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都對貂蟬留下了較深的印象。這個王允府中色藝雙絕的歌妓,為了報答王允的養育厚待之恩,慨然接受王允佈置的「連環計」,憑著她的美麗和機智,巧妙周旋於驕橫殘暴的董卓和見利忘義的呂布之間,使呂布對董卓由怨生恨,乃至不共戴天,終於站在王允一邊,手刃董卓,從而為誅滅極端腐朽的董卓集團建立了奇功。

  其實,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王允說服呂布共誅董卓確是事實,但他並未使用「連環計」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僅云﹕

(董)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由此可見,呂布是因為董卓發脾氣時將手戟擲向自己而「陰怨卓」,又因為與董卓侍婢私通而「心不自安」,這才被王允說動的,這裏根本不存在以貂蟬為主角的「美人計」。

  貂蟬形象完全是宋元以來通俗文藝虛構的產物。在長期的講唱傳說中,民間藝人們對史料中「布與卓侍婢私通」這一點予以改造生發,創造出貂蟬這個美女形象。元代無名氏的雜劇《錦雲堂美女連環計》(簡名《連環計》)以貂蟬自述的形式交代了她的身世;

  您孩兒不是這裏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刷選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掌貂蟬冠來,因此喚做貂蟬。靈帝將您孩兒賜與丁建陽,當日呂布為丁建陽養子,丁建陽卻將您孩兒配與呂布為妻。後來黃巾賊作亂,俺夫妻二人陣上失散……。您孩兒幸得落在老爺府中,如親女一般看待……。

  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卷上<王允獻董卓貂蟬>一節也寫到了貂蟬的身世﹕

賤妾本姓任,小字貂蟬,家長是呂布。自臨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見面,因此燒香。

  比較而言,《平話》對貂蟬身世的介紹比雜劇簡單一些。在情節組織上,二者也有所不同 ﹕《平話》寫王允先請董卓赴宴,表示願將貂蟬獻與董卓;然後請呂布赴宴,讓貂蟬與他夫妻相認,並答應呂布﹕「擇吉日良辰,送貂蟬於太師府去,與溫侯完聚。」數日後,王允將貂蟬送入太師府,董卓將貂蟬霸為己有,呂布大怒,乘董卓酒醉,一劍將其刺死。雜劇則寫王允先請呂布赴宴,命貂蟬遞酒唱曲,使其夫妻相認,並答應選擇吉日良辰,倒賠房奩,讓二人團圓;隨後,王允又宴請董卓, 命貂蟬打扇,董卓為色所迷,王允答應將貂蟬獻與董卓為妾;事後,呂布知董卓已納貂蟬,大怒,潛入府中與貂蟬私語,董卓以為他調戲貂蟬,欲拿之,呂布逃到王允府中,共謀誆董卓入朝受禪,將其刺死。這兩者所寫有一個共同點﹕貂蟬與呂布本來就是夫妻,因戰亂而失散,於是貂蟬流落王允府中;為了夫妻團圓,呂布憤而殺死霸佔貂蟬的董卓。但是,這相似的人物關係也給兩者帶來相似的弊病﹕第一,王允既已知道貂蟬與呂布的夫妻關係,並已讓二人當堂相認,卻還要把貂蟬獻給董卓為妾,未免顯得太下作,與他拯救漢室的崇高目的太不協調;第二,貂蟬在與呂布夫妻相認之後,居然還毫無怨尤地被送給董卓為妾,實在不近情理;第三,呂布為奪回被霸佔的妻子,憤而殺死董卓,這是理所應當,絲毫看不出見利忘義的本質;第四,按照這種人物關係,貂蟬在董卓與呂布之間沒有什麼迴旋的餘地,裝癡撒嬌已無可能,離間二人關係也不再需要。總之,按照這種人物關係展開描寫,不僅降低了王允的形象,模糊了呂布的性格,使貂蟬形象缺乏美感,而且使整個情節缺少戲劇性發展的內在機制。

  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根據自己「據正史,採小說」的創作原則,巧妙地吸收了雜劇和《平話》的情節主幹,而對人物關係作了創造性的改造,改成呂布和貂蟬本不認識。 這個看似微小的改造使人物關係變得合理了。於是,王允設置「連環計」,只使人感到其老謀深算;董卓與呂布為爭奪貂蟬而反目,不僅符合二人的性格特徵,而且與歷史事實取得了邏輯上的一致;貂蟬不再是只求夫妻團圓的一般女子,而成了懷有崇高使命的巾幗奇傑,雖然忍辱負重,卻獲得了在董、呂之間縱橫捭闔的心理自由;整個情節也因此而波瀾起伏,藝術虛構與史實再現水乳交融。正是在這搖曳多姿的情節中,貂蟬的美麗、聰明、機警煥發出耀眼的光彩,使她成為一個優美動人的藝術形象,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