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與蜘蛛】
原價250元
特價225元
海星與蜘蛛

海星與蜘蛛,分權組織的新策略與優勢

海星與蜘蛛外觀類似,但是蜘蛛沒了頭,就告癱瘓。

若把海星切成數塊,每一塊都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海星。

集權組織有如蜘蛛,分權系統肖似海星,網路時代的來臨,一小撮人就可以扳倒企業巨擘,確立了海星式組織的優勢,eBay、Amazon將顧客經驗分權化,以集權架構打造分權平台;奇異、豐田汽車善用分權精神的集權企業,得到彈性和迅速應變的效益。想要消滅海星,還不如學會如何善用海星效益;唯有海星與蜘蛛混血的組織才是一部賺錢機器!
關於作者
歐瑞.布萊夫曼(Ori Brafman)當了一輩子的創業家,他的冒險事業包括了一家無線新創公司、一個健康食品倡導團體,以及一個他與羅德.貝克斯壯(Rod A. Beckstrom)共同成立,致力於公共利益計劃的執行長網絡等。他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和平與衝突研究的文學士,以及史丹佛商學院的企管碩士,現居住在舊金山。

羅德.貝克斯壯(Rod A. Beckstrom)一直是位新創公司的創業家,他創辦了CATS軟體公司,並且將軟體公開,協助開創及建立其它高科技公司。羅德曾任職於不同的私人及非營利機構,他從史丹佛大學取得學士及企管碩士學位,曾經是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現居住在加州帕羅奧多市。
名人推薦

「讀過這本書你就不可能再以從前的觀點看世界了!」
──小尼可拉斯(Nicholas J. Nicholas JR.),,時代華納前共同執行長

「《海星與蜘蛛》是讓人信服又重要的一本書,以豐富的案例,說明在適當的環境中,分權有多麼重要──它倡導公平的接近機會、豐富的網絡關係,以及當事者“花錢投資自己經營的公司”。」
──派里.歐米耶(Pierre Omidyar),Omidyar Network公司執行長;eBay創辦人兼董事長


「《海星與蜘蛛》就像先前的《決斷兩秒間》(Blink)、《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以及《群眾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等書一樣,激發我以全新的方式來看待事情及企業,而讀起來也充滿樂趣!」
──羅蘋.沃蘭娜(Robin Wolaner),《赤裸女CEO》(Naked in the Boardroom)作者

非讀不可,海星正在改變企業與社會的面貌,這本引人入勝的書具刺激性又令人信服。」
──大衛.馬丁(David Martin),Young Presidents’ Organization執行長

「《海星與蜘蛛》提供了一面強而有力的稜鏡,讓我們了解自我組織的系統其模式與潛力。
──史帝夫.喬維森(Steve Jurvetson),Draper Fisher Jurvetson合夥人

「《海星與蜘蛛》揭露了一個正在成形的重大變革,一個足以重塑地球上每一個組織(從橋牌俱樂部到全球政府)的變革。布萊夫曼與貝克斯壯細緻的描述正在發生的事,同時在這巨大的轉變之間,為每一位正在啟動新事物──或挽救舊事物──的人提供許多寶貴的見解。
──保羅.沙佛(Paul Saffo),未來學院(Institute for the Future)主任

「《海星與蜘蛛》是本卓越的書,它不但刺激了我的思考,同時也因而讓我為自己的組織擬定了十大行動方針。」
──卡洛斯.施偉伯(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
本地佳評
海星式概念強調由下而上的演化,也就是我們會從別人對我們的反應中學習,並改變我們的行為,同時,我們的改變也會影響別人,當個體數一多,這種互動與回饋,就是演化的動力。演化是改變世界的力量。NGO發展若能善用演化的模式,就可以最小的力氣達到組織的目標。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海星精神的優勢,就是我常常提出的觀念,愈接近事實,愈接近基層,會對事情瞭解得愈清楚,就愈有機會做出明智的建議。台灣企業面臨創造價值的考驗,為了避免被淘汰,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海星式的決策模式,不失為企業突破窠臼的最佳模式。  
──林信義 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

我們一直在尋找最佳的對策,讓每一個據點盡情發揮不同的文化、觀點、生活形態與社會特質,達到全球設計系統競爭力的整合,同時賦予他們自主性的彈性與空間,激發出最有創意、最有價值的構想,這就是「類海星型組織」,因為海星組織是培養創意的溫床。……這本書驗證了浩漢這些年的組織與管理模式,以及持續發展的因果關係,更啟發了未來的方向。
──陳文龍 浩漢設計公司總經理

本書適合任何階層的企業人士閱讀,以了解在其產品與服務競爭的領域裡,是否已經有類似高度分權的海星組織出現,這將影響其獲利能力,以及公司或個人應有的對策。政界人士,也建議讀這本書,以了解如何訂定國家政策,強化我們在全球化並分權化的世界裡的競爭力。
──黃致遠 亞洲創聯另類投資管理顧問公司執行合夥人

本書提供了古今中外、實體網路世界很多生動的實例,讀起來故事性強,趣味十足,並能從實務中歸納印證組織理論的原理和原則。
──趙義隆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

本書指出在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分權管理日趨重要,也點出很多分權管理的檢證與執行方法,讀起來輕鬆有趣,用起來實際可行,值得各界認真以對。
──葉匡時 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兼主任、EMBA執行長
利用海星幫你創價!

文/林信義(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

台灣企業面臨創造價值的考驗,
為了避免被淘汰,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有效的方式,
海星式的決策模式,不失為企業突破窠臼的最佳模式。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台灣產業的處境、困境與出路;有時因緣際會,忽然有一個新的刺激,於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又是一番新天地,《海星與蜘蛛》這本書正是帶給我這樣的感受。

   看看台灣產業現在的處境:中國崛起,撼動全球,距離震央最近的台灣,更是首當其衝,面臨因客戶壓縮利潤而勉力經營,甚至產業外移的空洞化衝擊。

   我常說,創新才能開創競爭力!從台灣的筆記型電腦製造業就能得知。二○○四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台灣占七二%;二○○五年更攀升至八二%。但身為筆記型電腦全球第一的製造裝配者,利潤卻低到只剩四%。這表示關鍵技術、通路仍掌握在他國手中,以致於我國雖有不少產品世界占有率高居第一,但卻僅能創造微薄的利潤。

   見微知著,筆記型電腦產業在國際分工架構下的處境,正是台灣以製造能力見長的企業界悲情縮影。在更多產業可以看到的現象則是,在生產技術與品質上,台灣也許仍然保持領先,但領先幅度已經非常有限,而在價格上,台灣確實已喪失優勢。我們可能保有一○%的產品優勢,但卻面對開發中國家便宜二○%到三○%的價差,這就是國內產業喪失競爭力的關鍵。

  我相信,企業界早已深切體認,今天已經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只是單純尋求cost down(降低成本),因為永遠有比你更便宜的勞工等著要把你取而代之。因此,應該由「價值驅動」思維取代「成本驅動」思維。企業應該思考如何為企業、為服務、為商品創造更高的價值;如何轉移焦點到創新研發與行銷,才能搶占微笑曲線的兩端高利潤位置。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繼續成長,甚至才能繼續存活。

   焦點放研發、行銷,只是粗略的架構,但到底要做什麼?該怎麼做?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由誰來決定?由誰來發動?這是更進一步的實踐計畫,也更具體更重要,因為這將直接影響研發、行銷結果的成敗。

   《海星與蜘蛛》一書的出現,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框架,讓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從釋放員工知識的角度,不論是技術、市場或消費者知識,在形成決策的層次上,重新檢視創造價值的方法。

   《海星與蜘蛛》談的是網路普及化後,原來作為公司高層管控員工或業務的網路科技,因為人性熱愛分享的自然演化,對階層組織高層來說,反而帶來了一股反撲勢力,原來是由上而下的集權監控,卻演化成了由下而上的分權化革命。傳統的集權系統因而面臨浩劫,尤其是在內容、資訊、通訊相關產業,衝擊最大,血淋淋的鮮明例子包括:有了Skype之後,長途電話業務還能存活多久?音樂下載軟體出現後,唱片公司還有什麼利潤可圖?網路上工程師大方分享各種自由軟體,軟體公司還有什麼賺頭?有了維基百科,誰還要花大錢買厚重的百科全書?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純海星多存活在網路公司裡,為數眾多的實體企業,甚至傳統的階層組織也能把部分部門或業務演化成海星。只要善用分權式由下而上的精神與決策模式,從而得到彈性、迅速應變的效益,就能為自己找出不敗方程式。

   例如,書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企業案例是豐田汽車。豐田裝配線上的員工分成小組,如果遇到生產線上的問題,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貢獻解決的想法,結果證明,第一線員工提供的意見,幾乎百分之百被證明是好辦法,即使可能有不好的嘗試,也很快會被其他員工更好的想法取代。結果,員工更有認同感、成就感,公司也因此品質卓越,成長迅速。最後的結果,大家有目共睹,豐田在書中提到的一九四○年代就證明績效卓越,目前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廠。

   豐田的案例,絕佳地說明由下而上的海星精神的優勢。這也是我常常提出的觀念,愈接近事實,愈接近基層,會對事情瞭解得愈清楚,就愈有機會做出明智的建議。

   從海星精神出發,再回頭談企業目前轉型焦點,不管研發或是行銷,需要的都是人才的投入。人才投入不是單純數量上的員額增加,而是每個人聰明才智的極致發揮。因為,做研發的時候,你需要更貼近顧客需求、傾聽顧客的心聲,這不是光靠技術能力的層次,也不能交由機器去判知,更重要的是第一線研發人員對顧客需求與心理的掌握。做行銷也是一樣,所有的市場調查統計數據,都不如親自接觸消費者時,消費者的真實感受,於是,第一線的業務、行銷、服務人員,又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在這裡,《海星與蜘蛛》提醒我們,海星式決策模式讓組織可以隨時從每一位第一線成員身上,了解到消費者的內心喜好、需求的微妙變化等最前線的消息,以迅速做出應變。

   對服務業來說,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善用海星原則。服務業的第一線員工,在面對顧客或消費者的第一次接觸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很多消費者是因為與員工的接觸經驗,而決定喜歡或討厭這家公司。很多頗具規模的公司,有一大套的員工守則與SOP(標準作業流程),要求員工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嚴格執行公司各種作業辦法,結果,我們常常看到盡忠職守的員工,沒有能力應付突發狀況,無法現場化解客戶的不滿情緒,結果延誤客戶抱怨或申訴案件,造成客戶流失或「壞事傳千里」的惡果。因此,對服務業來說,最重要的海星原則是信任員工,賦予第一線員工適度的彈性與權力,在問題發生的當下,就在現場做出最好的解決範例。

   台灣企業面臨創造價值的考驗,為了避免被淘汰,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海星式的決策模式,不失為企業突破窠臼的最佳模式。抓幾隻海星進來吧,在所有需要突破格局、衝破僵局、扭轉殘局的關鍵時刻,善用海星,你可以找出自己的創價新法!

首章試閱
  第一章 米高梅的錯誤與阿帕契之謎

為什麼唱片公司不斷打贏P2P官司,音樂剽竊問題就愈嚴重?為什麼征服南美大陸的西班牙卻除不掉如一盤散沙的阿帕契人?因為分權組織在遭受攻擊時,會變得更開放、更分權,因此愈難掌控、愈難征服。

  佛瑞里(Don Verrilli)大可當場在最高法院的大理石階上開香檳慶祝,因為他會在即將要出庭辯護的這個案子中痛宰對手。時間是二○○五年三月底,佛瑞里一定覺得自己威風不可一世。

   像佛瑞里這種律師,你會希望他站在自己這一邊。他擔任過頗具聲望的《哥倫比亞法學評論》(Columbia Law Review)總編輯,也曾在最高法院法官布林南(William Brennan)底下做過事,常在最高法院上打贏大案子,這個人的成就真是超乎預期。如果把佛瑞里比做貝比‧魯斯(Babe Ruth) ,那麼他的法律團隊就是一九二七年紐約洋基隊的夢幻組合了:包括巨砲級打擊手史塔(Ken Starr,曾以檢察官身分主持調查柯林頓彈劾案與陸文斯基案而聲名大噪),以及坎達爾(David Kendall,在彈劾案期間為柯林頓辯護)。沒有人會想和這樣的陣容對壘的。

大鯨魚vs. 小蝦米
  佛瑞里的夢幻隊伍是娛樂業鉅子米高梅公司重金禮聘來的,而米高梅在這件訴訟中的盟友還包括哥倫比亞、迪士尼、華納、亞特蘭大唱片、首都唱片(Capitol Records)、美國廣播唱片公司(RCA)、博德曼唱片(BMG)、新力以及維珍唱片等大公司。

   這樣你清楚了吧:最大的玩家,加上全球最能幹的律師,連袂出現在美國最高法庭上,這群大鯨魚究竟要對付誰?郭克斯特(Grokster),一家我們大多數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小蝦米。

   郭克斯特就是提供所謂點對點(P2P, peer-to-peer,點對點檔案交換程式)服務的公司,它讓人透過網路竊取音樂及電影,嗯哼,你也可以說是「分享」。這種服務使用簡單,又完全免費,因此,全球各地的人都很樂於分享每樣東西,從小甜甜布蘭妮的最新專輯,到剛上演的院線電影都有。事實是,《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在電影院上映當天,P2P網路上就出現了免費版本供人下載。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內容沒有一項經過授權,郭克斯特的使用者基本上就是在竊取音樂。我們談的不是兩三個駭客,躲在大學資訊科學系燈光昏暗的地下室,而是住在巷口的張三李四。其實呢,你隨便找個十八到二十四歲、有碰電腦的年輕人來問,他們可能都用過郭克斯特這樣的服務。據估計,二○○五年四月,光是美國就有八百六十三萬名P2P服務的使用者。

唱片業損失四分之一營收
  自一九六八年「愛之夏」(the Summer of Love)以來,年輕人之間從沒有過這麼多的分享,而這些交換行為都讓電影與唱片公司的處境雪上加霜。米高梅與同業做的並不是把音樂與電影推廣到全球的慈善事業,他們要的是獲利,而交換音樂卻嚴重壓縮到他們的獲利空間。只是,到底有多嚴重?佛瑞里馬上會告訴我們。

   這位律師才開始進行口頭辯護,就被布瑞爾法官給打斷了,他看到的是大象在為了區區一隻小老鼠而抓狂。他開門見山就問,這件事到底有啥大不了的?「唱片業有一些技術創新,也有一些問題,但還是生意興隆,這不就好了!」

   佛瑞里到口頭辯論的最後才加以回應,他知道自己所代表的這頭大象不是隨便發神經,是很有理由驚慌失措的。「布瑞爾法官,」佛瑞里辯護:「事實是,由於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我們唱片業已經損失四分之一的營收。」

   四分之一耶!這可不能等閒視之!

   這整件事要從最高法院審理此案往回推五年說起。有個沒沒無聞的大一新生范寧(Shawn Fanning)不想去唱片行買CD。或是出於偷懶,或是目中無人,他想聽免費的音樂。於是,被朋友暱稱為納布斯特(Napster)的他就在宿舍寢室裡成立一間公司。大家只要登入中央伺服器,就可以使用納布斯特軟體,然後和天涯海角的知音共享檔案。人人都愛這項發明,他們開始瘋狂交換檔案,好像沒有明天一樣。

   的確,納布斯特也許真的沒有明天了,唱片公司馬上就對納布斯特提起訴訟。像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這類團體出面表示抗議,這起訴訟案違反言論自由,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過,法庭並沒有採信這個論點。也沒有人特別注意到有無數憤怒的駭客,像在操場上打架輸掉的小孩一樣,出言嘲弄著:「我們會打敗你們的,等著瞧!」

   的確很慘,二○○○年二月十二日,法庭判納布斯特敗訴;二○○三年六月,納布斯特宣布破產,並在同年十二月以極低的價錢將品牌及智慧財產權賣給了若克希歐(Roxio)公司。

   這件法律紛爭只是序幕,好戲還在後頭呢!我們來打個比方:這就好像巷口的鎖匠設計來你家闖空門。某天早上,你前腳才出門去上班,他後腳就偷偷上樓,到你家門口,把鎖弄壞,大門洞開,人皆可入,還呼朋引伴,全都闖進來了,你的銀器、餐具、珠寶、新音響,一件不留,就連洗衣機也照搬不誤。

   你下班回家看傻了眼,驚嚇甫定,你想找出這些小偷,還有那個領賊入門的人。唱片公司就是面臨這種狀況,P2P公司領賊入門,使用者則是搜刮剽竊音樂的賊。

唱片公司勝訴卻高興不起來
  唱片業雙管齊下,分頭進擊。他們先要揪出個別的小偷,也就是那些交換音樂的人。他們追蹤下載歌曲的大戶,祭出違反著作權的訴訟,除非這些人支付四千美元的罰金,否則就法庭上見。這一招的用意不只是要嚇阻交換檔案者,別再下載任何歌曲,也是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強烈訊息:我們很看重智慧財產權,如果你違法盜竊我們的內容,我們一定會逮到你。

   其次,唱片公司要一勞永逸,就是要抓出那些撬開鎖、領賊入門的人,也就是P2P公司。唱片公司聘請一流律師控告這些公司,將之徹底消滅。於是,佛瑞里登場了。這位律師不負眾望,表現得無懈可擊。不出所料,在佛瑞里口頭辯護後兩個月,法庭一致同意,判決米高梅勝訴。

   然而,在唱片公司不斷打贏P2P官司的同時,整個音樂的剽竊問題卻愈來愈嚴重。原因不在唱片公司不夠警覺,正好相反,唱片公司每打贏一場官司,火就燒得更旺。他們施加的力道愈大,對手就愈壯大。怪事就這樣持續著。

從古老部落解開謎團
   把這種狀況解釋得最好的竟是一個巴竿子搆不著的人──奈文斯(Tom Nevins),他是專攻美國西南部印第安人部落研究的文化人類學家。雖然奈文斯沒進過錄音室,但他對古老部落的研究卻讓我們釐清當今唱片業的處境。從許多方面來看,他比任何人都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是在翻閱他為一本關於阿帕契人的書所寫的序時,才注意到奈文斯這號人物。我們停了下來,心想,這傢伙談的是印第安人,但他所講的東西卻剛好可以解開郭克斯特之謎。

   我們在愛荷華州找到了奈文斯,這位年輕的人類學家與妻兒住在這裡。他起初感到很驚訝,「我還以為沒人會看那本書呢!」他說。不過,當我們說明來意之後,奈文斯開始侃侃而談,在一個更大的架構底下談兩件事之間的關連繫。

   這要從一道歷史謎題開始談,能解開這個謎,就能了解米高梅錯在哪裡。為了說明這一點,奈文斯把我們帶回近五百年前的西元一五一九年,故事發生在現在的墨西哥市,當時名叫特諾奇堤特蘭。一位史上最負盛名的傳奇探險家科特斯(Hernando Cortes)發現了阿茲特克(Aztec)的首都。

   條條通往首都的公路、錯綜複雜的溝渠、壯麗的神廟與金字塔,都讓探險者看得目瞪口呆。科特斯原以為會看到未開化的野人,不料卻遇上一個有著超過一千五百萬人口,擁有自己的語言、先進曆法與中央政府的文明國家,讓他歎為觀止:「這座城市就跟西班牙的塞維亞或哥多華一樣大,」而在市集上,「超過六萬人在進行買賣,世界各地的商品都可以在這買到。」

西班牙兩年內瓦解兩千年文明
   不過,科特斯不是去特諾奇堤特蘭觀光的,而是去大撈一筆的,就跟唱片公司的執行長一樣。當時致富之道就是黃金,而科特斯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阿茲特克的領袖蒙堤朱瑪二世(Montezuma II)。他走進蒙堤朱瑪的豪華宮殿,這座宮殿大到足以容納整支西班牙軍隊。他說話的大意就是:「把黃金都給我,不然就殺了你。」

   蒙堤朱瑪不太知道該拿這位探險家怎麼辦,他以前沒見過這種人,又怕科特斯萬一是天神,於是蒙堤朱瑪屈服了,交出所有黃金。

   沒人當科特斯是觀光客,也沒人說他言而有信。科特斯雖然承諾在先,但還是殺了蒙堤朱瑪。情勢一片混亂。科特斯的軍隊包圍了特諾奇堤特蘭,在路上設路障斷糧,封死溝渠。不到八十天的工夫,這座城市餓死了二十四萬居民。

   一五二一年,科特斯發現特諾奇堤特蘭不過兩年,阿茲特克帝國──一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數世紀的文明──就瓦解了。阿茲特克並非唯一案例,印加帝國也碰上類似的劫難。由西班牙人皮薩若(Francisco Pizarro)率軍於一五三二年俘虜了印加帝國的領袖阿塔胡帕(Atahuallpa)。一年後,西班牙人把印加帝國的黃金掠奪一空,處死阿塔胡帕,指派了傀儡統治者。消滅整個帝國也只花了兩年的時間。

   經過這幾次重大事件,南美大陸最後了落入西班牙人的控制。在一六八○年代之前,西班牙軍隊可說是所向披靡,銳不可擋。他們乘勝追擊,一路向北征伐,遇到了阿帕契人。這次發生在今天新墨西哥州沙漠上的遭遇,和音樂產業對上P2P網站息息相關。為什麼?因為西班牙人竟然輸了。

   他們輸給了一個看似原始的民族。阿帕契不同於阿茲特克與印加帝國,他們沒有建金字塔,沒鋪過公路,甚至連座像樣的城市都沒有。對征服者來說,比金字塔或公路更重要的黃金,阿帕契也沒有。因此,西班牙人沒什麼可搶的,於是這些征服者強迫阿帕契人接受耕作為主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改信基督教。有些阿帕契人的確拿起草耙和鋤頭,種起田來,但大多數人執意不從,甚至奮起還擊,只要遠遠看起來像是西班牙人的東西,他們都不放過。

西班牙卻拿阿帕契人沒輒
   你可能會以為,和西班牙軍這樣的軍隊作對,阿帕契人毫無勝算,但事實卻不然。奈文斯告訴我們:「到了十七世紀末,西班牙人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索羅納與奇瓦瓦。雖然阿帕契人壓根沒想要這麼做,但阿帕契人已經成功奪取北墨西哥的掌控權。」這次勝利並非偶然,阿帕契人繼續牽制西班牙人達兩世紀之久。

   阿帕契人並沒有印加人或阿茲特克人所沒有的秘密武器,西班牙軍也沒有失去武力。阿帕契人戰勝西班牙人完全是因為社會的構成方式使然。西班人無法擊潰阿帕契人,就像唱片公司擋不住P2P的趨勢,其原因是一樣的。

  奈文斯告訴我們他是怎麼找到答案的。幾年前,他花了三年的時間與亞歷桑納州白山的阿帕契人一起生活,研究其文化,觀察其習俗,了解其社會如何運作。他很快就看出阿帕契人與其他部族之間的差異:「譬如說蘇族人(Sioux)好了,就是電影《與狼共舞》裡的那群人,他們有某種中央集權的色彩。他們可以壯烈抵抗於一時,但撐不過十年。而阿帕契人卻抗爭了好幾百年。」他們是怎麼撐過來的?「他們分散政治權力,中央集權的程度極低。」阿帕契因為分權,所以能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