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 作家訪談錄

【作家簡介】周非

周非(筆名),本名周飛,生長於長江之濱,少年時代愛讀書、思考,喜歡寫些古典詩詞。上大學學的是自然科學,曾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管理工作(擔任蕪湖市發改委副主任8年多),現主要從事文化的組織領導工作(擔任中共蕪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產辦主任),安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建有經教育部批准的「周非文化創意工作室」),杭州玄機科技公司顧問(大型動畫電視、電影《秦時明月》歷史顧問)。

自八○年代起,周非將文、史、哲、經與自然科學貫通起來,從研究、梳理中國文化發展脈絡著手,致力於人類問題的研究與思考,自2007年起,先後出版了《拷問歷史》(通過對中國歷史上被塑成偶像的十二個著名人物的解讀,系統批判了傳統道德觀與價值觀)、《非議歷史》(創造性地將中國按文化特徵分為十個時代,分析了「智謀文化」和「大一統文化」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中國歷史文化發展)、《諸子百家大解讀》(重新將諸子百家劃分為八大類,並提出我們應該要復興哪些偉大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神話的文化密碼》(提出復興中華文化要從復興中國神話精神開始)和《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等專著。

在文學創作上,寫有大量詩歌、散文、小說和影視劇本。愛情故事片《關關雎鳩》已完成拍攝(中央新影集團出品、高峰導演),電視連續劇《大碼頭風雲》(年代、偶像、傳奇劇)正在籌拍中,動畫片《魯班創造》正在製作中,大型旅遊情景劇《江山美人》正在打造中。

蕪湖市曾成功承辦過兩屆中國業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極富特色的「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周飛是主要組織者之一,具體承擔策劃、招展、布展、招商工作。

講座方面,在安徽師範大學講授「中國歷史文化」(納入學生學分),在央視城市頻道發展論壇、中博會高峰論壇、上海創意經濟論壇、安徽省「新安大講壇」、中國花文化論壇等做過演講和報告。

周非自認為自己不是個有學問的人,更不是一個史學家,而是一個時代的思想者。他的特點:一是知識面廣,善於聯想、對比;二是觀點新穎,較有創見;三是長於敘述,語言通俗、幽默;四是富於啟發,引人深思。

e-mail:zhoufei123456@sina.com

周非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oflyround
向你一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niyixiao


【作家訪談錄】

周非寫知識分子淪亡 期待復興
——2012-04-04《旺報》兩岸藝文版專訪

◎記者李怡芸【台北蕪湖越洋專訪】 |出處:2012-04-04《旺報》

「中國由盛轉衰,知識分子是關鍵角色。」現任安徽蕪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產辦主任,同時是安徽師範大學教課座教授的周非,曾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管理工作,也長期研究歷史與中國文化發展,新書《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乍看似對文代人失望,周非實則希望強調:中國的知識分子應來一場文藝復興。

自07年起,周非已陸續出版了解讀歷史名人的《拷問歷史》、重新畫分諸子百家為8大類並整理提出各自優缺點的《諸子百家大解讀》等,今年他則推出重量級新作《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從中國從盛唐至晚清處於挨打的情勢,剖析現象背後的文化基因,他指出:「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僵化,使得知識分子原本應扮演社會探索者、承載者、傳播者、運用者和捍衛者的角色失落。」從士到策士、謀士,最後到進士,一步步地淪亡。

周非認為,西方的強大關鍵就在文藝復興,而知識分子就是文藝復興的領頭羊,反觀中國因持續受到「儒教」的束縛,知識分子反而成了落後的幫凶,因此周非對於大陸當前在世界各地廣設孔子學院是不以為然的,他表示:「只能當孔子是個中華文化的符號,卻不能只宣揚孔子思想。」而他更進一步認為,當前係大國整頓、復興的階段,管子的主張應為當代最適用,但不論任一家之言,都各有缺失,當代知識分子應發起的文化復興,應該要整理、運用各家之言的優點,避其缺失。


用文學新形象宣揚中國文化真精神
——著名文化學者/《秦時明月》歷史顧問 周非訪談錄

◎出處:東北網【動漫頻道】

問:《秦時明月》作為一部建立在秦朝時代背景上的動畫片,讓許許多多的青少年也對那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並自發地查閱片中提到的古籍,甚至走上研究的路子。那麼,您對於受邀擔任《秦時明月》歷史顧問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周非:首先,我對此深感榮幸。我相信,這是一次宣揚中國文化真精神的最佳合作——我用理論文章、玄機公司用文學形象(即各歷史人物的動畫形象)。文學形象的作用,非常重要。絕大多數人,特別是青少年,是通過《三國演義》、《水滸傳》認識到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通過唐詩、宋詞認識到中國錦繡山河;通過《西游記》、《封神榜》認識到中國神話的。現在,時代在進步,時代的新精神,需要新的文學作品形式,不應該也不可能永遠靠在這些古典名著上做文章。也許很多年以後,很多人會說,我們是通過《秦時明月》開始了解春秋戰國、秦末漢初的歷史乃至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真能有這麼一天的話,那麼我們今天所做的努力就可以說是成功了。想到這一點,我覺得作為一個學者、作為《秦時明月》的歷史顧問,我肩膀上的責任重大。  

問:您即將出版一部新著作《諸子百家大解讀》,相信您對這段歷史有非常深的研究,您能給我們簡單評述一下動畫片《秦時明月》中所涉及的歷史背景和您比較感興趣的諸子百家典故嗎?   

周非:諸子百家之說最初源自於司馬談,即《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之父,他主要論述了六大家的思想,這六家是: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而後,劉歆和班固又將先秦諸子細分為十家,增加了縱橫家、雜家、農家和小說家。之所以稱為『家』,簡單的說,就是在某一方面有專攻並有大成就的人。以現代人的眼光來說,諸子百家就是當時社會的文化精英。上述的分類,從今天看,並不科學,更不全面,我會在《諸子百家大解讀》中,做全新的闡述。動畫片《秦時明月》的歷史背景,是正處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一個中央集權的新制度、新思想漸漸形成起來的階段。在過去的戰亂年代裡已逐漸遠離統治者的各『家』們,在新的時代裡又重新開始交融、分化,適合於專制統治者的『家』們,如法家、儒家等轉向了統治者的懷抱;而墨者因為弘揚俠義、平等、創業等平民精神,只能進入底層社會,為廣大平民所接受。……【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