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執政者》專文推薦
為政之道,存乎一心 莊永明 管理政治的力量,稱為「政權」,而「治權」則是政府本身的力量;掌握治權的人,就是「執政者」。台灣歷代執政者,在不同政權背景下,其行政資源殊異,建樹自然有別。 1624年,荷蘭人攻占台灣南部,建立「重商主義」的政權達38年;其中規劃建造「熱蘭遮城」的駐台長官普特曼斯,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專業經理人」。高舉「反清復明」旗幟的鄭成功在1662年驅逐荷人,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這位中日混血的明季遺臣,雖僅享年39、在台年餘,卻是傳奇的「開台聖王」。 鄭成功齎志而終,其子鄭經繼位,由有「明鄭諸葛亮」之稱的陳永華輔佐朝政。陳永華有感於屯墾開發之外,教化亦為必要,於是倡建了台灣第一座孔廟,成為「全台首學」,可以說是「中原文化」入台的關鍵。 鄭氏政權不過三代,1683年便敗於清。台灣隸清版圖3百餘年,台灣人民「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反」,乃因清朝派來的執政者大多懷著「三年官,二年滿」的心態,不僅不勤於政務,而且貪污、腐化。因此,那些少數擁有佳績的官吏,便顯得可貴。「戎馬書生」藍鼎元以「人無良匪,教化則馴;地無善惡,經營則善」信念,力圖影響清廷的治台政策。滿籍巡台御史六十七以人道精神建議中央准予遷眷、開放探親和纂編《重修台灣府志》,其政途雖不順,但宦績可頌。曾任台灣縣(今台南)知縣、噶瑪蘭通判的姚瑩,兩度來台擔任台灣道期間,正逢鴉片戰爭,他在台擊敗英軍,為清廷立功。1874年,日軍藉「牡丹社事件」第一次揮軍進犯台灣,清廷派沈葆楨來台辦理海防及對日交涉﹔這位欽差大臣除達成朝廷交辦的任務之外,更實行「開山撫番」政策和吏政革新,為後來台灣建省奠下基礎。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主政期間,積極推動「洋務運動」,德國史學家推崇「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實具熱心於進步主義之士,彼於在職6年間,努力將近世工業之恩澤,布植於中華東方一孤島之上。」 第一次中日戰爭(甲午之戰),清廷戰敗,將台灣割日,導致翌年乙末之役。義不帝倭的台灣人成立「台灣民主國」,但因大總統唐景崧逃亡而崩潰,駐守台南的劉永福雖想延續國柄,然日軍勢如破竹,最後這位著名的黑旗軍將領亦內渡而去。當台灣淪陷大半時,身在後山的鎮海後軍營屯統領胡傳竟後知後覺,險些被放鴿子。但這位「台東縣太爺」整頓防務和勸農墾荒的政績卻頗有口碑,他的兒子即「新文化導師」胡適。 1895年日本統治之初,不僅面臨台灣人民的抵抗,也需面對流行病侵襲,苦惱不堪,乃有「賣台」之議,想將台灣高價出讓,直至第4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治台,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推動「糖飴與鞭」政策下,各項公共衛生與實業建設次第展開後,始紮實了殖民統治基礎,台灣才從日本的負債變為資產。「以軍領台」的統治模式,直至第7任總督才告一段落。1919年,台灣總督不再是「武將」,第1位大官總督也是第8位總督田健治郎到任後,實行同化政策及地方分權制,「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也在這段期間一度匯成浪潮。1937年中日戰爭開打後,日本治台方針受也到影響,一切民權運動被壓制,而台灣總督又換回武將擔任。第17任台灣總督小林躋造即以「皇民化、工業化、南進政策」,來嚮應「母國」的軍事霸權主張。 1945年,日本向盟軍投降,國民政府派來接收台灣的行政長官陳儀,雖勇於任事,卻拙於處事,貪污腐化的統治集團,激發228民變。但後來他在台灣被槍決,卻不是為228事件負責。1949年從總統之職引退的蔣介石,翌年3月1日「復行視事」,宣示反攻大陸、收復國土的決心。他為了鞏固政權,推行個人崇拜,如美國國務院在1960年代的報告:「蔣的權勢擴及中華民國幾乎每一領域的活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日台灣的政治生活均以總統為中心,聽命於他一人。他大權獨攬,小事也不放過,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加以美國介入維持了台海均勢,使得遷台後的中華民國得以推動土地改革和經濟建設。副總統兼行政院長的陳誠,是土地改革執行者,雖處「一人之下」,但非蔣介石屬意的接班人。「五連任」的蔣總統逝於1975年,副總統嚴家淦繼任了第5任總統。由於「老蔣」刻意栽培的「小蔣」(長子蔣經國)接班態式已定,於是1978年在嚴家淦「謙讓」下,蔣經國以中國國民黨黨主席身分一人競選,當選了第6任總統。政工出身的蔣經國,善於觀察時勢、收攬民心,他雖然積極推動政治改革,但也認為「一言堂」是鞏固領導中心所必需;蔣經國推動的「十項建設」是台灣經濟起飛的「里程碑」,而他在晚年所釋出「民主開放」政策,是他父親掌權時代的「禁忌」。蔣經國第一次挑選的副總統是謝東閔,「半山」身分的謝東閔,其省主席任內推行的小康計劃所打出的口號「客廳即工廠」,人人耳熟能詳。 「偏安」的中華民國,不是以政治標榜「自由中國」受人矚目,而是以經濟成就得到普世注意。台灣的經濟成就,得美援之助良多,然而若無妥善經濟政策,再多外援也是一種無意義的「施捨」。農復會主任委員蔣夢麟在振興農業、改善農民生活功績斐然。有「台灣經濟總設計師」之稱的尹仲容,則紮實了「出口政策」、創造了超高外匯存底的基礎。 外匯存底曾高居世界第一的台灣,傲世的成就並非靠一時一人,也絕非「宦績篇」可定論。執政者有良相、奸臣,有政治家、政客,20位「台灣執政者」的功過,歷史自有定論,為政之道,存乎一心,本冊可供鑑裁。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