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複製(新版)》專文推薦
不久以前,有部電影叫做《丈夫一籮筐》,大意是說有個營造商生意太忙,分身乏術,常引起妻子、兒女與客戶的不滿,所以就去央求一位科學家替他複製幾個自己出來,一個專門陪伴妻子談情說愛,一個專門陪兒子打棒球、踢足球,另一個專門應付客戶的要求,本尊則悠哉悠哉地去釣魚。開始時四個人做一個人的事面面俱到,皆大歡喜,久一點後,各個分身都有自己的主意不接受協調,於是各種捉襟見肘的緊張情況都出來了,結果怎樣我不知道,因為我看不下去就站起來走掉了。這部電影給我的印象深刻,不是它拍得好,而是因為氣憤不過,痛恨竟有如此粗製濫造的編劇,連複製是什麼都不去打聽一下,就望文生義,閉門造車,隨興就編出一個異想天開的故事。從字面上來解釋,複製一個人當然就是複製一個現在的你,好像拿去全錄的影印機複製一張圖那樣,卻全然不曉得複製是要從細胞開始,細胞的成長需要時間,所以若是科學家可以(也願意)複製一個你,則你至少也要等二十年,那個複製的你才能替你分憂解勞,更何況他生長的環境與你不同,受的教育也可能跟你不同,因此,他的記憶、他的經驗、他的個性都會跟你不同,你只是得到一個外表跟你長得一樣,但絕對不是另一個你的人而已。(還是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定義:只要這個人長得跟你一樣,我們就認為他就是你?) 我原以為複製的觀念是很清楚的,但是隨便與幾個學生談了後,才發現其實人們對複製的觀念非常不正確,很多人都有電影裡那種觀念,以為是複製出一個成年的自己,甚至有一位老師對我半開玩笑地抱怨說,這項技術來得太晚,她已年華老去,複製出來的是個歐巴桑,而不是當年眾人拜倒石榴裙下的她了。我當場目瞪口呆,驚嚇得嘴合不起來。假如我們的知識份子也有這種錯誤的觀念,那麼介紹一本正確的基因複製的書進入台灣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電影深入人心的力量我很知道,一個錯誤的觀念形成了,老師花十倍的力量也未必校正得過來。只有趁早將正確的知識帶給學生,他們才能辨是非,不會以訛傳訛。所以當遠流公司拿到美國都還未出版的《基因複製》這本書的版權時,我就主張應該盡快把它翻出來,介紹給念生物的學生,教生物的老師,及一般的社會大眾。 二十一世紀是個基因工程的世紀,做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國民不可不知道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識。我們一直在說科技生根,但是我們教科技的方式似乎都一直不能切中要點,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科學精神。我們的科學實驗課還停留在驗證書本假說的階段,不是探索(inquiry)的方式。因此,學生在實驗課時,若是實驗過程出了問題,做不出來,大多是把課本拿出來,把結果抄上去,結案了事,因為既然是驗證實驗,課本上已有答案了,此時不抄,更待何時?所以我們的大學生才會連蛋白遇酸會凝固,或是自來水有氯不可直接加入魚缸這種普通常識都不知道。一個念理工的學生也不能預見在飲水機中加汞時,對人體所引起的重傷害程度(被害者腎衰竭要長期洗腎了),把毒放入水中,濫殺無辜,這種案件發生了好幾次,施毒者都是高級知識份子。所以我覺得在提高科技水準時,也應該教導學生科技的倫理道德,一種知識若是不能恰當地運用,這個知識的危險性會比手榴彈還強幾百倍。科拉塔女士的這本書詳細地討論了生物科技知識對造福人類的重要性,以及濫用時的後果。我想這真是二十一世紀人不可不看的一本書。 這兩天,中研究在舉辦靈異與科學的大辯論,李遠哲院長講了一句話,我覺得真是非常好,他說科學的假設是個虛無假設(null刼hypothesis),即我先假設它是不存在的,當你給我看它存在的證據時,我才接受它是存在。因此說有靈異存在的人是要負舉證的責任,也因此李遠哲院長說:「當我看到鬼,摸到鬼時,我才相信有鬼!」 很多人搞不清信仰和科學的分別。很多科學家都有宗教的信仰,但是他不會把這個信仰帶進科學來。科學的精神基本上是個虛無假設的精神,只有看到證據後,才願推翻虛無假設,承認虛無假設和實驗假設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存在,接受實驗假設的成立。我想這個精神是非常務「實」的,它才是一步又一步使人類能夠登上月球的主要原因,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科學精神,也是我們迫切需要教給學生們的科學態度。這本書回顧了分子生物學的一些歷史,讓我們知道這個在一九五三年華生和克里克解出DNA雙螺旋結構後才正式與傳統生物等分家的新領域,為什麼能夠一日千里地飛快躍進,在短短的五十年間達到了複製成年細胞的重大使命。它使學生在閱讀時,不知不覺地領受了真正的科學精神,有了正確的科學態度。我想這是我最關心的一點,也是我願意放下手邊所有的事,提筆為它寫序文最重要的一點!「科學生根」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去做才能茁長! 最後,我要說明我個人對基因複製事件的感受。活在這一世紀的人,大家都經歷了電腦革命的洗禮。從早期的真空管,到半導體,再到越來越小的IC,整個電腦世界最主要的精神是「數位化」的概念。我們可以說資訊革命的主軸是數位化的表現。複製使我們看到了基因也是數位化表徵的事實。也就是說,資訊不只是外在的訊息流動而已,它根本就是「生命」的本體。基因複製為資訊革命下了第一個休止符。再來,數位化之後的無限潛能將使我們直接向「神」挑戰!
[ 返回上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