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
全套10冊/平裝/14.7 × 20.7cm/遠流出版
各界推薦
【法布爾昆蟲記全集】是被譽為「昆蟲學的荷馬」的博物學家法布爾耗費四十多年心血完成的名著;
是至今最巨細靡遺、蘊含哲思的昆蟲觀察經典鉅著,亦是一部涵跨文學與科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 被譽為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首飾——法那斯,這食糞甲蟲的如寶石般光輝的美貌,是天生麗質還是後天保養有道?法布爾針對昆蟲著色的議題,對昆蟲進行體色研究,發現昆蟲著色材料分為塗料與染色兩類,牠們那身美麗的衣服,說穿了只是「尿」的傑作!此外本書中法布爾也研究了各種糞金龜、埋葬蟲、螽斯、蟋蟀、蝗蟲、毛毛蟲,針對昆蟲的特色開展了新的觀察主題,例如埋葬蟲的埋葬方法、蟋蟀的發聲、松毛蟲的行進方式等;並探討昆蟲的毒素、與氣候變化的關係等等。
◎ 昆蟲觀察經典鉅著--法布爾《昆蟲記》法文原著,首次在台灣完整翻譯出版,不加任何改寫,讓您直接感受昆蟲大師的言思哲學。
◎ 被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布爾,耗費四十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名著,融合細膩的自然觀察與法國式幽默的文筆,娓娓道來十九世紀南法的自然與人文風情,是至今最巨細靡遺、富含哲學的昆蟲觀察文學作品。
◎ 附百餘年前第一次在法國出版時的珍貴昆蟲手繪線圖,全書共300餘幅。
◎ 作者、譯者、編者三重注解說明,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相關的昆蟲研究,與當時的文化、哲學背景。
◎ 附昆蟲、人物、地名的中文譯名對照索引表,直接了解與法布爾相關的人、地與其研究的昆蟲。
《法布爾昆蟲記1:高明的殺手》 究竟昆蟲是用怎樣高明的手法,能讓牠的獵物保有活力,甚至連蝶翅上精細的彩色鱗片都絲毫不損?是靠後天苦練而成?抑或受到本能無意識啟發?且看法布爾如何用漸進的科學推理解開這個謎!此外在本書法布爾也研究蜂的方向感、築巢方法等議題。
《法布爾昆蟲記2:樹莓樁中的居民》 法布爾遷居到荒石園後,總愛在冬日午后造訪於乾枯的莓樹樁安居的昆蟲鄰居們。他透過觀察與實驗,縝密細膩地探討昆蟲孵化本能的議題。此外在本書法布爾也發現到芫菁幼蟲多次變態的現象,並且首次提出「過變態」的概念。
《法布爾昆蟲記3:變換菜單》 「告訴我你吃的是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哪種人?」在昆蟲世界裡這個法則是否也成立?本書法布爾針對各種昆蟲的進食方式做了詳細的觀察。此外還觀察寄生的蜂、虻與被寄生的蜂類,討論牠們之間的關係、寄生行為與寄生理論。
《法布爾昆蟲記4:蜂類的毒液》 究竟土蜂是如何讓捕獵來當幼蟲食物的獵物保持新鮮?是體內毒液的酸鹼成份在作怪?抑或是取決於牠獵殺獵物時的高度準確性?法布爾針對各種捕獵性昆蟲的毒液與捕獵手法做實驗觀察,此外本書他還討論昆蟲的本能與判斷力。
《法布爾昆蟲記5:螳螂的愛情》 究竟是怎樣的愛情,讓雄螳螂甘心丟了頭、沒了頸背,至死才肯放棄擁抱?讓雌螳螂等不及婚禮的結束,就咀嚼起牠的情人?還是,這只是凶殘的天性使然,跟愛情壓根扯不上邊?本書法布爾針對螳螂捕食、交配等習性做了詳細的觀察記錄。並研究聖甲蟲、糞金龜、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
《法布爾昆蟲記6:昆蟲的著色》 究竟被譽為潘帕斯的首飾--食糞性甲蟲法那斯,那如寶石般的美貌,是天生麗質?還是後天保養有道?法布爾針對昆蟲著色的議題,對昆蟲進行體色研究,發現牠們那身美麗的衣服,其實說穿只是「尿」的傑作!此外法布爾也研究埋葬蟲、白面螽斯、蝗蟲等昆蟲的生活習性。
《法布爾昆蟲記7:裝死》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昆蟲必須具備裝死的防禦巧計?是身處險境時必須耍點詭計?還是柔弱的和平愛好者為了保命不得不為的下策?法布爾對各類昆蟲進行實驗,所得結果卻大異其趣,有的很輕易就進入裝死的境地,有的猶豫不決,有的卻頑固的拒絕裝死。本書法布爾也研究象鼻蟲、金花蟲、大天蠶蛾等昆蟲的習性。
《法布爾昆蟲記8:昆蟲的幾何學》 如果用量角器去測量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你會驚訝於牠的計算結果與幾何學最精準的計算結果完全相符!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昆蟲建築師生來就具有幾何學知識,對建築程序無師自通?法布爾針對昆蟲築巢的習性做了詳細的觀察記錄。此外法布爾也研究香樹蚜蟲、閻魔蟲、拿魯波狼蛛等昆蟲的習性。
《法布爾昆蟲記9:圓網蛛的電報線》 究竟患有深度近視的蜘蛛如何在第一時間探知網獲獵物的喜訊?其實祕訣就在那一根從蛛網中心點延伸而出的電報線,牠用一個腳趾抓住電報線,用腳聽著,神奇的是:牠能感覺到最細微的顫動,分辨出那種顫動來自於俘虜?哪種顫動又只是風吹所致?此外本書法布爾也研究隆格多克大毒蠍、白蠟蟲、聖櫟胭脂蟲等昆蟲的生活習性。
《法布爾昆蟲記10:素食昆蟲》 究竟是何種原因讓每位光臨素食宴會的昆蟲們都只吃牠愛吃的植物?是安於亙古不變的飲食習慣?還是受限於胃的功能?本書法布爾針對素食昆蟲的進食習性做了詳細的觀察記錄。還討論金步行蟲、藍蒼蠅、螢火蟲等昆蟲的生活習性。
作者介紹
「無與倫比的觀察家」法布爾(JEAN-HENRI FABRE 1823-1915) 1823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南部的小山村聖雷翁。從孩提時代起,就表現出對於自然和昆蟲的喜愛,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這個喜歡沈思的小男孩,炯炯有神的雙眼,一直到老都是他給人的重要印象。
法布爾的家境貧困,使他選擇了公費的師範學校就讀,畢業後擔任小學與師範學校的老師多年,期間仍然不斷自修,取得數學、物理學、博物學學士的學位,並兼任博物館的館長。他的興趣廣泛,涵蓋數學、博物學、物理學、植物、昆蟲等學門,早期的研究與發表的論文也分散在這些領域。其中,關於昆蟲的研究受到達爾文的推崇,讚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45歲時,因授課方式受到保守勢力的反對,辭去教職,以撰寫科學讀物的文章,收取版稅維生。他在南法塞西尼翁村買了一小塊地,命名為荒石園,開始專心地觀察、研究昆蟲。此後的時間,他所有的研究、思想與生活都投注在昆蟲身上,也完整的記錄在十冊《法布爾昆蟲記全集》中。
55歲時,第一冊出版,接著平均每三年出版一冊。直到83歲時,第十冊出版,這三十多年的大部份時間,他的生活相當清苦,但是卻一點都不影響他對昆蟲投注的熱情。86歲時,他的鉅著終於揚名於世,各種獎項與讚譽也隨之而來,年邁而衰弱的他,對於這些榮耀淡然視之,仍然繼續著手第十一冊的內容,直到91歲過世。
導讀/推薦文
兒時記趣與昆蟲記
◎楊平世(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清 沈復《浮生六記》之「兒時記趣」
「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法國 法布爾《法布爾昆蟲記全集7》
《浮生六記》是清朝的作家沈復在四十六歲時回顧一生所寫的一本簡短回憶錄。其中的「兒時記趣」一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小品,文內記載著他童稚的心靈如何運用細心的觀察與想像,為童年製造許多樂趣。在浮生六記付梓之後約一百年(1909年),八十五歲的詩人與昆蟲學家法布爾,完成了他的昆蟲記的第十冊,也是最後一冊,並印刷問世。
這套耗時卅餘年寫作、多達四百多萬字、以文學手法、日記體裁寫成的鉅作,是法布爾一生觀察昆蟲所寫成的回憶錄,除了紀錄他對昆蟲所進行的觀察與實驗結果外,同時也記載了研究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對學問的辨證,和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的反省。在昆蟲記中,無論是六隻腳的昆蟲或是八隻腳的蜘蛛,每個對象都耗費法布爾數年到數十年的時間去觀察並實驗,而從中法布爾也獲得無限的理趣,無悔地沉浸其中。
遠流版《法布爾昆蟲記全集》 昆蟲記的原法文書名《SOUVENIRS ENTOMOLOGIQUES》,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錄」,在國內大家較熟悉《昆蟲記》這個譯名。早在1933年,上海商務出版社便出版了本書的首部中文節譯本,書名當時即譯為《昆蟲記》。之後於1968年,台灣商務書店復刻此一版本,在接續的廿多年中成為在臺灣發行的唯一中文節譯版本,目前已絕版多年。1993年國內的東方出版社引進由日本集英社出版,奧本大三郎所摘譯改寫的《昆蟲記》一套八冊,首度為國人有系統地介紹法布爾這套鉅著。這套書在奧本大三郎的改寫下,採對小朋友說故事體的敘述方法,輔以插圖、背景知識和照片說明,十分生動活潑。但是,這一套書卻不是法布爾的原著,而僅是摘譯內容中科學的部分改寫而成。
今天,遠流出版公司的這一套《法布爾昆蟲記全集》十冊,則是引進2001年由大陸花城出版社所出版的最新中文全譯本,再加以逐一修潤、校訂、加註、修繪而成的。這一個版本是目前唯一的中文版全譯本,而且直接譯自法文版原著,不是摘譯,也不是轉譯自日文或英文;書中並有三百餘張法文原著的昆蟲線圖,十分難得。《法布爾昆蟲記全集》第一次讓國人有機會「全覽」法布爾這套鉅作的諸多面相,體驗書中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欣賞優美的用字遣詞,省思深刻的人生態度,並從中更加認識法布爾這位科學家與作者。
科學的《昆蟲記》 在法布爾的時代,以分類學為基礎的博物學是主流的生物科學,歐洲的探險家與博物學家在世界各地採集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將標本帶回博物館進行研究;但是有時這樣的工作會流於相當公式化且表面的研究。新種的描述可能只有兩三行拉丁文的簡單敘述便結束,不會特別在意特殊的構造和其功能。
法布爾對這樣的研究相當不以為然:「你們(博物學家)把昆蟲肢解,而我是研究活生生的昆蟲;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可怕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人們喜歡他們……你們研究的是死亡,我研究的是生命。」在今日見分子不見生物的時代,這一段話對於研究生命科學的人來說仍是諍諍建言。
法布爾在當時是少數投入冷僻的行為與生態觀察的非主流學者,科學家雖然十分了解觀察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實驗」的概念還未成熟,甚至認為博物學是不必實驗的科學。法布爾稱得上是將實驗導入田野生物學的先驅者,英國的科學家路柏格(John Lubbock)也是這方面的先驅,但是他的主要影響在於實驗室內的實驗設計。法布爾說:「僅僅靠觀察常常會引人誤入歧途,因為我們遵循自己的思維模式來詮釋觀察所得的數據。為使真相從中現身,就必須進行實驗,只有實驗才能幫助我們探索昆蟲智力這一深奧的問題……通過觀察可以提出問題,通過實驗則可以解決問題,當然問題本身得是可以解決的;即使實驗不能讓我們茅塞頓開,他至少可以從一片混沌的雲霧中投射些許光明。」(見《法布爾昆蟲記全集4》)
這樣的正確認知使得《昆蟲記》中的行為描述變得深刻而有趣,法布爾也不厭其煩地在書中交代他的思路和實驗,讓讀者可以融入情景去體驗實驗與觀察結果所呈現的意義。而法布爾也不會輕易下任何結論,除非在三番兩次的實驗或觀察都呈現確切的結果,而且有合理的解釋時他才會說「是」或「不是」。比如他在村里用大砲發出巨大的爆炸聲響,但是發現樹上的鳴蟬依舊故我鳴個不停,他沒有據此做出蟬是聾子的結論,只保留地說他們的聽覺很鈍(見《法布爾昆蟲記全集5》)。類似的例子在整套《昆蟲記》中比比皆是,可以看到法布爾對科學所抱持的嚴謹態度。
在整部《昆蟲記》中,法布爾著力最深的是有關昆蟲的本能部分,這一部份的觀察包含了許多寄生蜂類、蠅類和甲蟲的觀察與實驗。這些深入的研究推翻了過去權威所言這是既得習慣的錯誤觀念,了解昆蟲的本能是無意識地為了某個目的和意圖而行動,並開創「結構先於功能」這樣一個新的觀念(見《法布爾昆蟲記全集4》)。法布爾也首度發現了昆蟲對於某些的環境次機會有特別的反應,稱為趨性(taxis),比如某些昆蟲夜裡飛向光源的趨光性、喜歡沿著角落行走活動的趨觸性等等。而在研究芫青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有別於過去知道的各種變態型式,在幼蟲期間多了一個特殊的擬蛹階段,法布爾將這樣的變態型式稱為「過變態」(hypermetamorphosis),這是不喜歡使用學術象牙塔裡那種艱深用語的法布爾,唯一發明的一個昆蟲學專有名詞。(見《法布爾昆蟲記全集2》)
雖然法布爾的觀察與實驗相當仔細而有趣,但是《昆蟲記》的文學寫作手法有時的確帶來一些問題,尤其是一些擬人化的想法與寫法,可能會造成一些誤導。還有許多部分已經在後人的研究下呈現出較清楚的面貌,甚至與法布爾的觀點不相符合。比如法布爾認為蟬的聽覺很鈍,甚至可能沒有聽覺,因此蟬鳴或其他動物鳴叫只是表現享受生活樂趣的手段罷了。這樣的陳述以科學角度來說是完全不恰當的。因此希望讀者沉浸在本書之餘,也記得「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名言,時時抱持懷疑的態度,旁徵博引其他書籍或科學報告的內容相互佐證比較,甚至以本地的昆蟲來重複進行法布爾的實驗,看看是否同樣適用或發現新的「事實」,這樣法布爾的《昆蟲記》才真正達到了啟發與教育的目的,而不只是一堆現成的知識而已。
人文與文學的《昆蟲記》 《昆蟲記》並不是單純的科學紀錄,它在文學與科普同樣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整部書中,法布爾不時引用希臘神話、寓言故事,或是家鄉普羅旺斯地區的鄉間故事與民俗,不使內容成為曲高和寡的科學紀錄,而是和「人」密切相關的整體。這樣的特質在這些年來越來越希罕,學習人文或是科學的學子往往只沉浸在自己的領域,未能跨出學門去豐富自己的知識,或是實地去了解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的點滴。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如果《昆蟲記》能獲得您的共鳴,或許能激發您想去了解這片土地自然與人文風采的慾望。
法國著名的劇作家羅斯丹說法布爾「像哲學家一般地思,像美術家一般地看,像文學家一般地寫」;大文學家雨果則稱他是「昆蟲學的荷馬」;演化論之父達爾文讚美他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但是在十八世紀末的當時,法布爾這樣的寫作手法並不受到一般法國科學家們的認同,認為太過通俗輕鬆,不像當時科學文章艱深精確的寫作結構。然而法布爾堅持自己的理念,並在書中寫道:「高牆不能使人熱愛科學。將來會有越來越多人致力打破這堵高牆,而他們所用的工具,就是我今天用的、而為你們(科學家)所鄙夷不屑的文學。」
以今日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陳述或許有些情緒化的因素摻雜其中,但是他的理念已成為科普的典範,而《昆蟲記》的文學地位也已為普世所公認,甚至進入諾貝爾文學獎入圍的候補名單。《昆蟲記》裡面的用詞遣字是值得細細欣賞品味的,雖然中譯本或許沒能那樣真實反應出法文原版的文學性,但是讀者必定能發現他絕非鋪陳直敘的新聞式文章。尤其在文章中對人生的體悟、對科學的感想、對委屈的抒懷,常常流露出法布爾作為一位詩人的本性。(本文為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