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科學人(第194期/2018年04月號)

出版日:2018/4/1

定價:280
優惠價:99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8 x 21 x 0.50 Cm

頁數:0頁


內容簡介

【好奇機器人能自學】 科學家藉由模仿孩童探索世界,讓機器人自發學會基本技能,而這些研究也協助科學家更加了解大腦運作。 2015年科幻電影「成人世界」(Chappie)中,工程師迪昂(Deon)想要創造能思考、有感受的機器人。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寫了一套能像孩童一樣思考的人工智慧(AI)程式。迪昂的測試對象查皮(Chappie)一開始的心智狀態幾乎空白;查皮僅靠觀察周遭環境並摸索,習得常識、語言以及複雜的技巧──這是今日最先進的AI系統也辦不到的任務。 誠然,一些機器在特定任務上的表現已經超越人類,例如可進行「危險邊緣」(Jeopardy!)這類益智問答的電玩遊戲、下西洋棋和圍棋。去年10月,英國深度心智(DeepMind)公司發表了最新一代的圍棋AI系統AlphaGo Zero。前一代的AlphaGo要「探勘」人類下過的大量棋局才能精通圍棋;AlphaGo Zero則藉由與自己競賽而自主累積經驗,雖然成效出色,卻只限於學習規則明確的遊戲,而且必須進行上幾百萬次,才能獲得超乎常人的技巧。 相較之下,人類嬰幼兒會探索環境,嘗試各種活動及練習說話,從嬰兒期就開始不斷成長。他們累積經驗,適應新的狀況,並把學會的技能應用到其他方面。 21世紀初,機器人學家、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期望打造能模仿這類自發成長的機器。他們合力打造的類人形機器人(android)可以拿起物品、習得基本字彙和數學技能,甚至顯現社會行為的跡象。在此同時,這些AI系統正在協助心理學家了解嬰兒的學習方式。


目錄

關於封面

嬰幼兒藉由觀察並親身接觸周遭事物來認識世界。機器人學家與發展心理學家合力在機器人身上裝設人工神經網路,讓機器人得以模仿嬰幼兒自發學習,例如更容易記下字彙、精確算出數字。這套方法也可應用在孩童身上、提升學習效率,展現令人驚喜的研究成果。

【特別報導】 28 霍金: 生為伽利略靈、死為愛因斯坦魂  文/吳俊輝  

他的理論揭露了宇宙的秘密,他的心智啟發我們對宇宙的好奇。

【人工智慧】 30 好奇機器人能自學  文/權(Diana Kwon)  

科學家藉由模仿孩童探索世界,讓機器人自發學會基本技能,而這些研究也協助科學家更加了解大腦運作。

【醫學】 36 調停免疫之亂  文/瓦德霍玆(Michael Waldholz)  

許多生物製劑藥物會刺激體內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使藥物無法發揮治療效果。生物製劑藥物搭配新的合成疫苗顆粒技術,能調節免疫系統耐受藥物,阻止抗體產生。

【天文物理】 42 巨獸黑洞養成記  文/納塔拉真(Priyamvada Natarajan)  

最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怎能在早期宇宙長成如此巨大?天文學家提出各種理論,冀望即將升空的韋伯太空望遠鏡以及其他觀測計畫能提供答案。

【演化】 48 蛇,為什麼為蛇?  文/易鴻宇(Hongyu Yi)  

蛇為何捨棄四肢並延長身體?是便於在水中游泳,還是在洞穴中潛行?這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在白堊紀晚期的蛇類耳朵中找到了解答線索。

【化學】 54 溫泉孕育地球生命?  文/范科南丹克(Martin J. Van Kranendonk)、狄默(David W. Deamer)、佐基奇(Tara Djokic)  

過去認為生命最初誕生於深海熱泉,新證據卻顯現不同答案:陸地上活躍的火山溫泉可能是生命另一個起源。

【永續發展】 62 讓珊瑚生生不息  文/奧爾布萊特(Rebecca Albright)  

為了幫助珊瑚適應海洋暖化,科學家積極研發珊瑚移植、人工授精及育種技術,但全面復育珊瑚礁仍是遙遠的夢想。

【宇宙學】 70 跨尺度壯遊:小原子到大宇宙  文/沙爾夫(Caleb Scharf)  圖/米勒(Ron Miller)  

從宇宙邊緣到次原子領域,穿越所有已知事物的尺度,走一趟望見大千世界極限的偉大巡禮。

【農業】 76 蜜蜂授粉替身  文/安布利(Paige Embry)  

近年蜜蜂蜂群驟減,全球農業大受衝擊,科學家積極培育替代蜜蜂授粉的獨居蜂,在蜂群管理與商業量產上均充滿挑戰。

【科學人觀點】 8 天生我耳真有用  文/曾志朗

【總編輯的話】 10 落入凡間的小龍  文/李家維

【讀者論壇】 12

【科學人新聞】

策馬散播印歐語  

細菌錄音機  

主管太聰明錯了嗎?  

龐然大「魚」  

鳥類離異有助繁衍  

水下無人機看南極冰融  

一覽世界科技進展  

讓AI不犯錯  

解碼大腦神經訊號  

搖滾石首魚

【形上集】 23 空穴論證  文/高涌泉

【教科書之外】 28 我的朋友是魔鬼代言人  文、圖/陳文盛

【網上世代】 30 網路治理大不易  文/黃勝雄

【專家看新聞】 83 美國科學界扭轉政策劣勢  文/羅森柏格(Andrew A. Rosenberg)

【健康與科學】 84 骨折危機可避免  文/華立斯(Claudia Wallis)

【資訊世界】 85 影片橫豎為難  文/波哥(David Pogue)

【真真假假】 86 人類理性尚存  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87 驕兵不敗  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聊聊科學人】 88 為獨居蜂蓋旅館─王庭碩  文/湯琇婷

【我的Lab生活】 92 研究女性內在美的幸福科學  文/陳雯莉

【生物手記】 96 滋養樹木的地下鑽石──松露  文/傅春旭、黃勁暉、李鎧彤、林文薇

【科學人書摘】 100 費曼這麼說……  文/摘自《科學頑童費曼語錄》

【圖表會說話】 104 日光節約時間利與弊   文、圖/皮克(Katie Peek)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