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雞飛不飛?
一般人都以為秧雞不善飛行,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一般秧雞,也許「很少飛行」,也「飛不高」,白冠雞與紅冠水雞翅膀圓而短,飛起或許有一點點笨拙,卻都飛得很好,否則牠們如何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如何從苦寒冰封的冬地,遷徙到比較溫暖的南方?牠們起飛的時候,都像飛機一樣,需要一段助跑。也許你不知道,牠們白天很忙碌,其實晚上也沒有閒著。必須遷徙的時候,都是在夜間啟程動身,這也可能是我們所以很少看見牠們飛行的原因。
(以上摘自「紅冠水雞與白冠雞」單元)
鳥兒吃魚有幾種方法
很多鳥類都喜歡吃魚。鳥吃魚的方法,也有幾種不同。
比如說魚鷹或海鵰,是利用尖利彎曲的嘴喙慢慢啄食;翠鳥或小鷿鷈,則是囫圇吞棗,吃下去了就好。那些以吞嚥方式吃魚的鳥兒,經過無數的學習,都懂得魚兒下肚必須頭朝喉嚨而下,不但比較容易下嚥,也才不會遭逆鱗與倒鰭刺傷,好比蛇吞食青蛙、老鼠,鱷魚吞噬牛羚,也是「頭先尾後」,一樣道理。
蒼鷺或翠鳥在捕獲魚隻之後,上下兩片嘴喙總會一張一合,將獵物拋在空中,幾個「翻身」之後,魚頭就朝著喉嚨了,身手熟練的只需一次就成功。下次如果看見翠鳥嘴裏銜著小魚,魚頭卻是朝外,就知道那是要去餵哺小鳥的。
不僅如此,蒼鷺甚至知道鯰魚長有兩根鰓耙,銳利如刃,滋味雖然鮮美,還是小心謹慎少惹為妙。海鷗也喜歡吃鯰魚,下箸卻懂得技巧。一逮到鯰魚,立刻銜起飛落洲渚乾地,把魚兒往地上一扔,再往頭部一次又一次猛啄,不僅啄掉了利耙,原本活潑蹦跳的魚兒,當下奄奄一息,用水洗過即可輕鬆進餐了。
(以上摘自「大蒼鷺」單元)
猛禽擁有3D視野
多數猛禽的眼睛不但比一般鳥類大,有的就跟人的一樣大。兩眼同時觀看時,除了兩側,還可正視前方,也就是所謂3D的視界。猛禽視力一般有人類的八倍之強,好似時時刻刻拿著一支八倍的望遠鏡,在觀看世界一樣。
大大的眼睛布滿了比人眼還要密集的視覺細胞,可在瞬間接受大量視覺訊息,迅快估算出正確的遠近距離。眼球裏面的肌肉,又比一般哺乳類動物對焦更為神速,可以緊盯不斷變化位置的獵物,鎖住不放。
我們常聽人家以「鷹眼」一詞,形容某人眼力的敏銳。講起來,猛禽的眼睛對「動作」比對「顏色」尤其敏感,所以在一公里半的高空中盤桓巡弋,地面獵物一動一靜,鉅細靡遺。想想看,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常常我們看見棲息在枝頭的猛禽,身體明明背對著你,頭顱卻突然一扭,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兩顆銳利的眼睛與你正面相視,嚇人一跳。那是因為牠們的頸椎骨節,比哺乳類動物多了好幾節。(以上摘自「澤鷂」單元)
古埃及對聖鹮崇敬有加
埃及聖鹮雖然冠著「埃及」的稱號,事實上,埃及的最後一隻聖鹮,早在一八七六年就滅絕了。今天牠們主要的繁殖地區,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數量大概維持在二十萬到四十萬隻之譜;至於馬達加斯加島的聖鹮,算是亞種。
當我第一次看見牠,心裏第一個浮現的意象與聯想,竟是古埃及的法老。我想,大概是因為牠有一張奇特、烏黑,看起來很古老的臉孔之故吧。古埃及人認為他們最崇敬的神衹,代表智慧與知識的Thoth,經常會化身聖鹮出現人間,所以古代埃及壁畫上繪的Thoth就是人身鹮頭的模樣。當法老崩駕的時候,聖鹮也逃不過被製成木乃伊,跟著法老王一起入葬金字塔之中,進入了永生。
(以上摘自「埃及聖鹮」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