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頓一系列的小說,都一再暗示科技進展的兩面刃。……尤其是《NEXT危基當前》這本書裡的情節,幾乎是生命科學實驗室裡耳熟能詳的故事,它所預言的法律、倫理、人性的崩盤,是指日可期的大事。
何謂研究的正直風範?當知識「經濟」的本質,逐漸被知識「利益」的現實所壟斷,小說家克萊頓有如知識的靈媒,手中握的不是時清時濁的水晶球,而是那知識已被同化為利益的潘朵拉盒被打開後的景象。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基因學是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個人化醫療是未來的趨勢。洪蘭教授把這本比教科書更具啟發作用的小說以信達雅的譯筆介紹給國內大眾,除了關心自己健康權的人以外,更值得影響國家生技與社會政策的官員、立法者一讀。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再一次,克萊頓示範了美國大眾小說的議題深度與敘事技藝。每次他的新作推出,總包含令人瞠目的科學知識和其中潛藏的道德衝突,他的敘述技巧又如好萊塢電影一樣,起承轉合,流暢明白,讀來毫不費力,但又令人收穫良多。這一次《NEXT危基當前》取材當今顯學之一的基因研究,他不但編織了緊張曲折的故事,又以醫療體系的巨大利益和基因研究的重重黑幕,輾轉透露了一個基因所有權的科學暨法律的爭議話題,開卷就難以中停,終卷卻又引人深思,娛樂兼教育,老少咸宜。
──詹宏志(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董事長)
科技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類的預期,那些趨勢專家所預測的「未來」,往往就是正在發生的「現在」,近幾年「基因科技」的發展正是如此!
麥克.克萊頓就像一位科技發展的預言家也像是一位宗教家。克萊頓以深厚的科學素養作基礎,用豐富的想像與震懾人心的佈局,讓我們在不願掩卷的同時,面對一個個基因科技發展的課題,針針見血,不能輕忽。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克萊頓在他這本新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基因不可以申請專利,不可據為己有。基因的專利會影響科學的進步,《NEXT危基當前》雖是虛構的小說,但裡面的事情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我們如不規範科學的進展,有一天我們生病需要用到基因療法時,我們會發現如果沒錢付專利費,就不能使用與這個基因有關的任何產品,這是件不公平且危險的事。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繼《侏羅紀公園》之後,暢銷作家克萊頓的最新驚悚大作再度將焦點放在DNA上面。作者以多線交織的方式揭發美國目前處理基因專利與管理人類細胞組織錯得有多離譜。……克萊頓引人入勝的聰明本質依然少有人能匹敵,而這一次,他的觀點比起2004年以全球暖化為主題的《恐懼之邦》,爭議性降低許多。
──《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藉由如真似假的新聞:基因轉殖的小獵犬般大小的蟑螂、永遠長不大的小狗和會長出人髮的仙人掌,克萊頓給了我們一本有許多問題值得深思的嘲諷式驚悚小說:你的細胞必須服從徵用權嗎?基因工程已經開始修補基因轉殖的動物和混種動物了嗎?
──《聲音檔案》雜誌(AudioFile)
「這部小說是虛構的,除了那些非虛構的部分。」顯然十分了解本書駭人的合法性的克萊頓,在他的小說最前面這麼寫著。克萊頓當然知道基因轉殖事實上已經發生了,他的動作已遠遠超越質疑這種實驗的道德性。他的整個驚悚概念可以歸結為對書中描述的那些畸形的突破,提出這麼個麻煩的問題:接下來呢?……這是克萊頓又一本令人手難釋卷的小說。書中揭露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怪異事件──其中好些還是真實事件的重現!
──Janet Masli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他對不受抑制的科學進步──「當代的法律無法辨識當代的現實」──所提出的率直警告,有其堅實的事實基礎。
──Sue Corbett,《時人》雜誌(People)
有關這部科技驚悚小說,你所需知道的就是那隻會聊天、算算術、引經典電影的台詞,還能智退一群野狼的鸚鵡傑瑞。噢不!刪掉這一段,這本書的明星其實應該是大衛:一隻和傑瑞一樣被植入人類基因的基因轉殖黑猩猩……牠上小學、爬兩層樓高接住高飛球,還能拿牠的大便準確的擊中攻擊牠的六年級小壞蛋。《危基當前》是克萊頓寫過的最不刻意惹人發笑的作品。
──Gregory Kirschling,《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本書最棒的部分是最後面的「作者註記」,克萊頓在此甚有見地的建議以五種明智合理的政策:制止基因專利的申請,為人類細胞組織的使用建立準則,立法以確保基因檢驗資料的公開化,避免禁止做研究,以及宣告一九九○年的拜杜(Bayh-Dole)法案無效。……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畢竟,自由的探查——而不是壟斷的市場或反科技的恐懼——可能才是最有益於人類福祉的。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