」
完全順遂的人生絕不是最耐人尋味的人生。偶而吃些苦,不僅可以鍛練耐力,同時也能讓自己更禁得起考驗。人生的際遇似海,誰能拍胸脯說:一輩子都風平浪靜。訓練自己禁得起吃苦,那麼當生命中的苦痛來臨時便可以處之泰然。有時候我們只是被自己所擊倒,並不是真的失敗了,唯一能讓我們不戰而退的因素便是害怕吃苦,不願吃苦所致。一位汽車修理技師在經過五年的自我磨練後,終於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他頂著微禿的額頭,面露笑容地說:在我當學徒時,真是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悶氣,但是我並不把吃苦當一回事,現在我總算熬出頭了,並不是我有過人的智慧,而是我比別人更能吃苦,甚至甘之如飴。許多人因為害怕吃苦而放棄了原本可以達到的目標,因此,很難有滿意的成就。當我們害怕吃苦,成了溫室裡的花時,生命也同時潛伏著危機,畢竟一味地挑甜的果子吃,一旦吃到苦的一定很痛苦。如果一味地只知養尊處優,習慣在順境中生活,一旦面臨逆境的折難,一定承受不住。其實,吃苦是一種藝術,過程雖苦,結果必然可喜,實在沒有必要埋怨命運的不公平或怨天尤人,因為吃苦的人生,更有內涵且收穫更豐富。
年輕時多吃些苦算得了什麼呢?總比老了再吃苦要幸福多了。
窮人富人都不快樂
只有做個知足的人才快樂
試圖填滿自己的慾望
是讓自己不快樂的陷阱
書號:F1036
裝訂:平裝
尺寸:13 × 20.9 × 1.1 cm
類別:哲學類
分類號:177
頁數:240頁
重量:24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957321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