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科學人(第25期/2004年3月號)

出版日:2004/3/1

定價:220
優惠價:198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7 x 21 x 0.50 Cm


內容簡介

  捲起來帶著走的顯示器
 
  OLED顯示器,你可以把它捲起來,隨身帶著走。

 
  撰文╱霍華德(Webster E. Howard)
 
  翻譯/張明哲
 
  在卡匣式錄影機出來之前,我們用的是電影放映機與屏幕。或許你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老師把屏幕拉下來的情景,或是老爸把屏幕掛在牆上,準備讓來訪的朋友觀看你們家夏日海灘假期的迷人影像。但是常常影片才剛開始播放,放映機的燈泡卻燒壞了。
 
  儘管如此,早期的東西有個優點:屏幕的重量很輕,像紙一樣薄,而且可以捲成筒狀方便攜帶,這比笨重的電視或電腦螢幕強多了。映像屏幕引發的不僅是懷舊之情而已,我們不禁要想,昨日的便利有沒有可能與今日的技術結合起來呢?
 
  答案是有可能!有機發光材料將使得電子式觀賞更為方便而普及。有機材料做成的顯示器,比現在液晶所做的顯示器更明亮、更省能源、也更容易製造(因此可能更便宜)。由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本身會發光,所以它的耗電量比常見的液晶顯示器(LCD)少很多,特別是在小尺寸的時候,因為LCD需要用到背光光源。比起常見的LED,OLED還有一些很棒的優點:由於使用的材料不需呈晶態(也就是由原子排成的平面,一層層精確地重複堆積組成),所以較容易製造;它們是以薄層重疊而成,所以有較薄的剖面;不同的材料(產生不同的色光)可以在基板上排出圖案,以產生高解析度的影像。基板的材質可以是便宜的玻璃、可彎曲的塑膠,甚至金屬箔片。
 
  穿戴式電子產品時髦地搭配了可撓曲式OLED顯示器,此圖為寰宇顯示公司製造的可撓曲式螢幕的原型裝置。
 
  不遠的將來,大尺寸電視以及電腦螢幕將可以捲起來存放。士兵可以攤開一塊塑膠,上面顯示了即時的戰情地圖。尺寸較小的顯示器可以捲繞在手臂上,或是與衣服結合。當成固定照明時,面板可以捲曲在建築物的圓柱上,或是幾乎像壁紙一樣貼在牆上或天花板上。
 
  現在發光二極體(LED)的壽命比有機發光裝置來得長,而且OLED將來要打敗隨處可見的LED指示燈也很困難。不過OLED已經展露出做為顯示器的潛力,其螢幕放出的亮度每平方公尺超過100燭光(約是筆記型電腦的亮度),而且使用數萬個小時後(正常使用可以撐好幾年),亮度才會減成原來的一半。
 
  接近100家公司正在發展這項技術的應用,目前主力放在小尺寸且低耗電的顯示器(見39頁〈有機顯示器走入市場〉)。初期的產品包括用在數位相機及手機的2.2吋(對角線)不可撓曲式顯示器,由柯達及三洋聯合製造,已在2002年問世,他們還開發出15吋電腦螢幕的原型。iSuppli/Standford資源顧問公司的艾倫(Kimberly Allen)指出,2003年,有機顯示裝置在全球有2.19億美元的市場,預估到2009年時將躍升為31億美元。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目錄

  專題文章
 
  【封面故事】 捲起來帶著走的顯示器 撰文/霍華德 翻譯/張明哲
 
  現在的顯示器既耗電又沒彈性,不小心摔到還會破!利用有機發光二極體,未來的顯示器不但輕薄省電,更能捲起來帶著走!
 
  【華人觀點】 有機半導體細說從頭 撰文/孟心飛、蔡明燃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塑膠這種高分子聚合物歸類為絕緣體,但如果我告訴你,有一種塑膠也可以導電,你相信嗎?
 
  【特別報導】 解開宇宙命運之謎的四把鑰匙 撰文/馬瑟  翻譯/李沃龍 審訂/吳俊輝
 
  科學家以最先進的望遠鏡,想測量宇宙膨脹的減速,卻意外在1998年發現,宇宙其實正在加速膨脹。這顛覆了以往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卻也讓以往的觀測與理論矛盾處,有了合理的解釋。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大尺度結構與超新星,並引入弦論,宇宙未來的命運,已經愈來愈清晰了!
 
  【特別報導】 聆聽宇宙交響曲 撰文/胡、懷特 翻譯/李沃龍 審訂/吳俊輝
 
  透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我們得以一窺早期宇宙的面貌﹔那時的宇宙,到處都蕩漾著和諧振盪的樂聲。
 
  【特別報導】 攤開宇宙的藍圖 撰文/史特勞斯 翻譯/郭兆林 審訂/吳俊輝
 
  最新的宇宙觀測地圖,包含了數以十萬計的星系,而這些星系的聚集現象是從宇宙原生的擾動所成長出來的。
 
  【特別報導】 從減速到加速 撰文/黎斯、特納 翻譯/曾玠郡 審訂/吳俊輝
 
   遙遠的超新星,揭露了宇宙膨脹由減速過渡到加速的關鍵時刻。
 
  【特別報導】 挑戰重力,走出黑暗 撰文/德瓦利 翻譯/周忠憲 審訂/吳俊輝
 
  或許,宇宙的加速根本就不是由暗能量所引起,而是起因於重力無可避免地滲漏出我們這個世界。
 
  【社會科學】 尋找最好的投票制 撰文/達斯古塔、麥斯金
 
  熱鬧的總統選舉中,除了候選人的人格特質、過往政績、政見,原來投票制也會左右選舉結果。怎樣的投票制才最能公平、忠實反映出民意?
 
  【華人觀點】 相對多數,還是兩輪決選? 撰文/王業立
 
  看過美法兩國的選制分析後,你是不是也想多了解台灣總統選制?東海大學政治系的王業立為我們深入剖析台灣總統選制,並對達斯古塔與麥斯金的選制改革方案做出評論。
 
  【生理醫學】 搶救休克 撰文/藍德瑞、奧利佛 翻譯/黃榮棋
 
  無論何種因素引發休克,都有極高比例的人因此而死!為什麼休克會致人於死?如何搶救?
 
  【華人觀點】 延腦與休克 撰文/陳慶鏗
 
  休克發生時,主宰一切生理現象的腦部結構出了什麼問題?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率先提出延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研究。
 
  【華人觀點】 休克的臨床治療 撰文/黃瑞仁
 
  認識了休克的起因,那麼它又該如何治療呢?送醫前可以做些什麼處理?請聽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瑞仁一一道來。
 
  新聞掃描
 
  【細胞凋亡】 呼叫清道夫 撰文/張孟媛
 
  細胞自殺是生物體發育的重要步驟,然而,要誰來清理屍體?
 
  【資訊科學】 電子投票箱 撰文╱葛羅斯曼 翻譯/黃青嵐
 
  美國正在思考電子化投票的可行性,不過,紙張似乎仍是不可或缺的。
 
  【天文學】 月娘「水水」? 撰文/辛普森 翻譯/邱淑慧
 
  證據顯示,月球缺乏厚冰層,要在月球上取水可能十分困難。
 
  【行為學】 當你碰到疑問時 撰文/明克爾  翻譯/李千毅
 
  如果你以為只有人類會陷入猶疑不定,那你就錯了。
 
  【生態學】 蝙蝠慘遭碎屍萬段 撰文/威廉斯 翻譯/涂可欣
 
  蝙蝠意外成為刀下冤魂,威脅未來風力發電廠的興建。
 
  【奈米科技】 可記憶的奈米環 撰文/明克爾 翻譯/蔡雅芝
 
  奈米微粒不但可以自形組成奈米環,而且還能在室溫下儲存磁性資料。
 
  【園藝學】 當花朵不再灑香水 撰文/米爾斯基 翻譯/李千毅
 
  某些花朵一旦授粉後,似乎會自動減低香氣的產生,把精力轉移到其他代謝反應的開銷上。
 
  【化學】 挑戰體壇禁忌 撰文/艾胥利  翻譯/張雨青
 
  製造容易篩檢難--新型類固醇可能入侵體壇
 
  【感測器】 全民公敵飛船版 撰文/斯科特 翻譯/甘錫安
 
  裝在飛船上的小型軍用偵察系統,讓你無所遁形。
 
  【生物考古】 從蜥蜴變成大怪獸 撰文/黃凱特
 
  霸王龍從暴龍家族中崛起,堪稱演化史的一頁傳奇。
 
  華人視界
 
  【科學人觀點】 跑馬溜溜的秘密 撰文/曾志朗
 
  生活情境中,充滿了科學的知識,有心求知,隨時隨地都會有永不歇止的挑戰!
 
  【浮生集】 何謂科學本土化? 撰文/吳仲義
 
  如果以外地生物為材料,也能做出好研究,為何一定要本土化呢?
 
  【科技與產業】 奈米科技的關鍵材料 撰文/劉仲明
 
  效法大自然、善用軟物質,是奈米科技發展的主流。
 
  【科技與社會】 韓國的科技與民主之路 撰文/陳東升
 
  源自於歐美國家的公民參與科技決策制度,在韓國展現新風貌。
 
  【時光隧道】 越困苦,越上進 撰文/王孟亮
 
  教材資源豐富,似乎成了現代學生疏懶的藉口。
 
  專欄文章
 
  【科技創新】 超微型麥克風 撰文/斯蒂克斯  翻譯/甘錫安 審訂/張明哲
 
  未來,麥克風與喇叭將可整合成可放在鉛筆尖上的小小晶片.
 
  【真真假假】 叛艦喋血記的科學 撰文/薛莫 翻譯/姚若潔
 
  對於18世紀英國軍艦邦迪號在南太平洋的叛亂事件,科學可提供更深層的解釋。
 
  【專利大觀】 大唱雙簧 撰文/斯蒂克斯
 
  來看看兩家既得利益的抗體公司,如何拖延關鍵技術的專利期限。
 
  【反重力思考】 飛得又高又遠 撰文/米爾斯基 翻譯/甘錫安
 
  如果對空鳴槍,子彈落地時的速度是足以打破人的腦袋的!
 
  【科學人剪影】 聽細菌在說話 撰文/霍洛韋  翻譯/涂可欣
 
  相信微生物之間可以交談並合作嗎?貝斯勒不只聽得懂微生物的話,她還能翻譯呢!
 
  【科技解剖室】 汽車黑盒子 撰文/菲謝蒂  翻譯/江坤山
 
  藏在駕駛座下的黑盒子,可以記錄車禍發生前五秒,車子的速度、引擎轉速、油門和煞車狀況。
 
  【搶鮮測試】 GPS尋寶遊戲 撰文/克萊門斯 翻譯/江坤山
 
  想來一趟尋寶探險嗎?GPS導航儀可幫你畫出全球七萬多個藏寶圖!
 
  【解謎遊戲】 秘密拼圖 撰文/夏沙  翻譯/翁秉仁
 
  情報員傳令,該如何拆解密令?
 
  【答案是】 為什麼運動會讓肌肉變強壯? 撰文/安德魯斯、梅爾
 
  為什麼運動會讓肌肉變強壯?海市蜃樓怎麼來?
 
  【科學人書評】 鴨嘴獸的啟示與反思 撰文/羅竹芳
 
  莫雅以類似章回小說的創作風格,引人從歷史的角度,思考困擾生物學者近200年的重要課題,內容淺顯易懂,處處可見柳暗花明!
 
  編輯部製作
 
  【讀者來信】  整理/編輯部
 
  【SA檔案室】 伽莫夫的理論.達爾文的夢想.阿布魯齊的探險.法拉第的實驗.歐文的恐龍大餐 翻譯/潘震澤
 
  【讓你對照】 中英名詞 整理/編輯部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