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理」與「情」和平對話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
我的工作讓我見過許多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屬於「快樂不可遇也不可求」的人。當我問他們,他們決定為自己前來諮商時,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改變?他們往往回答我:「我要快樂,我想要和大部分人一樣可以快樂!」。
我進一步的瞭解,他們所想要的快樂是什麼意涵?對他們而言,什麼是「快樂」?
然而,當他們說出想要的快樂時,我聽到的是,其實他們要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是那種煩雜混亂的思緒與情緒可以平息,可以不再上下起伏的感受到憤恨與沮喪而痛不欲生。
但我們的社會太簡化人性的生命經驗,彷彿只有「快樂」是一種唯一值得體驗的感受;只有「快樂」情緒是人類唯一合法與合理的情緒。
如此簡化人性的生命經驗,反應的是社會對於人心智的運作瞭解過於淺薄,也對情緒的功能與機制的一無所知。
所以當我有機會先賭為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新書時,欣賞之情便自然而生。洪心理師豐厚的心理學基底與豐沛的專業助人經驗,將人之所以產生受苦情緒、難以調適情緒,以及生活中的困境,做了充分的說明,並給予實際的因應方針。非常具系統的從個人生命的建造(自我的穩定)開始談起,特別著重在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生命接觸。
接著他談到了情緒的關照。我特別欣賞此部分的章節。台灣社會對於情緒的概念十分偏頗,總是將情緒經驗侷限在某一向度,若是經驗到所謂的負向情緒,就加以糾正、責備、撻伐、規勸,以一種幾乎是不人道的方式要人拼了命的積極樂觀。然而,人生並非如此,在生命的安排中,有時候我們需要沉澱、需要停止、需要整頓,這些都需要透過不批判的態度來體會情緒經驗,並溫和地允許情緒有一個空間被承接、被認識、被轉化。
再來,洪心理師談及了人際的關係,與在這社會上的存在方式等等課題,並以此推及到與世界的接觸與聯繫,最後再回到自己的生命,真實的成為自己,真實的與自己和好、整合。
在許多文字與敘述中,我看見洪心理師不斷的在人的理智與情感之間進行對話。當你閱讀這本書時,就彷彿有一位心理師,或是生命教練,正耐心地、溫厚地、充滿關愛地,對你說著那些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衝突與對立,是可以如何的消弭紛爭、化解矛盾、統合一致。
如果你用心感受,也用理智理解,那麼相信你在閱讀時,會漸漸的從認識自己出發,並且無形中,讓你的理性與感性獲得一把珍貴的鑰匙,終於把兩者的隔離之門打開,讓你的理性與感性都成為你的一部份,讓你真實的成為自己,與自己的各個部分連結,和好。
我自己也是長期閱讀洪心理師網路文章的讀者,非常欽佩的是他那保持進行的態度;那份態度是源自於他愛生命、體恤生命,更是有一份使命,希望這世界的孩子都能得到適切的關愛與撫育。他總是真誠的回應許多讀者的疑問或回饋,我想若不是真實的從這樣的分享與付出中找到意義,這樣的付出,其實很難持續。
我幸運的先閱讀了此書,真心的推薦給你。你會在書中的文字看見自己,也會在書中的引導看見生命成長的方向。洪心理師全然的將自己的專業所學與經驗分享出來,這本書因此厚實,祝福你在此書中看見你尋找已久的生命寶藏。
──摘自《跟自己和好》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