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陳華勝

  東漢末年是個注重門第的時代,縱使才能出眾,要沒個「好出身」,想稱王封侯簡直難上加難。趙雲即是因為所屬的真定趙氏有錢沒地位,因此受到連累,在蜀漢群臣中的地位始終無法提高。後人說他乃「四將軍」,全是抬舉了。

  說書人講三國,把趙雲說成是劉備的「四弟」,人稱「四將軍」。然而,歷史上趙雲的地位卻遠沒有這麼高。《三國志》裡趙雲的傳在關、張、馬、黃之後,《三國演義》排五虎上將的名次也照《三國志》。一直到毛宗崗父子校訂《三國演義》,才擅自將趙雲挪到了馬超、黃忠前面。

  說趙雲在蜀漢群臣中地位不高,最有力的佐證是︰當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時,群臣上表漢獻帝,署名第一位是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以下是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法正、李嚴等,趙雲就「等」在了這以下「一百二十人」之內。到劉備稱帝,上表勸進的甚至沒有趙雲的名字。

  趙子龍為啥不得志?首先是因為他的出身。馬超之所以在漢中王劉備帳下名列第一,係因他出身好;他的祖輩乃漢朝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父親馬騰官至平西將軍、西涼太守,官宦門第,世代望族。至於黃忠,在劉表手下時就官拜中郎將,屬韓玄時已位列偏將軍。而趙子龍乃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縣)。真定趙氏在漢初雖為地方大族,但也只是有錢沒地位的那種,到了他這一代更已沒落。而三國兩晉時代最看重門楣,發展到後來即「九品中正制」,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評定等級的真正標準不是才能大小,而是門第高低。嗚呼!本以為三國這樣的亂世,乃英雄紛起的年代,大家靠本事吃飯,沒想到幾千年的門第觀念竟從此起源,我為子龍鳴不平!

  趙子龍不得志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並非劉備心腹。儘管他與劉備一直都很親近,但劉備要做皇帝,他沒有勸進;劉備要伐東吳,他卻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事實上,趙雲只能算是諸葛亮的心腹,而不是劉備的親信。所以劉備自封漢中王時,拜關、張、馬、黃為前後左右四將軍(三品),而趙雲只封了個翊軍將軍(五品),用現在的話說是個雜牌將軍。劉備稱帝時,關、黃已故,張飛升車騎將軍、西鄉侯,馬超為驃騎將軍、嫠鄉侯,而趙雲呢,仍是個翊軍將軍。

  直到劉禪繼位,張、馬也早死,趙雲才升征西將軍(四品),封永昌侯,後又升鎮東將軍。他始終未能與關、張、馬、黃並列。陳壽在《三國志》裡將他併入<關張馬黃趙傳>,也是因為他功高才抬舉他的。

  當年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大節不虧的蘇武終於得以回漢朝時,已被迫降了匈奴的名將李陵來送他,說出一句千古怨辭︰「漢家待功臣薄!」信乎!

  倒是老百姓仍惦記著這位忠勇的「四將軍」。今天出成都大邑縣城東門,便可見北邊有九座大小相同,形似營壘的山坡連成一排,綿延二十餘里,當地人稱之為「九寨連營」。這九座山峰橫亙在綠野平疇上,狀如秀美的屏風,故前人又叫它「錦屏山」。在這裡,當地民眾會驕傲地告訴你︰這裡埋葬著一位歷史上最為神勇的將軍。

(本文選自《三國奇談》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