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科學人(第16期/2003年6月號)

出版日:2003/6/1

定價:220
優惠價:198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8 x 21 x 0.50 Cm


內容簡介

  抗病毒大作戰
 
  人類對抗病毒,是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撰文╱哈茲爾廷(William A. Haseltine),美國哈佛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
 
  翻譯/黃榮棋,長庚大學生理科副教授﹔潘震澤,前陽明大學教授,現為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系研究學者。
 
  直到1980年代中期,科學家才初次知道有種病毒會引發一種無情的新疾病,叫做「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愛滋病)。當時,藥局裡早有各式各樣對抗細菌感染的藥品,但對於病毒引起的疾病,除了多喝雞湯和施打疫苗之外,醫學所能提供的幫助甚是有限。時至今日,這種窘境已完全改觀。幾十種對抗病毒的療法及好幾種新疫苗已經上市,此外還有數百種正在開發之中。如果說1950年代是抗生素的黃金時代,那麼我們正處於「抗病毒藥物」黃金時代的初期。
 
  這樣豐富的成果來自好幾方面。製藥公司一定會歸功於過去15年來新藥研發技術的精進,才有各式各樣的新藥出現。同時,為了對付造成愛滋病的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研究人員所投入的大量努力提供了極富創意的抗病毒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對付HIV,也可以對付其他病毒。
 
  另一個少被注意但更重要的助力也同時運作著,即病毒的基因組學(genomics),也就是解讀病毒基因文本內「字母」(指各個核酸)序列的學問。這份序列包含了病毒基因所有的字母,是建構出病毒蛋白質的藍圖,而這些蛋白質又是病毒的構造元素及運作單位,控制著病毒的各種行為。只要握有全部或部份的基因組序列,科學家很快就可以得知病毒致病過程的諸多細節,以及其中最脆弱、易受攻擊的環節到底在哪裡。目前,任何病毒的整個基因組都可以在幾天之內完成定序,讓我們可以空前的速度找出病毒的弱點。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抗病毒藥物,大都是針對HIV、?疹病毒(造成像唇?疹或腦炎等各種不同疾病)以及B型和C型肝炎病毒(兩者都可導致肝癌)。HIV和這幾類肝炎病毒仍然還會是研究的重點,因為它們每年在美國造成25萬人死亡,其他國家則有數百萬人之多;然而,生物學家也正積極努力對抗其他的病毒疾病。在此我無法介紹所有市面上或研發中的抗病毒藥物,但希望本文能讓讀者了解,近幾年來由於基因組學及其他複雜技術的大幅進展,已帶來了無窮的可能性。
 
  藥物研發策略
 
  最早的抗病毒藥物(主要針對?疹)於1960年代推出,得力於傳統的藥物發現法則。病毒的構造很簡單,基本上是由基因及一些酵素(生物催化劑)所組成,包裹在蛋白質外殼裡,有些病毒的外面還包有一層脂質套膜(envelope)。由於構造過於簡單,病毒必須在細胞內才能複製,於是研究人員讓細胞感染上病毒,養在培養基裡,然後在培養基內加入已知可能抑制病毒活性的化學藥品,找出一些能夠降低病毒數目的藥品做深入研究。這種做法基本上只是「亂槍打鳥」,而且在篩選過程中也無從得知病毒的其他弱點;要開發更有效或副作用較少的新藥時,這個缺點會是阻礙。
 
  由於基因組學已經成為尋找新出擊目標的跳板,因而大開抗病毒新藥的發現之門。1980年代以後,病毒身上可讓藥物攻擊的目標,大多數都有賴於基因組學而能鑑定出來;雖說「基因組學」這個名稱還是1980年代末期才訂定的,但在當時,有許多目前還使用的抗病毒藥物早已經問世了。
 
  研究人員一旦解開了某個病毒的序列,就可以仰仗電腦將之與其他生物(包括其他病毒)的已知序列相比對,便可得知整個序列如何分段變成一個個基因。如果其中某一段編碼序列與其他生物的已知基因很相近,此段序列就有可能在病毒裡構成基因,也會製造出構造類似的蛋白質。一旦找到病毒基因的所在位置,科學家就可以研究其對應蛋白質的功能,進而在分子層面對於病毒如何一步步在體內建立據點,乃至於增長茁壯,獲致完整的了解。
 
  有這樣的了解,便可著重於研究某些蛋白質及其內部區間(protein domain)的罩門。一般而言,研究人員偏好的藥物攻擊目標,是對病毒有最大殺傷力的地方;同時,他們也喜歡集中火力於某些與人類差別最大的病毒蛋白質區間,以免傷害健康的細胞,造成太大的副作用。他們也喜歡瞄準一些在主要的病毒株中構造相近的蛋白質區間,這樣一來,研發出來的藥物就可以成為廣效的抗病毒藥物。
 

目錄

  專題文章
 
  【特別報導】 平行宇宙 撰文/鐵馬克(Max Tegmark) 翻譯/林世昀
 
  另一個宇宙、另一個地球、另一個你——這可能嗎?經過天文學家的觀測和數學家的計算,在非常非常遙遠的地方、在無法觸及的空間,真的會有另一個你、另一個地球和另一個宇宙。
 
  【華人觀點】 魔鬼的十億個名字 撰文/張系國
 
  平行宇宙是熱門的科幻題材,正是科學與文學融合的好機會。知名作家張系國是箇中高手,他以「第三層次平行宇宙」的概念為本,寫下這篇精彩的作品。
 
  【封面故事】 抗病毒的戰爭 撰文/哈茲爾廷(William A. Haseltine) 翻譯/黃榮棋、潘震澤
 
  腸病毒、登革熱與SARS,都是病毒引發的難纏疾病。除了常洗手、戴口罩之外,每個人都希望盡早找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及疫苗。來看看對抗病毒的四大絕招吧!
 
  【特別企劃】 我們應該更了解的SARS 口述/賴明詔、陳建仁、陳定信、曾志朗
 
  身處本世紀第一個大流行病風暴中,科學人應該如何面對SARS?沒有人清楚知道這個新種冠狀病毒是怎麼來的?該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定論。除了隔離檢疫之外,我們唯一確定的是,我們必須更了解SARS。在科學尚未描繪出SARS的全貌之際,《科學人》專訪了四位科學家,且聽他們怎麼說。
 
  【資訊科技】 無尺度網絡 撰文/巴拉巴西(Albert-Laszlo Barabasi)、伯納博(Eric Bonabeau) 翻譯/鍾樹人 審訂/陳企寧
 
  研究網際網路上各網頁連結的關係,顯示多數網頁的聯結數對網絡規模沒有影響,形成無尺度網絡。這種網絡結構到底有什麼特性?面對它所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怎麼預防跟解決?
 
  【華人觀點】 跨領域的複雜系統研究 撰文/陳企寧
 
  小世界網絡的研究成果,為複雜系統的研究開啟了新風潮,而無尺度網絡的發現又將它往前推了一步。讓我們來看看,在其他領域裡,還有哪些科學家也正從事這些研究。
 
  【解剖學】 人類生產模式的演化 撰文/羅森柏格(Karen R. Rosenberg)、崔瓦森(Wenda R. Trevathan) 翻譯/王道還
 
  人類生產是個生死交關、聲嘶力竭的過程,但是猴、猿、猩猩這些人類的近親,卻是咕嚕一下子就把孩子生出來了。這是為什麼?或許演化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神經科學】 你可以聽見顏色嗎? 撰文╱拉瑪錢德朗(Vilayanur S. Ramachandran)、哈伯德(Edward M. Hubbard) 翻譯/潘震澤
 
  摸摸小貓,嘴裡卻出現甜味?聽音樂時,腦中浮現繽紛色彩?這可不是想像力太豐富或瘋言瘋語,而是真實的「感覺相連」,甚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能力!
 
  【考古學】 冰人傳奇 撰文/狄克森(James H. Dickson)、奧格(Klaus Oeggl)、韓德里(Linda L. Handley) 翻譯/王道還
 
  一具冰封在阿爾卑斯山上5300年的屍體,吸引法醫、生理學家、植物學家前來探尋他的來歷。科學家花了10年心力研究「冰人」的屍身和遺物,一步步拼湊出故事的真相……
 
  新聞掃描
 
  【醫學】 SARS病毒基因現形! 撰文/王心瑩
 
  SARS使病患體溫升高,一場激烈的科學競賽也同時發燒。
 
  【天文學】 星際駭客 撰文/馬瑟(George Musser) 翻譯/陳企寧
 
  從外太空物質了解外太空行星,以及地球的氣候變化。
 
  【數學】 π的數位切片 撰文/吉布斯(W. Wayt Gibbs) 翻譯/翁秉仁
 
  研究純數學的新方法︰用電腦做實驗!
 
  【愛滋病】 愛滋疫苗打種族牌? 撰文╱伊澤爾(Carol Ezzell) 翻譯/潘震澤
 
  打擊HIV的疫苗,在不同人種身上有不同效果?
 
  華人視界
 
  【科學人觀點】 記憶與我 撰文╱曾志朗
 
  沒有「自我」的概念,會有「我」的記憶嗎?
 
  【浮生集】 DNA時代:被忽略的硬體 撰文/陳文盛
 
  DNA和電腦程式碼一樣,如果沒有硬體執行,就只是一串沒有意義的代號。
 
  【時光隧道】 1976年豬流感疫苗事件 撰文/王道還
 
  研究歷史事件,目的不是在追究過去的罪責,而是未來的教訓。
 
  【科技與社會】 防疫的藝術 撰文/李尚仁
 
  56年前美國紐約的天花疫情,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科技與產業】 X光:老技術,新玩意 撰文/劉容生
 
  數位化X光影像技術,結合電腦輔助醫學工具,為生醫工程和知識型服務帶來新的產業機會。
 
  專欄文章
 
  【真真假假】 給我證據 撰文/薛莫(Michael Shemer) 翻譯/姚若潔
 
  傳聞中的各種生物點燃了我們的想像力。不過,單是傳聞並不能成為科學。
 
  【反重力思考】 專做不自然的事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翻譯/詹紅
 
  複製羊、複製人,甚至複製連署簽名!
 
  【科技創新】 X射線防護措施 撰文/艾胥利(Steven Ashley) 翻譯/張雨青
 
  一位醫師為了自救,於是跨行服裝設計業,開發獨一無二的高分子防護衣。
 
  【科學人剪影】 串連的物理學社群 撰文/斯蒂克斯(Gary Stix) 翻譯/鍾樹人
 
  他的網路伺服器為物理學社群開創出全新的交流方式,影響更擴及整個科學界。
 
  【專利大觀】 自訂遊戲規則 撰文/斯蒂克斯(Gary Stix) 翻譯/鮑家慶
 
  專利制度的存在,讓私人團體也能將法律玩弄於股掌之中。
 
  【解謎遊戲】 不想太後悔 撰文/夏沙(Dennis E. Shasha) 翻譯/翁秉仁
 
  不想太後悔?先估算後悔率吧!
 
  【科技解剖室】 天線 撰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 翻譯/吳鴻
 
  為何天線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大小呢?
 
  【科學人書評】 門得列夫之夢/看不見的分子 撰文/金必耀
 
  從這兩本書,我們既可以看到前人追尋化學元素的精彩故事,也可以預視當今化學家放眼的願景。
 
  【答案是……】 為什麼電腦會當機? 翻譯/吳沛樺 撰文/蘇俊鐘
 
  為什麼電腦會當機?什麼是光觸媒?
 
  編輯部製作
 
  【讀者來信】 整理/編輯部
 
  【SA檔案室】 化學洗滌器‧始祖馬‧豆腐的新聞 翻譯/潘震澤
 
  【讓你對照】 中英名詞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