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中國歷史世界】
|
|
宮城谷昌光
|
|
十八年前,我去奈良做「新婚之旅」,這是妻子的願望。 我不解,為何要選在這麼近的地方?後來問妻子,妻子說,萬一她發覺我這人有異常,這麼近比較容易逃回來。我一想到妻子心底藏著如些無禮的念頭,竟然還能若無其事地和我並肩行走,直覺女人真是不可思議。 在前往秋篠寺途中,我們迷路了。這時,對面走來一位揹著書包的少女。奇怪的是,妻子說: 少女在早春的田間小路小步跑跳,我們跟在後面,若即若離。不久,少女進入寺門,那正是秋篠寺。好可愛的嚮導!到現在,我仍清楚記得少女淨白的襪子在田間小路晃動的景象。 包括這位意想不到的嚮導在內,我似乎有各式各樣的引導者。但是,唯獨進入中國歷史,我沒有人引導。我只能自己摸索,自己找門路進入。 大學一畢業,我開始寫小說,說起來我並不是專攻此道,只是將興趣由英、法文學轉至中國歷史。然而,中國歷史可容不得我如此的草率,它讓我覺得身上的衣物被剝得一乾二淨。對於赤裸裸的我,可以名之為「無知」。但是,這份無知讓我在開始認識中國歷史時,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無知。這麼說也許矛盾,但我也只能如此形容。 對於中國歷史,我從一無所知出發,才能體會出開始認識的喜悅。那時候,我興起寫中國歷史小說此一自不量力的念頭。 我心想,如果不採取站在講台對聽眾演說的方式,而把說者和聽者置於同樣高的位置,讓二者分別享受故事的樂趣,也許用這種方式,對我的寫作會有所幫助。 而更自不量力的是,我選擇古代做為題材。這個時代的史料只有甲骨文和金文,然而,我這人卻很奇怪,獨鍾於較漢字更早的古代文字。而且,還因克制不了想一睹白川靜博士大作《金文通釋》的衝動,居然厚顏跑到神戶的白鶴美術館索求,然後玩味當前漢字仍無可奈何的文字,想像古代的種種模樣,以此為樂。《箕子》(原名《王家風日》)便從中產生了…… (摘選自《天空之舟──小說伊尹》一書後記。文題為博識網編輯所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