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王道劍 (全套共5冊)

作者:上官鼎

定價:1,400
優惠價:69960


規格

共五冊
平裝;14.8 × 21 cm
作者:上官鼎
出版:遠流出版

各界推薦

歷史武俠小說不同於史學著作,其敘事不受限於史籍記載,可於史書失載或各書記載不一致處著力,作者可以自己豐富的閱歷和文學想像,講述動人的故事。兆玄兄的這本歷史武俠鉅著《王道劍》正是這樣的典型,這是他另一令人佩服之處。
歷史學家,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 徐泓
 

 
封筆近半世紀的上官鼎,近日以新作《王道劍》一書,重出江湖。對沉寂已久的武俠文學界重注新血,實乃武林之福也。上官鼎出道甚早,高中、大學時期,七年之間,以半職業武俠作家之姿,撰寫多部武俠作品,廣受好評。因其早慧,兼具國學素養,早年作品文氣斐然,格高意遠。或寫手足之情、朋友之義;或寫恩怨糾纏、鬥智鬥力;或寫豪情壯志、悲劇俠情。敘事大多繁而不紊,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筆下人物,亦皆有血有肉,豐滿深刻。大抵說來,其早年作品之結構、布局,乃至敘事手法,大多精采紛陳,深獲好評。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徐富昌
 

 
上官鼎先生既是武俠前輩,也是我師大附中的學長。去年十二月初,學長經由家父跟我通了電話,告知他即將出版一本八十多萬字武俠小說的大好消息。聽聞學長寶刀未老、重出江湖,我這個晚輩兼學妹真是又驚喜又感動,心想老前輩在人世間遊戲了一回後,終於「迷途知返」,「重歸本業」了。
武俠小說作家 鄭丰

內容簡介

融史入俠,揭秘明朝建文帝失蹤大懸案。
 
兼集俠義、武藝、歷史、政協、王霸之爭的武俠新震撼

 
封筆四十六年,武俠小說大師上官鼎,以長篇巨作《王道劍》重出江湖,全書約八十八萬字,共五冊。
 
以明朝「靖難之役」為創作背景,融史入俠,書寫出一段與真實歷史環環相扣的武俠世界,並根據近年學者最新考古發現,揭秘明朝建文帝失蹤大懸案,讀者閱讀此書,將感受兼集俠義、武藝、歷史、正邪、王霸之爭的武俠震撼。
 
《王道劍》全書具兩大敘述主軸:其一為承繼金庸、古龍及延續上官鼎自身的武俠敘事,上官鼎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許多嶄新且精采萬分的江湖人物與武俠招式;其二則奠基在真實的歷史上,以明朝「靖難之役」為主軸,從明太祖的酷刑談起,隨後轉進建文帝削藩,朱棣打起「靖難」旗幟在北平誓師,叔侄兩人兵戎相見直至皇位易主;再到方孝孺拒寫詔書被株連十族,明成祖令胡?尋訪惠帝,兼談鄭和下西洋、解縉修《永樂大典》。一幕又一幕的史實推演,顛覆武俠小說「重意念而不重細節、講風格而不究實理」的既有傳統,成為上官鼎創作生涯的嶄新里程碑。
 
上官鼎的創作一貫表達了從東方哲學和章回小說傳統所延伸的武俠史觀,《沉沙谷》彰顯少年英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理想信念,《王道劍》延續此脈絡,以儒學「王道之學」另闢蹊徑,創造武林至高境界「王道劍」,闡述「為武林繼絕學、為亂世開太平」的豪情壯志,除總結上官鼎的武俠抱負,也成為嶄新的書寫起點。
 
《王道劍》為遠流繼金庸之後,強力推薦的武俠小說。「武俠」是俠情義理,是社會善邪的分野,是談古論今的論理基礎,是韜光隱晦者捧讀之書,更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的精神體現。上官鼎《王道劍》具體展現武俠精神的豪情萬丈,堪稱近代武俠小說集大成並自闢新路的獨創作品。希冀再創華人讀者「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的武俠小說閱讀風潮!

作者介紹

上官鼎
 
六○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為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三兄弟集體創作之筆名,隱喻三足鼎立之義,著有多部武俠小說:《蘆野俠蹤》(1960)、《長干行》(1961)、《沉沙谷》(1961)、《鐵騎令》(1961)、《烽原豪俠傳》(1962)、《七步干戈》(1963)、《俠骨關》(1964)、《金刀亭》(1966)等,亦曾幫古龍接手代寫《劍毒梅香》(1960)。一九六八年宣告封筆,二○一四年以《王道劍》重出江湖,由劉兆玄獨立完成。
 
劉兆玄,一九四三年生,湖南衡陽人,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二○○八年出任行政院長,現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自幼嗜讀武俠小說,就讀師大附中期間,為了掙零用錢,便與四哥兆藜、六弟兆凱合寫《蘆野俠蹤》,自此成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曾撰文論:「在十八歲少壯之年能寫出《沉沙谷》這樣的傑作,真是天下奇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更盛譽:「台灣在全盛時代,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