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7 x 21 x 0.50 Cm
內容簡介
我的基因,你的專利?
基因專利權雖然尚未如預期的,嚴重擾亂生物醫學研究和社會規範,但是暴風雨遲早會來的。
撰文╱斯蒂克斯 ( Gary Stix )
翻譯/涂可欣
在你身體細胞裡有一個基因,在脊髓的早期發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隸屬於美國哈佛大學。另外還有一個基因的蛋白質產物,會讓A型肝炎病毒用來黏附感染細胞,美國衛生暨福利部(DHHS)握有它的專利。在花粉熱的季節,過敏者體內細胞會分泌組織胺,而位於達拉瓦州威明頓市的因賽特製藥公司(Incyte Corporation),已取得組織胺受體基因的專利。而已知與癌症有關的基因,約有一半受到專利的保護和規範。
人類細胞內有將近2萬4000個基因,詳載著製造我們人體內100兆個細胞的藍圖。截至2005年中旬,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發給各企業、大學、政府機構與非營利團體的專利,已涵蓋20%的人類基因組。更精確的說,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馬瑞(Fiona Murray)和詹森(Kyle L. Jensen)發表在2005年10月14日《科學》的調查報告,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所記錄的2萬3688個基因序列中,有4382個基因標示有至少一個專利;光是因賽特一家公司,就擁有將近10%的人類基因組。
這項研究證實「為生命申請專利」已是既定事實。然而這個現象仍讓許多人感到怪異、擔憂,並認為這樣違反自然。人們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你怎麼能拿我的基因去申請專利呢?」事實上這些生物的基因都是天生,而非人類的「發明」?怎麼可能有人宣稱擁有某一種小鼠或魚類的財產權?當已知的癌症基因有一半都有專利權限制,科學研究不會受到限制嗎?這是否意味研究人員以後得花很多時間在打官司,而不是專心尋找治病的方法?
倫理學家、法官、科學家和專利審核人員深陷於這些爭議之中。當我們邁向個人化醫學的新紀元,而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的研究(同時研究許多基因或蛋白質的學門),可以同時檢測許多不同的基因或蛋白質活性,這些問題只會日益急迫。醫生會越來越仰賴受專利保護的測試,找尋最適合病患遺傳特質的藥物;研究人員也正在評估整個基因組的功能。這些複雜研究運用到許多生物分子,很可能因專利的限制,而妨礙新療法的發展,或是壓垮美國原本負擔就越來越沉重的健康醫療體系。
目錄
專題文章
【生物科技與法律】 我的基因,你的專利? 撰文/斯蒂克斯(Gary Stix)
專利的設置,有獎勵創新發明的意思,將生物與生俱來的基因以申請專利的方式據為己有,你能接受嗎?
【生物科技與法律】 基因專利的難題 撰文/范建得
【物理學】 重現盤古開天 ─加速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撰文/樊台清、梁耕三
【物理學】 電漿與雷射,造就新一代加速器 撰文/約希(Chandrashekhar Joshi)
如何讓粒子再跑快一點?長久以來都是粒子物理學家的一大課題。如今,讓雷射與電漿試試身手吧!
【物理學】 雷射,為加速器加油! 撰文/汪治平、陳賜原
【毒物學】 動物實驗的新替代方案 撰文/高柏、哈東
為了保障人類的安全而進行動物實驗,雖是必要之惡,但仍令人不忍。所幸,有了新的實驗方法,既可保障人類,也不用再犧牲那麼多的動物。
【科技創新】 電池縮小軍,待命15年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體積總是龐大笨重的電池,終於也達到奈米級的尺寸了。創新的結構設計,長達15年的待命時間,小小電池真不簡單!
【免疫學】 看免疫細胞在說話 撰文/戴維斯(Daniel M. Davis)
免疫細胞之間要如何溝通、聯手禦敵?透過影像分析,科學家發現,它們竟然會形成突觸,秘密 交換訊息!
【機器人學】 機器人大賽車Ⅱ:贏家出爐 撰文/吉布斯(W. Wayt Gibbs)
2005年美國的機器人賽車實況,看看各家機器人如何運用雷射感測、電腦視覺,以及自主導航等種種新發明,自行橫越無垠的沙漠!
【資訊科技】 一副假牙,重現華盛頓 撰文/史瓦茲(Jeffrey H. Schwartz)
一元美鈔上的人像,是美國國父華盛頓留給後人的印象,但體質人類學家利用現存的雕像和遺物,透過三維數位造影,重現了華盛頓年輕時英挺的模樣!
【特別報導】 專訪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翁啟惠:
製藥是台灣生技業的出路 採訪整理/龐中培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任務之一,就是推動台灣的生物科技產業。製藥是生物科技的最大產業,在近年來生技產業的一片熱潮中,《科學人》特別訪問基因體中心主任翁啟惠,一談台灣該如 何改善目前生技發展的困境、發展新藥,並推動新藥上市。
新聞掃描 【地球科學】 繞極衛星不許動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預防保健】 膳食纖維好處多? 撰文/明克爾 (JR Minkel)
【科學與宗教】 達賴喇嘛與神經科學家的對話 撰文/利德 (Christina Reed)
【獎 項】 贏家通吃 撰文/胡斯托(Patrick Di Justo)
【行為學】 不可不知的人性 撰文/明克爾 (JR Minkel)
【物理學】 捕捉光量子 撰文/明克爾 (JR Minkel)
【昆蟲學】 蜜蜂會認人 撰文/任文駒 ( Philip Yam )
【古生物學】 恐龍糞化石裡的證據 撰文/明克爾 (JR Minkel)
華人視界 【科學人觀點】 時空行者,我來也! 撰文/曾志朗
【形上集】 物理難不難 撰文/高涌泉
【與機器對話】 Gmail重塑電子郵件的社會功能 撰文/張俊盛
【科技與產業】 100美元電腦的市場 撰文/劉容生
【科技·創新與管理】 日光燈的啟示 撰文/溫肇東
【時光隧道】 金剛的來歷 撰文/王道還
【浮生集】 一片紅葉,五十年相思 撰文/賈福相
專欄文章 【真真假假】 打破達爾文的神話 撰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願者上鉤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科學人剪影】 科學的傳授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搶鮮測試】 我的虛擬戰爭 撰文/莫斯曼(Kaspar Mossman)
【科技解剖室】 滴水不漏 撰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
【科學人書評】 演化而來的生物計算機 撰文/洪裕宏
【專家解答】 發燒是如何引起的?
編輯部製作 【SA檔案室】 地質學大騷動˙巨砲戰艦˙清掃馬糞的馬力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加速器的「加速」之路!
【讀者論壇】 讀者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