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飛龍舞天:未來中國
*起床號
醒醒罷,美國。醒醒罷,歐洲。醒醒罷,亞洲。中國崛起,飛龍舞天。問君能共舞乎?世人一覺醒來,赫然發現中國人口、購買力、能源需要、消費需求,乃至軍力,個個實力驚人。這就是叫你起床的號聲,而且肯定是不怎麼舒服。我們都得警醒,學習更加了解中國的未來將如何形塑世界。中國的未來很快就會觸及世界上每一個人,而且影響甚鉅。
隨著中國崛起,二十億人的破天荒需求在短短幾年之內就會重新塑造全球市場、競爭與貿易,波及範圍之廣,教人難以想像。數兆美元的財富將由西向東交易、交流和移動。二十億人要用電腦,快生產!怎麼餵飽二十億人?快,快準備迎接這驚天動地的變化。
10大趨勢,打造中國未來 |
- 中國以新超強姿態崛起,勢將界定二十一世的紀全球經濟。中國將主導世界貿易、能源資源、創新與安全。
- 中國崛起代表威脅與機會,很快、很徹底,且破壞力不小。要因應中國的挑戰,每一個國家都要採用新科技、教育和健康照護,始能與之一較長短。
- 美中關係將會帶來全球進步的新時代,透過資本主義達成繁榮的共同議程成為全球模式。
- 中國必須利用做為新超強的領導地位,致力於終結威脅其未來經濟繁榮、全球安全和社會轉型的全球恐怖主義。
- 中國已成為全球仿冒頭子,而仿冒生產勢必危及未來出口成長,以及中國在品牌獨立的跨國公司心目中的印象。
- 中國未來安定面臨多項危機,人口成長率飆升和社會需求爆炸的問題必須解決。金融體系岌岌可危,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意味前途多艱。
- 創新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與社會轉型的主要動力,科學與技術投資則攸關貿易、就業、教育和健保的發展。
- 中國必須妥善處理汙染日增的環境風險,否則就有降低經濟成長,增加公共衛生問題之虞。
- 中國的未來須確保可靠能源供應無虞。隨著中國邁向能源自立,後石油能源的替代性資源如風力發電、氫氣發電、太陽能與核能便極為重要。
- 中國展望未來的同時,政治改革也應與經濟成長齊頭並進。中國必須學習培養法治、個人權利與社會改革,否則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就有脫軌之虞。
|
*走訪中國
多年來,我就一直在觀察與預測中國發展,把中國這個令人興奮的新市場,其競爭力的躍升《財星》一千大客戶提出我的見解與分析。雖然我之前就到過中國,但是二○○五年十一月收到的特別邀請,卻是我萬萬不能錯過的:我受邀參加美國代表團,偕同范士坦(Dianne
Feinstein)參議員與舊金山市長紐森(Gavin Newsom),前往中國出席舊金山與上海締結姊妹市二十五周年慶祝活動──這是美中城市之間第一個夥伴關係(一九八○年,當時擔任舊金山市長的范士坦就已看出美中戰略關係的重要性,致力於開創兩個城市之間的交流)。
一些舊金山的工商界聞人與大學校長也應邀參加。親眼看到中國有如此大規模的快速變革,教我驚訝連連。我們見到許多平常接觸不到的思想界領袖、政府與工商界官員和民眾,實在是大開眼界,我這一章主要就是這次訪問的觀察所得。
我最近走了中國這一趟之後,一切了然於胸。冷戰後,俄國管理式社會的模式行不通,中國邊看邊學,以鄧小平為首的領導階層支持經濟開放和資本主義成長。起先是實驗試行,然後才形成國家政策落實。他許了人民一個遠大願景,也是唯一的願景。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關鍵時刻,鄧小平看到財產私有和資本企業所帶來的社會進步,就知道走資本主義路線可以讓中國社會變得更好。鄧小平「走快點」的歷史性談話,讓新一代領導人和人民得以擁抱資本主義,也就是由國家支持的中國式資本主義。一夕之間,許多城市冒出頭,多少國營事業出售。於是,人民可以運用基本的自由成為小商人,原本建立在恐懼和教條上的自閉社會,如今圍繞著利益和創意重新整編。資本主義中國於焉誕生。這簡單的動作,這大刀闊斧的英明,促成中國大轉型。
中國起床號#1 |
- 你一個小時所得,是中國人平均一年所得。
- 到了二○一五年,中國將新建一百個左右的大城市,每個城市人口都會超過一千萬人。
- 在中國十餘個大城市,每隔一天就有一棟新摩天大樓出現。
- 中國消費全球三成以上的鋼鐵與水泥建材。
- 到了二○二○年,中國將超越美國與歐洲市場總合,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 中國已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到了二○二○年,將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
- 二○○五年,美中創投企業(venture)總值超過五一○億美元,預估到了二○一五年,美中創投總值將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
- 中國預期未來將有爆炸性需求,已敲定數十億美元的石油期貨。
- 美中貿易逆差分分秒秒增加,中國與美國經濟密切鏈接日益強固。
- 中國穩定美國與全球經濟。中國擁有一兆多美元的外匯存底,以及總值一兆多美元的美國債券。此一數字將在未來二十年內,每年呈二五%成長。
- 中國對歐元的投資,有助歐洲聯盟的安定。
|
*香港模式
董建華這人自負又沈潛。我們見面那天,他好像很累的樣子,但是開口一說起話來卻又生龍活虎,就像中國人說的,他的「氣」很活很旺。他的辦公室擺飾不算華麗,一片灰土色,但很現代,效率好像也還不錯,跟中國有些辦公大樓的作風大不相同。他身旁都是陪同接待我們的經濟學家、都市計畫專家和顧問。他接見我們一個多小時,討論到很多攸關中國未來的議題。他有資格知道,因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極其特殊。
董建華是香港回歸中國之後第一位中方領導人。董建華身為香港第一任行政首長,近身見證了香港從過去走到現在。以香港的特色而言,特首不由職業政客擔任,而是由出身全球最大航運公司執行長的董建華來出任,是再合適不過了。董建華結合過人的資歷,對中國的未來有他一套看法。我們進行拜會的時候,雖然他已不在其位,但仍然是港府重要顧問,影響力甚至及於內地。
要了解香港的重要性,不妨把香港當成全中國未來發展的模式。香港的職場倫理、生產力、生產毛額和成長率都很強勁,億萬富豪之多,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只要中國能在未來數十年內達到香港所展現的生產力和進步,那無疑就達成中國發展的目標了。香港蓬勃的成長始於英國統治時,養成資本主義、自由企業、法治和新聞自由等言論自由的環境。
董建華告訴我們,中國領導階層必定會在最近的將來面臨艱難的決定。「我們知道很困難,但我們必須有改革的心理準備,」他也承認。我們討論到,中國領導當局到底還能把人民的民主改革需求推拖多久。他把他的期待和希望和我們分享,希望中國人「稍安勿躁,要知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裡,已經走了很遠的路。」沒多久之前,人民遷徙、吃飯、旅行和工作都要許可。「我們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還有更多的路要走。我們知道,到了二○一○年,民主就已經上路,」他始終有一種戒慎的神色。
董建華的意思很清楚:中國領導階層有個願景,想要完成國家的轉型,其規模之大,是歷史所僅見。中國在短短幾年之內,已經從共產主義經濟轉到資本主義經濟,之前是中央管制經濟,如今將更多的權力與權限交到市場和個人手中。然而,這仍然不是完全成熟的策略;地震風險猶存,而且這盤多管齊下的棋局要怎麼下、能下多久,仍然不是很清楚,董建華要西方國家有點耐性,讓中國想個可以在二十一世紀最繁盛的法子,至於西方能不能、願不願把這番呼籲聽進耳去,則仍有待觀察。
*資本主義價值觀
我和從上海到北京各大都市的中方領導談話時,不斷聽到許多與美國沒什麼兩樣的價值觀:「我們會讓市場決定」、「我們要看一下供需情況」、「市場自會找出適切的水平」等等,不一而足。
這證實了我的直覺,亦即中國正在改寫資本主義:中國式的資本主義興起了。它將是亞洲版的美國所堅持、且全世界以美國經濟為馬首是瞻的理念:自由企業、自由市場,乃至順利的話,自由心靈。目前所開展的是這場實驗的第一階段,十分引人入勝。
中國起床號#2 |
- 中國人是美國政府債券最大的買家,進一步提升經濟互聯性、全球安定,強化兩國的利益。
- 中國每年經濟成長高達十%,是美國的經濟成長率的三倍,令人瞠目結舌。到了二○三○年,中國的經濟可能趕上美國與歐洲兩大經濟體。
- 從成衣、醫療器材、工業設備到汽車零件,很多製造業產品不久都會在中國生產,唯有如此,製造商才能拿品質和價格在全球上與人競爭。
- 中國從製造商品產品轉向高檔的知識產品,勢必會使全球競爭更加激烈。
- 中國的商業學校數目是美國與歐洲總合的五倍多,科學與工程學校則是十倍多。
- 北京大學去年收到一百多萬封申請入學信。
- 到了二○二○年,二十幾億的資本家和消費者,將會決定中國的未來。
- 今天一半以上的中國人口在二十五歲以下。
- 通用汽車中國廠是通用獲利最豐的分公司,每年成長超過六成,今年預計在中國可賣出五十五萬輛以上,到了二○二○年,通用在中國賣出的車輛可能高達十億輛。
|
*中國過熱
從腳踏車到賓士,從鄉村到大都市,從貧窮到富裕,中國的成長速度之快,是文明史上前所未見的。你得親身體驗才會相信。從古街到摩天大樓衝霄凌漢,這種爆炸性的成長彷彿是閃電同時打在十三億人身上似的。各位看到這強大電力之際,它已在重新界定規模、願景乃至邏輯。
首先,讀者必須從「大」處來想。從北京到上海,不管走到哪裏,都有好幾百萬人同時移動,活力和爆炸性十足。上海有七千棟摩天大樓,相形之下,紐約只有五千棟。各位不妨稍微想一想,今天一千七百萬人的都市,明天變成三千萬人,變革之大簡直教人無法想像。中國的成長重新界定大的意義,堪稱舉世無匹。
往後二十年內,中國每年打造一個比費城還大的都市。目前中國已有四百多個大都市,其中,人口超過百萬的就有一百多個;二十年後,這個數字會倍增至八百個。這不僅是社會徹底轉型的故事,更是一則勢必會重新界定商務、通信和文化的新敘事詩。今天中國生產力的動力是廉價勞力、創新和加料的資本主義:一種超強力和超積極想要趕上已開發經濟體的欲望。未來的動力則是智慧勞力,配合更聰明的創新。這對中國和全世界都是個新的挑戰與機會。中國的成長可能給未來帶來安定與和平,也可能帶來混亂和不安定。這是未來的挑戰,也反映了中國在有效因應挑戰上所演的重要角色。
腳踏車不見了。二十年前,當北京紫禁城前交通號誌一變,腳踏車疾衝向前,中國人就是這麼移動,也象徵踽踽而行的改革步調。當年街上很少汽車,現在正好相反。現在好像城裏每個人都開車似的,汽車呼嘯而過,街上交通壅塞,腳踏車已不多見。若說交通隱寓未來,那麼,往後幾年內,中國每年製造六百萬輛汽車,箇中意義已不言而喻。力道強勁的變革已蓄勢待發。
*仿冒與中國的未來
同時,中國的創新也表現在另一面上。有很多資料來源明確顯示,中國在侵犯智財權的仿冒行為上舉世無匹,從行動電話、軟體到汽車零件,從藥品、音樂到電影、耐吉球鞋、名牌手錶,中國以仿冒品統領仿冒世界。何以變得如此,正是創意暴走的有趣例子。傑出的設計與製造能力,精準得連真品廠商也分不出來,簡直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平心而論,雖說中國領導人已表示正設法端正仿冒問題,但由於根深柢固,加上利益可觀,恐怕很難根絕。
諷刺的是,有些大公司,如李維牛仔褲(Levi Strauss),就因為中國仿冒品的品質可與著名的501系列牛仔褲相匹敵,逼得李維只好在中國關門大吉。這也不足為奇。製造品質良窳不是問題,中國司法系統無能、不成熟,無法提供保護商標、專利和著作權所有人所需法治與專利保護才是大問題。
*偽藥
全球製藥業鉅子輝瑞大藥廠(Pfizer)的因應方式是爭取中國批准威而剛的專利。威而剛在世界各地都有專利保護。這不僅是智財權問題而已。威而剛在中國熱賣,但輝瑞的帳目上卻沒有這些銷售記錄,因為,中國賣的威而剛都不是輝瑞生產的。在中國,這種行為稀鬆平常;據估計,中國賣的藥品有八成以上是非法仿冒品。仿冒行為的影響不單是在中國境內非法賣假藥,現在中國不合法的假藥還出口到其他國家,在美國、亞洲和歐洲跟輝瑞的原廠威而剛競爭。若將這種行為推到汽車零件、消費產品、電影和音樂等,讀者就不難明白,這不僅是攸關數十億美元的頭疼問題而已。
箇中風險在於,中國會危及今日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更重要是,危及中國自身製造業出口市場的前途。若是全球工商界對中國失去信任,則可能在很多方面為中國招來危機。維持中國經濟成長,讓十三億中國人吃得飽、穿得好、得到妥善照顧至為要緊,若是中國不斷然終結仿冒行為,勢必會危及未來出口市場成長,從而助長國內不安。這是仿冒行為最危險的後果。往後十年間,中國經濟每年必須維持至少七%的成長率,否則就有社會動盪之虞。
今天中國還有三億多人過的是貧農生活,這相當於美國總人口。世人聽到的盡是中國快速成長,殊不知,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都跟繁榮無緣。而且,這些貧農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大。二○○五年,中國出現七萬多起社會抗議事件。這也不足為奇。讀者還記得天安門事件吧?中國領導階層最擔心的就是全國爆發社會動亂,經濟出軌。未來出現這種情況也不無可能。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是否能快速發動成長引擎,滿足人民的需求。若是放任仿冒行為不去管束,危及中國尊重智財權與品牌生產夥伴能力的風險勢必升高。仿冒行為可能破壞中國邁向未來的「大躍進」。
*仿冒促成恐怖行為
一旦仿冒品的品質比真品好,李維牛仔褲、通用汽車、可口可樂、奇異電器、耐吉球鞋等全球品牌會發生什麼夢魘呢?這也是仿冒行為的詭異未來。中國說不定已經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如今的仿冒行為意在以更高的品質和更低的成本,在品質和價格上跟真品一較雌雄。這種情形已經發生,李維牛仔褲就是個例子。品牌清除(brand-crushing)將成為各大公司未來的威脅,我的預測是,除非中國正視並終結仿冒問題,否則,到了二○一○年的時候,一五%以上的品牌產品都會由品質比真品更佳的仿冒品取而代之。
還有一個問題要點出,那就是,中國仿冒產業的致命點。仿冒促成有組織的全球犯罪集團、毒品走私和反恐戰爭。純為金錢投身仿冒行業的人固然不少,但是仿冒行為跟毒品走私一樣,全球利益龐大,不僅吸引許多組織犯罪頭子、毒販、人口販子,恐怖分子也找到新的資金來源。
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以物易物來進行交易,譬如用毒品換軟體、武器換假鈔、音樂換藥品、汽車零件換人體器官等十分活絡,這是在超限未來中逐漸成形的商業模式。我這個預測已經在今天成為事實了。
北韓跟中國接壤的邊界就是這種多元犯罪仿冒行為與流氓生意的溫床,像是造假煙和百元假美鈔就是那兒的熱門生意。想找下次恐怖攻擊的財源,或是想用偷來的武器換香煙嗎?來點打折的高品質假美鈔如何?以折扣價買假美鈔,買一百萬就送一挺AK-47步槍。這是實際交易的對話,確確實實發生,但絕對不會上晚間新聞。
我預測在二○一○年會出現一個超有效率、超精簡、利益超高的全球黑市。未來,組織型金融或政治犯罪分子會設法把從毒品、仿冒、出賣恐怖到企業間諜的利潤中心做多元化的配套,而中國則將在阻止或助長這波全球災難上扮演重要角色。仿冒是這則黑色故事的核心問題,而中國領導人所面臨的歷史挑戰就是,是不是要任由仿冒行為破壞經濟與社會轉型大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