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維鋼
出版日:2018/8/1
定價:380元
優惠價:77 折293元;69 折262元
試閱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1 x 15 x 2.05 Cm
頁數:384頁
內容簡介
《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萬維鋼‧精英日課》精彩內容大集結
讀這本書,等於讀了一百本書!
高手推薦(依姓名筆劃序)
姚詩豪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 醫師
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
盧世安 人資小周末創辦人
賴以威 臺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世界太快、資訊洪流太急,
你需要堅強有力的幫手幫你留住當代思維精華!
這本書能讓您用理工思維理解世界
以全球主流精英思想武裝腦袋!
萬維鋼,物理學家、高人氣科普作家;
擅長消化複雜觀念思想,歸納整理後,成為理解掌握的知識。
他說故事的方式精妙,往往能將艱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新奇有趣的觀點。
他就是現代的說書人,不僅讓你鼓掌讚嘆,更要讓你理解掌握!
◎本書選題有三個標準
第一要「新」;第二要「硬」;第三要讓讀者「得到」。
「新」是用一切知識解答現代難題;
「硬」指的是思想背後最好要有學術研究的支持。
這些能讓讀者看了以後有用,並且能「得到」,
讓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一點改變。
◎精彩內容摘要
‧尼克森和赫魯雪夫的「廚房辯論」到底辯論了什麼?為什麼赫魯雪夫在這場辯論中完敗?
‧什麼樣的婚姻才能長長久久?如何讓自己在愛情中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擁有美滿人生?
‧為什麼買彩券中頭獎的人,最終還是會敗光財富?
‧艾爾‧帕西諾、比爾‧蓋茲的成功是生而逢時還是努力的結果?為什麼「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達爾文在做出「該不該結婚」人生重要選擇時,他如何運用有限資源做出最佳決策?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大亨小傳》作者
精英(高手)的構成=智慧×見識
人的成就是一系列苦練和正回饋積累的結果。窮者恆窮,富者恆富;
高手一旦成就到一定程度,就算把所有資源都拿走,他還是能做成一番大事。
原因就在於:他已積累了大量智識,養成了「高手思維」模式!
高手和普通人想得不一樣
‧高手能夠理解複雜的抽象概念,而普通人處處使用簡單的形象思維。
‧高手探索未知,而普通人恐懼未知。
‧高手能從長遠打算,而普通人缺乏自控力。
‧高手注重個人選擇和自由,而普通人認為別人應該跟自己一樣。
‧高手擁抱改變,而普通人拒絕改變。
‧高手跟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交往,而普通人只跟本階層的人交往。
‧高手愛談論想法,而普通人愛談論人和東西。
‧高手把自由時間花在學習上,而普通人把自由時間花在娛樂上。
‧高手注重效率,而普通人強調公平。
「羅輯思維」人氣超高專欄作家萬維鋼帶你直指問題核心!
現代世界跟我們的直覺、心靈雞湯、寓言故事和成語典故都非常不同,
被「雞湯」這麼久,該長點見識了!
本書帶你用高手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洞察、理解和改變這個世界!
各界高手好評
這本書是萬維鋼一刀剪開了自己的錦囊,大方讓你看一則一則的巧思妙計,斟酌閱讀,咀嚼再三,您一定可以在人生許多困局中,把局面導向多贏。
──楊斯棓 醫師
如果你本是高手、是精英,我推薦你讀這本書,因為你夠「敏感」,會比一般讀者從中獲得更多。你在書中會學到「敏感」為什麼那麼重要。如果你自認是普通人,那也該讀,因為你夠「謙遜」跟「自知」,這本書正適合擁有這兩種特質的人。如果你根本不屑於這類說書或幫你讀書的內容,熱愛讀原典,我覺得你也該讀這本書,因為作者清楚介紹了他是怎麼讀書、怎麼利用軟體與他人協作來做好讀書筆記,這方法論會對你極有幫助。
──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
領略到萬老師對於擁有「重要創見」的書籍,如庖丁解牛般準確剖析去肥留瘦的精彩篇章,更了解到「微學習」這個嶄新的學習型態其實是一種邏輯性的重構,而非「知識碎片」的拚湊。
──盧世安 人資小周末創辦人
我喜歡萬老師用乾淨俐落的語法梳理知識,喜歡字裡行間滲透出來那理工人的邏輯態度。在萬老師的筆下,原本隱藏在各種大頭書裡的知識,變成一本你能隨時拿起來讀那麼一小段就能有所得的好書。
──賴以威 臺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作者介紹
萬維鋼
《羅輯思維》超高人氣科普作家,善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複雜深奧的思想轉化為新奇有趣、易於理解的知識與觀點,目前是「得到」APP 訂閱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作者。
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2005年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博士,曾長期從事核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他自詡「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主張以科學精神鑽研社會現象,擅長讓高深道理落地,最愛激發讀者思考。著有暢銷書《萬萬沒想到》(曾獲「文津圖書獎」和「中國好書」等榮譽)、《智識分子》。
個人新浪微博:@GK同人於野
目錄
推薦文 豔羨馬太效應?如何好運多贏?/楊斯棓
推薦文 利用這本書,給自己一個獲得高手思維的機會/鄭國威
推薦文 從微學習重構邏輯性/盧世安
推薦文 信手拈來就能有所得的好書/賴以威
自序 用現代化思維洞察世界
︱PART 1|
什麼是高手?
第一章 亞當.斯密務實的自利道德觀
第二章 精英和讀書究竟有多大關係?
第三章 有時候,成功就是需要好運加持
第四章 破除成功學的迷信
第五章 高手來自競爭不充分的領域
第六章 用演化論修身養性
︱PART 2|
高手的思維
第七章 從儉省思維創造價值
第八章 贏家的心法、習慣和日常
第九章 斯多噶學派的「處變不驚」哲學
第十章 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
第十一章 塞車也是一種納許均衡
第十二章 跟《冰雪奇緣》學創造力魔法
第十三章 贏家都有個碗豆公主心
第十四章 成熟度=對小機率事件的接受程度
第十五章 聲望是一門好生意,別搞砸了!
第十六章 先做好這三件事,再道歉!
第十七章 浪漫的真諦:愛比自私更有價值
第十八章 平庸公司的厚黑學
︱PART 3|
高手的學習方法
第十九章 行為設計學,創造推力
第二十章 喜歡=熟悉+意外
第二十一章 學習不簡單,兩種技能增長曲線
第二十二章 持之以恆,成功運跟著來
第二十三章 活用資訊管理,事半功倍
︱PART 4|
高手如何做決策?
第二十四章 優質決斷力四部曲
第二十五章 數學家幫你算人生
第二十六章 從決策優劣看智慧高低
第二十七章 當紅還是過氣?
︱PART 5|
高手洞見的未來
第二十八章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第二十九章 一個神人的世界觀
附錄 高手讀書——《高手思維》帶你讀通經典、增長智識
導讀/推薦文
豔羨馬太效應?如何好運多贏?
楊斯棓(醫師)
大家好,我是楊斯棓醫師,週一到週五早上七點半到晚上六點半,除了中午休息,我主要的工作是看診。看診的空檔、下班後及週末,我花非常多時間看書,從綠角到王定國,從薛兆亨到見城徹,從黃國華到高木芳德。
我從兩年前開始每個月辦一場有獎徵讀書心得(請Google「楊斯棓醫師的咀嚼肌」),愈來愈多人認真看待並參與這個活動。
萬維鋼的職業,我羨慕不已,一般愛書人頂多像個小孩隔著透明玻璃櫃,眼睛盯著各色冰淇淋,選個一、兩球,一週吃一次。他則坐鎮冰淇淋攤位,隨時都在品嘗每種口味,然後錄下自己的食記,專人打字建檔,隨時可以氣定神閒地告訴路人怎麼搭怎麼吃最爽口。
日本作家齋藤孝有本書叫《三的思考捷徑》,他說:「每當腦袋一片空白,我就告訴自己『選三』,這方法我用了三十年,神奇無比。」齋藤孝擅長用三點歸納一件事,羅胖(本名羅振宇)和萬維鋼也是如此。《羅輯思維》標榜「有種、有趣、有料」,萬維鋼則以「要新、要過硬、要讓讀者得到」之錘,替自己定音。
萬維鋼遇到貴人羅胖,他用極佳的分潤制度讓萬維鋼可以從業餘寫文章的物理學家,變成專事生產優質文章的科學人。羅胖耕耘多時,鑿了渠道,蜜水滿溢,把自己的流量大方分給「得到」頻道上的眾家,萬維鋼的《精英日課》頗受歡迎,是我許多朋友上班途中的良伴。
萬維鋼定居美國,開頭就說精英在美國幾乎是貶義詞,但在中國,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望。
萬維鋼這本《高手思維》,我特別想推薦給每一位有機會搭高鐵的人。他把「得體」一詞談得很好,台灣高鐵上充斥著不得體又不自知的人。什麼叫得體呢?書中說得體就是做事符合別人的社交預期,我如果用新幹線上的乘客平均素質來解釋「得體」兩字,您一定秒懂。誠如萬先生所說:「做事得體,是我們值得愛和被人愛的第一步。」
萬維鋼挑選的議題,對迷茫時代的你我有強烈的警世作用。
最近有則頭條新聞:「報考中華郵政二十名博士竟全員落榜。」如果對博士們的際遇感到迷惘,我建議您一讀萬維鋼的〈精英和讀書究竟有多大關係?〉。有的人以為讀書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萬維鋼筆刀犀利,下刀狠準:「如果讀書有用,為什麼有些書讀得多的人混得並不好,而有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讀書?」
台灣有一群人,錢喜歡存郵局,無視通膨巨獸;罹患糖尿病不找新陳代謝科醫師,反而相信爬山好友力薦的玉米鬚煮水或苦瓜燉酪梨;一聞官府則嚇到腿軟,所以詐騙集團只要以法院或健保署之名,通常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騙走他們一大筆錢。
萬維鋼筆下的美國人,也有一群人「只相信自己的親友,非常不信任外部世界」,而美國的中產階級們「沒有那麼強烈的親緣意識,他們很容易跟陌生人合作,而且非常信任辦事規則。」
台灣有一派人很愛鼓吹記憶力,曾有媒體報導有一位司機「腦袋裡裝有一萬組的電話號碼,只要一說出名字,他就可以馬上告訴你正確的電話號碼。見識過這本領的人,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事實上,任何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完全取代這項「特異功能」。萬維鋼筆下提醒你我:「人腦應該用來想事情,不是用來記事情的。」他主張我們都應該使用一個外部系統(Evernote),專門儲存個人化的資訊。不過請記得,如果您用的版本是Evernote International,資料存放於Google Cloud Platform比較安全;如果您用的版本是中國版的evernote(印象筆記),資料存放於騰訊雲。
你身邊可能遇過「小時候走到哪兒都被誇聰明、長大就不行」的傢伙,為什麼會這樣?萬維鋼的書裡也有答案。
羅振宇說:「萬維鋼是我見過閱讀速度、記筆記速度,以及寫作速度最驚人的一個。」萬維鋼是怎麼練成的,我只能說,跟五洲製藥的創辦人吳先旺記下點子的方法有驚人的雷同之處,他的書,也很大方地給了答案。
這本書是萬維鋼一刀剪開了自己的錦囊,大方讓你看一則一則的巧思妙計,斟酌閱讀,咀嚼再三,您一定可以在人生許多困局中,把局面導向多贏。
利用這本書,給自己一個獲得高手思維的機會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
《高手思維》是一本很特別的讀書指南,專為精英設計。精英的共同特色,就是「成熟」,用老話來說就是「見多識廣」,以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在小概率的事件發生後,接受度比一般人高。
不少人對《羅輯思維》以及「得到」專欄作家的批評就是他們把知識碎片化了、把知識份子偶像化了,讓人們只顧著將知識當成金箔一樣往身上貼,而非由內而外地修練。
這樣的批評就我看來,顯得不夠「成熟」,無視了現代人的時間與注意力本就破碎的狀態,也低估了本書作者跟讀者的程度。
如果你本是高手、是精英,我推薦你讀這本書,因為你夠「敏感」,會比一般讀者從中獲得更多。你在書中會學到「敏感」為什麼那麼重要。
如果你自認是普通人,那也該讀,因為你夠「謙遜」跟「自知」,這本書正適合擁有這兩種特質的人。你在書中會學到擁有這些特質的人,為何更能體現「極端所有權」的精髓。
如果你根本不屑於這類說書或幫你讀書的內容,熱愛讀原典,我覺得你也該讀這本書,因為作者清楚介紹了他是怎麼讀書、怎麼利用軟體與他人協作來做好讀書筆記,這方法論會對你極有幫助。
在每個章節裡,作者先把書和文章消化過了,再佐以自己的豐富涉獵與統整能力,將這些來自英語世界中的最新著作轉換成易讀好懂的文章。本書與他的另一本書《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一樣讀起來流暢快意,毫無遲滯。如果你稍微「刻意練習」,一個晚上就可以讀完。
作者提到了很多書,我恰巧看過不少,互相對照下,更讓我對作者的採集與精萃功夫佩服不已,如果你沒有時間,看這本書約可抵看一百本書;但我想,包括作者這位愛書人在內,都會建議你在看完本書之後,找到最有感覺、最有興趣的章節,把裡頭提到的書找出來自己讀,我也打算這樣做。
最後,我想說,「見識」太重要了,不能只留給「精英」。因此請好好利用這本書,當成工具、作為入口,給自己一個獲得高手思維的機會。另一方面,「精英」也太重要了,不能只留在長「見識」上,請各位精英多參考書中提到的「學徒心態」,替需要的人、替比自己上層的人、替整個社會鋪路,一起樂於分享見識吧。
從微學習重構邏輯性
盧世安(人資小周末創辦人)
收集知識、整理知識、分析知識、傳播知識,都是一個技術活!
我是知識付費「得到」APP的重度使用者,這是活化我原有知識框架的重要工具。而萬維鋼老師的《精英日課》專欄就是我決定付費下訂的第一位講者。
我在研習《精英日課》的過程中,除了領略到萬老師對於擁有「重要創見」的書籍,如庖丁解牛般準確剖析去肥留瘦的精彩篇章,更了解到「微學習」這個嶄新的學習型態其實是一種邏輯性的重構,而非「知識碎片」的拚湊。
「聽覺學習」與「視覺學習」在腦中的觸發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您跟我一樣是萬老師的忠實「聽眾」,相信您一樣可以從另一個「觀眾」的角色,獲得《高手思維》這本書中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
信手拈來就能有所得的好書
賴以威(臺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集結自知名音頻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我不太喜歡有「精英」冠在上面的作品,所以起初只想看看數學的部分……噢,真好看,裡頭有沒見過的新知識,對於已經知道的理論,作者萬維鋼老師也別有一番洞見,彷彿帶領讀者繞到了知識背後,瞧見另一個有趣的面向。於是我繼續讀了其他篇章,不知不覺間念完了整本書。
雖然我還是不喜歡精英一詞,但我喜歡萬老師用乾淨俐落的語法梳理知識,喜歡字裡行間滲透出來那理工人的邏輯態度。在萬老師的筆下,原本隱藏在各種大頭書裡的知識,變成一本你能隨時拿起來讀那麼一小段就能有所得的好書。
精彩試閱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書摘:成功人生有四個維度,但你不能樣樣都拿滿分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書摘:接受「基礎率」,承認吧你不比別人特殊 >>
第二章
精英和讀書究竟有多大關係?
關於「精英」,我和「得到」APP上「熊逸書院」的作者熊逸有一場討論。熊老師問我如何看待「普通人對精英的理解」,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讀書」和「精英」到底有多大關係。我總愛鼓吹讀書的好處,認為精英必須有先進思想。而熊老師也不是那種專門談論冠冕堂皇聖人之道的假道學,他說得非常實在:普通人心目中的精英,就是掌握了核心資源、在食物鏈上排序靠前的人。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讀書到底有啥「用」。如果讀書有用,為什麼有些書讀得多的人混得並不好,而有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讀書?有沒有可能讀書和精英的相關係數其實比較低呢?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食物鏈上排序不怎麼高的人不好好琢磨掙錢,去讀什麼《春秋大義》,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這個問題是每個讀書人都得面對的問題,不能因為我們痴迷於讀書就不問有沒有用。想明白這個問題,愛讀書的才能讀得心安理得,不讀書的也是理性選擇。
我以為,這個問題得從三方面考慮。
食物鏈、智識鏈和幸福鏈
熊老師說得沒錯,的確存在一個「食物鏈」,每個人在這個食物鏈上的地位取決於他掌握的資源。資源不一定是錢,可以是權力,還可以是強大的社會關係、獨一無二的技術、出眾的美貌、影響力巨大的名望等。正如李斯說的兩種老鼠的故事,人有了資源才能有恃無恐。如果有哪個學問說這些都不重要、只追求內心純淨的精神就行,我看那絕對不是好學問。
但是也沒有哪家正統的學問說別的都不重要,你就專門研究怎麼提高自己在食物鏈上的排名就行。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你在食物鏈上的排名,基本上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本書第三章解讀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羅伯.法蘭克(Robert H. Frank)的《成功與運氣:好運和精英社會的神話》這本書,我們知道所謂的「精英」們之所以成功,既不全是天賦和努力,也不全是關鍵時刻理性選擇的結果,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家庭出身很重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了合適的行業很重要,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也很重要。
所以,這條食物鏈的邏輯遠遠不是誰努力就能占據一個好位置。所謂「精英社會」,是一個神話。那麼掌握優質資源的人,是不是都值得被稱為「精英」,就是一個問題了。
食物鏈排名對個人而言相當不可控,但還有另外一條鏈可以追求,我們不妨稱之為「智識鏈」。智識,就是智慧和見識。智識不是一種資源。資源可以贈送、可以繼承、可以一出生就有,智識不能。資源可以出售變現,智識不能直接換成錢。智識是「三觀」:對世界正確的認識,對人生合理的安排,知道什麼東西是好東西;智識還是歷史的經驗和做事的手段。食物鏈上排名高的人可以威逼利誘食物鏈上排名低的人,智識鏈沒有這麼厲害的效果,但是高下之分也很明顯。
還有別的鏈。社會複雜多元,並非所有人都排在一條鏈上一個壓一個。在食物鏈和智識鏈之外,至少還有一條「幸福鏈」。我既不追求富貴也不追求見識,我就想看看電視劇、打打電玩、了解一下明星八卦,過好自己的小確幸,你再厲害又能奈我何?
所以人生大概有好幾個維度,我們關心的不僅僅是在食物鏈這一個維度上的位置。在所有維度之中,以我個人的偏見,認為「智識」最值得追求。我認為「精英」的定義,應該看智識水準的高低。
首先智識比較可控。讀書就是提高智識水準最簡單的辦法,門檻低、收費少,你只要願意下功夫就可以。當然,讀書也有天賦和機遇的問題,但是畢竟比食物鏈上的爬升容易多了。
而且智識水準高的人,也善於在其他鏈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一個人的食物鏈排名高而智識低,他的地位可能比較危險。美國買彩中了大獎的人、中國在徵地中獲得巨額補償的農民,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敗光財富,這就是在食物鏈上突然攀升之後的智識不夠用了。
如果一個人的智識高但是在食物鏈上的排名低,他大概不用特別擔心。給他機會,他會升上去,實在沒機會還可以培養下一代。
既然如此,智識和食物鏈的相關係數應該比較高才對。其實確實如此。在《族群心智》(Hive Mind: How Your Nation's IQ Matters So Much More Than Your Own)這本書中有一個觀點,一個國家在國際食物鏈上的地位,就和它的國民智商(更確切地說,就是國民智識水準)有很大關係。從個體而論,人的智識水準和收入水準也是正相關的。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精英階層和工薪階層的思維方式存在明顯的差異。相對於普通人,精英更相信規則,更能和陌生人合作,更善於理解抽象概念,更願意探索未知,更能承擔風險……
從整體而言,智識水準高的人通常在食物鏈上的位置也不錯。當然這也是相互作用的結果,食物鏈上排名高的人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身居高位而一腦子漿糊的,和見識卓絕而蝸居底層的,都是比較罕見的特例。
那為什麼有些特別厲害的學者,沒有去爭奪更大權力和更多財富呢?一方面,特別大的權力和特別多的財富都需要運氣和機遇,他想爭奪也爭奪不了;另一方面,是代價問題。
自由、代價和大事
亞當.斯密有個理論,說財富和名望,哪怕是從自利的角度,也不應該過分追求。因為食物鏈排名是個正回饋的遊戲。比如,Uber給司機們設計了一個遊戲,無論你已經掙了多少錢,無論你多苦多累,你總能看到下一個掙錢目標。人陷入這個遊戲後是一個非常痛苦的狀態,沉迷於其中而不能自拔。
亞當.斯密那個時代沒有Uber,也沒有「行為設計學」,但亞當.斯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管你有多少錢、有多大名望,前面永遠有更大的目標。每天差一分鐘的錶已經不錯了,你非得想要一隻一個月才差一分鐘的;拿了銀牌已經是萬人之上,但你總想拿金牌。正回饋遊戲就像吸毒,排名愈高的人需要的劑量也愈高,最後必然以失望結束。
這就是排名的代價。你要非常辛苦、付出很多,才能提高排名。但考慮到幸福鏈,過分的犧牲可能根本不值得,爬到一定程度停下,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豈不是更好?
智識份子不應該一味追求食物鏈排名,還可以追求「自由」。役使別人的能力,由食物鏈排名決定。但是免於被人役使,一定排名以上的人都可以做到。我總愛說「自由技藝」,這就是一套統治者和「拒絕被統治」者的學問:我不壓迫你,但是你也別想壓迫我。
不過現代社會除了官場之類的個別系統,大多數人和人之間都是平等合作的關係,不存在多少威逼利誘。一般人本來就是比較自由的。尤其是發達國家,頂層資源多,很自由,底層享受高福利還不用操心,更自由。反倒是中層,一天到晚辛苦工作疲於奔命,名義上很自由,其實享受不到。
所以我們得研究一下幸福鏈,到底怎麼才幸福呢?這又得回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高一層叫做「自我實現」。熊逸老師說這個「自我實現」其實就是低級需求的華麗變種,我看很有道理,它們說的都是食物鏈上的地位。比如說有的高官,當官還不過癮,退休了還時不時出本書;有的人經商成功還不過癮,還得追求社會影響力。小官和小商人,一般顧不上這些。我們大概可以說,「自我實現」是食物鏈和幸福鏈在一個高度上統一了。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的確有很多人是踏踏實實想要做成一件事,而不單純追求自己在其中獲得什麼地位。我看現在關於「幸福」的研究,普遍認為這種情況是最高級的幸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如果你認為這件事特別值得做,那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可以的。
有時候你能感到一個使命在召喚,認為自己就應該做這件事才幸福。「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誰都不可能對這樣的事不動心。
那如此說來,最有意思的人生就是找到機會去做些大事,你既能感到幸福,又能順便提升食物鏈排名。
智識,特別有利於做大事。所以就得多讀書啊!
演算法和複雜
現在有一類書專門替人生提供解決方案,中國人管這類書叫「成功學」,英文說得比較低調,叫「self-help」(自助),分類目錄連nonfiction(非虛構)都不算,有點上不了檯面。這些書是專門研究怎麼提高食物鏈排名的。
其實這些書的內容我有時也會涉及,比如自控力、好習慣的養成之類。但你得承認,我們說得比較高級,因為我們討論原理、講解實驗、研究利弊,是把這些內容當「課題」,而不是當「課程」說的。我們說的,嚴格來說是嚴肅的non-fiction,而self-help類更簡單粗暴,就是直接給你提供行動指南。
但不管是non-fiction也好、self-help也罷,我要想提升食物鏈排名,唯讀這些成功學不就行了嗎?
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唯讀self-help類,你的最高境界就是活成了一個演算法。給你一個任務,你知道怎麼完成,心中有目標,你知道怎麼實現。你知道各種激勵自我和自控的手段,你活得非常有效率,但你是一個工具,因為你只會「執行」。
演算法的意思是給定這樣的輸入,我就產生這樣的輸出。如果局面是這樣的,我就這樣做,如果局面是那樣的,我就那樣做,「如果……就……」這就是演算法。一切邏輯都清晰合理,這就是行動指南給的東西。你聽說一個道理,你問:「怎麼讓這個道理落實?」你想要的就是行動指南,你就是想變成演算法。
演算法,和精英有本質的區別。精英有決策權。
凡是查「如果……就……」表示就知道該怎麼辦的事,那不叫決策,都是演算法。你知道「應該」攢錢投資,但是你受不了誘惑沒做到,那是你的執行能力有問題,和決策無關。
決策,是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辦,沒有固定演算法,沒有已知的對錯,這個時候你怎麼選擇。
我反反覆覆強調一句費茲傑羅的名言:「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世界上很多道理都是互相矛盾的。運氣重要還是努力重要?保守好還是進步好?要平等還是要自由?先把國內的事辦好,還是發揚國際主義精神?這些問題,每一個都能從正反兩方面說出很多很多道理來。遇到一個具體事情怎麼辦,沒有固定的行動指南,你必須參考兩方面的道理,自己決策。
大多數人從小到大,可能根本沒有幾次必須做決策的機會,所以決策也可以說是精英的特權。這也是為什麼「創業者」其實無須讀很多書,時機到來的關鍵時刻最需要的不是什麼決策,而是執行力,簡單粗暴最好。但事業做大後,局面愈來愈複雜,你就得讀書了。
有時候你已經有了主意,可是要想說服別人,還得有專門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