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少有破綻的一流推理作家 ◆吳念真:通俗是一種功力 ◆楊照:藏在日常細節中的冒險
◆袁瓊瓊:謀殺之後必有愛情 ◆景翔:克莉絲蒂沒有寫的故事─白羅先生與瑪波小姐的星空較勁


克莉絲蒂沒有寫的故事 ─白羅先生與瑪波小姐的星空較勁

景翔 (影評人)

有「推理女王」封號的阿嘉莎‧克莉絲蒂生前對她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一事非但不很熱中,甚至頗多批評。根據克莉絲蒂《捕鼠器及其他》劇本集中,依拉‧李文所寫的序文裡說到,克莉絲蒂之所以由小說轉而寫劇本的原因是「有些編劇家把她的小說改編搬上舞台,讓她覺得他們錯在太貼近原著……」她在自傳中曾說:『偵探小說和劇本大不相同,情節極為繁複,通常都有很多人物和誤導的線索,必然會使人混淆,也會負擔太重,應該加以簡化才對』。」這很可能也正是克莉絲蒂對她作品改編成電影所持的看法。

但儘管如此,依據「世界電影網」的統計,作品搬上電影電視大小銀幕數量最多的歐美作家中,克莉絲蒂卻是穩佔鰲頭第一名。而她的所有小說中,似乎只有《四大天王》、《問大象去吧!》和《謝幕》還沒有改編成影視作品。

以名探或系列主角來說,克莉絲蒂筆下不少於六、七位。不過以出現的次數來看,白羅與瑪波小姐最多,也最為人熟知。而這兩位名探在銀幕上都有過好幾位藝人扮飾,當然銀幕形象和讀者從書本中所得到的印象多少都有相合或不盡相同之處,就看讀者和觀眾個人的看法了。

雖然白羅是克莉絲蒂所創的第一個偵探(她於1920年發表的處女作《史岱爾莊謀殺案》便是白羅擔任主角),而瑪波小姐的出現要晚上十年(1930年的《牧師公館謀殺案》),但在大小銀幕上,瑪波小姐反而領先多了。在五O年代,美國電視就播映過受英女王封過爵位的葛麗絲‧費爾茲(Gracie Fields)主演的〈謀殺啟事〉。不過一直到1962年,瑪波小姐才躍登大銀幕,演出《殺人一瞬間》改編的〈目擊謀殺〉。但引起轟動的是女主角瑪格麗特‧羅斯福(Margaret Rotherford),這位女演員多年來一直活躍於倫敦舞台,在影片中個人表演光芒也掩蓋了瑪波小姐這個角色,使克莉絲蒂看後大為不滿,可是一般觀眾偏偏喜歡羅斯福那種誇張式的喜鬧劇表演方式,因此她連續主演了好多部瑪波小姐系列影片,內容則和原著越來越遠。

克莉絲蒂筆下的瑪波小姐其實不是一個偵探,只是思路縝密,人生閱歷豐富,見事往往能一針見血,即使讀者和警方忽略的事,也能讓她一語中的。大部份的書裡,她通常只站在故事背後,而讓警方來做所有偵查工作,有時甚至一直是配角地位,最後才出面解決全案。但羅斯福飾演的瑪波小姐卻是始終站在主導地位,甚至把白羅探案改成瑪波為主角,或自編劇本,難怪克莉絲蒂要大為不滿了。

接下來扮瑪波小姐的是安琪拉‧蘭絲貝蕾(Angela Lansbury),她很有個人魅力,而且聰明伶俐,只是扮相太年輕、太活潑,也太美國化,不像英國鄉下的老姑婆。

八O年代初,BBC籌畫新的瑪波系列,找到並不很有名的性格女星瓊安‧希克森(Joan Hickson),結果大為成功。希克森的演技內歛而不濫情,極為貼合原著中的形象。生於1906年的她由七十八歲演到八十六歲,也是有史以來飾演瑪波小姐的演員中,年齡最老的一個。其後的基拉婷‧麥克伊旺(Geraldine McEwan)評價一般,茱莉亞‧麥肯錫(Julia Mckenzie)則被譽為是希克森之後最佳的瑪波小姐。

至於另一位神探白羅,最早出現在1962年從《羅傑‧艾克洛命案》改編的〈不在場證明〉由奧斯汀‧屈佛(Austin Trevor)飾演白羅,他後來還演了〈十三人的晚宴〉和以舞台劇搬上銀幕的〈純咖啡〉。同樣在1962年,電視上則有馬丁‧蓋博(Martin Gabel)演出白羅,和瑪波小姐比起來,那個時候白羅的聲勢似乎弱了些。其後亞伯‧芬尼(Albert Finney)和彼德‧尤斯汀諾夫(Peter Ustinov)才讓白羅風光了一陣。

亞伯‧芬尼事實上只演過一次白羅,就是在〈東方快車謀殺案〉裡,卻讓人覺得不做第二人想,真如是從克莉絲蒂的書裡走出來的。他的沉著與慧黠表現得入木三分,造型和那口法國腔的英語更使形象鮮活。當然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堅強,每個人都展現了精采的演技,更使得那部影片成為經典之作(後來在2001年美國電視重拍此戲,成績自然難以相比,編導把故事「現代化」,卻弄得非驢非馬,極為失敗)。

〈東方快車謀殺案〉叫好又叫座,使影片公司決定乘勝追擊,使用同一位編劇和製作團隊,在服飾、外景和佈景、道具等方面更加考究地拍攝〈尼羅河謀殺案〉,由彼德‧尤斯汀諾夫來扮飾白羅。

在造型上,高大肥胖得多的尤斯汀諾夫除了鬍子之外,和亞伯‧芬尼可說是大同小異。而在性格表現上,尤斯汀諾夫比較「外放」,因而「娛樂性」大過「戲劇性」。然而這種輕鬆的演法卻很得觀眾喜愛,因此他又拍了〈豔陽下的謀殺案〉和〈死亡約會〉等兩部電影,以及〈十三人的晚宴〉、〈弄假成真〉和〈三幕悲劇〉等三部電視影片。也有觀眾覺得他是相當好的「白羅」。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英國公共電視網從1989年起製作「神探白羅」系列,到目前已經進入了第十二季,至少已播映了六十五集,擔綱主演的演員是大衛‧蘇契(David Suchet),他的造型很接近原著中的描述,在演出的方式上則介於亞伯‧芬尼的「內歛」與彼德‧尤斯汀諾夫的「外放」之間,感覺上比較自然,口音方面不如亞伯‧芬尼那樣強調,因此一般觀眾認為大衛‧蘇契現在是最好的「白羅」,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如果克莉絲蒂能看到蘇契的演出,應該也會認為這就是她所寫的白羅了。蘇契能連演十二季,始終大受歡迎,這樣的讚譽,應該也不算過當了吧。

當然除了主角是白羅和瑪波小姐外,克莉絲蒂也還有其他的著作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像短篇小說〈原告證人〉改編而成的〈情婦〉等,都是令人難忘的佳作。如此看來,克莉絲蒂還真不必太在意少數她不滿意的改編作品,畢竟很多「觀眾」還是會變成「讀者」的。


 

非讀不可的12種捷徑 名家達人歡喜謎戀 解開天后作品的12個謎題抽獎活動 向克莉絲蒂致敬系列活動 傳奇一生 延伸閱讀 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