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
人生的目的
問:是否能請您多談談人生的目的。若說人生的目的是在於能活得幸福和愉悅,聽來真是胡言亂語。人生有太多事需要做,而這些事似乎都與輕鬆和快樂扯不上邊。當這世間每天都有這麼多悲傷事發生的當兒,一個人卻能沉浸在幸福中,似乎有點自私。
答:我相信人生的目的是幸福。那什麼是幸福呢?這中間又分成許多層次。最殊勝的幸福是獲得佛性;沐浴於佛性的境界是人生最快樂的境地。次一級境界是涅槃,在涅槃中成為一名阿羅漢(Arhat)。當然,此境界並不究竟,因為它無法給人完全的滿足,這時人的心靈仍有若干缺陷存在。但是處於涅槃中的人,已經不會再受無明之苦,所以這也屬於一種幸福的心境。然後,思及來世投胎時能進入六道中較好的境界(譯註:例如天人、阿羅漢等)的境界,也被視為一種幸福。但若墮入六道中較低級的境域(如畜生或地獄道等),那就有較多的痛苦了;也因為這樣,輪迴轉世後若墮入較低的層級是眾人皆不願意之事。我們都想要進入更高的存在領域,為什麼呢?因為在那裡會有更多幸福。
但是在今生今世之中,我認為每日要面對的生存本身,實際上是充滿希望的,雖然我們的未來並沒有任何保證可言。誰也無法保證明天的此時此刻我們都會齊聚於此。而我們仍每天辛勤地工作和生活下去,這純粹是基於一份希望。因此,源於這些理由,我相信生命是幸福;這是我的信仰。這不見得是種自私的想法。這份信念的存在是為了服務眾生,而絕不是要為他們帶來不幸。服務所意味的不只是自己享受幸福,還要去幫助其他的有情眾生得到更多幸福。我想這其中整個的哲學精義正在於此,也是所有基礎之所繫。所以幸福不是件簡單的事。
墮胎
問:請問佛教徒對墮胎的立場是什麼?
答:有關節育的問題,一般而言,佛教徒咸認為人的生命是極珍貴的,雖然許多人很會製造麻煩!所以,就這珍貴生命本身而言,我們是不鼓勵這麼做的。然而,今日全球面臨人口過剩問題--我們有超過五十億的珍貴生命,這是實情。這個問題本身還有另一個面向。今天,「北半球的人」和「南半球的人」之間所形成的巨大經濟鴻溝問題,在道德和實際層面上都是項謬誤。如果情形繼續惡化下去,可能就會成為亂源。由於雙方之間存在經濟差距,有大量難民湧入工業國家,引發許多社會問題,在歐洲地區尤甚。美國所受的衝擊可能較少,因為美國幅員遼兞,然而它仍面臨嚴重的犯罪問題。所以,我們應竭盡所能來彌合這條貧富差距的鴻溝。根據專家們的說法,地球上的天然資源,根本不足以供應南半球的人們也享有如今北半球人所享受的生活標準--即使世界人口維持在現今的五十億人。因此,人類如今面臨一項大難題。理性上而言,我們的確必須相當嚴肅地思考人口控制的問題。
一般而論,墮胎是負面之事,因為它是殺生行為。前幾天我讀到有關胚胎所擁有的權利問題。從佛家觀點來看,這說法是相當合理的。因為尚未出生的胚胎也一樣被視為一個有感覺、活生生的生命體。
例如說,一位完全的出家僧尼,其所要守的根本戒律之一,就是奉行不殺害生靈的誓約。已經完全受戒的僧尼若是殺害未出世的胚胎,即構成破壞僧伽誓言之大罪。不過佛教徒看待這些事情,基本上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你可能有個大原則,但也總是有例外的情形,慈悲性的殺生即屬此類。當然,一般而論,墮胎仍須極力避免。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墮胎也是種能被理解的選擇。例如說,如果母子的生命陷入極大危險,或是會替家庭帶來某些負面後果等等。
同樣地,在「安樂死」這個問題上,從佛家的觀點視之,若是要維持一個病患的生命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或是會因此為家人帶來困難,而且如果此人是處在失去心智功能的昏迷狀態時,那麼安樂死是可以接受的。當然要是這個家庭經濟充裕,而且家人也希望病人能繼續維生,這是他們的權利。但若環境極為艱困,病人再活下去會引起許多問題的話,那在這種特殊狀況下,安樂死不失為可行之道。墮胎的情形也一樣,但必須視情況而定。這就是一般佛教徒採取的立場。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