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俞子維
定價:250元
新書特價:188元
購書就有機會抽中「YH青年旅館卡」(價值600元)
流浪吧,男孩

這是一個21歲大男孩,不帶一毛錢環島流浪旅行的爆笑經歷。
是父母送給孩子的「夢想之鑰」,也是老師送給學生的「勇氣之書」;
是少年男女們最值得共享的「青春紀事」,
更是帶領「城市人」重新去發現台灣的「熱情寫真」!


  一個七年級的「草莓族」、一個都會長大的大三男生,決定利用暑假效法前人不花一毛錢遊歷台灣。一路上,從大卡車、賓士到小50,從科技新貴、失業男子到農夫,28輛便車,42個陌生人的熱心幫助,讓身無分文的他,從原本的目的地──高雄,延伸到了鵝鑾鼻,又到了花蓮……短短九天環島一周,完成夢想,遠遠少於計劃中的天數;但更多、更重要的收穫,是旅途中大家真心搏感情,讓涉世未深的他,初探了台灣各個階層的生活概況,飽嚐了台灣人的善良和熱情,印證了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依然存在。

  旅行結束後,各大電視、報章媒體爭相報導。《流浪吧,男孩!》以率真幽默的文字及精采生動的照片,記錄一個年輕人的浪漫勇氣,與實踐後的發現。

■ 作者簡介:
  我是俞子維,可能跟很多大學生一樣,我就讀了自己沒興趣的系所,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可是我在裡面過的很快樂,因為我還是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現在有人叫我流浪男孩,或是擁抱男孩,不管如何!我就是我,我是一個愛作夢與愛把夢實現的人!但是務實的我還是希望可以順利畢業!但是隨和的我又覺得晚個一兩年又沒差!
  哈哈~真實的我說:JUST DO IT!

■ 購買本書就有機會抽中價值600元的「YH青年旅館卡」!
  「YH青年旅館卡」通行全球80幾個國家,4500多家青年旅館,享有包括機票、青年旅館住宿與吃喝玩樂等2500種優惠。
  只要填妥書內「抽獎回函卡」寄回遠流出版公司,就有機會獲得價值600元的「YH青年旅館卡」,讓你吃喝玩樂省大錢!

■ 《流浪吧,男孩!》精采簡報檔,歡迎下載/轉寄!
   快來下載!
為什麼流浪?—吳念真vs.俞子維

■ 流浪是回家的路
吳念真: 談談你對流浪的定義是什麼?
俞子維: 我覺得「流浪」是脫離固定的生活模式,去尋找未來的方向,或是沉澱自己,但最後還是必須回來的事情。
吳念真: 為什麼你想到流浪跟「回來」?
俞子維: 因為流浪太久之後,流浪反而會變成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我會想要流浪一陣子之後回來,然後再去流浪,我想這跟為什麼要旅遊差不多。但是流浪是比較沒有拘束、隨心所欲的。
吳念真: 所以你當初計畫流浪的時候,是有訂一個期限了?我對流浪的定義,跟你完全不一樣。
俞子維: 就是居無定所,想多久就多久?
吳念真: 沒錯。我想你說的對,所謂的流浪就是遠離固定的生活方式,去作一種新的嘗試,可是這種嘗試的目的是什麼,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只能靠自己尋找。要花多少時間,也不知道。一旦訂了時間,就不是流浪了。我的看法是,如果你已經訂好時間,那就是旅遊,而不是流浪了。
俞子維: 我沒有訂時間要去完成什麼,但是我給爸媽一個期限,原本想大概兩個禮拜左右就夠了。
吳念真: 所以你訂時間主要是為了要讓爸爸媽媽安心?這是蠻現代的流浪呢。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在決定流浪這個主題時,你會想用不花錢的方式,走台灣一圈?
俞子維: 這是因為我以前有看過一本叫《不帶錢去旅行》的書。很奇怪,我從小就想要流浪。我也和父母談過「想要體驗流浪的感覺」這件事。以前還小,他們不會准許我這樣做。高三那年,我看到由美國記者寫的《不帶錢去旅行》,作者談到他由一天開始,不帶錢出門,從美國西岸用走路加搭便車的方式一路移動到東岸,沿途經歷了各種人情冷暖,像是借宿在遊民之家、被人搶劫之類的,一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這趟旅行。我看了之後很感動,印象中,美國是個複雜的國家,竟然還有這樣的正義感和人情味存在,可以讓他化解各式各樣的危機,在兩個月內完成這趟旅行。
大家都說台灣人很有人情味,不少外國朋友也都說台灣人很熱情。但是我卻覺得這些人情味好像慢慢都淡掉、喪失了。而且報章雜誌和電子媒體都讓我對台灣有一種很負面的印象。真實世界和我們所看到究竟是不是一樣?我想要去證明看看。

■ 流浪去擁抱真實

吳念真: 大家常講台灣人冷漠,但你個人的觀感則是還好。所以這樣看來,你覺得台灣是像媒體講的那樣,每個人都很悲觀、是個很絕望的世界嗎?
俞子維: 我想台灣人是很矛盾的。台灣人會有一種自信:台灣很好,台灣人也都很好,我們有很多很不錯的成就。但是看了電子媒體的報導後,又覺得自己很可悲,為什麼活在這樣的社會裡面。還有對土地的認同也是,像是有人會問你是哪裡人?我就回答我是台灣人啊,那對方又會接著問: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就是還要分成「芋頭蕃薯」那樣。我覺得是因為一些歷史的包袱,讓台灣人有點自傲、但又有點自卑,始終在這兩者之間拔河。
吳念真: 你在流浪中,有沒有發現,媒體報導的台灣,和你自己眼中的台灣,兩者之間有什麼落差?
俞子維: 落差非常大。
吳念真: 哪一部份呢?
俞子維: 例如治安部分就很不同了。我曾經露宿街頭好幾天,都沒有發生什麼事情,而且還喝很多酒(笑)。我想新聞會報那麼多犯罪案件,是因為大家都喜歡看自己生活周遭沒有的東西,所以他們就不停的播給你看。至於人情味的部分……其實和我自己想像中的差不多,但是和媒體傳達的差很多。
吳念真: 因為你不是用一個很驚慌的態度在面對一個可能很危險的社會。
俞子維: 對對!我是用信任的態度去面對的。
吳念真: 所以就像我們剛剛講的,你信任別人,別人也會信任你。
俞子維: 我這趟流浪也是想瞭解社會互信的程度到底有多高。像在路上擺出要搭便車的手勢,司機看到我的手勢,只有在他信任我的情況下才會停車和我對話。相對的,我看到司機停車了,我也相信這個司機不是壞人,信任他,才敢上車。這趟旅程也讓我有機會可以評鑑台灣社會裡,陌生人之間互信的程度。只有透過互信,才能讓很多事情順利的進行下去。

■ 流浪去實現夢想
吳念真: 在我老人家來看,你這趟流浪裡有一段浪費掉了。你不應該在花蓮的時候,找到一部車願意載你直接回台北,你就真的回台北了。因為要驗證台灣的話,最精彩的就是花蓮到台北這一段,因為這一段最難。就我的觀點來看,第一:台中到花蓮再到台北這段路,是都市人最少經歷過的路程。第二;東岸的人和西岸的人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第三:這段路程裡,荒僻的路段比較多。我這樣講好了,例如蘇花公路這段,光是想要攔車就很難了。如果你把這段路再分細一點,你會遇上的事情就更多。
俞子維: 我在花蓮也是有停留一段時間。我在蘇花公路的開頭就搭到一台便車,車上的人很熱情的招待我,而我那時確實很累了,非常想家。其實我第一天就開始想家了(笑),到了第七天更是超級想家。可是我想,我不能辜負這麼多一路上幫助我的人。很多人都跟我說,他們從來沒有讓別人搭過便車,或是從來沒有讓陌生人進到家裡來之類的,對他們而言也是很特別的回憶,如果我那時就放棄了,是不是會讓這些幫過我的人又對這個社會失望了呢?所以,我覺得自己有種使命感,一定要繼續走下去,原本計畫只到高雄的目的地,於是後來延伸到了台灣最南端,然後又決定往東走。雖然後段有些倉促,但在我看來,我確實初步完成了我的夢想。

■ 因為流浪,所以感恩
吳念真: 談談這趟流浪下來,你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俞子維: 首先當然是終於完成自己的夢想了。另外,我本來就不是那種會浪費資源的人,這一趟走下來,我想我會更感恩、更惜福。每一個願意讓我搭便車的人,都是在對我無私的貢獻,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我,還願意對我這麼好。我能做的,也只是下車時對他們說聲謝謝而已。回到家後,我發現其實父母也是這樣照顧我的……
吳念真: 你現在才知道喔?
俞子維: 不是啦,我從小就知道他們的辛苦,只是很少和他們說聲謝謝,這趟回來,一到家我就和爸媽說謝謝你們,他們還有點被嚇到了。我學習到,很多我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吳念真: 所以你以後也會更願意主動幫助別人了?
俞子維: 會的,像我之前在路上曾經碰到一個騎腳踏車被汽車擦撞,倒在路邊沒辦法行動的老伯,可能掉頭就走了,現在的我就會主動去幫忙,把老伯扶起來。我體會到要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不是一個人來就可以,有很多事都要靠別人的幫忙,因為很多人的恩情,才能讓我們走到現在。
吳念真: 這個流浪計畫算是蠻圓滿的,可是有時候當你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出差錯,陰錯陽差的引出另一個計畫,我覺得這也是蠻有意思的。
俞子維: 對對,我覺得不用太拘泥計畫本身,有時候我想這樣做,卻發生了不同的狀況,但是繞了圈子,結果卻是一樣的。
吳念真: 最後,你有沒有什麼話想跟年輕的朋友講的?
俞子維: 有夢想是一件好事,但是實現夢想必須一步一步去做才行。夢想不能馬上實現,可是如果你忘了夢想,或是熱情已經不見了,那麼夢想就沒有實現一天。所以一步一步去做吧,千萬不要「忘記」。
吳念真: 我也想在這裡和為人父母的講一句話:孩子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只要不是作奸犯科就讓他去做,做任何事情對他們而言,都是一種正面的經驗。保護得太過度了,他們反而會跟你鬧翻。而且老實講,孩子們遠比父母親想像中的還要有防衛、能趨吉避凶的能力,他們甚至會比做父母的還要有能力。

(※本文為〈為什麼流浪?—吳念真vs.俞子維〉精華節錄)
掌聲鼓勵

■ 中華民國國際青年之家協會理事長 蘇成田推薦:
  去年,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大學生不帶錢去流浪環島旅行的報導時,我除了佩服這個年輕人的勇氣之外,我的另一個感受是我們正想推動的「搭便車遊台灣」活動,居然已經有人付諸行動了,好不令人振奮,因為他證明了「搭便車」旅行在台灣也是可行的。今年初,子維當了YH協會的義工,我們成為忘年朋友。
  當然,子維的流浪行動並不是單純為了旅遊,而是為了實現他「不帶錢去流浪」的夢想,從而探尋台灣的人情味是否如媒體所報導的淡化了,人們變冷漠了。結果他如期的完成了他的夢想,同時驗證了台灣人的人情味和熱情仍然如昔,只是人們的互信被太多負面的犯罪報導給影響,才會不願接受人家搭便車。
  子維在這本書裡記載了他在流浪的九天過程中,與人接觸交往的經過與感受,充滿了趣味、人情味、與見聞心得,讓人讀來趣味盎然。然而,最重要的是子維在書中傳達了青年人應該要有夢想的理念和實現夢想的勇氣,子維的作為和他的這本書都值得時下「草莓族」參考。

■ Magen+Brain+Nicole一家人說:
  「因為我只幫超可愛的大男生,碰巧你就是。」
  那年夏天的家庭旅遊,有著美麗的沙灘、蔚藍的天空與深邃的海洋,而子維這個可愛的大男孩,讓我們覺得墾丁耀眼的陽光也隨著他一同回到了台北。

■ 中和國中教師 吳彩鳳說:
  進入蘇花公路前,遇見以誇張動作招車的子維,也重溫了屬於年輕時代才能有的傻勁。
  是傻吧,明明有個溫暖無比的家,何苦走這一遭?
  但,因為傻,所以得到更多溫暖;因為傻,所以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尋獲處處踏實的安全。
  謝謝子維,讓我再次感受屬於年青的傻勁;謝謝子維,親自見證在台灣處處存在的光明並不吝與我們分享!

■ 在花蓮等待男友到來的女生 思穎說:
  忘了是哪天,曾遇到了這樣的一個人,但沒忘的是,他是子維,是一個充滿愛充滿希望的大男孩。
  猜想這年頭,怎有人這麼有勇氣?聽他述說著之前的經過,我心裡很感動,這路上,遇到肯幫助的人,有這麼多這麼多。
  原來,這裡,有這麼多陌生人所給的關懷,那份執著與善良的心會一直 一直 存在。

■ 中國時報開卷版(2007.04.14)專題報導:
  這兩年,慢活樂活興起,騎單車、走路遊台灣成為新運動,不必浪跡天涯,在台灣也可以流浪;不必呼朋引伴,一個人就上路!
  還在就讀台灣科技大學的俞子維,因為高三時讀到《不帶錢去旅行》,種下流浪種子,決定在大三暑假以步行與搭便車的方式,不花錢遊台灣一周。他留下一張「爸媽我出發了,我會安全回來。DVD記得還」的紙條,就爆笑上路,歸來後,電視媒體爭相報導,途中見聞寫成《流浪吧,男孩!》。
  俞子維說,台灣雖然很小,大家對「台北」或「中南部」都有刻板印象,走出去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台灣人善良、熱情的共通民族性是存在的。……(劉梓潔/報導)
精采體驗



第一天
‧台北──桃園
鍾先生:「你媽媽怎麼敢讓你出來這樣搞呀?現在壞人很多耶!」
「不會呀!我不就遇到你了嗎?你不就是個好人嗎?」
‧桃園
百翊水果行的大哥大姊們熱情地招待我上了五星級廁所,還給了我一顆芭樂。
林小姐拿一個早餐賣剩的漢堡給我,外加一個cheese蛋糕。
‧虎頭山
桌球協會的陳老師,請我洗澡、請我睡覺,還給了我當天的晚餐──「咖哩雞」!
騎小50載我去忠烈祠的楊先生:「如果你回去,有機會一定要幫我找她!」
‧桃園──楊梅
劉同學:「ㄟ~你的背包很重吧?要不要幫你背一下?」
「不用啦!我自己背就好了!」
「沒關係啦~來來來~我幫你背!」
‧平鎮
朱醫師:「你在登山呀?等朋友嗎?這裡是平鎮不是前鎮喔!」
魯先生順路載我一程到一間國小,讓我在那邊搭帳篷過夜。
‧昊天宮
廟公:「等我下班把廟門關起來、去睡覺後,你再搭好不好?這樣我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許先生:「ㄟ~你洗澡沒?要不要來我家洗?」

第三天
‧彰化麥當勞
奇異果姐姐:「請你吃一頓啊!你去點吧!」
‧花壇
江先生:「我每天中午都回家吃午飯,好久沒有三個人一起吃飯嚕。」
‧員林一號省道
蕭先生:「我就載你到這邊吧!你可以往裡面一直走,差不多5分鐘,就可以到北斗老街了。」
‧北斗──白河
呂小妹:「其實是我媽媽說要載你的,她說你長的蠻帥的……」
‧白河──台南
「靠夭!原來你是人喔!嚇死我了~你在路邊幹什麼?快上車!快上車!」

第七天
‧大寮──屏東
趙先生:「我一直覺得每天在路上看到的人,說不定上輩子是你的朋友,何況現在我們在同一台車上,這就是緣分……那我就載你過高屏大橋吧!過了橋就是屏東了!」
‧屏南工業區
「林先生,請問你載什麼貨呀?」
「玉米。」
「要做什麼的呀?」
「飼料。」
「是喔~我之前有坐過飼料車耶!他教我好多關於運輸業的行話喔~」
「嗯。」
「ㄟ~到了!我要轉進去了。下車吧!」
「喔~謝謝~掰掰~」
‧枋寮
「喔~你剛剛去淋(喝)燒酒唷~酒味很重!」
陳先生:「對呀,沒關係我騎得慢。」
‧枋寮──車城
「謝謝你袁先生!你怎麼會停下來載我勒?」
「沒有呀,就停車了呀!我以前在美國的時候,也做過差不多的事!……」
‧車城──墾丁
「往牡丹的路好像過了耶!怎麼還不停車?」
阿直:「我們要載你去墾丁!」
「這麼好!為什麼?」
「因為我跟老公猜拳猜輸了!要出發嚕~抓好唷!」
‧社頂公園
「ㄟ~你沒有沒有吃過這個?」
「檳榔!?沒有耶!」
「那要不要來一顆呀?」
「我不敢耶~味道不好……」
「你都已經流浪到墾丁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吃吃看啦!」
公益旅行邀請你
免費住YH~擁抱全台灣!
俞子維邀請你參加「青年公益旅行」活動,一起來幫助偏遠地區學童。


 大學生活還可以有什麼變化?遠流出版與青年之家給你不一樣的idea,
自助旅行兼做公益、再住免費旅館,旅行紀錄還可以登在《遠見雜誌》。
這樣一舉三得的好事,還不趕快去報名!

■ 活動辦法:詳情請見青年之家網站 http://www.yh.org.tw
■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5月10日止
■ 指導單位: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國際青年之家協會
■ 合作單位:遠流出版公司、遠見雜誌、伊甸基金會、擁抱夢想工作室  
延伸閱讀


《日本之路》 小林紀晴 著

《旅行之王》 四方田犬彥 著

《辣得好吃!—亞洲突擊激辛紀行》
椎名誠 著

《怪怪探險隊之野炊達人大進擊》
椎名誠 著

《非典型見佛記》 三浦純、伊藤正幸 著

《理想的下午》 舒國治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