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280元
優惠價:252元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8 x 21 x 0.50 Cm
內容簡介
歡慶《科學人》20週年慶!
本期4月號雜誌買1送1!讓您知識補給1+1~
(※贈刊隨機包裝2021年1月~9月號任一本)
孩子的媒體素養怎麼教?
文/穆易爾(Melinda Wenner Moyer)
翻譯/鍾樹人
葛登能(Amanda Gardner)是具有 20年經驗的教育人員,去年在美國西雅圖市郊協助創立新的特許(charter)中小學時,沒有料想到學生會否認納粹屠殺猶太人、聲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大流行是騙局,並且說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做票,其中一些孩子堅稱這些陰謀幻想是真的。葛登能表示,無論是單純弄錯的資訊或是刻意誤導的假資訊,「在過去10年、20年來,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很多學校還沒有關注這個問題。「多數中學可能會透過教學來消弭謬論,但我想就僅只於此。」
事實上,孩子年紀雖小卻已經是假新聞的受眾。去年 9月發表於《英國發展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孩子開始相信未經證實的陰謀論,大多在 14歲之際。很多青少年無法評估網路資訊的可信度。在 2016年一項近 8000名美國學生參與的研究當中,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超過 80%的中學生相信某個標示為廠商贊助內容的廣告是新聞報導。也發現只有不到 20%的中學生會去質疑社群媒體上的謬論,例如一則臉書貼文描述,在日本核電廠事故地點附近拍攝到的怪異花朵照片,證明了該地區的輻射劑量長期都高得危險。參與調查的大學生看到某則推特貼文宣傳支持槍枝管制的民調,超過 2/3的學生沒有料想到,自由派反槍團體可能會操弄這項民調。
假資訊活動通常會針對年輕使用者,把他們導向非事實的內容。YouTube的推薦演算法會針對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觀賞建議,《華爾街日報》在2018年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YouTube推薦的影片常常比使用者一開始看的影片還要極端且毫無關聯,例如研究人員以「月食」一詞搜尋影片,YouTube會導向一支暗示「地球是平的」的影片。YouTube是青少年之間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之一,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資訊與圖書館科學學院副教授涂費克奇( Zeynep Tufekci)在 YouTube上搜尋影片,並觀察演算法推薦她看什麼,最後她指出,YouTube是21世紀最強大的煽動工具。
學校要處理這個問題,可以運用「媒體素養教育」(media literacy education),概念是教導孩童如何評估接收到的訊息、進行批判性思考,並且辨認出謊言。孩童的家長可能會相信陰謀幻想或其他把假資訊加油添醋而成的謊言,要教導孩子客觀評估這些說法的技巧,就需要透過學校教育。
但是美國很少有孩子接受到這類教育。去年夏天伊利諾州首開先例,要求所有中學生必須上媒體素養課。其他 13州訂有與媒體素養相關的法規,但要求相當空泛,例如在教育部門的網站上列出資源。紐約石溪大學新聞素養中心執行主任史奈德(Howard Schneider)表示,越來越多大學生接受到某種型式的媒體素養教育,但「這時候才開始這類教學,已經非常、非常晚了。」幾年前他開始教導大學生,發現他們已經養成很糟糕的習慣,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
即使有更多的學生上媒體素養課程,但是對於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各方專家還是存在巨大的歧見。一些課程想要訓練學生更加重視新聞來源,但是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做法忽略了出版品與記者可能潛藏偏誤。其他課程則教導學生辨識資訊來源,並思索這些內容是否有助於傳播。整體而言,現在這方面的資料還太少,我們無從得知教導孩子分辨虛實的最好辦法。
負責管理史丹佛歷史教育群組(Stanford History Education Group)的教育學教授溫伯格(Sam Wineburg)表示,當詢問「可以讓我看證據嗎?」,多數媒體素養教學方法會「開始顯得薄弱」。羅得島大學媒體教育實驗室主任霍布斯(Renee Hobbs)表示,每種方法都有些許教育研究人員支持,「每個團體都幾乎不把對方看在眼裡。」這些方法從未正式比較過,有些甚至只有少數研究支持。就像網路消息來源,我們很難知道該信任哪種方法。
有課程,沒實證
新聞素養是媒體素養研究底下的一個分支,用於阻斷陰謀論的傳播,以及培養分辨假新聞的能力。它培養人們具備一套技巧,以判斷新聞與資訊的可信度。但就像媒體素養一樣,對於這類新聞分析的教學方法,研究人員的想法大相逕庭。
以史奈德在石溪大學的課程以及華盛頓特區非營利組織新聞素養計畫(News Literacy Project)為例,有部份課程是在教學生分辨資訊的品質,方法是去了解負責任的新聞業其運作方式為何,例如記者如何追新聞、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資訊,以及如何判斷新聞報導背後的證據。史奈德在 2007年《尼曼報告》(Nieman Reports)中寫道,課程目標是要學生「能夠分辨網路上流傳的原始、未經轉述的資訊,以及經過證實的獨立新聞報導。」
但一些媒體素養學者質疑這些做法的效力。例如霍布斯在 2010年一篇論文裡指稱,這些方法美化了新聞業,忽略業界許多問題,而且對於培養批判性思考技巧著墨甚少。她表示:「黨派政治和誹謗中傷最能吸引大眾,如果對當代新聞的這些現實情況視而不見,把焦點全放在新聞業的理想上,那只不過是宣揚該產業。」
其他做法則是教導學生一些方式,例如判斷這些資訊來源的目標和動機,以評估新聞與資訊來源的可信度。他們教導學生去思考:誰創造了內容?原因為何?其他資訊來源怎麼說?但這些方法相對新穎,還沒有進行廣泛的研究。
艾默森學院的公民媒體與新聞專家米海利迪斯(Paul Mihailidis)表示,這些不同的做法都缺乏堅實的研究,的確是一大障礙,「規劃有影響力的媒體素養實踐」(Mapping Impactful Media Literacy Practices)是美國媒體素養教育學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支持的研究計畫,米海利迪斯是首席科學家。他說:「目前所做的科學研究大多屬於探索性質的小規模質性研究。」這不只是因為缺乏資源,也因為目標並不明確......
目錄
總編輯的話
8 科學的自由聯想 文/林一平
10 讀者論壇
12 科學人新聞
從空氣中分析生物多樣性|六指幻覺|驚慌人群,快速奔跑|小型造影儀器|慢步調演化也奏效|鳥兒猶記返家路|科學剪影|大王花的寄生攻防戰|反常的流體效應|一覽世界科技進展|海洋生命之重
形上集
23 數學、哲學、物理 文/高涌泉
教科書之外
24 魔術師中的魔術師 文、圖/陳文盛
網上世代
26 資料為體,系統為用 文/莊庭瑞
專家看新聞
92 給全球所有人的新冠疫苗 文/霍特茲(Peter J. Hotez)、波塔茨(Maria Elena Bottazzi)
科學佐以詩文
94 用幾句話描寫其他世界 文/第52屆月球與行星科學研討會投稿學者
健康與科學
96 墮胎藥的政治障礙 文/華立斯(Claudia Wallis)
科學焦點
98 明辨健康箴言 文/歐瑞斯克斯(Naomi Oreskes)
科學人書摘
100 拯救全球的疫苗 文/摘自《疫苗商戰》
科學人關鍵字
104 假新聞 文/彭琬芸
圖表會說話
106 大樺斑蝶的壯遊 撰文、圖表╱皮克(Katie Peek)
本期專欄「談心說理」、單元「生物手記」暫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