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江湖:金庸小說的眾生相—金庸的武林3



作者:楊照

出版日:2024/05/10

定價:380元

優惠價:79折300

內容簡介

在喧嘩巨變的時代,

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

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金庸三大長篇經典──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的重讀與新解

 

楊照說,我們再難找到像這樣的作者──個人高度的天分、生活的閱歷,加上時局的各種條件,湊在一起,才出現了金庸!

《天龍八部》以「非人」形象混跡在人間來建構寓言,也隱藏了類似《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的奇怪主題?《俠客行》呼應了蘇軾詩句「人生識字憂患始」,而石破天和古龍筆下的楚留香,竟有個有趣的連結?

《笑傲江湖》的令狐冲是段譽加蕭峯的升級版,更像是從春秋時代活過來的人;《鹿鼎記》的情節推進,全在韋小寶的語言表演,其中更暗藏中國社會最畸形的權力來源?它是「反英雄」小說的經典,更是金庸對歷史解釋的顛覆反思。

冤枉與誤會,情感上的偏執,「主角不像主角」的逆寫、民族觀念的轉變……,金庸在敘事、佈局乃至思想上都不斷突破、寫到極致,經得起每個人從不同的生命經驗來接近叩問,也將武俠小說推至難以超越的高度。

在閱讀金庸的共鳴共感中,江湖不老,我們終能再會!

 

【經典重讀四大看點】

◎從金庸的生平  探看金庸小說的創作背景

◎從武俠小說系譜  探看金庸寫作技法的突破與新意

◎從「俠」文化的歷史源流  探看金庸的人物創造

◎一種  既在金庸之內又在金庸之外  的閱讀樂趣

 

「金庸的武林」系列──《曾經江湖》《流轉江湖》《再會江湖》

◎繼倪匡之後,完整評析金庸十四部小說的誠意之作

◎歷史的、文學的切入視角,帶你讀「懂」金庸

◎封面視覺出自香港知名畫家李志清水墨金庸繪作

◎2024為「金庸百年」,重讀金庸的起點

──新世代認識金庸的起點,可能是影視作品、改編漫畫,甚至手機遊戲,但文字仍是「起點的起點」。透過文本的帶領重讀,探索「武俠」對當代華人的情感意義,揭密金庸小說足以創造下一個百年的技藝內涵。 

 

各界推薦

知音推薦

宇文正  作家

宋偉杰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祁立峰  《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邱健恩  金學研究者

張大春  作家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馮翊綱  相聲瓦舍創辦人

 

詩,可以興,觀,群,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金庸小說也可以的。年輕時,它甚至是我的交友寶典,辨識人格、性情,確認「理想型」男友的測驗題庫。重讀金庸,似乎隨時隨地,可從任一冊、任一段落開始。但是楊照的重讀金庸,是沿著著作的時間軸,有脈絡的,慢讀金庸。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極好的金庸導讀;而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更是一部可默默與之對話、切磋,不時擊節,啊,茅塞頓開!或很想要擊掌的知音之書。

──作家 宇文正

 

金庸百年,江湖再現。楊照新著重讀金庸武俠作品,不忘回首青少年時快速、隨意的亂翻書,此際更現身說法,逐章示範如何平心靜氣讀金庸——全面、系統、反思、比較式的細察慢讀。作者融會貫通文本分析,歷史地理,人物傳記,報業傳奇,影視改編,考據評論。在儼然構架、精妙文字中,全書再訪江湖武林,細說人情世故,辨析敘事譜系,探詢經典形成。在喧嘩巨變的時代,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宋偉杰

 

什麼叫俠?「群」、「我」之辨。

那些為了自身武功、地位、名聲、財富而去騙、爭、搶、奪的人,不俠。

蕭峯願以一人之死換取眾人之生,這般決斷叫「俠」。

郭靖畢竟為堅守襄陽而死,這回終局叫「俠」。

張無忌為調解明教與各派舊隙,將殺親之仇撇到一旁,這個判別叫「俠」。

令狐冲對尼姑避之唯恐不及,卻能在困難中扛起恆山掌門,這樣挺身叫「俠」。

韋小寶明辨小玄子能行王道,能為群體謀福,這片認知叫「俠」。

謝遜、鳩摩智、金輪法王終究覺醒悔改,這場徹悟叫「俠」。

楊照老師傳遞俠情,這套書寫叫「俠」。

──相聲瓦舍創辦人 馮翊綱

 

作者.譯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文化基金會」董事長,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目錄

序言:一位了不起的小說家

 

第一章 《天龍八部》:寓言裡的眾生相

01金庸個性與武俠特性的衝突

02《天龍八部》是一部失敗之作嗎?

03如何將庶民寫成英雄

04從蕭峯開始,重新審視民族主義

05書名裡的人間寓言

06珍瓏棋局:人們如何下棋,便會如何失敗

07深讀《天龍八部》的路徑

08掃地僧:以最高的武功行最深的慈悲

09金庸亂點親子譜

10香港意識與中原意識

 

第二章 《俠客行》:人生識字憂患始

01第一部正式引進臺灣的金庸小說

02比郭靖還傻人有傻福的男主角

03被冤枉的人間喜劇

04武學神功的「知識障」

05如何面對子女之惡

06反感武林的武林高手

 

第三章 《笑傲江湖》:權力的解藥

01升級版的段譽與蕭峯

02令狐冲:「病俠」的意義

03不齒以強欺弱

04守規矩的浪子和虛偽的君子

05沒有武林高手,只有政治人物

06東方不敗:「非個人化」的個人崇拜

07「邪惡」的葵花寶典

08對權力免疫的人

09無法笑傲的江湖

 

第四章 《鹿鼎記》:超越民族主義的小人良知

01逃避現實與道德朝聖

02反英雄小說

03語言表演與白日幻想

04油滑與天真並存

05純熟的小說技藝示範

06《鹿鼎》與《書劍》的同與不同

07「顛覆」明明白白的歷史

08歷史上真的沒有韋小寶嗎?

09滿洲人憑什麼留下來?

10中國社會畸形的權力來源

11武俠小說的結束在《鹿鼎記》

 

序文前言

〈一位了不起的小說家〉

 

《金庸的武林》三冊本的來歷,最早是二○一八年金庸去世後,我在「趨勢講堂」開設的系列課程;之後再轉換形式,成為北京「看理想」知識平台上的六十集音頻節目。這兩次的講述都留有逐字資料,再經整理而成目前大家所讀到的書籍內容。

因為是由講課、錄音轉化而來,不是直接書寫,文本中有較多口語習慣,也較鬆散,在所難免。

前後五年多的過程中,趨勢講堂、「看理想」平台的同事、學員、聽眾都給予相當程度的協助與建議,讓我的解讀不只能順利進行,還支持我以我所設計的方式來呈現。

我不只面對了金庸龐大的九百萬字心血成果,而且當然知覺圍繞著這些作品早已經存在、流傳著更龐大的相關評述與討論。從早年遠景出版社曾經出版的系列「金學」作品(後來由遠流接手),包括了倪匡、舒國治等人所寫下饒富意趣的著作,到近年來在兩岸都很受歡迎的六神磊磊談金庸,我都讀過,並留下很深的印象。

有印象,也就表示我盡量不重複他們走過的路,要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這樣的講述和書寫內容才有意義。我刻意避開的,是最多讀者容易有共鳴的寫法:將金庸小說裡的人物與情節放到我們的生活現實中,以金庸武俠來評述當代,乃至為我們的日常、平庸生活添加深度與趣味。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某些角色、某些場景可以讓所有讀者都深深記得,於是也就自然形成了讀者間的共同語彙,像是小龍女、滅絕師太、周芷若,到岳不羣、左冷禪,成為讀者描述、評論個性與行為的方便工具。延伸這種讀者間的溝通默契,很自然就有了「以金庸注我」、「以金庸注現實」的精彩著作產生。

而我之所以有意識避開這樣的寫法,一來是很佩服已有的許多這類文章、書籍,知道自己絕對寫不到那樣的等級,當然應該藏拙;二來是這種文章、書籍真正的重點在於觀察、凸顯時代、現實、生活,於是難免會在時代、現實、個人生活不同的條件變動中,失去了原有的基礎,而不再能引起認同。這種文章、書籍需要有不同時代、現實、生活條件的人不斷重寫,不斷提供新鮮的評述。

我比較想做,也是我比較有能力做的,是為不同時代、不同現實、不同生活背景的金庸讀者,提供一套關於小說內部文本的分析,讓不同的讀者都能從金庸小說中讀到同樣的深刻智慧。

對我來說,金庸的第一身分是傑出的小說家,因而他的成就也就符合米蘭.昆德拉對小說家的普遍、嚴格要求──「發現只能在小說中得到的新東西」。金庸小說裡有許多只能寫成小說、由小說來表達的體驗與感慨,我希望藉由我的解讀,讓大家明白這些珍貴內容在哪裡,又是如何在金庸的巧手下設計、打造而成的。

也就是以我累積了許多年的小說認識,去注解金庸武俠,而不是用金庸小說來注解我自己,或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生活。藉由更認真地從小說藝術與小說史的角度評述金庸,我沒有要將金庸拉近我們,讓讀者感覺金庸像是在我們身邊喝酒聊天的好朋友,不,相反地,我要提醒大家金庸的才智與小說技藝,和我們一般人有著多大的差距。更尊重、更佩服金庸的本事,可以讓我們願意更用心閱讀他的武俠小說,因而得到只有在微微仰望時才能得到的堅實收穫。

《金庸的武林》三冊本得以成書,要特別感謝遠流出版副總編輯鄭祥琳,她長年負責編印遠流版《金庸作品集》,不只對於金庸所有武俠作品能夠倒背如流,而且有過許多和金庸互動的寶貴、溫暖記憶。因而在甚至不需要查找原文的情況下,祥琳都能對我行文中關於金庸小說的許多轉述給予更準確的修改建議;也在一些牽涉金庸所思所言所行的段落,她提供了對金庸的認識,避免我做出不符事實、不適當的評述。因為她花下遠超過一般編輯工作的時間協助處理這套書,才讓讀者能讀到更緊實又更精確的內容。

不過當然,書中必定還有許多疏漏與錯誤,那都是我自己的責任,賴不了也不會賴。而任何我的缺失、不足,卻也絕對改變不了此書所要彰顯的最重要論點──金庸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說家,他的小說值得一代一代的讀者,不只是持續地讀,而且是持續認真用心地精讀下去。

 

導讀推薦

知音推薦

詩,可以興,觀,群,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讀金庸小說也可以的。年輕時,它甚至是我的交友寶典,辨識人格、性情,確認「理想型」男友的測驗題庫。重讀金庸,似乎隨時隨地,可從任一冊、任一段落開始。但是楊照的重讀金庸,是沿著著作的時間軸,有脈絡的,慢讀金庸。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極好的金庸導讀;而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更是一部可默默與之對話、切磋,不時擊節,啊,茅塞頓開!或很想要擊掌的知音之書。

──作家 宇文正

 

金庸百年,江湖再現。楊照新著重讀金庸武俠作品,不忘回首青少年時快速、隨意的亂翻書,此際更現身說法,逐章示範如何平心靜氣讀金庸——全面、系統、反思、比較式的細察慢讀。作者融會貫通文本分析,歷史地理,人物傳記,報業傳奇,影視改編,考據評論。在儼然構架、精妙文字中,全書再訪江湖武林,細說人情世故,辨析敘事譜系,探詢經典形成。在喧嘩巨變的時代,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宋偉杰

 

什麼叫俠?「群」、「我」之辨。

那些為了自身武功、地位、名聲、財富而去騙、爭、搶、奪的人,不俠。

蕭峯願以一人之死換取眾人之生,這般決斷叫「俠」。

郭靖畢竟為堅守襄陽而死,這回終局叫「俠」。

張無忌為調解明教與各派舊隙,將殺親之仇撇到一旁,這個判別叫「俠」。

令狐冲對尼姑避之唯恐不及,卻能在困難中扛起恆山掌門,這樣挺身叫「俠」。

韋小寶明辨小玄子能行王道,能為群體謀福,這片認知叫「俠」。

謝遜、鳩摩智、金輪法王終究覺醒悔改,這場徹悟叫「俠」。

楊照老師傳遞俠情,這套書寫叫「俠」。

──相聲瓦舍創辦人 馮翊綱

 

產品規格

書號:D4612

裝訂:平裝

尺寸:14.8 × 21 × 1.7 cm

類別:語文類

分類號:857.9

頁數:272頁

重量:370公克

出版社:遠流出版

ISBN:97862636149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