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古蹟偵探遊:窺看台北古蹟的秘笈》專文推薦
以獨特動人的方式禮讚台北城!/馬英九(台北市長) 2000年冬天,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后,我應邀到敦化南路誠品書店,出席一場關於台北的新書發表會,那天的主角是《大台北空中散步》。記得當時看到書,第一個感覺是「驚艷」,沒想到台北能被拍得這麼美。四年後的今天,手上拿著這本《台北古蹟偵探遊》,當年心中的悸動,依稀再現,沒想到台北能被畫得這麼美,寫得這麼豐厚。 群山環抱、溪流縱橫的台北,從初闢時期的荒莽沼域到今天躍昇國際的繁華都會,其間高潮迭起,經歷無數歷史滄桑與璀燦風光,從而打造出今日精采而獨特的城市風貌。其中,散佈在台北各個角落、豐富而多樣的古蹟,正是過往歷史最真實的遺跡;其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台北人共同的記憶,可說是最值得我們珍愛的城市寶藏。 今年適逢台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帶著歡樂慶生的心情,台北市政府從年初到年尾,規劃了一連串目不暇給的活動,內容有歷史的、有流行的、有生活的、有專業的;對象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無論如何,就是要絞盡腦汁,讓全台北市民開心動起來,歡欣鼓舞地一起慶祝這個我們居住其上、心中熱愛的美麗城市的生日。 值此特殊的歷史時刻,很高興看到台灣出版界的龍頭之一,遠流出版公司,再度以其專業的台灣館編輯群,結合優秀的建築學者及繪者,投注經年,完成了這部最完整而精緻的台北古蹟全紀錄。 擁有這麼一本優質的書來呈現台北的樣貌,想必會讓其它地方的人艷羨不已。期望有一天,台北市民人手一冊,充滿喜悅地來發現台北的富饒與豐美!在本書付梓前夕,我也彷彿看見《台北古蹟偵探遊》正以其獨特動人的方式,衷心地禮讚台北城! 台北人,不能沒有她!/廖咸浩(台北市文化局長) 秋末的台北街頭,一整排欒樹澄黃柔亮;古意的西門紅樓前,喧嚷的青春樂音陣天價響。台北是一座美感城市,一座創意城市。街巷中,滿載著歷史紋理和生活記憶的古蹟建築,正是美感與創意的豐沛活水源頭。這些陪伴在我們生活中的熟悉場景,這些廟宇、市場、銀行、澡堂、學校、穀倉……等,不正是刻劃著普羅大眾旺盛生命力與城市豐厚文化深度的最佳寫照嗎? 古蹟的活化,一直是文化局致力推動的重點,從西門紅樓、光點台北到當代藝術館、台北故事館……等,我們逐漸看到,台北人的藝文生活空間與古蹟建築的關係,日益親密、纏綿。古蹟活化之外,心中也一直期待,有一天能看到一本專為台北古蹟而創作的,精緻的、深度的、全面的導覽書籍。 此刻,看著《台北古蹟偵探遊》,覺得這正是心中期待的那本書。全書由遠流台灣館金鼎獎編輯團隊掌舵,邀集了建築與藝文界的一時之選----建築學者李乾朗、本土畫家黃崑謀,以及新世代的古蹟工作者俞怡萍、吳欣文----聯手編繪,為台北的古蹟建築留下了最具美感與深度的篇章。 這本書最令人動容的是,精心繪製的115幅古蹟手繪圖,從一個前所未見的另類角度,逐一窺看每座古蹟的「視覺美感」與「建築表情」,令人展卷便欲罷不能。同時,還以台北最現代的捷運系統串連,帶領讀者輕快冶遊歷史長河中的古蹟風華。 文化就是生活,多樣豐富的古蹟的確是台北人生活中最大的驕傲,台北人,不能沒有她!期待這本書打開一扇美麗的窗景,讓每一個台北人昂首闊步,也讓台北古城觀光活絡起來! 與古蹟對話的最優管道/李乾朗(建築學家) 台北市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保存了較多與台灣近代史有關的古蹟。古蹟是歷史的舞台,所以欣賞古蹟又可讓人進入時空隧道,去體會古人所面臨的情境。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和古蹟產生對話,就如同與老友話家常。古蹟身上的一根石柱或一垛磚牆,都可能如磁片一樣記錄或容納許多文化資訊,只要我們啟動對話的管道,就可以獲得。 《台北古蹟偵探遊》這本書,我認為是極優的管道,它讓我們更深刻地走入歷史上的台北市。本書內容非常完備,以捷運網將古蹟的分佈按東、西、南、北及中區的地理方位來編排。就每處古蹟的介紹而言,採取深入淺出的筆調,可搜尋歷史背景,可偵察建築細節。最難得的是,還有大量精采的圖片與水彩畫,可謂圖文並茂,使人一翻開書,即深受吸引。 這本書是遠流台灣館累積多年的經驗所編寫出來的工具書,作者與插圖畫者,以及多位編輯皆投入漫長工夫,精心製作,除了適合參觀古蹟時的隨身指南之用,因其內容豐富,也是案頭上必備的珍藏書籍。我非常樂於推薦給廣大愛護古蹟的讀者。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