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科學人(第58期/2006年12月號)

出版日:2006/12/1

定價:220
優惠價:99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7 x 21 x 0.50 Cm

頁數:0頁


內容簡介

同身受:鏡像神經元
 

 
在我們的腦中,有一群可以反映外在世界的特別細胞,使我們能夠理解別人的行為及企圖、彼此溝通,並讓我們能透過學習而將生存技能傳承下去。
 
撰文╱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佛格西(Leonardo Fogassi),迦列賽(Vittorio Gallese)
 
翻譯/潘震澤
 

 
約翰看著正在摘花的瑪莉,他曉得瑪莉在做什麼(把花摘起來),也曉得她為什麼要那麼做;因為瑪莉對著他笑,他認為瑪莉會把那朵花當禮物送給他。這個簡單的場景只有短短幾秒鐘,但約翰幾乎瞬間就曉得發生了什麼事,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為什麼他可以毫不費力就了解瑪莉的舉動及意圖?
 
10年前,大多數神經科學家及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對他人舉動與意圖(尤其是後者)的了解,來自快速推理,其過程與解開邏輯問題沒什麼不同。也就是說,約翰腦中某些複雜的認知裝置,仔細分析了感官傳入的訊息,比對先前儲存在腦中的類似經驗後,讓約翰曉得瑪莉打算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那樣做。
 
雖說在某些情況下,上述複雜的推理過程確實可能發生,尤其是某人的行為特別難以解讀時;但一般而言,我們可以輕鬆且快速掌握簡單的行為,顯示還有更直截了當的解釋。1990年代初,我們在義大利帕瑪大學的研究團隊(當時還有另一位研究者法迪嘎)偶然間解開了這個問題。我們發現猴子在進行簡單的目標導向行為時,好比伸手去抓一塊水果,腦中有群意想不到的神經元會活化起來;讓人意外之處在於:實驗猴在觀看別人進行相同舉動時,腦中同一批神經元也會活化起來。由於這批新發現的神經元似乎讓觀看者在腦中直接反映出他人的行為,因此我們稱之為「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腦中的神經元網絡,一般相信是儲存特定記憶的所在;而鏡像神經元組則顯然儲存了特定行為模式的編碼。這種特性不單讓我們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執行基本的動作,同時也讓我們在看到別人進行同樣的動作時,不用細想就能夠心領神會。約翰在瞬間就理解瑪莉的舉動,是因為該動作不只發生在他眼前,實際上也同時出現在他腦中。值得一提的是,傳統探究現象學的哲學家早就提出:對於某些事,人必須要親身體驗,才可能真正了解。對神經科學家而言,鏡像神經元系統的發現,為該想法提供了實質基礎,也明顯改變了我們對人類理解方式的認知。......
 

目錄

專題文章
 
  【宇宙學】 宇宙的黑暗年代 撰文/羅布(Abraham Loeb)
 
  在大霹靂後的40萬年到10億年之間,宇宙是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世界。觀測科技的進步,使宇宙學家終於得以探索這段遙遠的歷史。
 

 
  【宇宙學】 從諾貝爾物理獎看宇宙學 撰文/吳俊輝
 
  【封面故事】 感同身受:鏡像神經元 撰文/里佐拉蒂、佛格西、迦列賽
 
  在我們的腦中,有一群可以反映外在世界的特別細胞,使我們能夠理解別人的行為及企圖、彼此溝通,並讓我們能透過學習而將生存技能傳承下去。
 

 
  【封面故事】 破鏡理論:解讀自閉症 撰文/拉瑪錢德朗、歐柏曼
 
  自閉症的起因,眾說紛紜。鏡像神經元的發現,為自閉症的成因與治療研究,照進了一道亮光。
 

 
  【封面故事】 牽動你我神經──鏡像神經為什麼重要? 採訪/許碧純
 
  鏡像神經元發現至今短短十餘年,相關研究結果卻充滿了驚奇與意外。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從脊髓反應著手,看見其中的性別差異,並進一步尋找自閉症的腦神經標誌。在這重要議題上,台灣也正在貢獻「腦」力!
 

 
  【生態學】 拯救死亡海域 撰文/米伊(Laurence Mee)
 
  陸地污染造成的水質優養化,導致沿海出現濃密藻華、海水嚴重缺氧,全球已經有200處海域的動植物,面臨了集體死亡的危機。
 

 
  【生態學】 中國東南海域赤潮頻傳 撰文/周宏農
 
  【感測科技】 超導體,感測超犀利! 撰文/爾溫(Kent D. Irwin)
 
  超導體除了導電還能做什麼?利用其低溫的特性,超導體感測光的能力,可比你我的眼睛都厲害多了!
 

 
  【天文考古】 星空,多麼的希臘! 撰文/雪佛(Bradley E. Schaeferf)
 
  為什麼世界各地都流傳著相同的希臘星座故事?從天文與考古學資料,可以追溯出星座傳說的演進。
 

 
  【特別報導】 手機病毒蠢蠢欲動 撰文/修邦寧(Mikko Hypponen)
 
  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像隨身小電腦,不但可收e-mail、瀏覽網站,還能與個人電腦傳資料。如此龐大的手機市場,也正是病毒得以肆虐的新領域,資安專家與病毒駭客的攻防戰,也從個人電腦延 伸至手機。
 

 
  【特別報導】 專訪趨勢科技董事長 張明正:掌握手機晶片,就是防毒贏家! 採訪/許碧純
 
  看好手機和數位家庭將來的防毒市場,卻不輕言談威脅,張明正從資訊安全專家和經營者角度,暢談趨勢科技的防毒哲學。
 

 

 
新聞掃描
 
  【生物科技】 幹細胞爭議再起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光 學】 人造肌肉讓螢幕更出色 撰文/艾胥利 ( Steven Ashley )
 
  【地球科學】 火星鑽探的暖身測試 撰文/利德 (Christina Reed)
 
  【海 洋】 「貧血的」浮游植物 撰文/明克爾 (JR Minkel)
 
  【心理學】 用洗手來消除道德上的污點 撰文/比艾羅 (David Biello)
 
  【藥理學】 迷幻藥重啟研究 撰文/比艾羅 (David Biello)
 
  【天文物理】 撞出暗物質的蹤跡 撰文/比艾羅 (David Biello)
 
  【化 石】 最古老的幼兒化石 撰文/黃凱特 ( Kate Wong )
 
  【生物科技】 基因改造細胞擊退癌症 撰文/比艾羅 (David Biello)
 

 
華人視界
 
  【科學人觀點】 科學向腦看:透視思維的神經動態 撰文/曾志朗
 
  【形上集】 來自哲學的啟發 撰文/高涌泉
 
  【浮生集】 從蜜蜂的基因定序談起 撰文/沈哲鯤
 
  【與機器對話】 什麼都可以2.0? 撰文/張俊盛
 
  【科技與產業】 生活融合 撰文/盧希鵬
 
  【科技‧創新與管理】 從使用者創新 撰文/溫肇東
 
  【時光隧道】 藥鴆武大郎? 撰文/王道還
 

 
專欄文章
 
  【專家論壇】 未來財富的演化 撰文/考夫曼(Stuart A. Kauffman)
 
  【永續發展】 福利國家,並非空談 撰文/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真真假假】 錯上加錯 撰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非凡的香水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科技解剖室】 分類去膠有一套 撰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
 
  【科學人書評】 實驗科學誕生的政治史 撰文/傅大為
 
  【SA檔案室】 合成元素‧首度飛行‧燃燒的船 
 
  【專家解答】 什麼是暗物質?它如何影響宇宙?月球對地球的大氣層也有潮汐效應嗎? 
 

 
編輯部製作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讀者論壇】 讀者論壇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