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科學人(第44期/2005年10月號)

出版日:2005/10/1

定價:220
優惠價:99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7 x 21 x 0.50 Cm

頁數:0頁


內容簡介

類,抉擇的時刻
 

 
從人口統計和經濟的角度來看,人類現今這個時代是無比獨特的。環境將可永續利用或一夕崩潰,就看接下來幾十年我們如何管理。
 
撰文╱馬瑟(George Musser)
 
翻譯/宋宜真
 

 
現今的社會,是由三大歷史潮流沖刷出來的。上圖為潮流之一:人口日益增多
 

 
21世紀似乎是個令人失望的世紀。有人保證我們將有會飛的車子、太空殖民、一週工作15小時;日常瑣事會有機器人代勞(除非它們集體叛變);疾病應該只出現在歷史書籍裡;可攜式核反應器在量販店正大特賣。而即使是對未來最悲觀的想像,也會預期科技與社會組織的躍進,能使我們這個世代免於毀滅的命運。
 
即使在一片混亂喧囂之中,只要看得夠遠,這個新世紀還是會成為史上最驚人的時期。工業革命帶來的三大轉變,已經到達了高峰。數個世紀以來,全球人口以超越指數的速度成長,現在已經逐漸穩定。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到了本世紀中葉,人口會停滯在90億左右。與此同時,不論是相對比例或是絕對人口,赤貧的人口都將開始下降。如果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持續跟隨日本與韓國的腳步,到了2050年,中國的平均富裕程度就會跟上現在的瑞士;至於印度,則會跟上現在的以色列。正當人類在人口和財富皆蒸蒸日上的同時,卻相對逼壓著地球所能承受的極限。我們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經是海洋和陸地吸收速率的三倍,氣候學者認為,到了本世紀中葉,全球暖化的效應將開始反噬。按照這樣的速率,全世界的森林和漁業資源將會以更快的速度耗竭。
 
人口數量、經濟成長和環境問題,這三大趨勢息息相關,並且將會是未來歷史學家審視我們這個時代的重點。這些趨勢的影響力將無所不在,不論是政治版圖或是家庭結構。而它們帶來的問題,影響幅度幾乎達人類所未見。一如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家威爾森(Edward O. Wilson)所言,我們正要通過的這段瓶頸,正是對自然資源以及人類智慧的最大挑戰。
 
這股趨勢在日常生活中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很多人都有回到家鄉卻迷路的經驗,因為家鄉變化太大了。另一方面,人口的成長卻隨著家庭成員的減少而縮減。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在沒有兄弟姊妹,甚至叔叔阿姨的環境下成長。(有些人認為這是很糟糕的,但若要維持人口總數穩定,另一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死亡率攀升。)中國製的商品上了美國威名百貨的貨架,印度人則開始管理客服專線,而且,越來越多的亞洲人反過來購買西方商品。拜全球暖化之賜,春天花朵綻放的時間,比50年前提早了一週;餐廳供應的魚也跟以往不一樣了,因為過去常見的魚類早已被捕撈殆盡。
 

目錄

專題文章
 
  【導 論】 人類,抉擇的時刻 撰文/馬瑟(George Musser)
 
  21世紀的此刻,許多人正過著富裕繁榮的生活。然而眼前正有一個大難題:我們要追求永無止境的物質享受?還是擁抱地球,攜手邁向永續之路?
 

 
  【人口學】 擁擠的地球 撰文/科恩( Joele E. Cohen )
 
  人類是地球上最優勢的物種,而且50年後,全球人口將攀上90億,屆時人口結構會和現在完全不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並處理接踵而來的問題?
 

 
  【貧窮問題】 終結貧窮 撰文/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儘管科學不斷進步,人類生活逐漸改善,全球仍然有11億人每日僅靠著一美元,過著赤貧的生活。如何團結全人類的力量,幫助他們脫離困境?
 

 
  【生物多樣性】 延續繽紛多樣的生命 撰文/皮姆、簡金斯
 
  人類正在引發第六次大滅絕,摧殘著寶貴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在政治、經濟、貧窮等各種因素的交互衝擊下,我們要如何以最經濟的方式,讓地球上各個物種延續下去呢?
 

 
  【能 源】 燒錢不如省能源 撰文/洛文斯(Amory B. Lovins)
 
  目前的能源效率不彰,造成全球每年一兆美元的浪費。推廣綠建築、改變能源結構或商品節能標準,將省下大把購買油電的鈔票!
 

 
  【農業與水】 小農夫,大希望 撰文/波拉克(Paul Polak)
 
  在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生產足夠的農產品餵養日益增多的全球人口,並讓開發中國家的農民擺脫貧窮,端賴便宜而有效率的灌溉系統與方式。
 

 
  【疾 病】 擴散中的公共衛生危機 撰文/布魯姆(Barry R. Bloom)
 
  傳染病橫行,天災四起,無論貧窮或富裕國家,人民面臨的健康威脅已無國界之分,大家必須一同來面對。
 

 
  【經濟學】 綠色經濟新思維 撰文/達利(Herman E. Daly)
 
  生物圈資源有限,經濟如果無限擴張,人類將自取滅亡。古典經濟學已不符合永續思考,我們需要一套涵蓋地球承載力的新經濟學。
 

 
  【政 策】 競標二氧化碳排放量 撰文/吉布斯(W. Wayt Gibbs)
 
  永續發展千頭萬緒,哪些政策應該取得優先順序?或許將生態系提供給人類的各種服務,建構成為市場,用經濟的方法為這些珍貴的資源定出實際的價值。
 

 
  【永續台灣】 從全球變遷到永續台灣 撰文/劉兆漢
 
  追求永續發展,是一個跨領域的整合性行動。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一群科學家與社會學家投入了「永續台灣」的研究計畫,希望將研究的綜合成果,做為政府施政的依據。
 

 
  【特別報導】 專訪 國家永續會執行長 葉俊榮:永續台灣是一條不斷成長的路! 採訪/李家維 整理/鄭靜琪
 
  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水資源消耗量沒有減少,還有更多令人憂心的環境品質。台灣的永續發展究竟進展到什麼程度?肩負國家永續發展與組織改造兩項重任的葉俊榮認為,只要誠 實做到:承認現況、用對力量,台灣的永續發展是健康的。
 

 

 
新聞掃描
 
  【環境科學】 汞污染來自發電場? 撰文/倫納( Rebecca Renner )
 
  限制燃煤發電廠的汞排放量,究竟能不能解決汞污染問題?
 

 
  【演化學】 性不性,沒關係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
 
  誰還需要性?雄性及雌性的小火蟻可以複製牠們自己。
 

 
  【污染防治】 光合細菌的工業革命 撰文/胡斯扥
 
  用藍綠細菌來對付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
 

 
  【資訊科技】 著作權大纛下的陰影 撰文/葛羅斯曼(Wendy M. Grossman )
 
  防盜版措施可能大幅改變家用錄影市場。
 

 
  【文 化】 逐漸加深的鴻溝 撰文/霍根( John Horgan )
 
  科學與宗教間似乎依舊相互對立。
 

 
  【保育學】 保育走廊奏效 撰文/蔡宙 ( Charles Q. Choi )
 
  【生物科技】 烤肉菜單新選擇 撰文/明克爾( JR Minkel )
 
  【數字會說話】 都市的迷思 撰文/多伊爾( Rodger Doyle )
 
  所謂的都市化問題,大部分其實是錯誤的刻板印象。
 

 
  【生物科技】 晶片上的細胞聊天室 撰文/蔡宙( Charles Q. Choi )
 
  晶片上的奈米凹槽可指引幹細胞的運作。
 

 
  【天文學】 撞出彗星的光芒 撰文/明克爾(JR Minkel )
 
  【物 理】 建造時光機的新點子 撰文/明克爾(JR Minkel )
 

 
華人視界
 
  【科學人觀點】 歷史上最偉大的學生 撰文/曾志朗
 
  【浮生集】 一個杞人憂天的問題 撰文/周成功
 
  【與機器對話】 迎向電腦社會化的時代 撰文/張俊盛
 
  【科技‧創新與管理】 主宰設計 撰文/蔡明宏
 
  【科技與產業】 光合作用的啟發 撰文/曲新生、吳文蒂
 
  【時光隧道】 道術為天下裂 撰文/王道還
 

 
專欄文章
 
  【真真假假】 倫斯斐的智慧 撰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七月四日那一天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科學人剪影】 幹細胞提案 勒曼 ( Sally Lehrman )
 
  【科技解剖室】 智慧型玻璃 菲謝蒂( Mark Fischetti )
 
  【專家解答】 特別愛吃某種食物,是否表示身體缺乏某種養份 林嘉澍 譯
 

 
編輯部製作
 
  【SA檔案室】 核子神話‧地外生物神話‧霍亂神話 潘震澤 譯
 
  【總編輯的話】 永續台灣的現在與未來 李家維
 
  【讀者論壇 】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