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新鮮書
   暢銷書
   優惠套書
   推薦得獎書
   Best 100 Club
   非常作家
   套書大賣場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 *絕版*》序言

   自序   

(作者序)

重塑兩性新關係

  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他們只有在一點上相同,就是他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要說他們的態度、技巧或行為都相同,那是把一個社會建立在生物學和科學的謊言上。

  男女有別是源於他們的大腦有別。大腦,這個掌管我們情緒,主宰我們一切的總裁,在男生和女生的建構上就不相同,它處理訊息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導致了不同的知覺、優先順序的設定及行為。

  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界對為什麼男女性會有差別做了非常詳盡的研究。醫生、科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各自在其領域裡有極為豐富的研究發現,當把這些不同領域的資料集中在一起看時,你得到了一個相當一致的整體圖像-就是令人非常驚訝的兩性之間不相似。

  至少我們現在對這種外行話:「為什麼女人#不能#多像男人一點?」有了很好的答案。如今我們可以拆穿社會的迷思-即認為假若所有的條件都一樣的話,男女是可以互相交換角色的。但事實上是所有的條件都不一樣。

  一直到最近,男女行為上的差異都是用社會制約來解釋的││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態度以及父母態度所反映出的社會期待;小男孩從小就被告誡說他不應該哭,要成功就得靠男性的自信和進取,幾乎沒有人去注意生物學上的觀點,但是現在已經有很多生物學上的證據來阻止社會學上的誤導,這些證據終於提供給我們一個可以去了解為什麼我們會不同的理論架構。

  假如社會學的解釋是不正確的,那麼,生化的解釋看起來就合理些了│我們的荷爾蒙決定了我們的行為,但是,接下來你將會發現,光是荷爾蒙是不夠的,造成我們的不同除了荷爾蒙以外,還有一開始就已經設定不同的男女性的大腦,腦與荷爾蒙的交互作用造成了我們今天的相異。

  你在這本書中所讀到的男女兩性差異可能會使你生氣、不滿、鄙視,但是這些反應是不對的。假如婦女有理由生氣,那不是因為科學忽略了她們爭求平等的苦心,她們的憤怒應該導向那些誤導女性或否定女性的人。在過去的三十年或四十年間,許多婦女都是在「她們跟男人是一樣好」,或應該是一樣好的信念下長大的,她們經歷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挫折和失望。她們被誤導去相信一旦擺脫了男性偏見和壓迫(她們以為這是她們成為次等公民的原因),她們就會走上康莊大道;女性終於可以自由的去征服、超越專業上的挑戰了。

  雖然現在女性有比較多的教育機會、社會地位,但是婦女不見得比三十年前的處境好。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rs. Thatcher)仍然是例外,在一九三○年代,英國內閣中的女性閣員比現在多。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女性議員的名額並沒有增多。有些女性看到她們在權力分享上比男性落後這麼多,就以為她們已經失敗了,但是她們失敗的地方僅在於她們不像男人而已。

  從另一方面來講,男人沒有什麼值得慶賀的地方,雖然有些人還是會用它來取笑女性,把它當作茶餘飯後所謂「酒吧間的偏見」取笑的材料(bar-room prejudice)。的確大多數女性讀地圖的本能不及男性,但是,女性判斷他人個性的本領比男性高,而人比地圖重要多了(男性此時立刻去搜尋可以反駁它的例子)。

  有些研究者很坦白的表示對他們研究不被重視感到不滿。有些研究成果如果不是被壓下來了,就是被束諸高閣,因為這些發現可能對社會造成震撼。但是真相還是應該被公布出來,不應該為了社會的穩定,硬是把真相攔下不讓女人知道。誠實,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最好的策略。

  當然,最好是歡迎大家去探討男性和女性的互補差異。女性應該把她們的長處發揮出來,而不是浪費精力去追求自己的男性化。女性可以利用她們的直覺和想像力去解決許多糾纏不清的問題,不論這個問題是事業上的還是家庭內的。

  承認男女有別,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使我們快樂一點。例如,我們會體會到「性」是有不同的起源、不同的動機,在男生和女生的大腦中是不一樣的。婚姻對男性的生物機制來說,是很不自然的,這會使我們更能扮演好夫妻的角色。了解到父母的角色不能互換,可能也會使我們做一個更稱職的父母。

  男女行為上最大的差異是在男性具有天生自然的攻擊性,這是為什麼有歷史以來就是男性在專權、壟斷。這個攻擊性並不是學來的,我們並沒有教我們的兒子去攻擊別人,事實上,我們是想教他不要有攻擊性。即使最不願承認性別有差異的研究者都不得不承認這是男性的特質,無法用社會制約來解釋的。

  蘇格蘭作家門羅(H. H. Munro,筆名薩吉〔Saki〕)曾經寫過一個小故事,內容是說有一對父母為了要壓抑兒子男性自然的攻擊性,不肯答應孩子的要求,不買玩具兵給他;但他們給他同樣是錫製的公務員和教師。他們以為他們做得很對,直到他們偷看到兒子如何去玩這些小人。這個孩子把老師和公務員編成兩軍在打仗作戰。很幸運的是,這個孩子的父母終於了解他們不能把他變成一個不是他自己的人,這改變永遠都不可能成功的。

  我們是個很高傲的種族,自認為是萬物之靈,因為我們有能力去推理和作區辨。這兩種能力使我們較靠近天使而不是黑猩猩,或許也因此使我們認為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是主人,忽略了我們的身體仍然受到生物的控制。我們忘記了最終我們還是像動物一樣,受到大腦訊息的控制。

  假如我們願意承認男女是有所不同,那麼男生和女生可以過得快樂一點,更了解彼此,相親相愛,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現在我們應該拋棄男性和女性是同樣平等創造的觀念了。因為他們不是,不管有多少理想國的幻想(Utopian fantasy)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它只會使兩性關係更緊張而已。

  了解男性哪裡強壯、哪裡弱和女性正好哪裡強、哪裡弱,是一段兩性關係快樂的開始。

  有一個笑話說「男人對女人的了解」(All that Man Understand about Women)這本書很薄,因為裡面的頁紙是空白的。

  現在是該在這些紙上寫些東西的時候了。

   他序   

〈新版譯序〉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洪蘭

  《腦內乾坤》自二○○○年九月出版以來,匆匆已五年,最近遠流出版公司主編來電告知要改版,囑我為新版寫幾個字。科普書在台灣能再版算是大事,表示這本書所帶來的知識是有民意基礎,符合民眾需求的。的確,少子化以後的台灣,男孩、女孩一樣寶貝,既然只生一個,這個孩子無論男女,父母都會盡全力去把他栽培成才;再加上腦科學的發達,父母親逐漸知道他的寶貝孩子作出某些行為是有大腦上的關係:男生、女生不但生理上有不同,心理、情緒、學習上也有不同,父母養育的方式當然也必須有所不同,這個需求使得這本書能夠持續在書店寶貴的販賣空間上佔一席之地。

  今年(二○○五年)一月,哈佛校長桑默士(Larry Sammers)作了一場演講,談到哈佛享有永久教書權(tenured)教授中男女比例的差異,他認為女教授比男教授少的原因是:(1)女生不像男生願意為高權力的職務犧牲;(2)男生對高階的科學比較有天生的性向;(3)過去女生受歧視,不被鼓勵去念科學。他這場演講引起軒然大波,最後導至他辭職下台。這個事件更引起很多人對男女性別在大腦功能上的興趣,大家好奇的是男女究竟有沒有IQ上和性向上的差別?桑默士下台是無辜的呢?還是罪有應得?

  其實大腦是個複雜的器官,人的行為更是複雜,把一個這麼複雜的東西三言二語就下定論,太過簡單化就容易落入我們台灣流行的二分法,非藍即綠,非黑即白,這是很危險的。現在從腦造影的實驗上我們看到男女在處理同一件事情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這個不同來自神經組織結構上的不同。例如女生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男生厚,肉眼就看得出來(胼胝體是百萬以上的纖維束,是兩個腦半球中間的橋樑);男生在功能上的分布是區塊性的(compartmental),例如男生說話時,只有左腦前區活化起來,  但是女生卻是兩邊都有活化,是擴散性的(diffused)。

  我們研究所有一年的博士班考試題目是「從腦造影研究中,我們看到男生說話左腦前區活化,女生說話時左右腦兩邊都活化,試從演化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男生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大腦受傷,功能就喪失,女生放兩邊,一邊壞了還有另一邊可用?」其實,演化不可能只偏向女生,一件事,有利必有弊。男生因為只活化一處,所以比較專心;女生因為功能分散各處,是擴散性的,所以比較不專心,常常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但是這也造成女性是比較好的人事主管,因為她可以同時顧到幾個層面,對細節的敏感度會在事情未滾雪球變得不可收拾前先處理掉。這種功能上的各有利弊如果去爭論誰聰明、誰能力好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好像湯匙和刀叉都是餐具,但是功能各有不同,孰優孰劣要看情境的需求:喝湯時,當然是湯匙佔優勢,切牛排時,當然是刀叉好用。男女性別差異也是一樣,端看在做的是什麼事情。所以男生應該去做男生擅長的事,女生應該去做女生擅長的事,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擅長的事也不同,只要享有同樣的機會,有著同樣的酬勞便是平等了。

  我是女教授,因為我把家庭放在第一順位,所以我並不願去爭取高權力職務,這是我的選擇,是每個人人生觀的不同,我不認為這是犧牲。也有男生選擇家庭第一,美國現在很多名校,如MIT、賓州大學、布朗大學的校長也是女生,她們選擇去爭取高權力的職務,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男女從事的科學領域跟他的性向有關,跟性別無關。當社會邁向二十一世紀,女生享受的機會與男生一樣多時,哈佛的女教授就會多起來了。

  這本書值得再版,因為它讓我們以正確的態度去看待性別差異。

[ 返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